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难治性青光行引流Ahmed植入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行Ahmed青光引流植入的15例难治性青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临床观察和针对性护理。结果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5.66±4.08)mmHg,在随访末4例需加用1~2种抗青光药物来控制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超过1行以上的8,视力无改变4,降低超过1行3。结论术前重视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难治性青光眼 Ahmed青光眼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Ahmed青光引流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7例难治性青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给予青光引流植入治疗。结果该组患者经手术后,术后3个月时的平均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相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经治疗后,成功率为85.4%,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患视力提高及无改变患占比87.8%。未发现引流管外露、脱出、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1.5%。结论Ahmed青光引流技术治疗难治性青光,虽仍可能引起部分术后并发症,但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 难治性青光眼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hmed青光引流植入后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总结22例(23)难治性青光患者行Ahmed青光引流植入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23手术均顺利,21术后眼压稳定在正常范围,2例眼压仍然较高,加用两种降眼压药物后,出院时眼压基本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并发症主要有浅前房3例,脉络膜脱离1例,前房积血3例,1例引流管内口阻塞,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通过术后各个环节的观察、及时沟通交流,可尽早发现及处理并发症,是提高该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 标签: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 并发症 观察 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 Ahmed青光引流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自 2012年 6月— 2014年 6月收治的 67例难治性青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给予青光引流植入治疗。结果 该组患者经手术后,术后 3个月时的平均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相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该组患者经治疗后,成功率为 85.4%,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患视力提高及无改变患占比 87.8%。未发现引流管外露、脱出、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41.5%。结论 Ahmed青光引流技术治疗难治性青光,虽仍可能引起部分术后并发症,但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 ]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 难治性青光眼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雷珠单抗眼内注射及青光引流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新生血管性青光者51例(51),分为FP-7Ahmed青光引流植入组(观察组,28例)和小梁切除组(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2周及1个月两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t=-2.337、-2.136、-2.266,P=0.024、0.038、0.028)。随访1年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Z=-2.425,P=0.015)。随访1年,观察组手术总成功率为85.71%(24/28),高于对照组的60.87%(14/23)(χ2=4.104,P=0.043)。术后前房积血、低眼压、浅前房、前房渗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内注射雷珠单抗及引流植入治疗NV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

  • 标签: 植入术,引流阀,FP-7 Ahmed型 小梁切除术 雷珠单抗,眼内注射 青光眼,新生血管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Ahmed青光(AGV)植入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难治性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难治性青光30例(30),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AGV植入并在中放置100万单位/1.5毫升干扰素浸润棉片。术后随防3-36月。结果术后眼压为16.24±5.12mmHg,术前眼压为47.3±7.33mmHg,总有效率90%。手术后的并发症有早期低眼压、浅前房,引流盘包裹、引流口堵塞、眼内出血等。中远期并发症有盘周过度包裹、瞳孔欠圆等。结论AGV植入联合干扰素治疗难治性青光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干扰素 难治性青光眼 青光眼阀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青光患者采用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的效果。方法:针对80名青光病人进行研究,将他们分到采用小梁切除的对照组和采用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的研究组当中,每个组分别有40名病人。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视力、眼压和术后功能性滤过率。结果:术后,研究组病人的视力强于对照组,术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给予应用小梁切除青光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青光患者共计80例。全部患者均行小梁切除青光引流器植入治疗。依照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常规组、试验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闭角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内容。结果:试验组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t=15.677/17.069)。其中治疗后常规组的SDS评分、SAS评分为54.0±5.7、52.4±4.5,试验组患者明显改善。通过对常规组和试验组中眼部患者临床效果比对,对于其整体有效人数为38例,所占比例为95.0%。试验组眼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常规组,效果较好(P<0.05)。结论:对行小梁切除青光引流器植入治疗的青光患者给予一定护理干预措施,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减少并发症问题出现。

  • 标签: 并发症 青光眼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围期护理在新生血管性青光青光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进行青光植入的新生血管性青光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继续围期护理。比较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情况,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眼压的情况。统计患者的视力恢复时间,手术与住院时间。结果 进行护理后,患者焦虑(SAS)与抑郁(SDS)评分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P=0.001)。对患者进行护理后,患者的眼压实现了显著的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时间未超过5天,平均手术时间未超过3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介于7天左右。结论 围期护理用于在新生血管性青光青光植入的护理中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青光眼阀植入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难治性青光患者的青光植入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研究对象为难治性青光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80例作为研究样本,患者均接受青光植入治疗,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前者应用综合护理,后者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从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更高(P

  • 标签: 青光眼阀植入术 难治性青光眼 护理效果
  • 作者: 冯希敏 温臣婷 张凤妍 祁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眼科,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眼科,河南 新乡 453000,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眼科,上海 200035(原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眼科,湖北 十堰 442008),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郑州 4500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体角膜基质瓣在青光植入中对降低引流管暴露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从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通过青光植入治疗的53例61难治性青光,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巩膜隧道组(常规组)和常规巩膜隧道加异体角膜基质瓣覆盖组(改良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及24个月的手术累计成功率、术前眼压(IOP)及术后末次门诊随访的IOP,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术后末次门诊随访BCVA、引流管暴露及手术并发症。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6、12、24个月累计成功率:常规组分别为89.7%、86.2%及69.0%,改良组分别为90.6%、90.6%及71.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后末次随访IOP及BCVA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4(13.8%)发生引流管暴露,暴露者再次行手术治疗,中用异体角膜基质瓣和羊膜覆盖暴露的引流管,恢复良好。改良组未见引流管暴露,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24,P=0.030);两组其他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60,P=0.689)。中及术后未观察到与角膜基质瓣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青光引流植入中应用异体角膜基质瓣覆盖引流管,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引流管暴露率且临床安全性好。

  • 标签: 角膜基质瓣 青光眼引流阀 难治性青光眼 眼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引流器植入小梁切除治疗护理青光的效果。方法:针对67名青光病人进行研究,并将他们分到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3),其中研究组采用引流器植入,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对比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视力情况和并发症出现率。结果:研究组的视力情况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青光眼 引流器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青光小梁切除青光引流器植入治疗的护理方法,评估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小梁切除青光引流器植入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各30例。观察组围手术期行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和眼压值方面的异同。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显著;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均小于术前,观察组的术后眼压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小梁切除青光引流器植入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更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可以降低眼压,有积极意义,可推广。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Ahmed青光引流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01/2012-12住院行Ahmed青光引流植入治疗的28例28新生血管性青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d;1wk;1,3,6mo及之后的每6mo随访1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应用抗青光药物种类数及并发症等。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手术前后应用抗青光药物种类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术前与末次随访视力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3,P〈0.05)。术前平均应用抗青光药物4.12依0.23种,术后平均应用抗青光药物0.56依0.11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224,P〈0.05)。术前与末次复查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2,P〉0.05)。Ahmed引流植入完全成功率71%,条件成功率86%。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引流盘周围包裹性囊状泡、浅前房、低眼压对症处理后眼压均可控制。结论:Ahmed青光引流植入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的安全、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 标签: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患者行青光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9月本科室收治的1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患者行青光植入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16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青光植入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的有效方法,护士应掌握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青光眼阀 植入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Ahmed引流植入与小梁切除治疗外伤性青光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杭州市余杭第一人民医院外伤性青光120例(124),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62),进行小梁切除;B组60例(62),进行Ahmed引流植入。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相似(χ2=0.472,P=0.492)。手术后3、6及12个月两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术前,手术后6及12个月B组眼压低于A组(t=7.285,5.640;均P<0.001);手术后3、6及12个月B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A组(t=5.505,6.049,4.075;均P<0.001);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χ2=5.447,P=0.020)。结论与小梁切除比较,Ahmed引流植入可有效提高外伤性青光患者的远期疗效,有利于控制眼压,且可减少角膜内皮损伤及并发症。

  • 标签: 植入术,引流阀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外伤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抗VEGF药物辅助玻璃体切除联合引流植入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NVG)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玻璃体切除联合引流植入治疗PDR继发NVG者36例(36只)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2~6天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 ml(0.5 mg),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眼压为(40.50 ± 7.05) mmHg,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平均眼压为(13.44±3.21) mmHg、(16.67±4.34) mmHg和(15.00±2.74) mmHg(1 mmHg = 0.133 kPa)。术后各随访点平均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227,P=0.000)。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2.21±0.43,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为1.88±0.56、1.65±0.57和1.53±0.60,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97,P=0.000)。术后出现浅前房5例,前房积血5例,均未处理,1周后自行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抗VEGF药物辅助玻璃体切除联合引流植入治疗PDR继发NVG安全有效。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 青光眼,新生血管性 玻璃体切除术 植入术,引流阀,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患者行青光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9月本科室收治的1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患者行青光植入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16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青光植入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的有效方法,护士应掌握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青光眼阀 植入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Ahmed青光玻璃体腔植入和前房植入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性青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性青光23例(23)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行Ahmed青光植入。前房组12例(12),经角膜缘植入前房;玻璃体腔组11例(11),经睫状体平坦部植入玻璃体腔。术后随访4~3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玻璃体腔组手术耗时为(31.88±5.30)分钟,少于前房组的(45.63±8.63)分钟(t=3.838,P=0.002)。前房组成功率为75.00%(9/12),低于玻璃体腔组81.81%(9/11)。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但两组之间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植入与前房植入Ahmed青光均可安全有效地控制玻切术后继发性青光,而玻璃体腔植入手术操作较为简便省时。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青光眼,继发性 植入,青光眼阀,Ahmed,前房,玻璃体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Ahmed青光引流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眼科住院的难治性青光42例,均植入Ahmed青光引流,观察术后的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手术总成功率为85.7%;术后的眼压为(16.4±3.5)mmHg,与术前眼压(43.8±12.5)mmHg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提高25例,视力不变15例,视力下降2例。术后短暂性浅前房4例,前房积血3例,脉络膜脱离1例,引流周围纤维包裹4例。结论Ahmed青光引流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压下降明显,并发症少。

  • 标签: 青光眼阀 难治性青光眼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