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辞书研究》2005年第三期刊出连登岗《“羊”补义》一文(下简称“连文”),补出“羊”一个新义:“作名词,指一种相貌,一种生就的头向上仰、目上视的特殊长相。”在多少年该词的一派联绵词声中,能提出“特殊长相”义,实属可喜。但是该文没有解决“羊”的根本问题,所补义也正误交杂。笔者特集中考订“羊”词义,祈读者诸君不吝赐正。

  • 标签: 辞书研究 联绵词 连文 简称 名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若为”、“箇”是先后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和唐代的疑问代词,对这两个疑问代词的来源以往罕有论及。文章基于语料的调查,在吕叔湘(1985)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认为上古汉语里就有的指示词“”可能来源于“像似”义动词“”在特定语法关系中的变化;“若为”、“箇”的“”也与“像似”义动词“”有关,但在历史变化中经历了“若何”(即受疑问词“何”影响)的阶段,从而获得了疑问功能,然后与“作为”义动词“为”、名量词“箇”复合,形成了“若为”、“箇”。

  • 标签: 疑问代词 指示代词 动词 若为 若箇
  • 简介:苟”是《墨子》中独特的双音连词,数量最多,用法典型。其后多承接上文内容,进一步推论,得出结果,也用于引出新的话题。《墨子》中“苟”并非单纯假设连词,更主要是起着篇章衔接的功能。从“苟”用例的分布来看,集中在“墨论”部分;从篇章语意关联来看,有“流水式”“总分式”“正反式”“排比式”等多种推导。“苟”用法体现出《墨子》“墨论”部分论述讲究逻辑性、严密性的语言特色。从这一个案中又可得出启示:探究连词的用法,不能局限于其所在单一复句,而当观照前后句群,甚至整个语段篇章内部的联系。

  • 标签: 《墨子》 连词 若苟 篇章衔接 话题
  • 简介:1992年是我国现代修辞学名著——陈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问世60周年。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辟纪念专栏。专栏文章除论述《发凡》本身的历史贡献外,还钭结合陈道先生建国后修辞理论的重要发展,联系当前修辞学界有争论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评析。

  • 标签: 修辞学思想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札记 学习 体系
  • 简介:<正>(一)陈道是中国科学的修辞学奠基人。1932年1月,他的《修辞学发凡》上册出版,8月下册刊行,同年又出合订本。几十年来,该书多次重印,流行甚广,一直被学术界公认为我国修辞学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这部书为什么会取得如此重大成就?最重要

  • 标签: 修学发凡 先生辞 发凡发表
  • 简介:内容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心与学生沟通,用爱去和学生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真正的心对心的走近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 标签:
  • 简介:摘要“数学知识无需学生终身铭记,但数学精神会激励终身,解题技能不需要终生掌握,但数学思维和文化品味却终身受益”。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知道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初中的复习课主要对知识的梳理,教师帮助学生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作文教学的方法,教学生会积累写作素材,消除学生写作畏难情绪,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 标签: 学生 写作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的阅读需要深入的研究文章的表达的主题和文章的写作顺序、结构、文彩等一系列问题,还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标签: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1943年秋,我在复旦大学上二年级,听到了陈道先生教修辞课。这门课每周三节,学一年。这一年的修辞课是我终身难忘的。其所以难忘,因为它有特点。修辞现象是发展变化的。陈先生的修辞学思想也是发展变化的,以发展变化的观点进行修辞教学,这是他最大的特点。从前,有的学者出了一本书,就教这本书,十年二十年一字不改,也不补充。陈先生不是这样,他教修辞学虽以他的《修辞学发凡》为课本,但有些教材却是《发凡》上没有的。他的《发凡》问世之后,名满天下,但他不以功成名就为终点,而是在继续研究。他把研究成果摆在深常上,让他的学生尝新品味。如此经过几年的反复讲授和课堂实践,到后

  • 标签: 修辞教学 修辞课 先生修辞
  • 简介:意义的形式,是毅衡先生始终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其近年发表的系列论文(即将整理出版为《哲学符号学:意义世界的形成》)中,他尝试着构筑意义诸理论,从而为作为意义学的符号学,梳理出一个清晰的学理边界和哲学基础,并在此过程中从“意义”这一根本角度,来反思人的认知。而这套关于如何用符号达意的理论,让我们可以窥见主体认知的规律与范式。要叩开这座理论大厦,我们必须持有的钥匙是意义的构成,即主体-符号-意义三项式,从而深入意义的目的:真知。最后回归符号学的基本命题,即思维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意义 符号 主体
  • 简介:摘要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强调生活课程的主体体验,提倡建构和对话.为此,数学语言的简洁,数、形、图的优美及直观,会使学生吸引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增加他对数学的好感、兴趣.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把数学作为审美对象,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进而发展成审美体验,形成审美意识,树立审美理想,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将认识活动与审美活动结合起来,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及健康心理的发展.

  • 标签: 审美体验 审美意识 学习之趣
  • 简介: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十分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实际上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了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的研究课题。下面本人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个人的一些想法。

  • 标签: 语文 阅读能力
  • 简介:摘要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受到人们普遍重视。初中数学处于数学学习的过渡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优化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

  • 标签: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