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观察2019年6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将奥美拉唑应用在对照组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莫西林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的(8.33%)略高于对照组的(5.56%),但对比没有太大的差异(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100%)相比对照组的(86.11%)要更高(P

  • 标签: 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 慢性胃炎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对化脓性感扁桃体炎使用阿莫西林卡拉维酸钾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到我院进行诊治的52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使用随机信封法对52例患儿进行平均分组,包括参照组26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26例,给予阿莫西林卡拉维酸钾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为(4.08±0.99)d、脓点消失时间为(2.10±0.94)d、白细胞恢复时间为(3.88±1.05)d、住院时间为(4.11±0.99)d,均短于参照组症状改善时间(P

  • 标签: []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 阿奇霉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溃疡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70例消化溃疡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一组(对照组)实施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一组(观察组)实施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在两组间对比,观察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用在两组间对比,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消化溃疡 三联疗法 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消化溃疡患者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溃疡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溃疡患者68例为对象,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为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观察组为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都是治疗消化溃疡的有效方案,相比较来说,左氧氟沙星疗法的优势更明显。

  • 标签: 消化溃疡 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三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对化脓性感扁桃体炎使用阿莫西林卡拉维酸钾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到我院进行诊治的52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使用随机信封法对52例患儿进行平均分组,包括参照组26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26例,给予阿莫西林卡拉维酸钾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为(4.08±0.99)d、脓点消失时间为(2.10±0.94)d、白细胞恢复时间为(3.88±1.05)d、住院时间为(4.11±0.99)d,均短于参照组症状改善时间(P

  • 标签: []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 阿奇霉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治疗,3种沙星类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摸球法分为Ⅰ组(27例)、Ⅱ组(27例)、Ⅲ组(26例),I组莫西沙星治疗,Ⅱ组左氧氟沙星治疗,Ⅲ组环丙沙星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及成本。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Ⅰ组成本(125.6±3.24)元、Ⅱ组成本(26.13±1.02)元、Ⅲ组成本(5.12±0.85)元(F=3.265,P=0.005)。结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分别用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效果差别不大,但环丙沙星更加经济实惠,值得推崇。

  • 标签: 环丙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成本 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莫西沙星和头孢菌素抗菌药物联合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价值。方法:均分2019年8月-2021年7月本科接诊慢性支气管炎病患80例。研究组用莫西沙星和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对照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结果:针对症状缓解时间与总有效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高,P<0.05。结论:于慢性支气管炎中联用莫西沙星和头孢菌素抗菌药物,效果好。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莫西沙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主要是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在进行耐多药肺结核病当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5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左氧氟沙星治疗,另外一组为研究组进行莫西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比较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看出,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2%。明显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当中,联合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效果更佳。比左痒氟沙星治疗方案具有更大的优势,有利于尽快促使患者康复。

  • 标签: 耐多药结核病 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价值。方法:纳入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研究(2020年5月~2020年12月),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0,选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n=30,选用莫西沙星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组(93.33%)高于对照组(73.33%),组间对比P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58岁男性患者接受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给药方案为口服阿莫西林(1 g,2次/d)、呋喃唑酮(0.1 g,2次/d)、雷贝拉唑(20 mg、2次/d)和枸橼酸铋钾(0.6 g、2次/d),共用药4周。停药7 d后实验室检查示血肌酐(Scr)469 μmol/L,尿素氮(BUN)19.2 mmol/L;肾组织活检病理检测结果提示急性肾小管损伤。患者半年前体检结果显示Scr 78 μmo/L。考虑患者的急性肾损伤与四联疗法有关。给予甲泼尼龙、瑞巴派特和碳酸钙口服。4周后复查,Scr 171 μmol/L,BUN 14.4 mmol/L,继续上述治疗;12周后复查,Scr 140 μmol/L,BUN 11.4 mmol/L。

  • 标签: 阿莫西林 呋喃唑酮 雷贝拉唑 铋剂 螺杆菌,幽门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种植体周围炎临床效果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择下沙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6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牙周袋深度(PD)、附着水平(CAL)、出血指数(SBI)、牙菌斑指数(PLI)、MMP-8、TNF-α、IL-1β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PD、CAL、SBI、PLI水平与MMP-8、TNF-α、IL-1β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30/32)比75.00%(24/32)](χ2=4.267,P<0.05)。治疗后观察组PD[(3.02±0.24)mm]、CAL[(1.70±0.14)mm]、SBI[(11.54±3.26)%]、PLI[(0.87±0.1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47±1.37)mm、(3.77±1.06)mm、(18.84±5.11)%、(1.12±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97、10.952、6.813、7.603,均P<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MP-8[(0.78±0.23)μg/L]、TNF-α[(71.24±10.33)μg/L]、IL-1β[(1.20±0.14)μ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12±0.35)μg/L、(113.28±15.73)μg/L、(2.55±1.0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92、12.637、7.417,均P<0.001)。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PD、CAL、SBI、PLI水平与MMP-8、TNF-α、IL-1β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种植体周围炎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菌斑消退,减轻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牙种植体 炎症 基质金属蛋白酶8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阿莫西林 甲硝唑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用莫西沙星与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探究其中的疗效分析。方法:于我院2019.10-2020.10收治的患者中,选择60例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划分成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莫西沙星与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统计并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发热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各项对比存在显著差异,且P均<0.05.结论:莫西沙星与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显著。

  • 标签: 莫西沙星 四联抗结核药物 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溃疡的药学观察。方法 用2019年5月-2020年6月院内收治的68例消化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4例。参照组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观察组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停药4周后的复发概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需对比。结果 停药4周后观察组的复发率比参照组低,治疗一周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参照组少,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比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更是恶化医治消化溃疡,药学效用强,可降低停药后的复发率,减少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消化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阿莫西林三联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优势。方法:研究我院2019.12—2021.1收治的7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用完全抽样法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将标准三联疗法应用于对照组中,将阿莫西林三联序贯疗法应用于研究组中,观察和比较组间Hp根除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Hp根除率(91.43%)、治疗有效率(94.25%)均比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实施阿莫西林三联序贯疗法治疗的优势相比标准三联疗法要大,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幽门螺杆菌阳性 三联序贯疗法 阿莫西林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慢性肝病患者中他类药物的应用与肝细胞癌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维普、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有关他类药物与慢性肝病患者肝癌发生风险的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20年2月。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提取数据、质量评价并校对,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I2结合χ2检验评价异质性;采用漏斗图评估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他类药物的使用可显著降低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癌发病风险(OR = 0.50,95% CI:0.43~0.58,P < 0.01)。亚组分析显示在慢性乙型肝炎(OR = 0.56,95% CI:0.47~0.66,P < 0.01)及慢性丙型肝炎(OR = 0.56,95% CI:0.45~0.71,P < 0.01)患者中,他类药物均可降低肝癌的发病率;亲脂性他类药物降低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癌风险的效果显著(OR = 0.48,95% CI:0.39~0.59,P < 0.01),但亲水性他类药物并未降低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癌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 0.64,95% CI:0.36~1.14,P = 0.13)。结论他类药物可有效降低慢性肝病患者进展为肝癌的风险,包括慢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亲脂性他类药物对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癌的预防作用显著,但亲水性他类药物作用不明显。

  • 标签: 肝细胞癌 他汀类药物 慢性肝病 Meta分析
  • 作者: 张吉霞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10-28
  • 出处:《养生大世界》2021年2期
  • 机构:,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卫生院,257439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类药物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心衰患者展开随机分组与对照研究,研究组(n=30)行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类药物治疗,对照组(n=30)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TNF-α、Hs-CRP以及IL-6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β受体阻滞剂 他汀类药物 慢性心衰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伏硫西(vortioxetine)于2013年通过美国FDA批准上市,并于2017年11月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该药通过抑制5-HT转运体介导的5-HT再摄取,同时调节多种5-HT受体活性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体外和动物研究表明,伏硫西除增加脑内5-HT浓度外,还可增强大脑某些区域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组胺和谷氨酸神经传递,并降低γ-氨基丁酸神经传递。临床研究显示,伏硫西可同时改善抑郁症患者症状及认知功能,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本文就其作用机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临床应用等进行阐述。

  • 标签: 抑郁症 伏硫西汀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西(fluoxetine,Flx)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抑郁(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大鼠海马脂质的影响。方法30只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Sham组、CUS组和CUS+Flx组,每组10只。CUS组和CUS+Flx组大鼠连续28 d每天接受一至两种随机的刺激,进行CUS造模,随后这两组大鼠分别接受腹腔注射1 ml/kg生理盐水和10 mg/kg氟西,每天1次,连续14 d。Sham组大鼠在笼中正常饲养28 d,然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每天1次,连续14 d。在最后一次注射后24 h进行糖水偏好实验,随后处死大鼠,分离大鼠海马,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脂质水平检测,采用SIMCA-P 14.1和LipidSearch software version 4.1软件进行脂质相对含量分析。运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多组间的比较,Bonferroni进行事后检验。运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进行大鼠行为学指标和海马脂质分子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3组大鼠糖水偏好实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30,P<0.001)。其中,CUS组大鼠[(43.57±12.38)%]糖水偏好率明显低于Sham组[(67.09±11.81)%]和CUS+Flx组[(62.74±8.5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脂质检测分析显示,三组间存在95个差异性脂质小分子,主要分布于甘油磷脂类和鞘脂类。相关分析发现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类的脂质小分子中PE(34∶1e)+H、PE (18∶1p/20∶1)+H、PE(18∶1/18∶1)+Na、PE(36∶2p)-H、PE(16∶0/20∶4)-H、PE(18∶0/18∶2)-H、PE(16∶0e/22∶6)-H、PE(18∶1/20∶4)-H及鞘脂类的CerG1(d18∶2/24∶0+O)+H与大鼠糖水偏好率呈负相关(r=-0.477,-0.433,-0.603,-0.382,-0.464,-0.482,-0.514,-0.511,-0.490;均P<0.05)。而PE(42∶6p)+Na、PE(34∶0p)-H和鞘脂类SM(d22∶1/16∶0)+HCOO与大鼠糖水偏好率呈正相关(均r=0.379,0.397,0.388;均P<0.05)。结论氟西对CUS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海马甘油磷脂及鞘脂类水平有关。

  • 标签: 抑郁症 海马 脂质组学 氟西汀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类药物与结直肠癌间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从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所有他类药物与结直肠癌研究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和Jadad评分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0和Stata 12.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1篇文献,162万受试者参与。病例对照研究(RR=0.93,95%CI:0.88~0.98)、队列研究(RR=0.75,95%CI:0.63~0.88)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R=0.79,95%CI:0.65~0.97)均显示他类药物对结直肠癌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服用他类药物<5年(RR=0.86,95%CI:0.76~0.96)、日均服用剂量≥34 mg(RR=0.81,95%CI:0.66~0.98)和服用脂溶性他类药物(RR=0.86,95%CI:0.74~0.99)会降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结论他类药物对结直肠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结直肠肿瘤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伴随的一系列症状对患者的躯体健康及心理健康造成了难以评估的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特效治疗方法,即便在有效治疗后TAO所致容貌改变亦难以完全恢复。因此,避免或消除与TAO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高胆固醇血症作为TAO发生和发展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逐渐受到临床研究者的关注。近期研究发现,他类药物可显著降低Graves病患者眼病的发病率与眼病发展的风险。基于TAO的炎症病理学机制,他类药物有可能成为预防及延缓TAO发生和发展的新希望。

  • 标签: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他汀类药物 胆固醇 炎症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