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瘫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与康复训练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瘫患儿共78例,均予以手术治疗,对78例患儿进行随机数字抽选分组,依照数字随机抽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为确切,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7.43%、76.92%,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给予围手术期护理与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儿病情的康复和好转,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瘫 围手术期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儿童便秘的干预措施及治疗体会。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入住我院的62例C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肛门直肠测压值以及临床主要表现(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感以及排便不成功次数)的变化情况。干预后,两组儿童的肛门静压和最大狭窄压力均高于干预前压力,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直肠感知阈值、紧急脱离阈值和最大容差均低于干预前值,观察组低于干预后,两组转诊、转诊努力和转诊失败的问题少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观察组,差异在统计上显着(p < 0.05);每个观察组的总体处理效率为96.77%,而观察组的总体处理效率为80.65%,在统计上有显着差异(p < 0.05)。结论脐带灌注治疗能有效改善儿童肛门直肠运动,促进儿童排便,缓解排便障碍和困难,减少排便失败次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用于脑瘫患儿的实际临床价值。方法:采取奇偶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我院68例脑瘫患者分为参照组(34例,给予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给予采用康复护理)。对其干预前后自理能力、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经过t值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干预后研究组评分高于参照组同等指标结果,经过t值检验后,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

  • 标签: 脑瘫 临床效果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者采用头针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于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是于我院2018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采用单纯康复治疗,实验组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头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的Gesel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进行头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使患儿的智商以及语言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脑瘫 头针 智力低下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现代化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极大地改善了我国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了儿童的病死率,但脑瘫患儿却有一定的增加,脑瘫会严重影响到儿童的成长发育,所以如何有效治疗脑瘫患儿是现阶段人们热切关注的重点难点,笔者根据自身相关从业经验并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就综合康复治疗在福利院脑瘫儿童的应用展开了相关的探讨,望能提供借鉴。

  • 标签: 脑瘫患儿 综合康复疗法 常规治疗 治疗效果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我中心收治的52例小儿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单一康复治疗和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法进行治疗,对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治疗前后的MDI评分进行分析,治疗后,乙组的各项明显低于甲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患者给予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法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能促进患者智力的恢复,提升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头针 现代康复法 小儿脑瘫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小儿脑瘫是指大脑内部发育不成熟和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运动和语言障碍。临床症状有行为异常、智力低下、斜视等。其致病因素是多样而复杂的。一方面,通常是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营养不良或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原因。

  • 标签: 小儿脑瘫 康复护理 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 康复疗效。 方法 :将 60 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予针灸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且治疗组综合能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 :针灸结合功能训练在小儿脑瘫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针灸 功能训练 小儿脑瘫 康复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应用综合康复训练的作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 66 例入组,以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儿的康复情况。 结果: 在 MDI 、 PDI 指标比较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间差异显著。 结论: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期间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可促进患儿智力与运动发育,改善脑瘫症状。

  • 标签: 综合康复训练 小儿 脑瘫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温针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至2019年我院收治的56例小儿脑瘫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的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小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安排常规的小儿脑瘫康复手法治疗,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治疗手段,研究分析两组小儿脑瘫患者的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脑瘫患儿在接受了温针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后,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脑瘫患儿,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对患儿的预后成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温针灸 综合康复治疗 脑瘫 不良反应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以及平衡能力,观察该种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脑瘫儿童设置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时间段为2017年3月,结束时间段为2019年5月。并且根据分析需要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果:分析两组患者GMFM-88的评分情况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情况,其中在D项和E项的评分中两组治疗前没有差异,(P>0.05),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的D项评分为37.25±11.31,E项评分为65.37±16.24,对照组D项评分为31.37±10.32,E项评分为50.21±15.32。两组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脑瘫儿童 康复 肌电生物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 析在脑瘫患儿治疗中应用被动操 结合运动 疗法 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中随机抽 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脑瘫儿童吞咽障碍应用吞咽功能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伴发吞咽障碍的脑瘫儿童 50 例入组,电脑分组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 25 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脑瘫儿童吞咽障碍应用吞咽功能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推广。

  • 标签: 脑瘫儿童 神经肌电刺激 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儿童脑瘫康复治疗,评价强制性运动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儿童保健科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录的82例患儿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常规运动训练以及强制性运动训练,评价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以及FMA较对照组均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强制性运动训练 儿童脑瘫 康复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4-18岁不同类型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手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对 2019年 7月 -2019年 9月纳入标准的 4-18岁 60例脑瘫患儿进行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扩展和修订版 (GMFCS-ER) 和手功能分级系统 (MACS) 进行评定分级。结果 痉挛型四肢瘫患儿中 2 例 (3.3%) GMFCS和 MACS评级处于 Ⅳ ~ Ⅴ 级。痉挛型双瘫患儿中 16 例 (26.7%) GMFCS和 MACS评级处于 Ⅰ ~ Ⅱ 级;其中有 5 例 GMFCS和 MACS均为 Ⅰ 级。痉挛型偏瘫患儿中 2 例 (3.3%) GMFCS和 MACS评价均为 Ⅰ 级 ,1 例患儿 GMFCS和 MACS 均为 Ⅱ 级。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 1 例 (1.7%)GMFCS为 Ⅰ 级、 MACS 为 Ⅱ 级, 2 例 (3.3%) GMFCS和 MACS评价均为 Ⅲ级。混合型脑瘫患儿 4 例 (6.7%)GMFCS和 MACS评级处于 Ⅰ ~ Ⅱ 级, 6 例 (10%)GMFCS和 MACS评级处于 Ⅳ ~ Ⅴ 级。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 1 例 (1.7%) GMFCS为 Ⅱ 级、 MACS 为 Ⅲ级。 结论 GMFCS 和 MACS具有较好的关联性。

  • 标签: 脑瘫 粗大运动 手功能 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联合系统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入治疗的脑瘫患儿46例,时间为2018年6月-2020年1月,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行系统性康复治疗,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结果:采用GMFM-88(小儿脑瘫粗大运动评定量表)评估患儿运动功能,经治疗后观察组A、B、C、D、E功能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生物刺激反馈治疗 系统康复治疗 脑瘫 运动功能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偏瘫型脑瘫患儿在综合郎福治疗下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偏瘫型脑瘫患儿 60 例,借助电脑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主要为药物治疗、心理行为干预、高压氧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了综合康复疗法,两组治疗方式均为 8 周一个疗程,实现两组对疗效、格赛尔发育量表评分的对比。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格赛尔发育量表运动能力、语言表达等评分项目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实现对患者智力、运动能力的明显提升,有助于患儿病情康复。

  • 标签: 综合康复 偏瘫型脑瘫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改善脑瘫患儿临床症状以及促进患儿运动发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2例2016年4月-2018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MFM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GMFM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瘫患儿中应用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行为能力,加快运动功能发育,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性康复治疗 脑瘫 行为能力
  • 简介:【摘要】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 (CP) (cerebral palsy),指胎儿及婴幼儿期在 发育中脑的非进行性损伤及缺陷所造成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其临床表现以发 育迟缓患有双侧脑瘫 (CP)的儿竟通常会出现诸如语言障碍以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我院采用神经敏化治疗组和传统针灸治疗对照组,对患有语言障碍以及肢 体运动功能障碍儿童的中枢性疾病进行疗效观察。

  • 标签: 高月神经敏化新疗法 脑瘫 运动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