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山羊和兔子,山羊在星期一、三、五说谎,兔子在星期二、四、六说谎。在其他日子它们说实话。一天,来了一只猴子,见到山羊和兔子,分别向它们提出关于日期的问题。山羊和兔子都说:“前天是我说谎的日子。”那么这一天是星期几?

  • 标签: 逻辑推理 淘汰法 直接推断法 思维研究
  • 简介:次协调逻辑(Paraconsistentlogic)这一术语的主要含义是指,在新逻辑中当矛盾律的有效性被削弱之后,仍要保持一种次于经典逻辑的新的协调性。一般来讲,一个次协调逻辑系统应具备两个条件:1、不协调性,即A和?A部是系统的定理;2、不是过完备的(over—complete),即并非系统内的每一公式都是它的定理。由于次协调逻辑体系允许有意义、有价值的矛盾进入形式系统,并否认矛盾律的普遍性,因此它与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都有密切的联系。自从1963年巴西逻辑学家达科斯塔创立这门学科以来,已吸引了大批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数学家,最近几年又引起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者的极大关注,现已成为国际逻辑学界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的出现将使人们对逻辑科学产生新的理解。在我国,对次协调逻辑的研究还仅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译自巴西逻辑学家阿鲁达(A.I.Arruda)的《次协调逻辑历史发展的若干问题》(‘Aspestsof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paraconsistentlogic’)一文的第二部分,它详细介绍了次协调逻辑发展的历史渊源,这对我们进一步理解这种新逻辑将有很大帮助。

  • 标签: 次协调逻辑 逻辑学家 逻辑体系 矛盾律 逻辑系统 经典逻辑
  • 简介:河南省方城县老城东北隅,耸立着一座千年古道观,这就是盛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的道教中心——炼宫。据史书记载,炼宫始建于东汉,是光武皇帝为其姐姐湖阳公主建造的修真行宫。当时的炼宫地势高耸,风气极佳,林堤园围,城墙巍峨,山门东开,潘河环绕,宫内古木参天。碎石林立,殿堂掩映,晨钟暮鼓,道乐齐奏,诵韵盈耳,乃洞天福地。

  • 标签: 行宫 风气 公主 城墙 史书 东汉
  • 简介:《登隐诀》和《登隐诀序》是怎样的关系?《正统道藏》在不同的字号有登载,不过,在《序》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记载。“既撰此诀,乃缀书而叹日,若顾玄子在此,乃当知我心理所得,几于天人之际,往矣如何,孰与言哉,方将之于玄会耳”。这个诀明确指的是《登隐诀》。但是,明白这个道理还是最近的事。

  • 标签: 《正统道藏》 道理 心理 字号
  • 简介:在考察本文之前,首先看一下序文的全文。昔在人间、已钞撰真经、修字两卷、于时亦粗谓委密。项严居务静。颇得恭洁。试就遵用、犹多阙略、今更反覆研精、表裹洞洽、预是学之理、使了然无滞、一字一句、皆有字旨、或论有以入无、或据显而知隐、或推机而得宗、或引彼而明此、自非闲练经书、精涉道教者、率然览之、犹观海尔、必须详究委曲、乃当晓其所以、故道备七篇、义同高品、当闻古言、非知之难、其在行之、意非学之难、解学难也。屡见有人、得两三卷书、五六条事、谓理尽纸、便入山修用、动积岁月、愈久昏迷、是未造门墙、何由眄其帷席、试略问粗处、已自茫然、皆答言经说止如此、但谨依存行耳、乃颇复开动端萌。序导津流、若值智尚许人、脱能欣尔感悟、询访是非於愚迷、矜固者便径道君、何以穿凿异同。

  • 标签: 是非 道教 人间 首先 陶弘景 经书
  • 简介:武,是道教信奉的天神之一,在中国有着相当普遍的信仰基础。时至今日,从晋北的恒山山麓,到南国珠江三角洲广阔的土地上,依然可以看到为数众多的供奉“武大帝”的大小庙宇。有人不禁要问:中国人对武的信仰究竟起于何时?为什么对其信仰经久不衰?中国人的武信仰与中国历史及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必然联系?

  • 标签: 道教信奉 真武 中国 宗教观念 天神崇拜
  • 简介:禅法师是中国现当代佛教爱国爱教高僧的典型,他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积极从事社会慈善和资生福利事业,重视对佛教人才的培养。他针对普通民众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容易导致对佛教的片面理解甚至误解,竭力阐明佛教是一种文化。对于中国佛教传统各宗,他主张诸宗平等、禅净一致,同时认为无论研究、弘扬佛教哪一个宗派,都要坚持人间佛教的精神原则,都要以人间佛教的原则为指导。而在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禅宗思想最切近人生,禅宗思想就是人间佛教的思想,同时与古代禅者相比,禅法师又更具有现代眼光,他对禅宗的传统、历史经验及其现代意义做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禅法师一生积极从事弘法利生的活动就是对人间佛教和中国佛教优良传统的具体实践和落实。

  • 标签: 中国 佛教 佛学思想 人间佛教 禅宗思想 爱国爱教
  • 简介:存在问题在分析哲学的背景下取得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在“何谓存在”问题上,围绕“存在”是不是个体的属性从而是不是逻辑谓词的争论呈现出三派观点:弗雷格、罗素等从一阶逻辑出发,认为“存在”不是逻辑谓词,而是量词;皮尔士、斯特劳森等结合精致的自然语言分析,认为“存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表达了个体的属性,是一种特殊的谓词;自由逻辑学家则从自由逻辑的角度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何物存在”问题上,蒯因“存在就是约束变项的值”的本体论承诺标准机智地揭示了存在问题的语言学实质。可以说,利用一阶逻辑解释存在问题的方法是比较成功的。如果将弗雷格、罗素的一阶语言扩展到高阶语言,则既能与蒯因的理论连贯一致,又能避免无谓的“存在”本体论纷争。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存在”具有了层次性的特征。掌握一定的逻辑学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西方哲学。

  • 标签: 存在 谓词 量词 属性 命题函项 约束变项
  • 简介:认知悖论总是相对于一定的认知主体或某一认知系统而言的。认知悖论的产生既离不开具体的认知主体的背景知识和某些假定的前提条件,也离不开具体的认知主体的逻辑推论。因而不能简单地把认知悖论归结为一种特殊的命题。与逻辑悖论和语义悖论相比,认知悖沦涉及到具体的认知主体及其心理状态,因而其推论过程更具有复杂性。认知悖论的推论不仅涉及到自指性问题的纠缠,而且建构认知悖论的严格形式,还需要发现一种真正的悖论性难题的严格公式化描述,而这样做将会导致重要的技术性进步。认知悖论是挑战人类理性思维和科学发展的难题,研究认知悖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悖论 认知悖论 认知逻揖 认知主体 认知系统
  • 简介:当代佛教的主流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弘扬与实践,已故禅大和尚乃是其中倡导与实践人间佛教思想最为积极有力者之一,贡献很大,影响广泛。这与他亲近现代高僧大德,广学多闻,对佛法有深刻领会相关;这也关系到现代佛教发展的大势和禅长老身处中国的现代化大都市上海并作为上海佛教重要领袖相关。禅长老的许多著作都关注了佛教与人生的密切的关系。他认为,凡夫众生应该藉假修,因此必须爱惜寿命,积累福德而学佛证道,又要不离世法大作利生事业。禅法师把佛法、养生和人间事业冶为一炉,主张出家人要以自己的努力,创造人间乐土,出家禅僧要坚持“农禅并重”;在自身精进不已的同时,又要发扬大乘佛教慈悲众生的精神,贯彻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教义。禅法师最后的十几年一直在实践着这一最有意义的事业——倡导和实践人间佛教思想。

  • 标签: 人间佛教思想 人生观 佛教发展 大乘佛教 佛法 真禅法师
  • 简介:作为中观派思想家,清辨完全承续了龙树以“空”范畴为核心的批判哲学。所谓“空”即“无自性”,它由原始佛教的“无我”概念发展而来,是佛教反对各种“自性”、“神我”观念进而对世界作出统一性解释的集中表达。“空”是佛教哲学的核心概念。围绕着这一概念,中观派营建了一套关于人生痛苦和解脱的宗教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在龙树那里以否定的形式有了基本的展开,而清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从正面赋予“空”以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逻辑形式,以巩固和完善中规派关于“空”的哲学构架。时代恰恰为清辨提供了这样一种逻辑——三支逻辑。清辨吸收、融汇和改造了由唯识学者也是因明大师的陈那创建的这种逻辑,并完成了关于“空”的逻辑证明。

  • 标签: “空” 逻辑分析 逻辑证明 有为法和无为法 中观派 因果关系
  • 简介:自本世纪七十年代末以研究智能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对象的交叉学科——认知科学(CognitiveScience)正式宣告诞生以来,“人类智能的奥妙”就成为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四大问题之一。随之而来的,关于“人类智能的研究和开发”等系列问题也格外引人注目。“人类对自身潜能的不断挖掘,即人类智能的发展,是一个比用国民生产总值所能衡量的经济发展,远更基本的现象。”“如何去激发我们处于休眠状态的潜能,并从现在开始,有目的地明智地运用它们,是一个关于解决人类差距,关于人类前途的保证的唯一去处。”

  • 标签: 人类智能 智能意义 略论逻辑
  • 简介:最能反映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是该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而传统思维模式的特征,则又首先决定于该民族进行思维活动时所长期运用的逻辑形式。周继旨指出过:"总的说来,外延型逻辑是西方(地中海文明圈)传统思维模式的表现形式,其哲学理论上的原则是‘天人相分’,以及

  • 标签: 逻辑形式 传统思维模式 上帝 中国传统 国教会 神学
  • 简介:弗雷格认为,逻辑研究,是关于实真的最普遍规律的科学;逻辑的任务是仅仅说明最普遍的东西,对所有思维领域都有效的东西。弗雪格运用逻辑与语言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通过严格的形式语言和系统的逻辑演算的方法求真。他的论述涉及逻辑研究的对象及方式,逻辑和心理学的区别,这些论述反映了他对逻辑这门学科性质的独特认识,他的观点对现代逻辑和20世纪哲学的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 标签: 弗雷格 求真 逻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