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60名临床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可疑及已确诊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人,在有创血管造影前一天进行对比剂增强的64层CT检查,其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共780个节段中,712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68个节段因严重钙化、运动伪影无法对管腔进行评价。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64层CT在检测狭窄程度方面,测定狭窄程度分别〈50%、〉50%、〉75%的病变的敏感性分别是75%、81%、88%,特异性达97%。冠状动脉管壁钙化程度分析显示,同一年龄段人群,冠心病高危组钙化积分明显高于低危组,低危组钙化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与钙化积分结合可作为评价、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元创检查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通过与同期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作对照,评价定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QCT)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8例,利用QCA和QCT测量同一病变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参考直径、参考面积、靶病变长度、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等指标,比较2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78例患者中,存在明显冠状动脉病变62例(79.49%),QCT和QCA一致认为重度狭窄(〉75%)的节段共为47段,其中右冠状动脉15段,前降支27段,回旋支5段。QCT和QCA测量的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测量最小管腔直径、参考直径、参考面积、靶病变长度和直径狭窄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CT和QCA测量最小管腔直径,靶病变长度,参考直径,参考面积,直径狭窄率一致性较好(0.5≤rc≤0.85),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则一致性不佳(rc〈0.5)。结论QCT检查能良好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可用于术前即可指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球囊和支架的选择。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究平板运动试验(TET)结合多层螺旋CT(MS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CAD)的患者200例,2周内先后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两者结合对冠心病检出率的有关指标.结果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及两者结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1.3%(74/81)、70.6%(77/109)、69.8%(74/106)、81.9%(77/94)和75.5%(151/200);83.5%(76/91)、84.4%(92/109)、82.6%(76/92),85.2%(82/108)和84.0%(168/200);98.0%(53/57),100%(143/143)、100%(53/53)、97.3%(143/147)和98.0%(196/200).结论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明确诊断或排除冠心病.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房颤伴R—R间距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动态心电图(13(3G)记录到的19例房颤伴R—R间距者进行相关分析,对19倒分成平均心室率〈60次/min及≥60次/min,R—R间距〈2.5s厦≥2.5s.R—R间距与睡眠相关及与睡眠不相关进行比较。结果19例中长R--R间距238次,白天32次(17.7%)、夜间206次(82.3%);平均心室率〈60次/rain13倒、≥60次/rain6例;R—R间距〈2.5s7例、≥2.5s12例;R—R间距与睡眠相关11倒、不相关8例。19倒中6例有头晕、黑礞或晕厥病史.其平均心室率〈60次/rain,最长的R—R间距均≥2.5s,且与睡眠不相关。结论房颤伴R—R间距多出现于夜间睡眠时,其平均心室率越慢R-R间距越长.与睡眠不相关时易发生头晕或晕厥.多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 标签: 心房颤动 长R—R间距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冠脉64排螺旋CT(CTA)与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64排螺旋CT,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为87.10%(27/31),特异性为97.14%(34/35),准确性为92.42%(61/66),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敏感性为93.55%(29/31),特异性为85.71%(30/35),准确性为89.39%(59/66)。冠脉64排螺旋CT与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上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冠脉64排螺旋CT与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无显著差别,结果可靠,应予推广。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乙腈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德湿康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慢性顽固性皮肤溃疡和疮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安尔碘(氯己定碘溶液)清洗创面及创周皮肤,清除部分坏死组织,创面进行消毒,采用德湿康填塞(覆盖)创面,湿润烧伤膏1-2毫米匀涂抹盖与德湿康外,范围超过创缘2cm,并用纱布覆盖创面,用欧尼固定,每日换药2次。结果13例患者总有效率84.6%,11例在20天后有上皮形成愈合,1例30天后创面有新鲜肉芽生长因,1例在170天后痊愈。结论德湿康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溃疡期褥疮,组织修复、创面愈合快,无痛感,无感染,便于操作,价格低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压疮 德湿康 湿润烧伤膏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疮治疗的影响。方法该临床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为我社区发生疮的卧床老年患者,入选时间为2015年至2017年,共计纳入80例,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根据其疮等级给予相应的治疗,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配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90.0%,比对照组患者67.5%,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疮恢复情况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创面直径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新鲜肉芽生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在疮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疮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综合护理 社区老年卧床患者 压疮
  • 简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1]。血肿腔钻孔引流术是治疗CSDH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标准的治疗方法[2]。我院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自2010年10月以来在神经外科进行临床路径试点,截止2012年5月已对4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了钻孔引流术的临床路径管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目的探究耳穴贴结合穴位按摩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高原发性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服用常规降压药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在接受降压治疗后收缩和舒张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0.8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过程中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耳穴贴结合穴位按摩,在保障降压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急躁易怒等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 标签: 耳穴贴压 穴位按摩 原发性高血压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活动平板试验中收缩恢复比(rSB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99例患者接受活动平板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56例,冠脉造影阳性)、高血压病组(18例,冠脉造影阴性)和对照组(25例,冠脉造影阴性),对比分析rSBP和ST/HR斜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高血压病组3minrSBP值[(0.94±0.09)、(0.80±0.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4±0.06),分别P〈0.01,〈0.05。rSBP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3%、76.7%、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7%、90.3%、94.2%。结论:斜率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83.3%,联合rSBP和ST/HR斜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rSBP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无创指标之一,联合ST/HR

  • 标签: 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预测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经MSCT确诊的主动脉夹层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螺旋CT平扫的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彩超及MSCT平扫均表现出典型或不典型征像,12例患者CT未发现明显征像而彩超发现明显征像,5例CT异常征像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正常,还有4例患者彩超和MSCT平扫均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能弥补超声心动图受肠气影响的缺点,联合诊断可提高主动脉夹层较高诊断率。

  • 标签: 多层螺旋 CT平扫 主动脉夹层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加钻孔减压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08年1月对该院69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加钻孔减压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并采用VAS疼痛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分别于治疗1、3、6个月及1年、1.5年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治疗后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及毒副作用。结论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加钻孔减压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掌握其适应症。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关节镜下清理术 玻璃酸钠
  • 简介:英国男子斯蒂芬·泰勒的舌头长度达9.8厘米.这个长度是一般人舌头长度的两倍,获得“世界最长舌”头衔,入选最新《吉尼斯世界纪录年鉴》,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长舌男”。

  • 标签: 舌头 男子 英国 长度 斯蒂芬 世界
  • 简介:患者男性,88岁。3个月前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二度(2:1)房室传导阻滞。此次突发晕厥再次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A)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缓慢心率35次/分,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长达0.70s。动态心电图全程记录反复发作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Q—T间期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最长持续时间29s伴短暂阿斯发作,自行终止(图1B)。次日患者发作频率增多,紧急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未见阿斯发作,第三天改为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图略)。

  • 标签: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 动态心电图检查 继发性 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
  • 简介:目的研究球囊撬法在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2017年7月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脉分叉病变患者68例进行研究.根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介入方法,观察组使用球囊撬法实施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交换介入技术后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及总手术成功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球囊个数及手术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为82.35%,较对照组的58.82%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交换介入技术后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和总手术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球囊使用个数及手术费用均分别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5.88%vs.23.53%,P〈0.05).结论应用球囊撬法对冠脉分支病变实施治疗的疗效较好,能提高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安全性较好,在手术遇到困难时还可及时进行介入技术的交换,从而获得满意的介入治疗效果,值得给予推广.

  • 标签: 球囊压撬法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应用
  • 简介: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常高浓度氧(NB0)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i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NB0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于2h和24h行头颅MRI扫描。冠状位DwI测量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及增大率;在脑梗死最大层面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脑梗死中心区和边缘区的ADC值,并计算ADC值的降低率。取脑行HE染色,并与Dw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NBO组与对照组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异常高信号,ADC图上为低信号。NB0组大鼠zh和24h脑梗死体积增大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O组大鼠2h和24h梗死中心区ADC值降低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BO组梗死边缘区ADC值降低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NBO组与对照组大鼠HE染色脑梗死灶与相应DwI层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l显示NB0对大鼠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磁共振成像 高压氧 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股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全期护理在降低压疮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5例,观察组施予全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施予常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疮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疮发生率为6.7%,明显比对照组的26.7%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未出现Ⅲ期与Ⅳ期压疮。结论对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全手术期护理能够使疮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 标签: 股骨骨折 手术 全手术期护理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拔罐与VSD对不同类型慢性创面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选取119例慢性创面患者,将纳入患者先按照病情分为浅溃疡组、简单窦道组和复杂窦道组,各组患者再随机分为拔罐组和VSD组两个亚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愈合面积比例、细菌培养阳性率及疼痛评分。结果对于浅表溃疡及简单窦道患者,拔罐组的疗效与VSD治疗组疗效相当;对于复杂窦道,只有VSD治疗是有效的。结论在临床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拔罐 VSD 慢性创面 创面愈合
  • 简介:目的分析非高血压人群中不同收缩(SBP)水平对新发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提取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于2006年7月~2007年10月第-次健康体检,以及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第二、三、四次健康体检的相关数据.以第-次健康体检为随访起点,以新发脑卒中为终点事件,随访结束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依据基线收缩水平分为3组:A组(SBP〈120mmHg,25239例)、B组(120mmHg≤SBP〈130mmHg,19087例)和C组(130≤SBP〈140mmHg,10433例).结果共纳入54759例,其中男性41321例,女性13438例,基线平均年龄为(48.48±12.53)岁.A组、B组和C组年龄、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体质指数(BMI)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随访6.97年,新发脑卒中825例,A组、B组、C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06%、1.67%、2.29%,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B组、C组男性的发病率分别为1.20%、1.85%、2.53%,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为0.76%、0.94%、1.10%.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吸烟、饮酒、教育程度后,C组和B组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分别是A组的1.26倍(95%CI:1.05~1.51)和1.24倍(95%CI:1.05~1.46,P均〈0.05);男性中分别为1.41倍(95%CI:1.15~1.72)、1.33倍(95%CI:1.11~1.60,P均〈0.05).结论男性非高血压人群中,随收缩水平的升高新发脑卒中的发生率升高,发病风险升高.

  • 标签: 收缩压 脑卒中 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