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学生发生不正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学生不正提供依据。方法自设问卷调查表,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入学的中学生,调查中学生的用眼行为,分析学生发生不正的因素。结果问卷调查的2 481名(共计4 962眼)学生中,不正者1 791名(共计3 406眼),占72.2%;其中视力下降轻度有521眼、中度有1 408眼、重度有1 477眼。其相关因素:课余学习时间>3 h(χ2=47.776)、每天玩电脑时间>1 h(1~3 h、χ2=30.712,>3 h、χ2=10.012,均P<0.05)、年龄增长和年级越高(χ2=87.268、166.172,P<0.05)、喜好甜食(χ2=18.304,P<0.05)。结论学生发生不正与课余学习时间长、玩电脑时间长、喜好甜食、年龄增长等有关,是可控因素,应从婴幼儿着手培养孩子良好用眼习惯、饮食习惯等予以积极防控。

  • 标签: 中学生 屈光不正 相关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职业特勤人员不正的检出率,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2 394名特勤人员按照职业不同分为飞行员、空中战勤人员、潜艇艇员和潜水员、舰员,比较不同职业特勤人员不正的检出率。结果2 394名特勤人员不正的检出率为8.98%(215/2 394),空勤人员检出率(4.37%)低于海勤人员(3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舰员不正的检出率最高(37.50%),飞行员的检出率最低(1.85%),与空中战勤人员、潜艇艇员和潜水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海勤人员不正的发生率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加强海勤人员的视力保健。

  • 标签: 特勤人员 屈光不正 检出率 卫勤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广东省珠海市和新疆省喀什市小学生的视力及状态,为我国不同地区青少年儿童近视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横断面观察性研究。随机抽取2018至2019年珠海市10所小学及喀什市6所小学的学生。通过视力筛查获得裸眼视力、非睫状肌麻痹光数据和等效球镜度(SE)。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矫正两地性别和年龄差异。正态分布定量数据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数据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珠海市获得12 001例学生的完整资料,其中男生6 528例(占54.4%),女生5 473例(占45.6%),年龄(8.7±1.6)岁。喀什市获得5 584例完整资料,其中男生2 796例(占50.1%),女生2 788例(占49.3%),年龄(8.3±0.9)岁。两地区性别(χ2=28.60,P<0.001)、年龄(t=-19.27,P<0.001)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矫正性别年龄混杂因素后,两地均有5 478例纳入统计分析。珠海市小学生右眼SE为-0.25(-0.88,+0.13)D,喀什市为-0.11(-0.30,+0.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32,P<0.001)。两地不同年龄段小学生SE绝对值逐年增加,自8岁起珠海市增加速度较喀什市快。珠海市和喀什市的裸眼视力不良占比分别为17.7%和15.2%。在裸眼视力不良人群中,珠海市和喀什市的近视临床前期占比分别为18.3%和42.9%,筛查性近视占比为76.3%和51.1%;高度近视仅存在于珠海市,共15例。结论:珠海市筛查性近视率和近视程度高于喀什市,两地的气候、经济、人口、教育差异可能是造成近视发病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屈光 视力 小学生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8岁段早产儿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的状态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探讨早产及ROP对状态和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行眼底筛查的早产儿,孕周(33.6±4.1)周,出生体质量(2 099±779)g,按有无ROP分为ROP组和早产无ROP组(简称早产组),并将同龄足月儿作为对照,共纳入112例(222眼),其中ROP组24例(47眼)、早产组55例(110眼)、足月组33例(65眼)。纳入研究第8年行RNFL厚度、眼轴长度及睫状肌麻痹视网膜检影检查,比较不正发生率及RNFL厚度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ROP组及早产组的近视发生率较足月组高(χ2=8.062,P=0.018;χ2=3.671,P=0.036);ROP组、早产组及足月组的远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10,P=0.250);ROP组及早产组的散光发生率较足月组高(χ2=7.758,P=0.023;χ2=3.710,P=0.034)。ROP组及早产组眼轴均较足月组短(均P<0.001)。早产组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较足月组薄(P=0.030),早产组颞侧RNFL厚度较足月组(P<0.001)、ROP组(P<0.001)薄。结论:8岁段早产儿及ROP患儿眼轴较足月儿短,更易发生近视和散光,ROP和早产共同影响其状态,其中早产起主要作用。早产与ROP对RNFL厚度影响不同,尤其是颞侧象限,在随访中需与其他疾病所致的RNFL厚度异常鉴别。

  • 标签: 早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屈光状态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参数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于厦门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行首次眼底筛查的早产儿,筛查时间为出生后4~6周或校正胎龄31~32周。单眼或双眼确诊为轻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但未接受任何治疗的患儿为ROP组,并根据视网膜病变区域分为Ⅱ区亚组及Ⅲ区亚组;无ROP患儿为无ROP组。记录各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等效球镜度数、前房深度、玻璃体深度、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及角膜力进行比较,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180例早产儿,男性101例,女性79例;出生胎龄为(30.82±3.10)周,检查时校正胎龄为(37.21±1.44)周;出生体重为(1 577.85±572.12)g。ROP组纳入90例(162只眼,其中85只右眼数据纳入分析),无ROP组纳入90例(90只右眼),两组出生胎龄、检查时校正胎龄、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P组等效球镜度数为(1.90±1.39)D,非ROP组等效球镜度数为(3.04±1.88)D,ROP组等效球镜度数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3,P<0.01)。ROP组的前房深度为(1.82±0.23)mm,晶状体厚度为(4.54±0.18)mm,角膜力为(43.99±0.99)D;无ROP组的前房深度为(1.91±0.94)mm,晶状体厚度为(4.23±0.50)mm,角膜力为(43.72±0.92)D;ROP组前房更浅,晶状体更厚,角膜力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P组中Ⅱ区亚组(48只右眼)及Ⅲ区亚组(37只右眼)的角膜力分别为(43.92±0.78)、(43.39±1.05)D,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2.08±0.95)、(2.52±1.12)D,Ⅱ区亚组的角膜力更高、等效球镜度数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出生体重、出生胎龄、角膜力是等效球镜度数的影响因素(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与等效球镜度数呈正相关(r=0.182、0.223),角膜力与等效球镜度数呈负相关(r=-0.125;均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重,等效球镜度数也越大。轻度ROP患儿的参数具有前房浅、晶状体厚、角膜力高、等效球镜度数小的特点,等效球镜度数与ROP病情发展密切相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53-357)

  • 标签: 婴儿,早产 屈光,眼 早产儿视网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学龄前儿童的状态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20年7至10月调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区所有在园学龄前儿童。收集受检儿童的一般资料,调查并评估其状态,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地域的受检儿童的状态;采用问卷形式向家长了解受检儿童在家观看电视和使用电脑的时间、身高、体重、双亲视力状况、每天睡眠时间、不良用眼习惯等项目。计量数据行t检验,计数数据行χ²检验;视力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共检录学龄前儿童2 793人,最终受检者2 755人,受检率98.64%。排除眼病共2 749名儿童纳入研究,包括常住高原儿童2 646人,年龄(4.52±0.97)岁,其中男性1 501人,女性1 145人,检出状态异常者253人(9.56%);非常住高原地区儿童103人,检出状态异常者24人(23.30%)。学龄前儿童筛查异常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不同性别的异常率(男生133/1 501,女生120/1 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79,P>0.05)。常住高原地区儿童2 646人中异常者253人(9.56%),非常住高原地区儿童103人中异常者24人(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3.93,OR=2.87,P<0.05)。营养不良(OR=0.06,95%CI:0.04~0.08)、父母患近视眼(OR=0.11,95%CI:0.04~0.25)是导致高原地区学龄前儿童状态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昌都市学龄前儿童不正率相对较低,促进营养均衡发展可能是干预高原地区不正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72-776)

  • 标签: 屈光不正 屈光,眼 儿童,学龄前 营养不良 横断面研究 西藏[自治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个时间点河北省涿州市学龄儿童的状态变化和近视眼患病情况。方法队列研究。于2019年6至8月对涿州市区6~14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视力和检查,并于2020年6至8月再次对该人群进行检查。纳入检查资料完整的30 412名受检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15 861名(52.2%),女性14 551名(47.8%);年龄(10.0±2.7)岁。对受检者双眼进行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裸眼视力,并以近视等效球镜度数≥0.75 D的标准筛查近视眼。分类数据比较采用χ²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近视眼发病率的95%置信区间采用Clopper-Pearson精确法进行估计。结果完成2次检查者30 637名(应答率80.25%)。随访1年后男性和女性受检者的等效球镜度数向近视方向飘移量分别为(0.67±1.11)和(0.76±1.11)D。不同年龄段的球镜度数1年变化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76.23,P<0.001)。男性和女性受检者裸眼视力降低分别为0.11±0.19和0.12±0.21,裸眼视力下降最明显的年龄是10岁。随访1年期间近视眼发病率为42.2%(95%置信区间为41.47%~42.93%),14岁男性和14岁女性的近视眼发病率最高(52.0%和54.2%),6岁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最低(31.0%和33.1%)。结论随访1年后涿州市学龄人群状态呈明显近视化漂移,裸眼视力下降,同龄者女性比男性的近视眼发病率更高。

  • 标签: 近视 发病率 儿童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伴年龄相关性调节不足的不正人群,在接受激光角膜光手术后摘掉矫正不正眼镜的同时,需要避免因出现老视症状而过早配戴“老花镜”。因此,该人群在激光角膜光手术围手术期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术前筛查,采用更为合理的个性化手术方案和术后护理模式,方能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为此,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光手术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相关专家,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经过认真讨论和反复修改,形成本共识意见,旨在为临床规范开展激光角膜光手术矫正伴年龄相关性调节不足人群的不正提供指导和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51-657)

  • 标签: 屈光不正 屈光外科手术 角膜外科手术,激光 年龄因素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学龄前高度远视和低度远视儿童的发育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学龄前远视性不正儿童43例(86眼)。根据睫状肌麻痹后球镜度结果将儿童分为高度远视组27例(54眼),低度远视组16例(32眼),分别于基线和随访1年记录2组儿童的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学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半径、轴率比。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学参数分析;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组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眼生物学参数年变化量的差异分析。结果:与基线值[(8.37±1.84)D]相比,高度远视组等效球镜度(SE)年降低量为(0.72±0.41)D(t=-9.26,P<0.001)。高度远视组AL年增长量[(0.31±0.18)mm]与低度远视组年增长量[(0.21±0.09)m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01),2组间角膜曲率半径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远视组轴率比的年增长量(0.04±0.02)与低度远视组年增长量(0.02±0.0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02)。结论:与学龄前低度远视儿童相比,学龄前高度远视儿童的AL和轴率比的年增长幅度更大,这提示有必要对高度远视儿童进行密切随访。

  • 标签: 高度远视 低度远视 眼轴长度 学龄前儿童 屈光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专供成人参差性弱视患者使用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并进行评价及测试。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成人参差性弱视患者170例、其他眼病成年患者100例及视力正常健康成人80名,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招募视力正常健康成人20名。通过与30例成人参差性弱视患者面对面访谈生成具有80个条目的初始量表。应用初始量表对40例成人参差性弱视患者进行调查,根据答案情况对条目进行删减。采用因子分析确定主要因子(量表维度),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评估量表的信度。总量表及各维度得分为所包含条目得分的平均值,范围为0(最低生活质量)至100分(最佳生活质量)。对100例成人参差性弱视患者、100例其他眼病成年患者及100名视力正常健康成人使用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得分的差异。结果最终形成的成人参差性弱视生活质量量表(AAAQ)包含视觉功能和社会心理2个维度,每个维度含10个条目。总量表、视觉功能维度和社会心理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8、0.78和0.78。100例成人参差性弱视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18~43岁(中位数26岁),与100例其他眼病成年患者及100名视力正常健康成人的年龄及性别分布匹配(均P>0.05)。AAAQ量表区分效度测试结果显示,成人参差性弱视患者总量表、视觉功能维度、社会心理维度得分分别为(28.63±9.18)、(27.69±9.88)、(29.53±9.90)分,均明显低于其他眼病成年患者得分(71.28±8.14)、(65.56±7.81)、(76.85±10.76)分和视力正常健康成人得分(84.54±9.13)、(81.70±9.27)、(87.38±10.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研制AAAQ,其符合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的信度及效度要求,可用于评估成人参差性弱视患者生活质量。(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41-347)

  • 标签: 弱视 屈光参差 生活质量 成年人 视敏度 结果可重复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新型扫频光源生物测量仪测量的全角膜力(TK)和传统角膜力(K)计算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5—1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因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衍射型三焦点IOL植入术的患者29例(58眼)。使用IOLMaster 700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进行术前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中央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前后表面角膜力、TK、白到白角膜直径的测量。分别使用K和TK按照目前常用IOL度数计算公式(SRK/T、Haigis、Holladay2及Barrett Universal Ⅱ)及额外新增加的Barrett TK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IOL度数及预测屈光度数。术后1、3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远视力检查及主觉验光。计算绝对预测误差、绝对预测误差均值、绝对预测误差中位数(MedAE)及各个公式预测误差值在±0.25、±0.50、±0.75、±1.00 D内所占的百分比。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和McNemar's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TK值和K值的差异平均值(TK-K)为0.007 D,二者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6(P<0.001),提示二者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在Haigis和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使用TK值计算的MedAE略小于K值计算的MedAE;在SRK/T和Holladay2公式,使用K值计算的MedAE略小于TK值计算的MedAE。Barrett TK Universal Ⅱ比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预测误差值在±0.25、±0.50 D内所占的百分比略高,而SRK/T、Haigis及Holladay2公式K值计算比TK值计算预测误差值在±0.25、±0.50 D内所占的百分比略高,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新型扫频光源生物测量仪测量的TK值在不同IOL度数计算公式中的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与K值一致,利用TK值在Barrett TK Universal Ⅱ公式的计算准确性更高。

  • 标签: 角膜曲率 全角膜曲率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白内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傅里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不同状态非青光眼青年人群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形态特征,探讨眼轴长度(AL)与GCC的变化规律。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基于AL纳入非高度近视94眼和高度近视62眼,使用OCT测量其黄斑区GCC厚度、上/下半区GCC(GCC-S/GCC-I)厚度、局部丢失体积(FLV)和整体丢失体积(GLV)并计算FLV与GLV比值(FGR)。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各指标与AL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2组间各指标差异及界值。结果:线性回归结果示受试者GCC厚度(β=-0.698,P<0.001)、GCC-S厚度(β=-0.693,P<0.001)、GCC-I厚度(β=-0.672,P<0.001)随AL延长而下降;FLV不随AL变化而变化(β=0.115,P=0.155);GLV随AL延长而增高(β=0.346,P<0.001),FGR随AL延长而降低(β=-0.473,P<0.001)。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示高度近视组和非高度近视组间GCC厚度(t=7.398,P<0.001)、GCC-S厚度(t=7.313,P<0.001)、GCC-I厚度(t=7.022,P<0.001)、GLV(t=-3.482,P=0.001)及FGR(t=5.36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L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7,P=0.292)。AUCGCC为0.809(P<0.001),最佳界值99 μm;AUCGLV为0.689(P<0.001),最佳界值3.42;AUCFGR为0.711(P<0.001),最佳界值0.44;AUCFLV为0.546(P=0.330)。结论:OCT可观察不同状态非青光眼青年人群GCC,平均GCC厚度、GCC-S厚度、GCC-I厚度、GLV和FGR随AL变化而发生改变。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病理学 高度近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不断上升,近视眼低龄化趋势不断扩大,已经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使我国的近视眼防控工作尽早取得实质性效果,本文在阐述规范化建立儿童发育档案意义的基础上,将近视高危学生作为降低近视眼患病率的主体,提出规范化建立儿童发育档案的要点和临床实践意见,希望为眼科临床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24-726)

  • 标签: 屈光,眼 视力测定法 近视 记录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境因素与6~14岁儿童少年参数的关联。方法于2016年9—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区和红桥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66名6~14岁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测量屈光度及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玻璃体腔深度(VCD)、角膜曲率半径(CR),通过计算得出轴径比即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半径的比值(AL/CR)和等效球镜屈光度(SER)。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各参数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9.8±2.5)岁,其中男性302人(53.4%);SER、AL、CCT、ACD、LT、VCD、CR和AL/CR比值分别为(-1.31±1.85)D、(23.67±1.16)mm、(546.60±31.98)μm、(3.06±0.27)mm、(3.48±0.21)mm、(17.12±1.13)mm、(7.78±0.25)mm和3.04±0.14。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和家庭收入后,与每日读写时间>6 h者相比,每日读写时间≤2 h、3~4 h、5~6 h学生的AL和VCD均较小,每日读写时间≤2 h和3~4 h的学生AL/CR比值也较小,每日读写时间3~4 h的学生ACD较小,而LT则较大(P值均<0.05);与每日睡眠时间>9 h者相比,每日睡眠时间8 h和9 h的学生AL较大,每日睡眠时间8 h的学生CCT较大,每日睡眠时间≤7 h的学生CR较大(P值均<0.05);与每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1.5 h者相比,使用时间≤1.5 h的学生AL、VCD和CR较小(P值均<0.05)。结论每日读写时间、每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和每日睡眠时间是与眼睛参数相关的主要环境因素。

  • 标签: 屈光, 眼 流行病学因素 儿童 环境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学龄儿童发育相关的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镇江市区6~12岁儿童共1 091例,采用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AL)和角膜曲率(K),并计算角膜曲率半径(CR)和AL/CR,使用质量分数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验光后,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ER)分为远视、正视和近视,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和状态组间各生物学参数并分析影响各参数和屈光度的相关因素。结果1 091名儿童各年龄组间的AL、SER和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34,P<0.01;F=33.69,P<0.01;F=2.19,P=0.04),随年龄增加状态向近视过度,AL增长且AL/CR增大;男生的K值小于女生,CR、AL和AL/CR均大于女生,男生和女生的K值、CR、AL和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8,P<0.01;t=-7.48,P<0.01;t=-8.08,P<0.01;t=-2.14,P=0.03);不同屈光度组间的AL和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2.68,P<0.01;F=143.15,P<0.01),近视组AL和AL/CR数值较大;父母不近视、每周户外活动时间>14 h、每周完成作业时间<20 h、每日睡眠时间>9 h的儿童AL更短,AL/CR值更低,屈光度更偏向远视或者正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更大、女性、身高更高、父母近视、每周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更长以及更少户外活动时间的6~12岁儿童可能更容易近视;更长的AL或更大AL/CR值则与较大的年龄、男性、更大的BMI、更高的身高、父母近视、更长的作业时间以及更少户外活动时间有关。结论镇江市区6~12岁学龄儿童SER随年龄增加向近视化漂移,AL、CR和AL/CR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年龄更大、身高更高、父母近视、每周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更长以及更少的户外活动时间与SER增加明显相关。

  • 标签: 学龄儿童 屈光发育 近视 眼球生物学参数 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比值
  • 简介:摘要近年来,既往激光角膜光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逐年增加。由于激光角膜光手术改变了角膜形态,使得传统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计算公式出现较大的术后误差。误差来源包括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测量、角膜力计算、眼轴长度测量、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计算等。不需要光手术术前数据的IOL度数计算公式,如Hoffer Q公式、Barrett True-K公式、Shammas-PL公式可应用于激光角膜术后患者的IOL计算。基于光线追踪原理或人工智能的新一代IOL公式,如Olsen公式、EVO公式、Hill-RBF公式、Kane公式等在常规白内障手术患者IOL度数计算中的准确性和预测性已被证实,但在激光角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60-464)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角膜屈光术 白内障
  • 简介:摘要随着角膜光手术的盛行,术后的并发症也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干眼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且部分患者存在慢性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满意度。近年来研究发现泪液功能单位障碍在角膜术后干眼的发病机制中起核心作用。同时,研究者逐渐关注角膜神经痛与角膜术后眼痛的关系,试图从此角度理解角膜术后眼痛的病理机制。(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54-459)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干眼 角膜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及角膜基质透镜自体移植术矫正远视及参差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989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成人混合性参差12例的临床资料,患者一眼近视,对侧眼为远视,双眼屈光度恰相匹配,近视的一眼采用SMILE手术,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备用,远视的一眼参照SMILE的术式,但将备用的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角膜瓣下。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植入的透镜居中、透明,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远及视近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角膜曲率明显增加,角膜厚度明显增厚,视疲劳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满意率为83.3%(10/12)。结论飞秒激光SMILE及对侧眼自体移植术矫正远视及参差早期效果良好,但仍需大样本深入研究,而且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矫正,远视 矫正,屈光参差 取出术,角膜基质透镜 移植术,角膜基质透镜,自体
  • 作者: 何明光 王宁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优先战略事项。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全球范围内眼健康服务的使用和质量,有助于更好地监测全民健康覆盖总体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在第 7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建议将以人群为基础的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eCSC)和有效不正矫正覆盖率(eREC)作为新的眼健康指标,并通过决议将指标的目标设定为2030年各国的eCSC增加30%,eREC增加40%。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将这2个指标纳入《“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中。本文将解读这2个指标的定义、计算、考量因素以及实际收集和报告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助力眼健康服务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光照对豚鼠发育和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3周龄三色豚鼠108只,分为FDM豚鼠群54只和正常发育豚鼠群54只,分别采用不透明面罩法制作单眼近视模型和双眼均不遮盖处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FDM豚鼠和正常发育豚鼠分别分为低强度光照组、正常强度光照组和高强度光照组,各组分别在20、300和5 000 lx环境中连续饲养6周,每天12 h光照/12 h黑暗。各组豚鼠每2周进行眼参数生物学测量并进行比较,采用眼科A型超声诊断仪测量豚鼠眼轴长度(AL),AL定义为角膜顶点到视网膜黄斑区的距离;采用检影法测定各组豚鼠扩瞳后的屈光度。计算各组豚鼠AL和屈光度变化量,变化量定义为光照各时间点测量值与光照前的差值。结果正常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365,P=0.697),各组豚鼠AL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延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53.750,P<0.001)。正常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间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3.576,P=0.034),其中高强度光照组豚鼠光照4周屈光度为(+2.75±2.15)D,大于低强度光照组的(+0.41±3.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DM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和屈光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105,P=0.900;F组别=0.973,P=0.387),光照不同时间AL和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08.302、27.407,均P<0.001),其中低强度光照组光照2周FDM眼屈光度为(+2.35±1.95)D,大于光照前的(+1.90±0.9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发育豚鼠高强度光照组AL最短,且变化量最小;FDM豚鼠低强度光照组光照2周屈光度变化量明显小于正常强度光照组,产生短暂性远视漂移。结论高强度光照可减缓正常发育豚鼠屈光度向近视漂移;低强度光照有延缓FDM进展的趋势,光照2周屈光度出现短暂性远视漂移。

  • 标签: 近视 光照 眼屈光 发育 形觉剥夺 生物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