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禅宗何时传入大理,众说纷纭。一些学者认为是南诏中晚期通过战争由内地传入的。依据是南诏曾多次寇蜀,抢掠子女工匠,僧道佛像。《册府元龟》卷四二九日:“李德裕为成都尹,知节度事四川。承蛮寇剽虏之后……

  • 标签: 大理 禅宗 《册府元龟》 李德裕 南诏
  • 简介:蜀汉时代佛教流传的状况,由于文献不足,一向所知不多,也为佛教史著所忽略。可是,蜀地近年出土了各种带佛教元素的文物,显示当地的佛教已发展至一定程度。搜寻相关的文献记载,以及列举这些佛教文物,并对佛教在蜀汉的流传形态以及周边问题做出一些推测,以补空白。

  • 标签: 蜀汉 佛教造像 崖墓 神树
  • 简介:六朝时期的《南岳夫人内传》旧说为范邈所撰,实际上是杨羲造作而托名仙人范邈的一部真传。此传大约于元明之际亡佚,但六朝和唐代的各种道书、类书中保存了不少佚文。通过对佚文的收集和考察发现,《南岳夫人内传》不仅有魏华存事迹的详细记载,包括众真吟唱的歌诗等内容,还附录了《黄庭内景经》、张天师口诀等。

  • 标签: 《南岳夫人内传》 范邈 道教 上清派 魏华存
  • 简介:僧肇是我国东晋时代关中著名的佛教理论家、鸠摩罗什的著名弟子,后世尝以什、肇并称,足见其地位之尊、影响之大。僧肇的传世名作《肇论》,思想深邃,思辨性极强,而且文辞优美,颇为后代僧俗文人所推崇。尽管僧肇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却领会了魏晋玄学的存在本质论,学会了鸠摩罗什传译的龙树系中观空宗的哲学思辨,并且又“不落两边”、“不离两边”,将二者加以融汇贯通,创建了带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佛教哲学体系,从

  • 标签: 僧肇 鸠摩罗什 《肇论》 《高僧传》 生平考 无知论
  • 简介:被陶弘景列入《神仙传》的琅琊王氏四世祖王吉,因间隔久远,其对王羲之的影响甚微。而王羲之出生后其父王旷就去世,会稽一地浓郁的隐逸风尚,以及身体较弱等因素都影响了王羲之的道教信仰;但其最终走向泉林,直接导火索却是因同族王述事件。王羲之的信仰也直接传染了子辈,由此而有王羲之一系的信道世家。

  • 标签: 王羲之 信道 考证
  • 简介:陈楠著《藏史新》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月10月出版。该书共40万字,收录了作者27篇文章,其中绝大部分都与明清藏传佛教的内容有关。书中论述了明代大慈法王尤其详细,作者通过汉藏两种文献的比较研究,对大慈法王释迦的生平事迹做了一个系统地、完整地透视与阐述。作者指出,大慈法王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 标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大慈法王 2009年 藏传佛教 生平事迹 作者
  • 简介:传统以来谈论智教判者,皆只以智分立了“显露”和“秘密”两种“不定教”。本文追溯“不定教”的源流,指出智对“不定教”有多种不同的论述,而且体现了其“圆融”和“教观并重”的教学精神,以补传统讲法之不足。

  • 标签: 《大正藏》 “渐” 偏方 金光明经 “顿” 《般若经》
  • 简介:前人对葛洪生卒年的定存在着诸多问题:或误推或未斟别文献的真伪或以佚文孤证下定论。《抱朴子》、《晋书·葛洪传》及道教有关典藉所载葛洪生平经历,葛洪生于晋武帝太康五年卒于康帝建元二年。

  • 标签: 葛洪 生年 卒年 道教义枢》 《抱朴子》
  • 简介:通过对文献记载的分析,考证了麻衣道者的真实身份、里籍和活动区域,并对其所作《麻衣道者正易心法》进行初步探讨,以揭示麻衣道者的思想构成。

  • 标签: 麻衣 文化 身份 思想
  • 简介:《九真中经》是最早的上清经之一,但《正统道藏》中所收该经却已被窜改,远非本来面貌。敦煌伯2751《紫文行事决》写卷及《云笈七箴》中引用了《九真中经》的主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该经本貌。本文将《紫文行事决》所引《九真中经》与《正统道藏》本对比,从神真体系、咒语韵脚及结构、行道时日等方面揭示了《正统道藏》本《九真中经》被窜改的痕迹,并指出了这些窜改内容的思想渊源。

  • 标签: 《九真中经》 《紫文行事决》 上清经
  • 简介:唐释慧琳所撰之《一切经音义》,无论内容之丰富,还是致用之广泛,皆足以俯视李善《文选注》、陆德明《经典释文》,早已成为定评。但慧琳其人却于史无征。自唐迄清,一千多年间,历代俗书皆无记载,只见于佛家史传。宋释赞宁所撰《宋高僧传》五有小传,宋释志磐撰《佛祖统纪》、元释念常撰《佛祖历代通载》、元释觉岸撰《释氏稽古略》中亦只有零星材料。《宋高僧传》五之小传,虽然简略但较为完整,兹录于后:

  • 标签: 佛祖历代通载 释氏稽古略 慧琳 僧传 觉岸 志磐
  • 简介:中国有“僧不言姓,道不言寿”的说法,前者是指汉传佛教的僧人都“以释为姓”,就不用问每个人的姓氏了。但是,同样在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僧人却不是“以释为姓”的,汉传佛教这种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呢?

  • 标签: 僧人 姓氏 中国 南传上座部佛教 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
  • 简介:约在普通四年后,鉴于灾异频起而带来的物议沸腾,梁武帝下诏严禁谶纬的流播。长时间的禁令,加上其后梁朝末年台城、江陵两次焚书而必然带来的典籍的亡逸,直接造成了谶纬书籍的散亡。重要的是,这一事件能看出时人,特别是梁武帝对谶纬的心态;双重作用之下,谶纬之学终于成了一门遥远的绝学。

  • 标签: 梁武帝 谶纬
  • 简介:剑,古代兵器,两面有刃,中间有脊。剑的起源已经难以追溯了。从下边两段文字中可以大约获知一些古人铸剑之初的若干情形。“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题铭其上”。(1)“昔葛天庐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此剑之始也。”

  • 标签: 内丹 隐语 “剑” 源流 释义 道教
  • 简介:本文对新发现的开元七年《大唐邺县修定寺传记》碑,1978年发现的北齐天宝五年文宣帝、王母太妃等到合水寺(修定寺)拜佛供养的铭文,以及《续高僧传》等进行认真考证,认为安阳修定塔的创建时间不是唐朝,而是在北齐天保二一四年由法上法师主持建造。

  • 标签: 修定寺塔 传记碑 北齐文宣帝 舍利函铭文 法上法师
  • 简介:本文对属于德山一系的大宁隐微禅师的生平事迹及机缘法要进行了概略的介绍,并对始自罗山的“师子在窟出窟”句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隐微 罗山 禅宗
  • 简介:丘处机在金大定年间(1161—1189)后期已极负盛名,曾于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得到金世宗的召见,并深受礼遇。蒙古大汗成吉思汗虽远在大漠忙于战事也想见他,并于蒙古国太祖十四年(1219)"自乃蛮命近臣札八兒、刘仲禄持诏求之"。①丘处机接受礼请,西去觐见蒙古大汗。一方面,可得到蒙古国的支持,有利于将全真道发扬光大;

  • 标签: 丘处机 蒙古国 成吉思汗 金世宗 全真道
  • 简介:从隋仁寿元年到四年,隋文帝三次分送舍利,在全国建起了一百多座舍利塔.通过考证,并分析了舍利塔的地理分布.从另一侧面揭示了这场狂潮发生的原因.

  • 标签: 舍利 舍利塔
  • 简介:罗公远是唐玄宗时期著名道士,不但活跃于上层皇宫,在民间亦有广泛影响。在现存各类文献中,有关罗公远的各种信息显得淆乱。诸史实,罗公远名璜,字公远,约在五代封为永元真人,崇宁三年改封普济真人。其生卒年虽不能确证,但大致可推定在永徽间至天宝后不久,约百余岁。其活动地点,主要在巴蜀和京城长安,但淮泗、湘鄂赣等亦留下其踪迹。罗公远敕追入京在唐中宗或之前,资历地位与叶法善、张果相当,但并不受唐玄宗尊崇,甚至常被排斥打压。究其原因,或因罗公远的内丹思想与唐玄宗讲求功效的实用主义道教观念相左,以及罗公远言行上有意或无意冒犯唐玄宗有关。

  • 标签: 罗公远 唐玄宗 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