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图章微针治疗敏感肌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笔者医院接诊的100例面部敏感肌肤患者,采用图章微针进行治疗,结合患者临床症状、VISIA检测和治疗前后照片对比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敏感肌肤患者,99例采用图章微针治疗4次后,敏感肌肤明显改善;1例放弃治疗。结论:图章微针治疗面部敏感肌肤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为治疗敏感肌肤提供了一个新手段。

  • 标签: 图章微针 微针疗法 敏感肌肤 VISIA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光电协同技术ELOS美肤治疗仪在治疗敏感性皮肤中的效果。方法 以2019.03-2020.03在我院皮肤科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理分析后采用ELOS美肤治疗仪治疗,以治疗有效率为评价标准。结果 痊愈68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96%。结论 光电综合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满意度较高,可以尝试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光电综合治疗 敏感性皮肤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研究质量敏感指标套在推进普外科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普通外科患者(100例),遵循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应用优质护理;观察组50例,通过设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式对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系统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普外科 优质护理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呼吸内科中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重症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探究该干预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入住本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重症病人中使用统计学方法随机选择其中78人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病人,将其均分成两个小组。对普通组实施呼吸内科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对研究组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最后对比这两个小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 相比普通组病人,实施综合护理方式的研究组病人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更高。其中护理不当情况的出现率是5.13%,也显著低于普通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含义。结论 对呼吸内科的重症病人在治疗期间实施综合化的护理管理,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缓解过去护理不良问题的发生。该护理方式不仅对科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病人疾病症状的缓解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呼吸内科重症护理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护理敏感指数对骨科护理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开始,我院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了护理敏感指数,选择85名在2018年接受过骨科手术的病人作为研究组,对85例未实施护理敏感指数的患者,纳入了2022年度骨科护理管理工作。结果:与控制组相比,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操作能力、工作态度、护理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敏感指标 骨科 应用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感染病原菌分布率,分析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方法:收集 2018-2021年全年送检的6959 份标本,采用 API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敏感试验( K2B 法),分析其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 2299株病原菌,检出率 27. 95% ,医院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15. 43 %)、肺炎克雷伯菌(17. 55 %)、铜绿假单胞菌(15.69 %) 、金葡菌(8.39%)等,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主要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高度敏感。结论:感染患者中分离的病原菌耐药率较高且呈多重耐药性,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对常规抗菌药物耐药。因此,控制医院感染耐药菌产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院感染 耐药菌分布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套适合于临床应用的外周静脉留置针术中护士对护理品质的敏感性指数。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专家组讨论法和德尔菲法,按照“结构—流程—成果”的思路,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外周静脉穿刺的敏感性评价体系。结果:通过两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对问卷调查的正向因子为100.00%,对问卷调查对象的权威性因子为0.908。第1 轮专家函询对于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 和谐系数分别为 0.214、0.284、0.296,第 2 轮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为 0.238、0.324、0.259。建立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结论:所建立的PVT质量敏感性指数是一种结构合理、科学、实用的方法,可以作为PVT患者PVT质量评估及改善PVT质量的基础。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德尔菲法 肯德尔和谐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护理管理中质量敏感指标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医治的骨科患者共7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有常规骨科护理和护理敏感指标,根据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前者的护理方式,观察组(n=35)采取后者,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工作态度以及操作技能均比对照组的效果好,P<0.05;对照组出现压疮、感染以及导管掉落的情况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从而减少患者出现压疮、感染以及导管掉落的风险,因此值得宣传和推广。

  • 标签: 骨科护理管理 质量敏感指标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对早期诊断妊娠高血压特异性、敏感性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所有患者的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指标。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D-D以及FIB明显高于妊娠高血压患者,TT、APTT以及PT均明显较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的APTT明显高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低于妊娠高血压患者,D-D以及FIB明显低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高于妊娠高血压患者;凝血四项联合D-二聚体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明显高于凝血四项检测和D-二聚体检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对早期诊断妊娠高血压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大价值。凝血四项联合D-二聚体能够提升对早期诊断妊娠高血压特异性、敏感性。

  • 标签: 凝血四项 D-二聚体 妊娠期高血压 特异性 敏感性
  • 简介:目的:通过MED测定、光斑贴试验及斑贴试验诊断分析具有光敏感的面部皮炎患者的病因。方法:选取42例于2016年4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自觉有光敏感、病因不明确的面部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最小红斑量(MinimalErythemaDose,MED)测定、光斑贴试验和斑贴试验,分析阳性变应原、紫外光与患者发病的关系。结果:42例面部皮炎患者经诊断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6例(38.1%),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2例(28.6%),多形日光疹5例(11.9%),慢性光化性皮炎2例(4.8%),病因未明7例(16.7%)。结论:变应原和紫外光是面部皮炎的重要病因。

  • 标签: 面部皮炎 变应原 紫外线 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0例拟诊脑血管病患者行常规磁共振(MR)头颅平扫T_2WI、T_1Wl、T_2FIAIR序列,对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200例患者加扫DWI序列和SWI序列,比较各序列显示的微出血的敏感性及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50.0%)患者脑实质内有微出血灶,SWI序列共检出病灶589个,T_1WI序列检出89个,病灶检出敏感性为15.1%;T_2WI序列检出161个,敏感性为27.3%;T_2FLAIR共检出病灶201个,敏感性为34.1%,DWI序列检出微出血灶95个,敏感性为16.1%;比较各序列检出病灶的数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序列检出病灶的敏感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微出血与腔隙性脑梗死关系密切,脑微出血灶的出现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有影响,SWI序列检出微出血敏感性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主要适用于定量评价病人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持续完善护理流程的质量控制方法。随着护理管理理念深入,护理人员以及病人逐步效果便十分重要。有分析认为敏感性指标管理方式不仅可客观分析护理质量,同时也可测量和改善护理质量。现主要选取我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敏感指标管理方式下的使用效果。

  • 标签: 创伤骨科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应用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骨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 方法以 骨科手术患者 200 例开展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8 年 3 月,结束时间为 2019 年 3 月,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与 试验组 ,每组各 100 例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 不良事件 、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试验组患者 不良事件 明显低于参照组, P<0.05 ,形成统计学意义。对于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试验组明显更优,统计学意义存在( P<0.05 )。 结论 对骨科患者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有效预防不良事件,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骨科 不良事件
  • 简介:细胞缺血缺氧性损害是严重烧伤、创伤、手术、休克等多种条件下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之一.缺血、缺氧不仅增加了感染、内毒素血症、炎症介质等因素对机体作用的敏感性,且在启动以致决定在随后发生的各种继发性损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亚重创伤、烧伤后机体组织、器官血流重新分布及不同组织、细胞对缺血缺氧反应敏感性的不同,导致临床治疗顾此失彼.为此,人们对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性损害敏感性的发生机理不断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缺血缺氧性损害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 标签: 烧伤 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 病理学 抗损伤因素 氧敏感性离子通道 线粒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科护理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产妇2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产科护理敏感指标。统计两组的护理敏感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科护理敏感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等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产科护理 敏感指标 优质护理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发育性静脉畸形(DV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的SWI表现,并与常规MRI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例DVA患者中22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其中位于额叶11例,小脑半球7例,顶叶3例,额顶叶2例,颞叶1例.24例患者中MR平扫显示10例DVA病灶,呈条状流空信号影;14例MR增强扫描显示10个病灶,表现为明显线样或“海蛇头”样强化.所有病例在SWI上均显示清晰,呈“海蛇头”样低信号表现.结论SWI能清晰显示DVA,可取代MR常规检查用于DVA的诊断.关键词脑;静脉畸形;磁共振成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所送标本分离菌株的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经验”用药的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临床各科送检的1782份标本所分离出的病原菌鉴定结果与药敏实验作分析。结果1782份标本由21个科室所送标本组成,共检出阳性标本555例,检出率为31.1%。革兰氏阴性菌439株,占分离菌的79.1%;革兰氏阳性菌检出116株,占分离菌的20%。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为25.4%,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1.5%,阴沟杆菌9.1%肺炎克雷伯菌8.6%,鲍曼不动杆菌5.2%;革兰式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为23.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球菌为44.1%,大肠埃希菌产ESBLS为66%,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为39.6%,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S为50%,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相当严重,大部分耐药在50%以上。结论定期对临床所选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和改善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脑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脑静脉畸形的患者MR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20例病人均采用磁共振常规序列(T1WI,T2WI)和3DSWI序列扫描,其中有7例病人做了MRI增强扫描。结果SWI序列对脑静脉血管畸形的准确率高于常规MR(T1WI,T2WI)序列。与MRI增强检查准确率一致,SWI图像能够显示细小、放射状的小静脉及增粗的髓静脉和引流静脉。

  • 标签: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