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责任护理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产妇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产妇148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74)和试验组(n=74),对照组实施轮班助产护理,试验组实施助产责任护理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比2组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结果试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第三产程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责任护理联合产时体位管理有利于促进自然分娩,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产时体位管理 助产责任制护理 分娩结局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责任护理在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 7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护理,研究组进行责任护理。结果:研究组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将责任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责任制护理 脑出血昏迷 抢救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基层农村进行家庭无创通气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名经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过,符合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的病人分为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组和非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组,所有病人均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组出院前使用自购家庭型双水平无创呼吸机,适应后即出院。在综合医院呼吸科医生宣教指导下,随时指导呼吸机使用参数及使用时间,以及呼吸机的日常维护。每6个月来我院定期检查,复测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对照组的病人除外综合治疗,出院后不行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以18个月为1周期对上述进行评估,对比评估患者的血气指标、心率、呼吸频率。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基层农村进行家庭无创通气,可延缓血气指标、心率及呼吸频率恶化幅度。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基层农村进行家庭无创通气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家庭管理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例数为100例,其研究时间选择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社区卫生服务,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各项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同时还能提高患者自我的管理程度,保证患者的健康。

  • 标签: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社区糖尿病 家庭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在气管切开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家庭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2.0%,两组并发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气管切开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并发症率,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气管切开家庭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及家庭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至我院进行高血压治疗的社区老年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社区老年高血压疾病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护理方案基础上给予家庭访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遵从行为和家庭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服药遵从行为以及家庭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遵从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家庭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家庭访视护理能够增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的遵从性,改善患者的家庭功能,应于社区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访视护理 老年 高血压 服药遵从性 家庭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科护理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对2016年3月份——6月份我科室收治的产妇11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同时对2017年3月份——6月份我科室收治的产妇120例为本次研究组,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研究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开展。统计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情况并进行比较,同时在出院前对两组产妇进行各项护理评分情况调查。结果研究组产妇对护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工作落实评分较比对照组评分,具有显著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妇剖宫产发生率为19.17%,对照组产妇剖宫产发生率为35.6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护理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实施效果较好,产妇的剖宫产的实施率显著降低,有效疏导产妇的分娩的不良情绪,并做好产后的护理,加快产妇的预后以及角色的转换,保证母乳分泌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科护理 家庭为中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5例患儿按出院时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单日出院的33例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训练为家庭康复护理组,双日出院的32例患儿仅采用常规出院指导为常规康复护理组。两组均进行常规的院内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和Milani的正常儿童发育表中的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家庭康复护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治疗第2疗程后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家庭康复护理组显著大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1。结论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治愈率及有效率,减少患儿的病残率,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

  • 标签: 脑瘫 家庭康复 预后
  • 简介:本科生导师是在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是大学生管理体制、育人体制改革的新理念。该文结合宁夏医科大学检验学院实施导师实践为基础,分析推行导师的共性问题,对导师的实施概况、实施过程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进一步完善导师进行了思考,以更好地实现"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研究表明,导师将成为本科生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将成为全员育人的教育管理模式。

  • 标签: 本科生导师制 学生工作 全员育人 探索
  • 简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医疗服务市场进一步开发,将给医院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思想素质、业务水平、职业素质在当今整体护理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

  • 标签: 整体护理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感染后咳嗽患儿采取家庭雾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感染后咳嗽患儿中选取70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35例,对参照组行基础治疗,如止咳、祛痰等;对实验组行家庭雾化治疗。分析70例感染后咳嗽患儿的临床疗效、咳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感染后咳嗽患儿的临床疗效为97.14%相比于参照组感染后咳嗽患儿的临床疗效为77.14%明显较优,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实验组感染后咳嗽患儿咳嗽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感染后咳嗽患儿行家庭雾化治疗,获得显著临床疗效,使患儿咳嗽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家庭雾化治疗 儿童 感染 咳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气管切开术后留置套管的家庭护理效果。方法病例筛选2015年1月份-2018年1月份收治的小儿气管切开术后留置套管的患儿9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前后分成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出院护理,家庭组患儿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居家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常规组居家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22.92%,家庭组居家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4.1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79.17%,VS家庭组97.92%的护理满意度评价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气管切开术后留置套管的家庭护理是一种有效的延续护理方式的开展,大大降低患儿居家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气管切开术 留置套管 家庭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化产房对孕妇产程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300例产妇,按照分娩模式不同,将这些产妇分为常规分娩小组和家庭化分娩小组,每个小组中各150例产妇,同时对两个小组产妇的产程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家庭化分娩小组产妇需要的产程时间更短,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态相对稳定,产后出血量较少,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分娩小组,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明显,能够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采用家庭化分娩能明显维护产妇的身心健康,同时能显著提高产科的质量,还能减少产妇生产之后的出血量,降低实行剖宫产的概率,有效缩短产妇的产程时间,值得大力推广此类方式。

  • 标签: 家庭化产房 孕妇产程 影响作用
  • 简介:本科生导师是一种崭新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的本科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创设了教与学、学与学互动的新型教学结构,建立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使高校本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走上一个新台阶。本科生导师制作为高校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

  • 标签: 本科生导师制 实施 定位 创新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家庭跟进式护理在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随机抽取我社区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用研究对象,本着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完全依从率和总依从率分别为60.0%和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2.5%和70.0%(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之前有了较大改善(P<0.05),但是相对来说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这表明对于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采取家庭跟进式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 老年脑卒中患者 家庭跟进式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长期家庭氧疗治疗慢阻肺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长期家庭氧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情况以评价长期家庭氧疗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平均住院次数为0.12±0.49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47±0.90次,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00±5.9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8±12.46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缩短患者因C0PD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长期家庭氧疗 慢阻肺 社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普外科采用责任护士手术观摩的方式是否会对护理质量造成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44名责任护士作为研究中的参与护士,选2016年5月-2017年4月普外科手术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5月-2018年4月普外科手术的10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护理期间加入责任护士手术观摩,对比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的护理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理舒适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责任护士手术观摩方案应用到普外科手术治疗护理中,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护士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不良心理状况,该方式适合推广使用。

  • 标签: 责任护士 手术观摩 普外科手术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心理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5例患儿按出院时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单日出院的33例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训练为家庭康复护理组,双日出院的32例患儿仅采用常规出院指导为常规康复护理组。两组均进行常规的院内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和Milani的正常儿童发育表中的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家庭康复护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治疗第2疗程后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家庭康复护理组显著大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1。结论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治愈率及有效率,减少患儿的病残率,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

  • 标签: 脑瘫 家庭康复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系统护理对小儿弱视患儿视力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曲靖市眼科医院收治的80例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家庭系统护理。随访1a,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和患儿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1a后患儿视力恢复总有效率和患儿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系统护理可显著提高弱视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儿视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家庭系统护理 小儿弱视 视力恢复进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护理接诊应用“首诊负责”的价值 。方法:以 2016 年 10 月 -2018 年 7 月本院接诊的急诊病患 100 例为研究对象,将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的方式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每组各有 50 例。研究组急诊时应用“首诊负责”方案,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接诊方案。分析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等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0% 、护理投诉率为 0.0% ,比对照组的 12.0% 、 10.0% 低, 组间差异显著 ( P < 0.05 ) 。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 98.0% ,比对照组的 86.0 高 , 组间差异显著 ( P < 0.05 ) 。 结论:于急诊护理接诊工作中积极采用“ 首诊负责 ”方案,可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有助于预防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建议采纳。

  • 标签: 首诊负责制 应用价值 急诊护理接诊 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