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霍奇金淋巴瘤(NHL)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老年NHL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异于普通成人患者的特点。在治疗上,老年人一般状态差,基础疾病多,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因此,针对老年人自身特点的个体化治疗是较为适合的选择;同时支持治疗也非常重要。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老年人 治疗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和杓型组。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25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及心脏结构。结果杓型组24小时收缩压、24小时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杓型组较杓型组左室心肌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明显增加。结论杓型组高血压患者较杓型组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

  • 标签: 非杓型高血压 心脏结构 血压监测 超声心动图 血压节律
  • 简介: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疾病谱随病程进展而表现不一,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美国成人NAFLD发病率接近20%。日本为21.8%,韩国为24.6%,我国成人NAFLD发病率为12.6%~25%。美国12~18岁青少年NASH发病率为3.0%,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营养治疗 代谢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吉替尼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EGFR基因突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顺铂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顺铂和吉替尼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的癌胚抗原(CEA)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检测观察组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基因突变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皮疹、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接受吉替尼治疗的26例观察组患者中,9例存在EGFR基因TK区突变,出现突变患者的疗效优于无突变患者(P〈0.05)。结论顺铂和吉替尼的联合用药对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出现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 吉非替尼 癌胚抗原
  • 简介:从生物体的能量消耗最小化原则来讲,生理意义上的基因表达调控多发生在转录水平,尤其是转录伊始不难理解--这样可以避免进行无用的转录过程和mRNA的剪切工作,从而避免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相应地,目前被人们所熟悉的基因表达调控位点几乎都集中在基因的5'端,即转录调控的主要作用位置.然而基因不只有5'端序列,其3'端序列以长度推测亦应富含信息量.目前普遍被接受的一种观点是,基因的3'端,尤其是3'翻译区涉及了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过程,主要参与mRNA的稳定性、基因表达的定位以及翻译效率等生理进程的调控,具体可能在干细胞增殖分化、性别决定、神经元发生、血红细胞生成等过程中发挥作用.

  • 标签: 基因表达调控 转录水平 非翻译区 能量消耗 生理意义 mRNA
  • 简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临床表现,可以导致口咽、喉、气道等食管外组织损害,严重者可以引起出血、狭窄等严重并发症。1999年Genval工作会议报告提出GERD的定义为:由胃食管反流物引起的食管和食管外组织损害或产生足以影响生存质量的临床症状。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非靡烂性 发病机制
  • 简介:近年来胆源性急性胰腺炎(non-acutebiliarypancreatitis,NABP)的发病率已呈逐步上升趋势,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共收治NABP152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2例中,男93例,女59例。平均年龄57.6(27—9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16.5(3—96)h,并存高血压、冠心病者54例,慢支、肺气肿等21例,糖尿病36例。152例既往均无胆道疾病或有胆系手术史。

  • 标签: 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临床分析 胆系手术史 平均年龄 入院时间 胆道疾病
  • 简介:机械通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中,与其相关的并发症甚多,其中意外拔管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计划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或插管脱落。它既可以是病人自行拔管造成,也可以是护理治疗中意外拔除,少数是由于气管气囊破裂漏气及气管导管阻塞引起,其发生率占3%~16%。妥善处理计划拔管有可能缩短插管时间而改善预后,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反之,病人有可能由于过早拔管,终止病人所需要的机械通气支持,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充分了解计划拔管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以便今后在ICU工作中加以改进,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非计划拔管 气管插管 护理对策 原因分析 机械通气支持 气管导管阻塞
  • 简介:长链编码RNA(lncRNA)在癌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发现,大量的lncRNA与各种类型的癌症相关。lncRNA的表达和突变能够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转移。lncRNA可能具有肿瘤抑制和促进致癌作用。因为lncRNA的基因组表达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所以,lncRNA被认定可以作为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lncRNA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生物标志物 综述
  • 简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望治愈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唯一治疗手段,但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供体的缺乏而受到严重制约。对于HLA相合的亲缘无关供体,不到30%的患者能够寻找到合适的供者,尤其是稀有人种因受种族背景等影响,找到合适供体的概率更低。

  • 标签: 非血缘脐血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 简介: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外科医师Dudrick首先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并应用于临床,此方法能维持机体基本生理功能并促进生长,现已成为处理危重患者的常规手段。然而,TPN会导致很多并发症,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随着TPN配方的改进,如增加脂肪含量、降低葡萄糖含量、氨基酸制剂的改进、脂肪乳剂等,NAFLD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仍是TPN最突出的问题。

  • 标签: 全胃肠外营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肝 脂质代谢紊乱
  • 简介: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HDC)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临床特点是严重的高血糖、高渗透压引起组织明显脱水和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本病死亡率极高。近年来,虽说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在15%左右,故不容忽视。现将2003年一年收治的9例NHHDC病人诊治报告如下:

  • 标签: 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治疗 并发症 临床特点
  • 简介:肝纤维化(1iverfibrosis)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创伤愈合反应,表现为肝内结缔组织增生和沉积。传统对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依赖于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肝活检),并且仍以组织病理学检查最为可靠,但这是一项有创性检查,且存在显著的取材误差,另外,只能对纤维化进行大致的静态评估,不能反映其动态过程。

  • 标签: 肝纤维化 非损伤性检测方法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同期超分割放射治疗联合化疗对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初治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分别采用超分割同步放化疗(实验组)或常规分割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治疗.实验组患者24例,放疗剂量:56~64.4Gy/40~46次,1.4Gy/次,2次/d;对照组患者24例,放疗剂量:60~66Gy/30~33次,2Gy/次,1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依托泊苷+顺铂(EP)方案同步化疗.采用RTOG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1年局部控制率(66.7%)高于对照组(54.2%)(P<0.05);1年总生存率(OS)实验组患者(70.8%)高于对照组(58.3%)(P>0.05),实验组患者≥2级和≥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同期超分割3DRT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获得较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主要毒性反应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超分割放射疗法 同步放化疗
  • 简介:目的:检测ToU样受体4(TLR4)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TLR4在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AD患者(n=26)、VaD患者(n=31)和正常对照组(n=29)共8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膜上TLR4蛋白阳性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达TLR4的阳性表达率和MFIAD组和VaD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fP〈0.011,但在AD与VaD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D0.05)。结论:TLR4作为免疫炎性机制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在AD、VaD的发病中均表现为增高,提示炎性机制在AD和VaD的发病中均发挥了作用,TLR4可能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港在生物标熹物

  • 标签: TOLL样受体4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单核细胞
  • 简介: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MINOCA)是一种潜在多病因综合征。MINOCA发病率估计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1%~14%,多数病例类似于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本病重要的是确定多种潜在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MINOCA病因不同,其预后也不同。本文对MINOCA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病因、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心肌梗死 非阻塞性 冠状动脉疾病 MINOCA
  • 简介:<正>他汀类药物是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近十余年来开发的降脂药物。经4S(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CARE(胆固醇与冠心病复发事件研究)、LIPID(普伐他汀对冠心病长期干预研究)、WOSCOPS(西苏格兰冠心病一级预防研究)等几项里程碑式的大型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他汀类药物能减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然而该类药物取得临床疗效的机制除降脂作用外,尚有重要的多向性效应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即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非降脂作用 冠心病一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 普伐他汀 抗动脉粥样硬化 局部炎症反应
  • 简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在骨骼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骨骼疾病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组织细胞;临床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对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维生素D缺乏与上述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当前,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预防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重要的原因在于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结核分枝杆菌病已经不再是一种罕见病,它在临床中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并干扰诊断和影响治疗的结果。人们对于该病了解的程度远远没有像结核病那样深入,相关的大病例数和前瞻性的报道较少,相当一部分病例的处理是个人的经验性操作,许多问题至今没有界定和定论,这就给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诊断治疗 流行病学 有效治疗 病例数 疾病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