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为苏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我市于2005年7月启动了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以下简称“干预工程”)政府实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促进、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群众自觉参与”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以“预防为手段、宣教为载体、网络为平台、筛查为基础、诊断为依据”的一体化综合干预体系,使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4年9.33‰降至2010年6.62‰,总体下降29.02%。

  • 标签: 出生缺陷 母婴健康 实事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院护理病历归档合格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院护理病历归档合格率”为主题,对影响出院护理病历归档合格率进行归因分析,制定目标,实施整改措施和评价品管圈活动成果等。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我科的出院护理病历归档合格率由63.5%提高至94.5%。讨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院护理病历归档合格率中效果明显,通过品管圈活动,我科室出院护理病历归档合格率显著提升,我科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能力水平有所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病例 归档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术前肺功能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各类护理工作量指标。方法连续选择新近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57例,人选对象手术前接受了肺功能检查及“肺癌围术期护理工作量调查表”调查,并按手术前肺功能是否异常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全部人选对象中,29例肺癌患者手术前诊断肺功能(%FEVI≤50%,33.33%,肺功能组),术前肺功能基本正常者28例(%FEVI>50%对照组)。前者的健康教育工作量指标、心理护理工作量指标、基础护理工作量指标、呼吸道护理工作量指标、营养护理工作量指标、个体化护理工作量指标、康复护理工作量指标和各类护理工作总量指标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l)。结论术前肺功能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各类护理工作量较大,费时较多,制定围术期护理计划时应予重视。

  • 标签: 肺癌 低肺功能 护理工作量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事故、高血压等引起的颅脑损伤疾病也越来越多,亚低温治疗也成了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就亚低温治疗护理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 标签: 亚低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亚低温治疗19例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冬眠合剂+全身降温毯降温的亚低温治疗一般3~7d,然后缓慢、平稳地自然复温。要做好低温期间和复温过程的护理,持续心电监护,并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良好1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RhD(-)血液冷冻血库,延长RhD(-)血液的保存时间,满足临床稀有血型的需要。方法全血离心获得浓缩红细胞,加入甘油到终浓度为40%,-80℃保存,37-42℃条件下融化,用盐水梯度连续洗涤法洗涤红细胞。结果制备的RhD(-)冰冻红细胞,通过质检红细胞回收率,甘油、游离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结论有效、及时地解决了稀有血型病人的急救输血问题。

  • 标签: 深低温保存 RhD(-)血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在降低医院感染和保证医疗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其中高压蒸汽灭菌发生湿包是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就湿包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湿包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6年04月-2017年04月间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48例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48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之上采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格拉斯哥昏迷程度。结果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后,研究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高于常规组,神经功能评分(NIHSS)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意义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疗效突出,可帮助患者缓解意识障碍表现,促进恢复脑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亚低温疗法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手机高温高压消毒,保护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与健康,有效的控制了院内交叉感染。

  • 标签: 高压蒸汽灭菌器 口腔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术后体温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术后体温的发生原因,以及危害;结果环境温度过低、产热不足、体温液体的使用、麻醉药物影响、生理因素等是造成体温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密切观察、及时干预、减少外源刺激等措施,减少术后体温的发生及危害

  • 标签: 全麻术 低体温 原因 危害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患者实施体温预防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到12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给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并给实验组进行体温预防针对性处理。记录两组患者的体温情况,测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满意程度为98%,要高于对照组78%,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与此同时,实验组的体温概率为2%,对照组的体温概率为23%。结论要对手术室患者进行体温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出现体温概率,还能够得到患者的高度满意,值得在手术室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低体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定位垫+体部热塑膜”与“体部热塑膜”固定技术对比,对胸部调强适形放疗(IMRT)体位固定价值。方法对我院肿瘤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抽取20名胸部肿瘤患者(定位垫+体部热塑膜,体部热塑膜)固定,利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统计X、Y、Z轴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并观察患者的重复性、固定性、适形性。结果定位垫+体部热塑膜组重复性、固定性、适形性均优于体部热塑膜组。定位垫+体部热塑膜组摆位误差均值为X轴(左右)(1.83±2.00)mm、Y轴(头脚)、(2.70±3.62)mm、Z轴(前后)(1.70±1.50)mm;体部热塑膜组为X轴(1.83±2.22)mm、Y轴(3.74±4.61)mm、Z轴(1.70±1.63)mm。定位垫+体部热塑膜比体部热塑膜误差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垫+体部热塑膜”固定技术能够提高胸部放射治疗摆位的重复性、固定性、适形性、精准度,更好的保护正常器官。

  • 标签: 定位垫+体部热塑膜 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基于关键指标的医疗机构业务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以建立科学、有效地管理评价方案,为科室评优、专家主任年度考核提供依据。方法本次调查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数据为基础,采用Delphi法对我院的52位专家进行工作绩效分析,其中临床科室主任和医务处管理人员比例为70%。结果通过临床指标和运营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深入了解科室的绩效情况、学习创新能力和内部运作能力,有利于形成科室间的良性竞争,充分利用资源。与此同时,现阶段科室绩效考核指标满意度较低,存在公开化不够、指标不合理等多种问题,亟待解决。结论引入医疗服务评估和管理体系,能够增加医疗业务机构的竞争能力,从表层往深层推进。增设可操作、可把控、可测评的内部指标,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 标签: 关键指标 医疗机构 业务科室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内镜下低温射频治疗鼻出血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入选的80例鼻出血病例均为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内镜下低温射频治疗鼻出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手术和术后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鼻腔通气时间及鼻粘膜损伤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热0例、急性中耳炎0例、继发性鼻窦炎2例、结膜炎0例)发生率为5%;观察组并发症(发热2例、急性中耳炎2例、继发性鼻窦炎4例、结膜炎1例)发生率为2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提高内镜下低温射频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内镜 低温射频治疗 鼻出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亚低温治疗临床护理方法,观察临床护理对亚低温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分设护理研究组与护理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24例,根据分组对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针对性护理。结果护理研究组患者的痊愈率显著高于护理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咽炎给予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74例慢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有3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1.43%,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97%。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咽炎患者在接受传统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治疗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咽炎 等离子低温消融术 临床效果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新型的外科手术工具,最初应用于骨科的关节镜手术,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耳鼻咽喉科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鼻、鼻咽、咽喉等部位的消融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耳鼻咽喉的应用展开综述。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耳鼻咽喉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