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提高院患者随访率。方法:科室成立 CQI小组,以“提高院患者随访率”为主题,统计 2018年 2月至 12月出院患者随访率,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对出院患者随访率进行了持续改进。结果:出院患者随访率由之前的 68.12%提高至 92.86%。结论:通过 PDCA规范了出院患者随访流程,加强了随访工作的落实与监督,从而提高了出院患者随访率。

  • 标签: PDCA 提高 回访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院患者随访率。方法科室成立CQI小组,以“提高院患者随访率”为主题,统计2018年2月至12月出院患者随访率,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对出院患者随访率进行了持续改进。结果出院患者随访率由之前的68.12%提高至92.86%。结论通过PDCA规范了出院患者随访流程,加强了随访工作的落实与监督,从而提高了出院患者随访率。

  • 标签: PDCA 提高 回访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压力蒸汽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对腹腔镜器械的灭菌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消毒供应室灭菌的160套腹腔镜器械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参照组80套,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研究组80套,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对比两组每套腹腔镜灭菌时间、器械损坏率、灭菌合格率。结果:研究组每套腹腔镜灭菌时间较参照组更长,而器械损坏率更低,灭菌合格率更高,灭菌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灭菌时间相比压力蒸汽灭菌长,但灭菌更为彻底,且不易损坏器械,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压力蒸汽灭菌 低温等离子灭菌 腹腔镜器械 灭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于提升出院患者有效随访率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方法:我院自2021年3月至1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目标确定为提升出院患者有效随访率,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分析造成患者出院随访率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改进对策,实施后观察患者出院有效随访率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后,随访有效率由84%提升至99.14%,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提升出院患者随访率,规范随访流程,促进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建议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出院患者 有效随访率 护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器灭菌物品不合格的原因,对其进行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3.05-2023.09的灭菌物品200个进行研究,将2023.05-2023.06的100个灭菌物品分为对照组(常规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器进行灭菌处理),2023.08-2023.09的100个灭菌物品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改良对策进行灭菌处理),将两种灭菌方式对200个灭菌物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观察组灭菌物品中,水压不稳导致灭菌失败10例,占比10%,装载不合理为2个,占比2%,无湿包和其他原因情况。对照组灭菌物品中,水压不稳导致灭菌失败30例,占比30%,装载不合理10个,占比10%,湿包以及其他原因均为5个,各占比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不合格率更低(P<0.05)。结论 增加改良对策进行灭菌处理有利于提高物品的灭菌合格率,建议临床采纳。

  • 标签: 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器 不合格原因分析 干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敏感指标监测对提高儿童呼吸科患儿痰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儿童呼吸科收治的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0例患儿采用的是常规方法留取痰标本,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敏感指标监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儿的痰标本送检率和样本合格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送检率和样本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比组(P

  • 标签: 敏感指标监测 儿童呼吸科 痰标本 采集质量
  • 简介:对影响高原环境空气微生物浓度的主要因素、压力蒸汽灭菌器的选择和使用、高原环境消毒灭菌的正规操作流程以及灭菌效果的监测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高原 消毒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器 质量监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对于提高 骨科疼痛护理质量的作用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2 月于我院骨科就诊的患者 110 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疼痛评估正确得分为( 8.54 ±1 .41)分,高于常规组的( 6.43 ±1.58 )分;镇痛效果得分为( 8.94 ±1 .25 )分,高于常规组的( 6.42 ±2.54 )分;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为 96.36% , 高于常规组的 76.36% ,均 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在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过程中,疼痛护理质量指标这种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疼痛护理质量及患者对于医院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因此值得在 骨科 患者的 疼痛护理 过程 中 推广使用。

  • 标签: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 骨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提高管理效能及ICU护理质量。方法:启动多项目改善,应用PDCA循环进行科室压力性损伤、VAP、CATUI追踪管理。结果: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实战能力,降低ICU压力性损伤、VAP、CATUI的发生率。

  • 标签: [] 敏感指标  项目改善   ICU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监测在提高护士深静脉血栓物理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3年6—12月我科住院的129例外科手术后首次Caprini评估为中高危的患者,均参与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监测和管理,监测其术后第一天深静脉血栓物理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结果 6月份落实率为67.3%,8月份提升至100%,8-12月份物理预防措施落实率维持在88%以上。结论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监测提高了护士深静脉血栓物理预防措施的执行率,更有效提高各层级护士专业内涵,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加速患者围手术期康复。

  • 标签: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 深静脉血栓 物理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亚低温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对6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和护理。[结果]亚低温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亚低温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仅有寒战等不适表现,除2例肺部感染外,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促进惠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亚低温疗法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眼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眼科手术的发展,更多的值耗材使用其中,但由于成本比较低,且相关工作人员的注意程度不高,更易出现过期、损坏、浪费等现象,从而造成耗材花费的增加,本篇将通过对眼科手术室值耗材的现状问题剖析,结合微信平台的使用探讨改进方式与措施,通过增加近效期的耗材使用率,有助于在更加高效、方便地利用耗材的基础上节省生产成本,降低护理人员工作量,从而提高眼科手术室医护质量。

  • 标签: 微信平台 手术室低值耗材 使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对于提高骨科疼痛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骨科就诊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疼痛评估正确得分为(8.54±1.41)分,高于常规组的(6.43±1.58)分;镇痛效果得分为(8.94±1.25)分,高于常规组的(6.42±2.54)分;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36%,高于常规组的76.3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过程中,疼痛护理质量指标这种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疼痛护理质量及患者对于医院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因此值得在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 骨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对于提高骨科疼痛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骨科就诊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疼痛评估正确得分为(8.54±1.41)分,高于常规组的(6.43±1.58)分;镇痛效果得分为(8.94±1.25)分,高于常规组的(6.42±2.54)分;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36%,高于常规组的76.3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过程中,疼痛护理质量指标这种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疼痛护理质量及患者对于医院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因此值得在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 骨科 护理质量
  • 简介:作者采用深低温保存的角膜材料为35例角膜溃疡合并穿孔的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解决了角膜穿孔患者因缺少新鲜角膜而延误治疗的难题。但低温保存角膜移植术后切口具有愈合慢、易损伤程度较新鲜角膜大的弱点,因此。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护理,并着重给予出院自我监护指导。使患者掌握术后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内容。经6~23个月的随访观察,显示本组患者获得较满意疗效。

  • 标签: 患者 深低温保存 角膜移植术 护理 随访观察 出院
  • 简介:颅脑损伤是一种创伤性疾病,病死率为58%,而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高达70%~80%。众所周知,低温能降低病人的颅内压、脑代谢率和脑血流量,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中期使用,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亚低温脑保护即是将病人体温维持在32℃~35℃,以降低病人脑组织耗氧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的一种临床治疗脑损伤的方法。江基尧等120于1993年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并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但由于32℃以下低温可能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国内多采用32℃~35℃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 标签: 亚低温脑保护 临床应用 重型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病人 护理 创伤性疾病
  • 简介:摘要: 亚低温治疗应用药物和物理的方法 ,使患者体 温 降低 以达到 治疗 目的 ,过去 主要 用 于重 型颅脑 损 伤 ,随着对亚低温治疗 的研究深入和监测水平的提 高,促进其在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1】。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ICU 监测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