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老年妇科手术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然而由于老年患者心理及生理的特殊性,患者往往由于心脑血管并发症而影响预后,导致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增加。因此,加强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积极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心脑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老年妇科患者 围手术期护理 心脑血管病 术后并发 心脑血管并发症 早期治疗
  • 简介:血管内导管是指将各种导管通过外周静脉或动脉置入人体血管内,从而建立外界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联系,临床常用的有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venouscatheterization,CVC)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ization,PICC)等。

  • 标签: 血管内导管 血栓 预防措施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6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在实验过程中探究16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类型,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据本次实验来看,166种用药方案中,存在10例用药错误,问题发生率(6.02%),且造成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为用药配伍不合理、药物用法用不合理、患者未能够谨遵医嘱。结论:在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用药时,必须要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对用药方案进行详细推敲,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用药 常见问题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护理管理方案是影响护理质量的直接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护士的工作潜力,推动护理质量进步。能级对应指的是在工作中根据工作者的能力情况进行岗位、职责安排,确保发挥每个工作者的作用,既能够避免部分工作者超负荷劳动,又能够避免部分工作者能力不足影响工作质量。能级对应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案,注重员工的成长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确保能力与酬劳匹配。心血管内科收治对象特殊,患者住院期间极易出现病情变化,传统的责任制管理模式对护士的个人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护士临床经验不足,不能做好病情评估,就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

  • 标签: 能级对应 提高 心血管内科护理 质量 作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我院血管外科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MMSE评分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其并发症,较好的改善智力水平。

  • 标签: 血管外科 早期护理干预 康复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时将风险管理应用其中,此方案的效用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有60位心血管疾病患者参与其中,研究开展时间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为期一年。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全部参研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30人。A组作为研究组,在护理时进行风险管理,B组作为参照组,仅接受临床传统护理手段方法。对比两组的发生突发危险事件的概率、因此产生的医患纠纷情况和患者对护理的接受态度。结果:A组患者在干预管理了风险事件后,有效预防了危险事件的发生,减少医患纠纷,患者对护理的接受态度相对好于B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对患病患者实施护理工作时制定策略预防管理风险事件,能够使降低发生突发危险事件的概率,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接受态度,拉近医患关系,减少纠纷,临床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准护理下PICC在肿瘤化疗并心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样本共计60例,纳入范围在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随机分组,观察组行精准护理下PICC,参照组行常规护理下PICC,比对两组样本护理满意度、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样本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观察组样本感染发生率更低,两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结论:精准护理下PICC在肿瘤化疗并心血管病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临床使用可行性。

  • 标签: 精准护理 PICC 肿瘤化疗并心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采用前后设计。在干预前,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并测量其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随后,实施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和药物管理等措施。干预后3个月,再次测量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在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显著下降(P<0.05)。此外,生活质量评估显示,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推广和应用公共卫生护理干预措施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公共卫生护理干预 心血管疾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老年心血管心力衰竭(CHF)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本论文对老年CHF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进行了综述。在临床诊断方面,细致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是首要步骤,但也需要结合影像学、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手段进行确诊。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介入性治疗以及外科手术等都是有效措施。其中,Angioplasty-converting enzym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此外,积极进行预防与管理并发症也是非常重要的。总之,老年CHF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难度,但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诊断和治疗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 标签: 老年 重症心力衰竭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患者在行血液透析中出现血管通路血流量不足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实施相应的护理。 方法:回顾我院在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70例进行血液透析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出现血管通路血流量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实施的护理措施。 结果:其中影响患者治疗中出现血管通路的因素有穿刺、护理不当、低血压、导管因素和内瘘血肿5方面,根据分析的结果再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方案,患者在实施相应的护理后的血管通路血流量不足出现的情况也有所好转。 结论: 使用急诊护理流程的方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中,能缩短患者的相关急救时间,提高急诊和救治的效率,且能降低患者出现不良症状的发生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血流量不足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当中随机选出60名患者组织开展实验研究,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患者服务,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为实验组患者服务,对不良事件的几率、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要比对照组更低,生活质量评估分数高于对照组,统计学研究价值相对较高。结论: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合理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具有明显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脑血管患者介入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将 12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脑血管再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血管患者介入治疗后给予其个性化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同时不良心理情绪得到较好改善,生活质量得以较好的提升。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 并发症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一例采用双向留置针在人工内瘘血管溶栓的临床效应。方法 采用两颗留置针在彩超引导下,分别在人工内瘘血栓两端相向进针,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结果 在较短时间内,使用较少计剂量尿激酶后溶栓成功。

  • 标签: 双向留置针 人工血管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电图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在2020年5月到2021年4月在本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首先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然后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监测,然后对比分析采用常规心电图以及采用联合检查之间的差异和不同。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联合检查的阳性率更高,两种检查方案对房扑、房速、室速、窦房传导阻滞几个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电图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功能衰竭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护理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12个月在我院收治肾功能衰竭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60例作为探究对象,对照组(30人)和探究组(30人),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常规护理,探究组进行血液透析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治疗效果情况和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探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探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肾功能衰竭合并心血管病 血液透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达到提高心脑血管护理质量目的,在本文中着重探究了优质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在院内选取142例心脑血管内科就诊的患者展开比较,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以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方法的观察组,每组71例患者,对比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通过研究中所得的各项数据来看,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应用优质护理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心脑血管内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展开分析,并制定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96名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回顾式分析的方式对其各心理分析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地解决措施。结果:经研究表明,干预后患者的心态明显有所好转,心理问题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若想改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心理状态,需及时找出问题所在,并应用相应的护理措施,疏导其不良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面对治疗。

  • 标签: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 心理问题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选的7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血管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踝肱指数和下肢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19.44%,P

  • 标签: 血管介入 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脑血管病介入术后患者护理时,将综合围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其中,对患者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收入的130名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选择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设置65名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综合围术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记录,评估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护理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脑血管病介入术后患者的护理时,选择综合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并发症状况和生活质量,临床可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脑血管病 介入手术 治疗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模式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模式 生存质量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