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的抗核抗体(ANA)阳性患者,使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的结果,观察二者结果的一致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各临床科室就诊的558例ANA阳性患者,ANAs的结果,观察结果的一致程度。结果ANA阳性的患者,ANAs的阳性率为58.96%,ANA的滴度为1320,11000,13200,110000的患者,ANAs的阳性率分别为45.88%,77.72%,83.61%,100%。结论ANA阳性的患者存在ANAs阴性的情况。而且ANAs的阳性率随着ANA滴度的增高而增高。

  • 标签: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谱 间接免疫荧光法 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对200例临床住院申请输血的患者标本进行红细胞的不规则阳性抗体筛查与鉴定,并进行交叉配血,分析阳性检出情况以及对临床输血的影响。结果200例患者中有8例标本为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4%。不规则抗体血型鉴定3例为Rh,MNSs系统为2例,抗A1为1例,P系统为1例,Lewis系统1例。8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进行交叉配血,供者均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没有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临床输血前有必要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从而减少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红细胞 不规则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为在急诊检验中能快速、准确检测HIV抗体,临床探究胶体层析法用于抗体筛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急诊部70例标本分别采用ELISA法以及胶体层析法对HIV抗体进行初次筛查,同时将结果与HIV质控血清、免疫印迹法,检测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胶体层析法抗体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准确度、特异性为96.0%、96.0%、92.9%、85.0%,ELISA法依次为100%、96.0%、97.1%、90.0%,两组抗体阳性检测敏感性、准确度、特异性、检出率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急诊HIV抗体检查时,使用胶体层析法准确度高。

  • 标签: 急诊 准确度 胶体层析法 HIV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病待确诊患儿517例,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回归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17例待确诊患儿中,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8例,1例抗-M,1例抗-c,3例抗-E,3例抗-D。结论在临床中,应对孕妇免疫球蛋白G(IgG)类红细胞血型相应不规则抗体筛查给予足够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及时为患儿进行换血与综合治疗。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交叉配血的关系及阳性原因。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862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对二者的关系及阳性原因进行总结。结果8862例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25例,占比为0.36%;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交叉配血阳性者178例,占比为2.59%。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意义重大,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献血者血清问题、患者自身红细胞问题是造成阳性结果的主要原因,医护人员应规范配血流程,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 交叉配血 阳性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与TP胶体金试验(CGT)检测梅毒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739例梅毒患者,进行CLIA试验和CGT试验,用TP血球凝集试验(TPHA)进行确诊。采用SPSS19.0软件绘制抗TP抗体S/CO比值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得到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时的S/CO比值。结果CL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敏感度为98.85%,特异度为93.55%,AUC0.996;CGT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92.86%,AUC0.984。结论CLI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特异度和灵敏度都优于CGT,诊断价值亦优于CGT。可作为梅毒特异性抗体筛查实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梅毒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胶体金试验 TP血球凝集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种ELISA试剂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差异。方法收集我中心进行丙型肝炎筛查的血液样本,随机收集其中800份阴性标本及40份阳性标本。采取不同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测定A试剂、B试剂和C试剂的检测差异。分析(1)840份标本的试剂检查情况。(2)40份阳性标本的试剂检查情况。(3)三种试剂质控血清检测的灵敏度。结果(1)C试剂的检测阳性率(0.8%)低于A试剂(1.5%)和B试剂(2.5%)比较有差异(P<0.05)。(2)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40份阳性标本中,阳性6份,阴性32份,可疑2份。A试剂、B试剂假阳性率分别为40.6%、56.3%,明显高于C试剂(3.1%),比较有差异(χ2分别为7.26、7.65,P<0.05)。(3)C试剂质控血清灵敏度明显高于A试剂和B试剂,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夹心法ELISA试剂对于测定丙型肝炎抗体更为准确,假阳性低。

  • 标签: ELISA 夹心法 HCV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3年大理地区旋毛虫感染情况,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理州人民医院2013年11月—2016年10月就诊的白族人群进行旋毛虫IgG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按照年度、季节、性别、年龄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度(2013年11月—2014年10月)阳性率4.98%、2015年度(2014年11月—2015年10月)阳性率为3.40%、2016度(2015年11月—2016年10月)阳性率2.69%;按季节分析第一季度阳性率3.13%,第二季度阳性率2.59%,第三季度阳性率2.72%,第四季度阳性率5.52%;按年龄段分析≤20岁组阳性率1.69%,21~60岁组4.71%,>60岁组4.09%;按性别分析男性阳性率3.43%,女性阳性率3.82%。结论大理地区近3年白族人群的旋毛虫抗体阳性率为3.57%,阳性率有逐年下降趋势(P<0.01),明显低于10年前云南省旋毛虫抗体阳性率8.26%及大理阳性率49.9%。第四季度阳性率高于一、二、三季度(P<0.01)。青少年组旋毛虫阳性率明显低于中年组(P<0.01)。旋毛虫阳性率女性略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只要加强生猪管理,加强对猪肉的检验,对用作“生皮”的猪肉和经营“生皮”的餐馆严加监管,旋毛虫感染率会明显下降。

  • 标签: 旋毛虫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丙肝抗体(HCV-Ab)假阳性的状况、原因。方法选择沙坪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的68例应用ELISA检测血清HCV-Ab阳性的血清标本,再以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行确证实验,明确ELISA假阳性率,分析影响ELISA检测方法产生假阳性的因素。结果用ELISA检测血清HCV-Ab阳性的68份血清标本中通过RIBA实验法进行检测发现阳性48例,不确定6例,阴性14例,以RIBA检测作为金标准,ELISA检测真阳性率是70.59%(48/68),假阳性率为20.59%(14/68)。结论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丙肝抗体仍存在标本假阳性问题,标本内物质干扰、操作不当等多种因素可造成其出现假阳性,检验人员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做好质控,避免不利因素,以降低假阳性率,同时在条件允许下应对可疑假阳性标本进行RIBA实验确证。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丙肝抗体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梅毒感染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选择血清抗核抗体200例老年梅毒感染患者患者设为感染组,并选择200例血清梅毒抗体检测阴性老年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均进行血清抗核抗体检测,统计对比感染组和对照组人员血清抗核抗体阳性及核型分布状况。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检测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感染组97例血清抗核抗体检测阳性患者中,胞浆颗粒型检出率与均质型、均质颗粒型、核颗粒型、核仁型、染色体型检出率相比明显较高,P<0.05。血清滴度中,140滴度血清抗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与180,1160,1320,11280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血清抗核抗体检测可有效辅助老年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及病情评估。

  • 标签: 老年梅毒感染 血清抗核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免疫水平等情况,为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择枣庄科技职业学院2014—2016年入学的6597名新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份入学的新生间HBsAg和抗-HBs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女生HBsAg阳性率低于男生,城市组HBsAg阳性率低于农村组,城市组抗-HBs阳性率高于农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极易在聚集性集体生活中传播,高校应对学生普及乙肝基本知识,提高保护意识,同时做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可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HBsAg 抗-HBs 大学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MTT法筛选赶山鞭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MTT实验法检测quercetin(1),rutin(2),hyperin(3),quercertin-3-O-α-L-arabinofuranoside(4),quercertin-3-O-β-D-glucoside(5)五种赶山鞭单体化合物对HUVEC细胞的抑制血管生成活性;化合物浓度梯度为0.1、1、5、10、50、100μg/mL。结果在此浓度梯度范围内,化合物1、2均抑制HUVEC生长,化合物1浓度<1μg/mL时不显著,≥1μg/mL时极显著(P<0.01),化合物2均极显著(P<0.01)。化合物3、4浓度≤5μg/mL时抑制生长,≤0.1μg/mL时有极显著生长抑制效应(P<0.01),>5μg/mL时有极显著的生长促进效应(P<0.01)。化合物5浓度<1μg/mL时抑制生长,≤0.1μg/mL时有显著生长抑制效应(P<0.05),>5μg/mL时促进生长,>10μg/mL有显著的生长促进效应(P<0.05),>100μg/mL有极显著的生长促进效应(P<0.01)。结论化合物1、2有抑制HUVEC生长的作用;化合物3、4、5低浓度(<5μg/mL)抑制HUVEC生长,高浓度(>5μg/mL)促进HUVEC生长。

  • 标签: 赶山鞭 HUVEC MT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及其自身抗体的检测在妊娠妇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525例妊娠妇女和600例非妊娠育龄妇女的血清中促甲状腺素(thyrotropin,TSH)、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FT4)以及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hyroidperoxidaseantibody,TPOAb)的水平。结果实验组中78例出现了甲功结果异常,对照组中20例出现了异常,异常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T3、FT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POAb阳性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6.67%。结论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升高明显,应对孕产妇进行常规血清学甲状腺激素水平筛查和干预,以达到优生优育。

  • 标签: 甲状腺激素 妊娠妇女 化学发光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检测进行分析,探究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自身抗体在妊娠期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取不记名选择与自主报名与方式选取35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与35位正常妊娠妇女,高血压患者均于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时间段内确定,分别作为观察对象与对照对象。检测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以及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通过观察与分析,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结果通过对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以及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的检测发现,观察组血管紧张素Ⅱ浓度较高,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也较高,P值小于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自身抗体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检测阳性率较高,存在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自身抗体 妊娠期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免疫印迹法在检测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就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86例和在此期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患者86例,共计172例相关资料。结果免疫印迹法检测(IB)对86例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总阳性率(敏感性)为93.02%;对8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检查特异性为97.67%。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86例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总阳性率(敏感性)为97.67%;对8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检查特异性为87.21%。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IB检测l型糖尿病患者自身抗体的总阳性率(敏感性)明显低于ELISA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B检测l型糖尿病患者自身抗体的特异性明显高于ELISA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印迹法在检测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当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印迹法 1型糖尿病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γ-干扰素(IFN-γ)与结核抗体联合检测对甘孜藏区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98例甘孜藏区疑似肺结核患者,经确诊后分为肺结核组52例、肺炎组46例,均行血清γ-干扰素及结核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γ-干扰素与结核抗体检测藏族患者结核病的敏感性分别为88.5%,73.1%,特异性分别为82.6%,63.0%,两者平行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8.1%,特异性为78.3%,两者系列联合检测敏感性为69.2%,特异性为95.7%,两者平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系列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γ-干扰素与结核抗体平行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度,系列联合检测可提高特异性,有助于肺结核临床阳性诊断率的提升。

  • 标签: &gamma -干扰素 结核抗体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接受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与体液免疫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选取同期到本院体检的5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ENA抗体与体液免疫检验,并对两组检验结果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IgG、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3、C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gG、C3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IgM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接受ENA抗体与体液免疫检验,有助于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与评估疗效,在临床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ENA抗体 体液免疫检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身抗体和免疲功能指标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评估病情的价值。方法在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受原发性胆汁性野硬化治疗患者中选取70例为研究组,择取我院同期来院接受非原发性胆计性肝硬化治疗的患者79例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自身抗体AMA-M2、LK-MGP-210、LC-1和SP100的阳性检出率比对照组明显高,这些指标(P<0.05)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身抗体和免疲功能指标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有应用价值,提高病情诊断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自身抗体 免疫功能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封管方法对血透导管管内血栓生成的对比研究。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2月使用血透导管作为透析通路的透析患者按导管封管液配制方法不同分别设为对照组肝素14(每毫升4mg)和观察组(尿激酶10万U+肝素14(每毫升4mg),对两组患者的透析导管血栓生成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导管血栓生成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封管法能有效降低导管内血栓生成,同时并不会出现局部或全身出血等风险,值得临床护理推荐。

  • 标签: 血栓 血透导管 肝素钠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病毒及核心抗体定量检测中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360例乙型肝炎疑似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CLEIA(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与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乙肝病毒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的核心抗体进行检测,观察分析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检测完成后,对两种方法的乙肝病毒检出率进行对比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而IgM、IgG等核心抗体的检出率对比,CLEIA法显著高于ELISA法(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及核心抗体定量检测中,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乙肝病毒 核心抗体 CLEIA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