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管理中质量敏感指标的运用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2
/ 2

骨科护理管理中质量敏感指标的运用效果探讨

梁娴芝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0医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10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护理管理中质量敏感指标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医治的骨科患者共7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有常规骨科护理和护理敏感指标,根据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前者的护理方式,观察组(n=35)采取后者,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工作态度以及操作技能均比对照组的效果好,P<0.05;对照组出现压疮、感染以及导管掉落的情况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从而减少患者出现压疮、感染以及导管掉落的风险,因此值得宣传和推广。

【关键词】骨科护理管理质量敏感指标;不良反应

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护理质量[1]。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护理中的价值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护理质量得到了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关注[2]。护理敏感指标是对患者护理后的各项内容以及结果进行检测,其主要目的是研究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护理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护理管理中都加入了护理敏感指标,它可以对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后的质量进行评估,从而对护理工作提供了相对应的内容,护理技术的提升可有效减少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本文分析在骨科护理管理中进行质量敏感指标的运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段在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之间的骨科患者,例数为70例,将上述70例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并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例数平分,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21例,女性为14例,年龄在19岁至74岁之间选取,平均(47.02±3.4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为23例,女性为12例,20岁至74岁为年龄选取的范围,平均(46.13±3.30)岁。两组基本信息抽取完毕后并分析,结果显示P>0.05,组间未发现差异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方式给予对照组,对入院的患者进行疾病的科普,告知用药的剂量以及次数等。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给予观察组,具体如下:(1)建立小组:小组的成员均有相关人员组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护理敏感指标进行观察,增加对敏感指标的认知度。(2)培训小组成员:告知护理人员具体的监测方法以及查询资料的方式等。使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充分认识到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重要性。(3)肺部感染指标:部分患者因年龄较大的缘故,导致身体的指标以及器官功能下降,加之在手术的过程中需服用较多的抗生素,从而使肺部造成了感染。对此护理人员需将患者的姿势调整至半卧位,并拍打患者的背部,促使肺部中的痰液顺利的排除;对于排痰能力较差的患者可进行吸痰的方法排出痰液;按时对房间进行消毒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包括护理水平和质量、工作态度以及操作技能,分值高者表示护理质量越好;分析两组患者出现压疮、感染以及导管掉落的发生率,发生率越低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2、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SPSS22.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的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的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的评分相比更高,P<0.05,表示组间具有差异性,见表1。

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分)

分组

例数

护理水平

工作态度

操作技能

护理质量

观察组

35

96.55±3.05

95.13±4.01

96.22±5.02

96.98±3.98

对照组

35

85.14±3.98

83.24±2.57

84.23±4.17

84.56±4.28

t

13.4620

14.7688

10.8693

12.5719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观察组高,P<0.05,表示两组间具有差异性,详见表2。

2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分组

例数

压疮

感染

导管掉落

发生率

观察组

35

2

1

1

4(11.42)

对照组

35

4

6

2

12(34.28)

X2

5.1852

P

0.0227

3 讨论

骨科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种类较多,多数是由于生活中的意外所致,由于发病原因复杂的缘故,因此需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制定相应的要求,确保患者能更好的恢复健康[3]。在临床上,通常在药物的基础上运用常规护理,但效果较差,对此推出护理敏感方式,此敏感指标主要是指护理的结构、护理的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结构指标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过程指标可分析护理中的敏感指标,确保数据准确,从而提升护理水平[4]。护理敏感指标主要对护理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监测,根据上述分析后的数据对护理当中各项指标进行总结,对于在护理中产生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法进行改进,避免产生不良事件。由于骨科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会导致身体的部分组织出现溃烂,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因此护理人员需及时更正患者的体位,指导患者翻身,并将翻身的具体次数以及时间记录下来。在此同时也需观察患者皮肤的具体状况,使其皮肤处于干燥的状态,降低产生并发症的风险。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更高,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为11.42%,对照组为34.28%,故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采用敏感指标护理可有效改善护理水平以及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天雯,张伟玲,刘圆圆等.基于敏感指标的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的构建[J].护理研究,2022,36(04):580-586.

[2]武慧英.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骨科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21,7(17):2405-2408.

[3]张凤艳,李洁,沈惠英.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1):175-177.

[4]庞慧敏,李树芬.质量敏感指标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8):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