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7 个结果
  • 简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发表在报刊上的新诗数量庞大,但我读后留下良好印象的实在太少.最近读到两位打工女诗人抒写南方合同工生活和遇难矿工家属心境的诗作.……

  • 标签: 打工女诗
  • 简介:<正>郑板桥有一首出名的打油(《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终不见。"一般人不敢入的枯燥无味的数字,一经大师巧妙地嵌入诗行,就产生一种幽默诙谐的奇趣,简直是化平淡为神奇!这种把一至十、至百、至千的自然数机巧地依次嵌入诗句,使读来酣畅淋漓、幽默机趣的修辞方式就是"嵌数";这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嵌数"。再如下面一首童谣,由于十个数词贯通全,念起来象流水行云,顺口好记,很适合儿童咏诵:

  • 标签: 嵌数 数诗 诗漫谈
  • 简介:歌德曾从中国诗歌《百美新泳》及《诗歌》里选择了一些诗歌,这些译不仅有着明显的中国诗歌影响,而且是一种再创作,有着鲜明的歌德诗歌的艺术特点,在德丈里也是极好的诗歌。

  • 标签: 《诗歌》 中国诗歌 歌德 艺术特点 再创作
  • 简介:在被归入“朦胧”的一代诗人中,北岛从一开始就是最为耀眼的一个,但或许也因此注定成为受成见侵害最深的一个。他的一些诗作80年代初被广泛争议,这是因为北岛诗作以冷峻的怀疑主义和强烈的否定和批判精神,深刻的陌生化意象与荒诞的生命体验,悖论式的情景和不羁的诗意表达,既使思想上比较开明的知识分子也使庸众和权力者感到震惊和不适。

  • 标签: 北岛 诗人 早期 80年代 批判精神 怀疑主义
  • 简介:用现代西方翻译理论来审视中国的翻译家必将有一番新的发现,这点对于个案诗人兼翻译家陆志韦的译研究同样适用。文章重点追寻陆志韦早年译方式嬗变的踪迹,说明译者在重写原诗的过程中,因受接受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翻译诗学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形成迥异的译诗风格,他的译对早年汉语诗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标签: 译诗 规范 诗学观 翻译策略
  • 简介:所谓“俗”,自然是与“雅”相对而言。不过,在一般意义上,或者说在一般人心目中,“”就是“高雅”的代名词。本就应该雅而不应俗。但事实上,又确有不雅的俗在。今天如此,古代也不例外。

  • 标签: “诗” 唐宋 代名词 人心
  • 简介:骨质疏松(生命的一种屈辱)是一个如此绝妙的病名——那些小小的”喔”.骨头上的小洞当雨落进去.会让一个老妪像我一样不能动弹.如瑞士奶酪般多孔。我在胯部和膝部打了排孔像被括号包围自打我萎缩的脊椎开始骨质疏松——还有我的四肢都萎缩成了蕾丝,像玻璃碰撞石头般易碎。

  • 标签: 回旋 骨质疏松
  • 简介:诗歌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是思维之果。同题诗创作是中国古典诗学领域一道永远的美学景观。诗人之于同题诗,最要紧的是把创造性思维引进创作机制,开启主体多向多边多元的多维思维,超越已知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走出求同思维定势,走向创造性求异思维的诗学天地。

  • 标签: 诗歌 异趣 诗美
  • 简介:现代汉诗可谓形式丰富多彩,最短可以只有一个字(不包括题)。如北岛的名诗《生活》:“网”,以一字引爆读者万千思绪。孔孚的图案《大漠落日》也仅两个字:

  • 标签: 微型诗 现代汉诗 北岛 表达策略 诗题 读者
  • 简介:在古代,妻妾又叫“内人”或“内子”,所以怕老婆就被称为“惧内”。“惧内”作为夫妻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之一,是对传统的“大丈夫主义”的矫枉过正.这种畸型的夫妻关系在历代诗歌中也有反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惧内”。

  • 标签: 胡适 自由婚姻 中宗 柳氏 苏东坡 夫妻关系
  • 简介:那年的夏天因为即将调离自己工作多年的某中学,他们说依照“政策”,那年的高考我是没有“资格”监考的。入行以来,第一次远离高考,真有难以言说的解脱感。我在乡间尚有祖居可守.在白桃树下放张躺椅躺着.风从竹园深处吹来,拂面时犹如父母的舐犊之舌。

  • 标签: 明诗 高考 言说
  • 简介:<正>数字与诗歌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它们的关系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虽不能说没有数字就没有诗歌,但不少好的诗歌,却往往同数字挂钩。古人在诗歌里运用数字,可以说曲尽其妙,往往使人叹为观止。本文拟以部分唐诗宋诗为例就数字入的形式、特点及其作用作初步探索。一、数字入的形式这里讲的数字主要指基数,即从一到十加上百,千、万、(?)、半和一、二的同义语如孤、独、双、两等共十九个。这些数字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大体上有下面几种:

  • 标签: 入诗 数字入 诗问题
  • 简介:<正>一、顺读倒读视角不同一般回文。倒读、顺读意思不相上下,可宋代李禺著名的回文,诗名《忆》。顺读是夫忆妻,而倒读却是妻忆夫,抄录如下:

  • 标签: 回文诗 倒读 顺读 产勺 音讯 隔山
  • 简介:辜正坤先生提出了鉴赏诗歌的'五象美'论,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提出了新的角度。译也可以用五象美的角度鉴赏,所以从这五象美的角度对辜正坤先生所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做简要的评论。

  • 标签: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辜正坤 五象美
  • 简介:中国文明悠久,文化发达,文学繁荣,素有“泱泱诗文大国”之称。但人们在欣赏文人骚客诗文佳作之余,也难免偶遇一两篇臭劣文,产生啼笑皆非的滑稽感。本文拟摭拾古代臭劣文的趣话数则,与同好共赏。

  • 标签: 诗文 文学繁荣 滑稽 文人 古代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