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中国道教协会于12月11日召开《中华续道藏》编纂工程专家论证会。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一司司长王健、副司长唐爱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中华道藏》。这是当代道教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中华道藏》主要是对明《道藏》进行整理,大量明代以后的道教典籍未予收录,大量流传于民间的道教经书和科仪文献亟待抢救、整理,而明《道藏》失收的明代以前的道教典籍也陆续在国内外的图书馆中被发现。因此,道教界和学术界希望编纂《中华续道藏》的呼声目益强烈。

  • 标签: 《中华道藏》 专家论证会 编纂 工程 中国道教协会 《道藏》
  • 简介:《九真中经》是最早的上清经之一,但《正统道藏》中所收该经却已被窜改,远非本来面貌。敦煌伯2751《紫文行事决》写卷及《云笈七箴》中引用了《九真中经》的主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该经本貌。本文将《紫文行事决》所引《九真中经》与《正统道藏》本对比,从神真体系、咒语韵脚及结构、行道时日等方面揭示了《正统道藏》本《九真中经》被窜改的痕迹,并指出了这些窜改内容的思想渊源。

  • 标签: 《九真中经》 《紫文行事决》 上清经
  • 简介:罗公远是唐玄宗时期著名道士,不但活跃于上层皇宫,在民间亦有广泛影响。在现存各类文献中,有关罗公远的各种信息显得淆乱。诸史实,罗公远名璜,字公远,约在五代封为永元真人,崇宁三年改封普济真人。其生卒年虽不能确证,但大致可推定在永徽间至天宝后不久,约百余岁。其活动地点,主要在巴蜀和京城长安,但淮泗、湘鄂赣等亦留下其踪迹。罗公远敕追入京在唐中宗或之前,资历地位与叶法善、张果相当,但并不受唐玄宗尊崇,甚至常被排斥打压。究其原因,或因罗公远的内丹思想与唐玄宗讲求功效的实用主义道教观念相左,以及罗公远言行上有意或无意冒犯唐玄宗有关。

  • 标签: 罗公远 唐玄宗 道士
  • 简介:"汉译《古兰经》第一人"铁铮,在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当时还是"教外人"的青年铁铮,竟有如此学识与胆识,连教内饱学之士也自叹不如。但是,关于他的生平与信仰,学界少有评介。笔者热衷于北京回民旧闻的收集,所以格外留意此类信息。数年间,我查阅了大量档案材料和民国报刊,虽广种薄收,确也在穷根寻叶、爬梳剔抉中小有收获。对于铁铮的前半生与信仰略有所知。

  • 标签: 还原铁 自叹不如 《古兰经》 中国伊斯兰教 教外 前半生
  • 简介:法藏,历唐代高、武、中、睿、玄五朝,每每受到推崇,堪称帝王师,但他不重虚荣,用圆融思想弘扬华严,倡导华严,和谐世人。法藏一生参与了众多宗教及政治活动,颇具神奇色彩。作为华严宗的实际创立人,法藏曾在长安、洛阳两地主持多个寺庙,尤与荐福寺、法门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担任荐福寺寺主期间,主持翻译佛经、设坛祈雨,并圆寂于此,是荐福寺历史上成就最为卓著的一位高僧。法藏16岁时曾于岐州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前燃指供法,61岁时曾亲身参与法门寺迎奉舍利重大活动,与法门寺亦有着切身的渊源。

  • 标签: 法藏 祈雨 舍利迎奉
  • 简介:本文考查了天心正法与《金锁流珠引》中的唐代正一召法术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天心正法与唐代正一召法术的法术职能、行法过程和法师所担任的仙职等几个方面,通过这些比较可以看出,天心正法源于《金锁流珠引》中所记载的唐代正一派的召法术。

  • 标签: 天心正法 正一法术 考召法术
  • 简介:明代后期,全真道士郭静中以祈雨术、内丹术闻名于北方地区。其曾为名士傅山之师,又与赵南星、李长庚、乔学诗等朝廷大员为方外之友,在明末官绅阶层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利用文集、地方志以及碑铭等史料对郭静中的法派传承、住持宫观、社会交往、治学修为,以及其与赵南星、傅山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详细的考证。

  • 标签: 全真道 郭静中 赵南星 傅山 祈雨
  • 简介:本文从分析《踏莎行·别道友游白鹿观》一词的内容入手,与王重阳游访临潼骊山的相关诗作相互印证,得出:金大定七年(1167)五月十五日前后王重阳行经临潼之际游赏骊山并访道白鹿观,又与霍道长论道谈玄,言语契合。同时考证出北宋时期白鹿观中有书院一座,其规模相当可观,它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功能至今仍在延续。白鹿观作为朝廷加封的道观,自唐宋以来一直载负着满足不同层次信众精神信仰的重要作用。王重阳在临潼骊山的诗词传道活动,助推了白鹿观在中国道教史与教育史上的双重影响。

  • 标签: 王重阳 藏头诗词 白鹿观 白鹿书院 骊山
  • 简介:本文根据笔者在閤皂山收集到的数块道士墓碑等材料,结合已有文献,探讨唐到清代閤皂山宫观及其灵宝宗坛传承的历史,到清雍正十二年,閤皂山灵宝派共传了73代。此外,文章订正了明代俞策《閤皂山志》几处错误记载,补充数位在閤皂山较有影响的閤皂宗传人的资料。

  • 标签: 閤皂山 宫观史 灵宝派
  • 简介:关于真谛三藏文献中所说的梁安郡,有梁化郡、南安郡之误写等说法。从唐初杨炯文集中找到的梁安郡的用例,可以坐实“梁安郡”就是现在的泉州,其成立的时间在南齐末,而不在梁朝。天嘉五年(564)底,陈朝改称梁安郡为南安郡。真谛三藏于陈天嘉二年(561)从晋安郡的“南越”乘小舟到达梁安郡,天嘉三年九月,真谛离开梁安郡。真谛三藏在梁安郡接近两年时间,在建造寺翻译出《解节经》1卷、《金刚经》1卷并且编译出《解节经疏》4卷、《金刚经疏》10卷。

  • 标签: 真谛三藏 梁安郡 建造寺 佛典翻译
  • 简介:"仙传四十九方"是明代嘉靖年间状元及理学家罗洪先所传的道教导引功法。此功法的最初文本是罗洪先在洛阳游历时由朱神仙授予的,时称《卫生真诀》。其功法,应该直接源于明正德间王蔡所传《修真秘要》,或与《修真秘要》同源于南宋郑樵《通志》中曾著录的《修真秘要经》。在功法的表现形式、内涵和文字表述方面,"仙传四十九方"要优于《修真秘要》中的相应内容。"仙传四十九方"随再编的《卫生真诀》首刊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后来有《卫生真诀》、《万育仙书》和《万寿仙书》等多种抄本、刻本传世,近几十年来一些较新的印本也出现了若干种。

  • 标签: 罗洪先 仙传四十九方 导引 卫生真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