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姚鼐的《登泰山记》中有这样一句:"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带然。"《教师教学用书》对这句话的翻译是:"远望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宛如一幅画,半山上停留着云雾,就像飘带一样。"

  • 标签: 姚鼐 《登泰山记》 “望” 释义 中学 语文
  • 简介:这篇短文,有两个看点,一是刚进家的那只可怜的“猫”,二是同样一只,但已是“娇情得可以的“猫”。

  • 标签: 举重 短文 可怜
  • 简介:甲文■字及其地考张金霞在殷墟的田猎卜辞中、常常出地名等字.过去多数学者都以为与同,释作“率”惊。后来于省吾先生在《甲骨文字释林》中把释作;认为“其字中从允,上部两侧从水作或或即字的初文。……它是在允字上部两侧从水而以允为声符的形声,后来变为左形右声...

  • 标签: 甲骨文 《说文》 殷墟卜辞 中国历史地图集 古籍整理研究 田猎卜辞
  • 简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灌夫之父灌孟在参与平定吴楚等七国之乱时死于吴军之中,灌夫不肯从俗随丧归,慷慨激昂地说“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汉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把“”解释为“或者”,一些权威资料也把“”解释为“或”“或者”,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徐中玉和金启华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 标签: “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将军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简介:举重轻———读鲁迅杂文《文学和出汗》张大明文学上,人性和阶级性的关系,是一个大题目,就此可以写成一部一部的专著,学者们也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了上百年,引经据典的高论,滔滔不绝的演绎,已如汗牛充栋,不可胜数。在中国,梁实秋教授坚持人性论。他反反复复地说过...

  • 标签: 鲁迅杂文 文学史 《鲁迅全集》 人性论 《元曲选》 阶级性
  • 简介:“正言反”是《老子》七十八章中的话,原文是这样的:“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反。”旅美华人学者陈鼓应先生在《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出版》一书中解释说:“因此有道的人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配称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难,才配做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这是“正言反”的出处和一般的解释。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第二册对“正言反”作了专门探讨,联类分析。中西融通,对其思维与表述的特点作了深入的阐释。

  • 标签: 《管锥编》 屈辱 天下 钱钟书 出处 札记
  • 简介:杜审言五言律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颔、颈两联组成的这组佳句,从描写江南初春至仲春物候变化特点来展现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动人景色。其实这是诗人从故乡中原和晋陵(今江苏常州)物候的对比中深感江南的春色迷人新奇。诗句的字里行间,也深深

  • 标签: 杜审言 江南 五言律诗 变化特点 字里行间 景物
  • 简介:人教社高中语文文言读本(2004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如下旬:“秦王竞酒,终不能加胜于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并将“加胜于”释为:“胜过赵国。意思是占上风。加,动词。胜,作名词。”查工具书可知“胜”作名词指“优美的山水或古迹”,即“名胜”,但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如把“胜”理解为“胜过”,那“加”又是何意呢?

  • 标签: 《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 高中语文 “胜” 人教社 工具书
  • 简介:对于汉字我没什么研究。平常也接触到简体字,但我写诸葛亮《出师表》,把繁体字改成简体字就很别扭。我八十岁了,学的是繁体字。简化汉字,从解放后吴玉章主持这一工作时就和他交谈过。他当时说:绝不会把汉字拉丁化的。我认识到汉字简化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甲骨文是不是最早的文字?那就有变化。以后大篆小篆……。看马王堆,那是汉朝的。它那汉字我们都认识,基本上是一样的。山东临沂发现竹简,竹简有《孙子兵法》,看那字我都认识。汉字两千多年以来有变化,但没带根本性的变化,小变化是有的。

  • 标签: 《出师表》 赵健 山东临沂 简字 繁简 《康熙字典》
  • 简介:元杂剧《氏孤儿》是中国悲剧艺术的一个里程碑,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悲剧的文化精神及中国文化中道德伦理相冲撞所产生的巨大的悲剧力量。后由伏尔泰改为《中国孤儿》,影响遍及欧洲,成为中西文化交互影响的佳话。

  • 标签: 赵氏孤儿 元杂剧 悲剧性
  • 简介:传统名篇教材《信陵君窃符救》节选入人教社1981年12月第1版和1995年6月第2版高中语文课本时,都有12自然段。而入选2002年10月第1版时,却只有11自然段,少了原来的第5自然段。少的文字如下:

  • 标签: 信陵君 初中语文课本 文字 高中语文 自然段 人教版
  • 简介: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成尼斯水城分校紧邻长江之畔,现有27个教学班,1095名学生,72名教师,年轻而有活力。学校以'学生、教师、家长同成长,学校、家庭、社会共育才'为办学理念,努力形成'深思力行'的校风,'慎思敏行'的教风,'善思乐行'的学风。力求形成'科学、勤奋、创新、开拓'的学校精神,企盼达成'培养灵性儿童,发展才情教师,建设魅力学校'的办学目标。

  • 标签:
  • 简介:《阅读与写作》2001年第3期(总第214期)刊登了贤德同志《贪官的语言艺术》(以下简称《艺术》)一文。文章语言老练,讽刺辛辣,振聋发聩。然再次拜读该文,笔者感到文章使用频率颇高的“原”字多有不妥之处。今不揣浅陋,就“原”字的意义和用法略陈己见,并与贤德同志商榷。

  • 标签: 文章语言 用法 阅读 写作 意义 语言艺术
  • 简介:无极先生在毕生艺术创作生涯中,以自身对艺术的执着,在经历多次艺术风格的自我突破之后,取得了中外艺术界的高度肯定。其作品及其自身所蕴含的东方精神内核为其在艺术上的发展奠定了相应的基础,东方精神内核是中国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助力解决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存问题。

  • 标签: 赵无极 当代艺术 精神内核
  • 简介:电视剧《康熙王朝》第三十集中有准噶尔部落可汗葛尔丹乔装使者仆从入京查看清廷虚实并进见康熙的剧情,这一剧情与电视剧《东周列国》和明代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武灵王乔装使者入秦图画秦地山川形势并观察秦王为人的演述如出一辙。《东周列国志》中武灵王乔装入秦的故事在《史记》中亦有简短的记载。《世说新语》中有与武灵王、葛尔丹乔装故事相似又相异的曹操乔装故事。我们认为应当是《史记》中武灵王乔装入秦的记载在后世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被演绎成了更为丰满的故事,继而又被借鉴、改编而创作出了葛尔丹乔装使者仆从入京见康熙的故事。《世说新语》中曹操的乔装故事可能是起源于民间,受到了《史记》中武灵王乔装故事的影响。

  • 标签: 乔装 赵武灵王 曹操 葛尔丹
  • 简介:虚《滹南遗老集》中的语法分析(一)──兼谈中国古代语法学在宋金时代的重大发展孙良明0引言金人王虚(1174-1243)《滹南遗老集》旧时图书分类属诗文别集(见《丛书集成初编》),但全书45卷,41-45为诗文作品,38-40为诗话外,绝大部分是...

  • 标签: 中国古代语法学 语法分析 王若虚 新唐书 句法结构 辨惑
  • 简介:修琴、李元秀自诩为“口才学中的论辩全书”的《辩论神风》把我骗苦了。我把它当做“论辩全书”,花了22.8元买到手,本指望能从中学到有关论辩的所有知识,然而从头读到尾,却没见任何新东西,除了剽窃还是剽窃,再就是胡编乱造的大杂烩。

  • 标签: 剽窃 辩论 李元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