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应用种植定位模板对成功的种植修复是必不可少的。定位模板要制作简便,所包含的足够信息应能发挥准确的引导作用,包括种植的数量、种植的位置、种植的方向以及所要求的种植肩部的位置等。不同类型的模板应该能够适合于不同种植手术和固定及活动修复的需要。作者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各种种植定位模板进行了比较,以使种植修复真正达到美观和功能性修复的目的。

  • 标签: 骨内牙种植体 定位模板 引导 功能性修复 种植修复 活动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用微型种植作为正畸支抗压低伸长磨牙,同时用XIVE种植修复对(合)缺失的可行性.方法:选择7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对颌伸长>2.5mm种植修复的患者.在对颌伸长的第一磨牙的近中腭侧和远中颊侧各植入1枚微型种植.用橡皮链挂在颊、腭侧的种植上,以压低伸长的对颌牙齿,定期更换并进行临床检查.同时缺区植入XIVE种植,常规种植治疗.结果:7例患者中,1枚微型种植钉松动脱落,余6例患者伸长牙平均压低3mm,平均压低时间为5个月,经种植修复后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针对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对颌伸长较多的病例,微型种植支抗和种植的联合应用,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种植 微型种植体 种植体支抗 压低磨牙 XIVE种植体 牙列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使用骨内种植的患者总100例,检验在缺失修复中骨内种植作用效果及相关适应症。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于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50名使骨内种植的患者,共120个骨内种植进行为期1年随访调查,统计种植初期稳定性与种植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初期稳定性大于20N.cm种植成功58例,种植失败2例,稳定性在10-20N.cm之间,种植成功36例,失败4例,稳定性小于10N.cm,种植成功8例,失败12例。结论缺失修复中骨内种植的应用是修补牙缺失的较好手段,有着易操作,成功率高等特点,初期种植稳定性与骨内种植成功率有相关性,提高稳定性可以增加修补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内牙种植体 牙缺损修复 牙修复体
  • 简介:摘要:列缺损种植固定种植修复是目前修复的常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预后和成功率。治疗后五年成功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十年成功率百分之九十以上,由此,列缺损种植固定种植技术被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牙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上。虽然种植修复成功率高,但在治疗过程中种植周围非常发生感染所造成的不良疾病也随之变多。随着种植种植速度的不断增加,有赖于病害的防治管理却不足。然而,疾病的传播正在增加并影响种植术后的长期成功。因此,在早期评估时评估高危情况,采取措施缩小目标范围,并预防植入物周围的感染是处理这一问题的好方法。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为横断面研究和比较数据,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对于种植性别和结果的研究是有限的。识别危险因素的方法应该是通过横截面或比较数据。同各国大范围的数据研究并提出原因,并使用即时研究来测试这些数据检查的准确性。牙周炎是诱发种植周围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它必须定期使用周辅助工具进行维护和保养,这有助于维持种植周围组织的健康。牙周炎是种植周围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疾病在周围环境中的影响程度和病程也各不相同。

  • 标签: 牙列缺损 种植固定 牙齿修复 种植体周围病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应用种植对局部无患者进行修复治疗正日益增多。但是,将种植置于下颌骨的后部区域常常受到限制。本项长达10年的纵向随访研究的目的是对位于下颌骨后部的短种植支持式固定局义齿(FPD)进行评价,并且对种植支持的FPDs和种植支持的FPDs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3名尚有剩余下颌前牙的患者,每位患者接受单侧FPDs修复。一侧FPD由2枚种植支持,另一侧FPD则由一枚种植和一颗天然牙支持,这样可进行个体内比较。每一颌骨上两种类型的FPDs分布是随机的。研究项目包括种植成功率、边缘骨变化和机械并发症。结果种植连接方式在10年中没有表现出对整体成功率有任何不良的影响,也没有发现短种植有不满意之处。结论本实验提示由一颗天然和一枚种植共同支持的修复结构,可推荐作为一种在下颌骨后部可预测的和可靠的治疗选择。

  • 标签: 牙-种植体支持 种植体支持 固定局部义齿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列缺失患者应用天然种植联合修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列缺失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应用种植单独、单颗、单冠修复方案;观察组35例,应用种植与天然联合修复方案。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率为91.43%,对照组修复成功率为94.29%,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修复周期、异物感、咀嚼舒适度等方面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疼痛、创伤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然种植联合修复列缺失的成功率与单纯种植修复相当,且患者在修复疼痛、创伤度方面满意度更高,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种植体 天然牙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骨内种植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7例患者的127个(骨内)种植进行4个月~6年的临床观察,根据种植的分布情况了解种植适应证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种植后初期骨整合成功率达93.62%,修复后5年种植成功率为92.8%。结论骨内种植是临床上修复各种类型缺的理想手段。

  • 标签: 骨内牙种植体 修复 牙列缺损
  • 简介:稳定而简单的支抗是正畸治疗成功的关键,微型种植从九十年代初因其具有稳定性、异物感小、即刻加载等独特优势在临床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二十年来,种植支抗被应用在牙齿移动的各个方面,而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①内收前牙;②压低前牙和磨牙;③推磨牙远移;④竖直磨牙。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临床应用 全牙列 推磨牙远移 微型种植体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锥形根尖种植与非锥形根尖种植对老年植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的上颌前磨牙区后天性缺失患者共 80例,随机分为锥形根尖组与非锥形根尖组,每组 40例,对比两组患者两组形状种植植入后不同时间的旋如扭矩值和种植稳定系数 (ISQ),采用 Image J软件分析对比术后 6个月和 1年的骨缺损量。结果 两组患者植入后即时测量的扭矩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34, P=0.595),两组患者植入时测量的 ISQ值和植入 6周及 6、 12个月的 ISQ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锥形根尖组患者植入后 6个月与植入时的骨丢失量平均为 (0.242±0.135)cm3,非锥形根尖组植入后 6个月与植入时的骨丢失量平均为 (0.214±0.147)cm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76, P=0.384),植入 12个月两组均较植入时有骨长入,但平均骨量变化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405, P=0.164)。结论 锥形根尖种植与非锥形根尖种植在老年植中的初期稳定性相当,不影响骨长入。

  • 标签:  种植体 根尖 老年 稳定性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种植在牙周病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上对牙周病患者的缺失修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具体手术方法采用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为植手术、牙周翻瓣术、半切术、截根术、冠延长术,手术完毕采取种植修复义齿,然后才有磁性附连体覆盖式义齿、K?nus双重冠、植支持式覆盖式义齿等方式对可摘式义齿进行固定。治疗过程主要包括病因期、手术期、修复期、维护期;治疗完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上述病例经过种植辅助修复,在患者牙周炎缺失修复过程中,能够更有效的减少缺失周围对邻的破坏。并且可以明显的增加可摘式覆盖义齿的固持力。无种植后排斥、无牙龈萎缩的状况发生,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追踪发现,患者的槽骨也几乎没有被吸收,种植没有发生松动,在修复后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种植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修复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种植体 牙周病 缺失牙修复
  • 简介:近些年来各种骨性支抗系统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来完成牙齿各种类型的运动.微型种植用于垂直支抗控制方面比传统方法有着更多的优势.本文病例通过应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支抗压低上下颌后部牙齿槽,治疗严重的骨性前牙开(合)畸形,证明自攻型微钛钉种植提供垂直支抗控制的能力.本文也提示通过简单有效的骨性支抗手段,可以提供一种治疗较复杂骨性开(合)畸形的全新方法.

  • 标签: 正畸支抗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 前牙开猞畸形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不同表面形态的种植种植周围炎发病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寻找一种更有利于种植义齿长期稳定性的种植表面形态设计奠定基础。方法对2307例(3652枚)种植进行追踪观察0.5~10年.分析比较不同表面形态种植之间种植周围炎的发病率.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种植长度因素。结果发生种植周围炎35例,发生率0.96%。其中负重前发生种植周围炎26例,负重后发生种植周围炎9例。大颗粒喷砂酸蚀(SLA)表面、钛易耐(TiUnite)表面及可吸收性喷砂介质(RBM)表面形态的种植种植周围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光滑表面形态的种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年龄和性别对于种植周围炎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7,P=0.08)。10~12mm种植显示出了更高的种植周围炎发生率。结论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粗糙表面形态的种植;年龄、性别对种植周围炎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目前的研究并不能认为种植的长度与种植周围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牙种植 种植体周围炎 表面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种植周围组织炎症治疗中周洁治与周冲洗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植入口腔种植后出现周围组织炎症的患者,共 68例,选取时间为 2018年 5月 -2020年 8月,按照临床干预方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按照以往常规操作流程,为患者提供杀菌药剂,指导患者以漱口的方式使用,将这种治疗方法用于对照组,组内患者共 34例。另外,将实施周洁治与周冲洗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共 34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炎症指标含量显著降低,并且治疗有效率高达 90%以上,各项指标的比较明显优于另一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P< 0.05)。结论 :在周洁治与周冲洗操作的实施下,对于种植周围组织出现的炎症反应,可起到很好的改善,有利于患者口腔健康的恢复,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 标签: 种植体 炎症 牙周洁治 牙周冲洗 效果
  • 简介:种植修复上颌前部的单个缺失具有挑战性。在种植植入过程中,手术对软、硬组织造成的创伤会影响日后的美观效果。临床医生选用的手术技巧应是既不损害骨结合,又能避免影响美观的并发症,诸如临床冠增长或间乳头破坏等。本研究前瞻性地观察了在单个种植术中,使用2种不同的翻瓣手术设计(即包括间乳头的可移动宽瓣和保护间乳头的窄瓣)的邻面槽嵴骨吸收情况。使用窄瓣术后邻面槽嵴骨吸收明显少于使用宽瓣者,这一差别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 标签: 翻瓣 设计 单个牙种植体 牙槽嵴骨 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种植修复列损伴牙周炎对于牙周指数以及对种植保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18年1月—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列损伴牙周炎患者中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和实验组(采用口腔种植的方式修复列损伴牙周炎),每组各46例患者,对比两种治疗方法,记录牙周指数和种植存留情况,做出总结性报告。结果:实验组中的患者,经口腔种植修复后牙周指数即牙周炎症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效果较为明显,种植留存情况较好,所有患者的种植均未出现松动或脱落,留存率为100%,反而观之观察组,46例患者有3名患者出现了种植松动,1名患者甚至出现了种植脱落,效果较差。结论:实验组采用口腔种植的方式治疗列损伴牙周炎,能够明显降低牙周炎症,降低牙周指数,增强种植的牢固性,提高治疗效果,从而缓解患者因牙齿问题影响正常生活。

  • 标签: 牙列损伴牙周炎 口腔种植 牙周指数 种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颌畸形矫治中应用微型纯钛种植支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颌畸形并行矫治治疗的患者93例,采用随机字母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关闭间隙借助常规矫正方法,观察组患者关闭间隙借助微型纯钛种植支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上齿槽座角(SNA)、上下齿槽座角(ANB)、模型的覆盖(OJ)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下齿槽座角(SNB)及模型的覆颌(O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内种植无松动、脱落现象,面型良好。结论颌畸形矫治中应用微型纯钛种植支抗稳定性高,且可有效改善患者面型凸度、覆盖及覆颌关系。

  • 标签: 牙颌畸形 矫治 微型纯钛种植体支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是肿瘤切除术后下颌骨重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腓骨游离皮瓣移植虽然即刻重建了下颌骨,但列修复通常需要6到18个月后才能完成,列缺失期间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严重影响。该病例报道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多学科组建的修复重建团队进行的颌骨与列同日重建术,即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作的支持下同期完成颌骨肿瘤切除、血管化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种植植入及临时义齿修复。颌骨与列同日重建术充分贯彻了“以咬合为导向的修复重建”的理念,通过恢复患者的颌骨和列,重拾患者自信,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帮助患者术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种植进行缺修复的长期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0例缺种植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种植不同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8)。其中短种植患者为观察组,常规种植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即刻、术后(3~5)个月、3年、5年时的边缘骨高度。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边缘骨高度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短种植进行缺修复对于骨量不足无法进行常规种植的患者而言是一种可以取得稳定的长期效果并相对简单易行、容易接受的手术方式,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短种植体 缺牙修复 长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