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病人[2]、低温麻醉病人、高热惊厥或超高热病人、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病人及颅内感染等病人。通过对18例低温治疗病人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低温治疗病人的护理要点为呼吸监护及护理、循环监护及护理、体温监护、体位护理、降温及复温护理等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1],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治疗脑保护在颅脑重症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住我科的100例颅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低温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组给于常规药物治疗低温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于伤后24小时内接受低温治疗,根GCS评分、神经功能缺省程度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低温治疗颅脑重症患者能降低神经功能缺省程度评分(P<0.01)。结论低温具有减轻颅脑重症患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提高颅脑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低温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对6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温治疗和护理。[结果]低温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低温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仅有寒战等不适表现,除2例肺部感染外,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低温治疗可以促进惠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亚低温疗法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低温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对3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分成低温(32~34℃)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低温组生存率66.7%(10/15),对照组46.7%(7/15),随访良好率低温组亦高于对照组(70%>42.8%)。结论:早期低温治疗有明显效果,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并改善其神经功能,而且低温治疗是安全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 标签: 亚低温 脑干损伤 原发性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冬眠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本科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温治疗组32例和低温治疗组32例。分别给予常温治疗低温治疗。结果:冬眠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17例(53.1%),死亡5例05.6%),常温组恢复良好12例(37.5%),死亡8例(2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冬眠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简便,安全有效,能显著降低死残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冬眠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机制和疗效分析。方法将61例诊断为重型颅脑创伤的患者以随机方式分成低温组(31例)及常温组(30例)。低温组在常温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在入院后6小时内行冬眠低温治疗,两组同时在治疗后连续3天分别检测颈动脉及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查。计算脑氧摄取(CEO2)和脑动静脉氧压差(AVDO2)。3个月后根据GOS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对比常温组,低温组脑氧耗明显降低。死亡率降低,预后改善明显。结论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创伤的脑保护作用明显。临床应用安全。

  • 标签: 重型颅脑创伤 亚低温 脑氧代谢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66-02
  • 简介:目的总结早期应用低温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经验。方法将发病后12h内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低温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48例),前者采用低温治疗,后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患者随访3个月,按GOS标准评定,低温组死亡10例(20.00%),对照组死亡20例(41.67%),两组病死率的差别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存活患者,低温组恢复良好者25例(50.00%),对照组恢复良好者15例(31.25%),其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温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可以改善预后。

  • 标签: 亚低温 颅脑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应用低温治疗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急诊行心肺复苏术后应用低温治疗的患者27例,观察患者心肺脑复苏情况,分析总结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7例患者病情好转、神志转清20例,放弃治疗2例,并发心律失常2例,肢体抽搐2例,冻伤1例,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低温治疗是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脑复苏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肺复苏 亚低温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卒中的同加用低温治疗技术,并在治疗前几天,治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温治疗技术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亚低温 脑卒中 脑保护
  • 简介:摘要低温治疗应用于临床已有200多年历史,目前公认低温(28℃-35℃)对心肺等重要脏器具有保护作用;60年前低温治疗首次成功应用于心肺脑复苏。但由于低温治疗会引起的并发症较多,故此后有很长时间内无人将低温治疗作为复苏的手段之一进行研究,随着科技发展,低温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对改善院前心肺复苏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亚低温 心肺复苏术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事故、高血压等引起的颅脑损伤疾病也越来越多,低温治疗也成了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就低温治疗护理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 标签: 亚低温护理
  • 简介:摘要从低温治疗颅脑颅脑损伤起源、研究结果争议、降温监护、复温监护、并发症监护进行综述,总结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监护技术进展,对低温治疗及监护进行展望。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监护
  • 简介:摘要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是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当腋温高达39℃以上,如果不及时给予有效处理,将会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而家长对迅速控制发热也具有较高的心理期望,有时也将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医患冲突。所以,为高热难退患儿寻找一种安全、迅速、有效、方便的降温方法显得非常重要。低温治疗仪虽然已经应用在小儿高热退烧治疗上,但仍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亚低温治疗仪 小儿高热 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亚低温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 4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主,收治时间为 2018年 4月 -2019年 10月,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低温护理两种干预手段,分别作用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 95.83%,与对照组( 83.33%)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 P<0.05)。结论:将低温护理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亚低温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2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24小时内实施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3℃-35℃,持续3-8天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疗效 观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