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检测梅毒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TRUST、ELISA检测结果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UST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低于ELISA。结论ELISA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好等优点,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结试验(TPPA)相比,它具有成本较低、操作简单、结果易判断的优点,适应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可以作为比较理想的筛查试验。

  • 标签: 抗体 血清学试验 胶体金试验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CV的特异性。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344例传染病筛查患者血清的检测,同时采用胶体金法对同组患者进行测定作为对比。结果ELISA法检测出抗HCV阳性率为4.07%(14/344),胶体金法检测出阳性率为2.62%(9/344)。结论ELISA法检测抗HCV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胶体金检测法,但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在本次试验中并未能完全体现,仍需观察取证。

  • 标签: 丙型肝炎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胶体金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为寻求中医药方面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对目前中医药抑制肿瘤血管方面研究进行综述,力求寻找新的抑制肿瘤的方法。

  • 标签: 肝癌血管 中医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率,并为临床提供HDN的诊断和防治的依据。方法对358例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包括孕妇ABO正反定型和Rh(D)定型;IgG抗A(B)抗体效价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和效价测定。对其中分娩的105例新生儿进行HDN确定试验包括患儿ABO和Rh(D)定型;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及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孕妇358例中ABO血型不合者352例(98.2%),Rh(D)不合者9例(2.4%),ABO和Rh(D)同时不合者2例(0.6%)。352例ABO血型不合孕妇中,IgG抗-A(B)效价≥64(定为阳性)者145例(41.3%),其中O型例49(33.7%);A型例8(5.3%);B型例3(2.3%);O型孕妇与A、B型孕妇抗体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58例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共10例(2.8%),经特异性鉴定均为Rh系统IgG抗体,效价8~256。2.新生儿105例共确认HDN29例(27.6%)。其中ABO-HDN26例(24.7%),Rh-HDN3例(2.8%);孕妇IgG抗-A(B)效价,低值组(≤64)与中值组(128~256)、高值组(≥512)ABO-HDN发病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Rh-HDN由抗-D(含抗-DC、抗-DE)引起1例(33.3%),抗-E(含抗-cE)引起1例(33.3%),抗-c引起1例(33.3%)。结论与A、B型孕妇比较,O型孕妇更易引起ABO-HDN,且ABO-HDN发病率随其母亲体内IgG抗体效价的升高而升高;Rh系统不规则抗体极易引起Rh-HDN,且与孕妇输血史和(或)不良妊娠史有关。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直接抗体试验 抗体释放试验 游离抗体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贵州省长顺县麻疹抗体水平,及时发现免疫脆弱人群,调整麻疹防控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长顺县健康人群血清样本210例,由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麻疹抗体水平。结果调查210人,麻疹抗体阳性184人,阳性率87.62%,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46.11,各年龄组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X2=6.58,P>0.05,V=6)。接种1剂次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2.68%,接种2剂次麻疹类疫苗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6.00%,无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66.67%,不同免疫史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X2=11.14,P<0.05)。结论长顺县2011年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可以在人群中形成一定的免疫屏障。

  • 标签: 麻疹 抗体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江苏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进行分析,以掌握江苏省健康人群麻疹发病的特点,了解人群免疫状况和水平,探索人群麻疹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分年龄、分地区综合分析各地采集的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数据。结果本次监测样本共5072人,其中4749人麻疹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93.63%。苏北、苏南地区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别为95.3%和95.58%,较苏中地区87.98%高,各地区人群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87.29,P<0.01)。各地区人群麻疹抗体滴度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7.84,P<0.0001。其中,苏北地区抗体水平居首位,苏南地区居中,苏中地区相对最低。结论江苏省各地区、各年龄段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不等,麻疹强化免疫对保护特定年龄段儿童有显著效果。

  • 标签: 麻疹 抗体水平 强化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脐血中麻疹、风疹病毒抗体水平,了解现阶段胶州市孕产妇及新生儿体内抗体水平,根据本地区新生儿脐血抗体水平的现状和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提出适宜本地区的免疫策略。方法采集858例刚出生新生儿的脐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脐血血清中的麻疹、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G。根据病史询问和病历资料,统计影响脐血抗体水平的因素。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产妇各年龄阶段抗体中位数及标准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检测的脐血抗体中,麻疹抗体平均浓度1055.07IU/ml,麻疹抗体大于200mIU/ml占94.30%,小于150mIU/ml占4.19%,150mIU-200mIU之间占1.51%;风疹抗体大于20IU/ml占81.50%,小于10IU/ml占12.12%,10IU-20IU/ml占6.38%。胶州市新生儿脐血中麻疹、风疹抗体总体水平较高,脐血中抗体水平与年龄有关,呈现阶段性升高的态势;抗体水平与产妇居住的城乡分布有关,城市高于农村;与感染或疫苗接种有关,有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者抗体水平高,绝大多数在临界值以上,与胎次、产次、分娩方式等无明显的相关性。

  • 标签: 麻疹抗体 风疹抗体 定量检测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和免疫功能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3例PBC患者的自身抗体谱和血清学免疫功能,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肝非特异性自身抗体,以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特异性自身抗体,并结合生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PBC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女性11例,男性2例。血清学免疫功能检查情况免疫球蛋白IgM升高7例(53.8%),IgA升高6例(46.2%),IgG升高4例(30.8%)。肝特异性自身抗体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阳性8例(61.5%),抗核蛋白SP100抗体2例(15.4%),肝肾微粒体1型(LKM-1)抗体2例(15.4%),抗核包膜蛋白GP210抗体1例(7.7%)。非特异性抗体抗核抗体(ANA)9例(69.2%)。结论PBC患者血清学免疫功能明显异常,AMA-M2阳性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是诊断PBC的重要依据之一,其它多种蛋白在PBC病程中亦有表达,如抗SP100抗体、LKM-1抗体、抗GP210抗体、ANA等,这些抗体对AMA-M2阴性的PB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稀释试验(TRUST),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T)对梅毒螺旋体进行检测,其结果对临床诊断梅毒及对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中的作用。方法用TP-ELIST法对5198例临床标本进行批量检测,阳性标本用TRUST法进行原液、12、14、18、116、132、164倍的稀释试验。结果TP-ELIST阳性272例,TRUST法原液阳性103例、12稀释阳性90例、14稀释阳性85例、18稀释阳性60例、116稀释阳性55例、132稀释阳性40例、164稀释阳性28例。结论TP-ELIST法用于临床筛查,阳性标本用TRUST法进行滴度稀释试验,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可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梅毒的分期确诊提供依据,并对判断药物的疗效和防治性传播疾病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梅毒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评价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50例SLE组患者、39例非SLE疾病对照组患者血清AnuA,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s-DNA)抗体、酶免疫条带法检测其抗Sm抗体,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抗核小体抗体在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Anu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0%和98.6%,敏感性低于ANA(P<0.01),高于抗ds-DNA抗体(P>0.05)、以及抗Sm抗体(P<0.01);特异性高于ANA(P<0.01),与抗ds-DNA抗体相同(P>0.05),低于抗Sm抗体(P>0.05);AnuA在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中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47.6%和73.8%。结论抗核小体抗体对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ANA、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等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小体抗体 抗核抗体 抗ds-DNA抗体 抗Sm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住院及门诊患者,手术前、受血前及做胃镜、肠镜前,乙肝、丙肝、梅毒HIV抗体的筛查和检测,减少和避免医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集735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术前及住院患者术前及受血前的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抗-HCV和血清中HIV抗体,用郑州安图全自动酶标仪检测其OD值,用胶乳凝集试验做TPPA,阳性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倍比稀释测血清滴度。结果7358例患者术前、受血前、胃镜、肠镜检查前的血样中,其中HIV抗体阳性的4例,均为省疾控中心确认,梅毒抗体阳性的14例,男9例,女5例,其中有3例是1-20天的新生婴儿,母婴垂直传播。HBSAg阳性的508例,抗-HCV阳性的67例。血透科HBSAg感染率14.75%,HCV感染率3.48%;消化科HBSAg感染率10.27%,HCV感染率3.64%;外科HBSAg感染率8.11%,HCV感染率0.57%;其中HIV感染的患者1例有出国史,并且通过性传播传给妻子,1例去过河南HIV高感染区,一例为消化科贫血患者,经输血感染,TPPA有3例新生儿,通过母婴垂直传播,HCV感染的有有输血史、拔牙史的。结论本调查对7358例患者术前、受血前、肠镜、胃镜检查前采集静脉血进行HBV、HCV、TPPA、HIV抗体的检测,把检测结果存入病案,作为患者的原始记录,为临床提供及时的诊断依据,同时为医患双方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为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对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输血 手术 HBV HCV TPPA HIV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对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大剂量地塞米松(Dex)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剂量Dex治疗的94例(ANA阳性者26例)ITP病例资料,比较ANA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差异。结果ANA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无影响。ANA阴性ITP对大剂量Dex治疗总反应率高于ANA阳性者,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1)。ANA阴性ITP的完全反应(CR)率显著高于ANA阳性(P<0.001),并且ANA阴性ITP患者血小板的平均增值(109.838×109/L)显著高于ANA阳性者(49.423×109/L)(P<0.001)。结论ANA可以作为预测大剂量Dex治疗ITP疗效的有效指标,ANA阳性ITP患者对大剂量Dex治疗的初始疗效较差。

  • 标签: 抗核抗体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大剂量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EphB4蛋白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它们与结直肠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标本63例、正常结直肠组织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phB4蛋白的表达及MVD水平。结果(1)EphB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5.1%(41/63),正常组织中则为28.0%(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B4蛋白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组织中MVD为41.00±7.76,阴性表达组为32.91±10.27,EphB4蛋白阳性表达组MVD水平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2)结直肠癌组织中EphB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及Dukes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phB4蛋白是反映结直肠癌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密切相关。

  • 标签: 结直肠癌 EphB4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中的诊断价值,抗CCP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骨侵蚀的关系。方法利用Elasa法检测R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抗CCP抗体,高分辨率超声测量RA及健康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arteryintimamediathickness,IMT),分析抗CCP抗体在RA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R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X线评估RA患者双手关节的骨侵蚀情况,根据抗CCP抗体是否阳性将RA患者分为两组,抗CCP抗体阳性组和抗CCP抗体阴性组,比较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骨侵蚀发生率。结果抗CCP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75%,特异性90%。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P<0.05),动脉粥样硬化率增加(X2=5.19,P<0.05)。在RA患者中,与抗CCP抗体阴性组比较,抗CCP抗体阳性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P<0.05),动脉粥样硬化率增加(X2=5.6,P<0.05),骨侵蚀率增加(X2=7.35,P<0.05)。结论抗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骨侵蚀。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抗CCP抗体 动脉粥样硬化 骨侵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蔗糖铁与口服补铁在联合EPO的基础上,纠正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3三年间慢性肾病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A(口服补铁)、B(静脉补铁)组,于治疗后1月评估血红蛋白恢复程度及安全性等。结果两组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提高,但A组的血红蛋白升高幅度低于B组,且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联合EPO基础上,蔗糖铁纠正肾性贫血优于口服补铁,且安全性较好,患者可耐受,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采取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内科收治的7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ANA,采用欧蒙印迹法测定抗双链DNA。结果LN组阳性率91.18%,略低于未伴肾炎组的92.1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的0.00%比较差异明显(P<0.01)。LN组在ANA低滴度上百分率高于未伴肾炎组,而在高滴度上百分比则高于未伴肾组(P<0.05),在抗双链DNA抗体上LN组阳性率61.29%,高于未伴肾炎组的54.29%(P<0.05)。结论联合检测ANA和抗双链DNA抗体,实现检测的相互补充,对提高狼疮性肾炎诊断率和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 抗双链DNA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术前甲状腺球蛋白(TG)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探讨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将所选对象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甲状腺球蛋白(TG)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TG值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与正常值上限,经t检验证实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TG-Ab值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正常值上限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有明显的临床意义,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测定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无明显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甲状腺球蛋白(TG)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结节性甲状腺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小鼠成骨细胞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LigandofreceptoractivatorofNF-JB,RANKL)的表达,观察成骨细胞RANKL/OPG比值的变化,探讨成骨细胞与结核因子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合成4条RANKL序列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用Liopfectamin2000转染成骨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RANKL的表达,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序列,并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成骨细胞的RANKL、OPG的表达,观察RANKL/OPG比例的变化,采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技术探讨转染后的成骨细胞对由结核因子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结果合成的4对siRNA中有一对可使小鼠成骨细胞的RANKLmRNA水平下降80%,蛋白表达下降72%;同时OPG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RANKL/OPG比例明显下调,破骨细胞的生成明显受到抑制。结论RNAi沉默RANKL基因表达可显著下调成骨细胞RANKL/OPG的比值,抑制由结核因子所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

  • 标签: 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 RNA 干扰 小鼠 成骨细胞 基因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