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出院患者随访。方法科室成立CQI小组,以“提高出院患者随访”为主题,统计2018年2月至12月出院患者随访,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对出院患者随访进行了持续改进。结果出院患者随访率由之前的68.12%提高至92.86%。结论通过PDCA规范了出院患者随访流程,加强了随访工作的落实与监督,从而提高了出院患者随访

  • 标签: PDCA 提高 回访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质量改善主题活动,探讨影响PDA夜间分级护理巡视扫描的各项因素,针对真因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以提高PDA夜间分级护理巡视扫描。方法:成立质量改善小组,将2022年1月-6月实施质量改善前数据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7月-2023年1月按照质量改善步骤开展质量改善工作后的数据作为对照组,并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扫描情况。结果:PDA夜间分级护理巡视扫描明显提升(P<0.05);扫描率由实施前的33.03%提升至84.43%,远超目标值。结论:通过实施质量改善活动能有效提高 PDA 夜间分级护理巡视扫描

  • 标签: 品管圈 PDA扫描 分级护理巡视 夜间巡视
  • 简介:摘 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及血栓形成影响。方法:选取2021.12-2022.12时间范围内本科室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25例,采取红蓝球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n=13)、研究组(预防性护理干预)(n=12)。观察比较2组病人的心理情况、感染、血栓形成。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率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控制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过程中达标与感染发生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器械120件,根据时间先后分为质控组(60件)与常规组(60件),质控组为2021年1月-2021年6月,管理办法为常规+质量控制护理方案,常规组为2021年7月-2021年12月,管理办法为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器械清洗达标、感染发生。结果:质控组器械清洗达标为98.33%,高于常规组;感染发病为5%,低于常规组,两项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质量控制方案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可以明显提升器械清洗达标,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清洗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康复护理措施,了解这种护理方法在脊柱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明确其对病人下肢疼痛发生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状况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中选择50名脊柱骨折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1年10月到2022年9月的范围内。对抽签的方法进行利用,以此将所有病人划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包括的人数有25名。依照组别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病人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发现观察组出现下肢疼痛及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其能够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降低其出现下肢疼痛及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因此应认识到这种护理模式的可靠性,并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脊柱骨折 下肢疼痛 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待分娩产妇,按住院顺序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采用护理新模式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只按常规程序分娩。比较2组产妇的剖宫产,进行χ^2检验。结果实验组产妇剖宫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降低基层医院剖宫产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妇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收治的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给予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感染仅为6.67%,比对照组的30.00%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术 导管相关性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纸塑包装袋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广泛使用的新型高效灭菌包装材料,具有阻菌高、无菌物品保存期长、高透明性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纸塑包装袋存在破损、密封不严、湿包等问题,导致合格不高。本文通过分析纸塑包装袋不合格的原因,提出优化包装尺寸、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质量管理等措施,以提高纸塑包装袋的合格,减少浪费,节约成本,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纸塑包装袋 消毒供应中心 合格率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血液透析患者中预防性护理实践效果及对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遴选血液透析患者62例实施研究,均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入院治疗,依据入院单双号完成平均分组,对照组施行一般护理,观察组施行预防性护理,比较2组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栓形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等相较于对照组表现更低,满意度表现更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预防性护理于血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等发生方面具有预防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液透析 预防性护理 血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风险护理管理策略对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的降低效果。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管理模式下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情况,探讨风险管理策略在预防和控制内科住院患者跌倒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及价值。方法:我院内科于2022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策略,以2021.01-2021.12为实施前,期间内科进行常规管理,以2022.01-2022.12为实施后。实施前和实施后,各选取10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风险护理管理策略,对照组采取传统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跌倒和坠床发生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由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风险管理并制定相应对策,对照组由护理人员进行一般护理,分析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和护理满意度情况。实施后,跌倒和坠床的发生显著降低(P<0.05),这一结果表明实施措施的效果显著;实施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P<0.05),这表明实施后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实施内科风险护理管理策略,可显著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同时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内科 跌倒坠床 风险护理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口腔霉菌感染发生 。方法: 选择2020年第四季度的23例肝衰竭患者进行预防感染护理,观察口腔霉菌感染的发生。 结果: 共发生4例口腔霉菌感染,口腔霉菌感染发生为17.4℅,与上季度持平,达到了肝衰竭患者口腔霉菌感染发生﹤20℅的目标值。结论 :认真细致的口腔护理能有效控制口腔霉菌感染,提高治愈

  • 标签: 肝衰竭 霉菌感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电子医嘱已逐步取代了传统手工医嘱,在给护理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实施护理专案降低急诊科电子医嘱中常见缺陷发生;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03月至05月急诊科输液室统计的门诊电子医嘱缺陷,作为对照组,收集2020年06月至10月来我院急诊科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所存在的门诊电子医嘱缺陷,作为护理专案实施后的观察组。护理专案实施方法:确定主题,成立项目管理活动小组,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电子医嘱常见错误及原因,成立护理专案活动小组实施专案改善活动对策,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电子医嘱缺陷为15.5%,观察组的缺陷发生为4.5%;结论通过护理专案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电子医嘱的错误发生提高了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 标签: 电子医嘱 改进措施 护理人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科学、直观地反映病人血液循环变化,提高末梢血液循环观察、判断的准确性、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我们规范了血液循环观察表及护理记录单,通过临床验证,效果满意后,现将汇报如下:

  • 标签: 末梢血液循环 观察 规范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密集采血流程对溶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I期临床试验中心入组参加生物等效性试验的100名受试者进行研究,根据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进后的静脉采血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采血流程,评估采血流程对样本溶血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采血标本的溶血明显降低。结论:改进后的静脉采血流程明显的改善了标本的溶血情况,增加标本检测的准确性。

  • 标签: 密集采血流程 溶血率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妇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5月~2022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待产妇。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行常规产科护理模式,实验组行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比两组的剖宫产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剖宫产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剖宫产率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患者静脉输液PDA扫码执行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漏执行。方法:通过对医疗机构静脉输液PDA操作流程图进行改进,制定静脉输液PDA操作流程图,培训护理人员,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从而提高PDA扫码的执行。结果:经过一系列改进措施的实施,患者静脉输液PDA扫码漏执行明显降低,从93.55%下降至0.97%,进步98.96%,达成了改进PDA扫码执行准确性和效率的目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加强PDA扫码的规范操作和管理,是降低患者静脉输液PDA扫码漏执行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静脉输液 PDA扫码 执行率 医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卒中病患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其病死、致残降低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择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病人44例,病例选取时间始于2017年5月,截止到2021年6月,采用抽签法平均分组方式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2例病人。实验组使用急诊护理路径,参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病患病死以及致残几率、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病患致残与病死均较参照组低,P<0.05有比较意义。实验组与参照组护理总满意相比显著较高,差异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病人使用急诊护理路径可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大大降低病死和致残,值得在临床相关病例中使用。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急诊护理路径 致残率 病死率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