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串联重复序列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特别是植物中,为了比较其在禾本科植物染色中的分布及差异,使用Phobos软件分析了玉米和高粱全基因组数据。结果显示,重复序列主要为短序列重复(〈=6bp),其中尤以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密度最高。玉米和高粱的二核苷酸重复单元都以AT重复为主,而其三核苷酸重复单元不尽相同;玉米主要以CCG极其互补序列CGG重复居多,而高粱以ATT极其互补序列AAT重复为主。并且玉米及高粱串联重复序列主要分布于染色两端。对于理解串联重复序列在玉米及高粱染色上的分布做了初步分析,研究揭示串联重复序列主要特征及分布位置,对重复序列在禾本科植物基因组中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串联重复序列 染色体 玉米 高粱
  • 简介:以高丛康维尔蓝莓组培苗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素通过浸渍法和培养法进行染色加倍研究,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学、解剖学及细胞学进行比较,以确定能够诱导出多倍的最佳处理方法和处理质量浓度.结果发现,在形态指标上,0.5,2.0,4.0mg/mL秋水仙素浸渍处理1d及0.4mg/mL秋水仙素培养10d后,蓝莓的叶长、叶宽、茎直径、叶厚、茎直径的平均值均显著大于cK;在解剖结构上,0.5mg/mL浸渍1d和0.4mg/mL培养10d后,其气孔变大,密度变低,为椭圆形,保卫细胞的淀粉粒减少,0.5,2.0mg/mL秋水仙素浸渍1d和0.4mg/mL培养10d后均使细胞核明显变大;在生理指标上,0.5mg/mL浸渍处理1d后显著提高了蓝莓SOD酶活性,2.0,4.0mg/mL秋水仙素浸渍处理1d能够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其中后者还显著提高了其叶绿素A含量.可见,0.5mg/mL浸渍1d和0.4mg/mL培养10d后,蓝莓植株发生多倍性变异的可能性最大,但还需后续的大田鉴定,才能最终确定多倍植株.

  • 标签: 蓝莓 秋水仙碱 诱变 多倍体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对于筛查常见非整倍体以外的其他染色异常的价值。方法分析宁波地区11 429例胎孕妇的NIPT筛查结果,对提示为21、18和13非整倍体之外的其他染色异常高风险且知情同意的106例孕妇进行羊水检查。回访所有孕妇的妊娠结局以及胎儿出生后的情况。结果NIPT在11 429例样本中共检出性染色非整倍体高风险66例,通过产前诊断确诊18例、疑似阳性4例,阳性预测值为33.3%(22/66),继续妊娠率为45.5%,且出生后表现均暂无异常;检出拷贝数变异47例,通过产前诊断确诊19例,疑似阳性3例,阳性预测值为46.8%(22/47)。22例孕妇均选择终止妊娠;检出罕见常染色非整倍体31例,通过产前诊断确诊2例嵌合型三,疑似阳性1例,阳性预测值为9.7%,3例孕妇均选择终止妊娠。结论NIPT对于检测常见非整倍体以外的拷贝数变异和性染色非整倍体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有效减少缺陷儿的出生。鉴于其阳性预测值总体不高,筛查阳性的孕妇仍需合理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以避免不必要的引产。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性染色体非整倍体 拷贝数变异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贵港地区产前诊断中羊水染色异常与多态性发生率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优生遗传科门诊就诊的3828名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孕中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行羊水穿刺对胎儿染色进行检查。结果3828例受检孕妇水染色异常检出218例(5.69%),其中数目异常184例,结构异常30例,嵌合体4例;另羊水染色多态性核型检出288例(7.52%),其中1号、9号及16号染色多态166例,D组和G组染色多态55例,Y染色多态67例。结论临床上通过核型分析能够对胎儿染色疾病进行诊断,而异常核型所导致的胎儿临床效应及妊娠结局也会大相径庭,临床上需要借助分子检测来辨别不同的微小结构改变,从而对多态性核型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和诊断。

  • 标签: 羊水穿刺 染色体异常 多态性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孕期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染色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早孕期胎儿NT检查时,发现NT增厚(NT值≥3.0 mm)的1 261例胎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胎儿超声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单纯组(n=1 017,单纯NT增厚胎儿)和合并组(n=244,NT增厚合并其他结构畸形胎儿)。其中,1 164例胎儿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以明确胎儿染色病发生情况,按照其分属的单纯组与合并组,将其分别纳入单纯亚组(n=965)与合并亚组(n=199)。对单纯亚组及合并亚组胎儿染色病发生率,以及这2个亚组胎儿不同NT值范围的染色病发生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结果①合并组244例胎儿中,合并的其他结构畸形前3位依次为:囊性淋巴管瘤45例(18.4%)、心脏发育畸形44例(18.0%)及脐膨出23例(9.4%)。②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合并亚组胎儿染色病发生率为52.8%(105/199),显著高于单纯亚组的16.9%(163/96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00,P<0.001)。③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合并亚组胎儿,NT值范围分别为3.0~3.9 mm、4.0~4.9 mm、5.0~5.9 mm、≥6.0 mm的染色病发生率分别为34.8%、60.9%、56.3%、67.3%,均分别高于单纯亚组胎儿的10.8%、20.9%、31.4%、42.9%,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400、P<0.001, χ2=29.453、P<0.001,χ2=5.676、P=0.028,χ2=6.854、P=0.014)。结论早孕期NT增厚合并其他结构畸形胎儿,或者NT值≥6.0 mm胎儿,其发生染色病的风险均较大。早孕期发现胎儿NT增厚时,应进行胎儿心脏结构筛查。

  • 标签: 颈部透明带检查 妊娠初期 超声检查 染色体障碍 产前诊断 胎儿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 染色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方法: 选取了近期在我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夫妇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的正常夫妇作为对照组。 结果: 对照组的 1040 例研究对象共检测出染色多态性 17 例,染色多态性的检出率为 1.63% ( 17/1040 );观察组的 1200 例研究对象共检测出染色多态性 68 例,染色多态性的检出率为 5.66% ( 68/1200 )。经比较,观察组的染色多态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复发性流产与染色多态性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临床上对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分析中应将染色多态性的作用纳入病因分析中。

  • 标签: 染色体多态性 复发性流产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筛选可能与先天性小耳畸形有关的染色大片段变异及相关致病基因。方法根据入选标准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中选择病例组,以同时期内在同一医院行常规整形美容手术治疗的、不患有任何先天性遗传病、年龄相近的正常人群为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的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并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及相关软件对2组病例的染色进行拷贝数变化(CNV)分析,明确染色变异的类型,定位畸变发生的位置及受影响的染色片段长度,并通过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得到因染色变化发生改变的基因,从中筛查出与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生相关的致病基因。采用Fisher确切法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共纳入942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男695例,女247例,年龄(11.4±3.2)岁;对照组1 802例,男1 290例,女512例,年龄(11.6±4.9)岁。病例组共发现染色大片段变异5例,对照组未见染色异常,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染色变异的5例中,染色数目变异3例,其中1例为XXY综合征,另外2例为X三综合征;染色结构变异2例,其中1例为13号、14号染色长臂部分重复,发现了可能与小耳畸形相关的基因:OTX2、BMP4和GSC,另1例为5号染色长臂部分重复,发现FGF信号通路相关基因FGF18、FGFR4、FGF1和BMP信号通路相关基因FST、MSX2、SMAD5。结论染色变异与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筛查发现可能有10个相关的基因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参与了小耳畸形的发生。

  • 标签: 先天性小耳畸形 染色体变异 拷贝数变化 三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少弱精症及无精子症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探讨染色异常与男性不育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2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常规G显带行染色核型分析。结果112例患者中,染色异常9例,异常发生率为8.04%。多态性8例,发生率为7.14%。结论染色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少弱精症 无精子症 男性不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山丹新麦草幼苗进行染色加倍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处理浓度和时间是0.10%的秋水仙素处理24h的四诱变率最高,达62.5%。

  • 标签: 山丹新麦草 幼苗 秋水仙素 染色体加倍
  • 简介:【摘要】目的:于胎儿染色异常产前诊断中超声软指标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的100例孕妇进行研究,均进行超声检查,总结检查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在本课题的100例孕妇中,有16例出现超声孤立软指标异常,有1例合并染色异常;有1例出现超声两项及以上软指标异常,且合并染色异常。共有17例孕妇的超声软指标异常,有2例合并染色异常。给予17例超声软指标异常的孕妇随访,染色异常的2例胎儿引产,经染色核型分析证实:1例是18三综合征、1例是21三综合征。其余15例孕妇中,14例孕妇顺利分娩,有1例流产,均未发现存在染色异常。结论:于胎儿染色异常的产前诊断中,超声软指标异常更早提示染色异常可能性,尤其是两项及以上软指标异常时,从而可提高胎儿染色异常的检出率,减少侵入性检查的风险。

  • 标签: 胎儿 染色体异常 产前诊断 超声软指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纳米孔三代测序技术检测人类染色非整倍体样本,并探讨其性能及应用前景。方法使用MinION三代测序仪对从分别携带X染色单体和7q11.23-q21.3区22.5 Mb缺失的两种人类细胞系样本中提取的DNA进行检测,并对测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序列分析。结果两例样本在24小时内分别获得了555 872和2 679 882条Reads,基因组覆盖度分别为53.75%和88.63%。在测序深度分别为0.81×和2.40×的条件下,通过Minimap2比对分析可以检出染色异常区域。结论在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的条件下,使用纳米孔三代测序技术有望在24小时内完成对染色性异常样本的快速检测与分析,但进一步应用推广尚需克服成本的限制。

  • 标签: 染色体非整倍体 纳米孔三代测序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中非平衡相互易位胎儿的产前诊断指征、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为孕妇妊娠选择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6年2月行羊水染色核型分析并诊断为非平衡相互易位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非平衡易位患者中,28例(84.8%,28/33)胎儿超声异常,5例(15.1%,5/33)胎儿超声结果未见异常。7例(21.2%,7/33)为新发突变易位,26例(78.8%,26/33)为父母系遗传易位。7例新发突变的主要产前诊断指征为超声异常5例,高龄2例。26例遗传易位中,双亲之一为易位携带者10例,超声异常8例,高龄5例及不良生育史3例,其中10例(38.5%,10/26)产前检查前双亲之一就已知为易位携带者,16例(61.5%,16/26)为产前检查后确诊。33例均选择终止妊娠,其中28例与超声异常特征相符,5例未见明显表型异常特征。结论产前诊断指征中超声异常与非平衡相互易位紧密相关,异常的染色易位核型大部分来源于双亲之一平衡易位携带者。非平衡易位胎儿由于涉及染色大片段的丢失或重复,易导致显著的畸形表型特征,通常均需终止妊娠。

  • 标签: 产前诊断 染色体异常 非平衡易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纳综合征( Turner syndrome,TS )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为患者早期诊断、干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线索。方法收集不同年龄段的TS患者102例,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其进行染色核型分析。结果在102例TS患者中,共检出14种核型,其中非嵌合体核型60例(58.82%),嵌合体核型42例(41.18%);数目异常56例(54.90%),结构异常24例(23.53%),数目异常合并结构异常22例(21.57%);20岁以下患者共70例(68.63%);20岁以上患者共32例(31.37%)。结论102例TS患者中核型复杂多样,以染色数目异常、非嵌合体核型为主,其中以X单体最为常见,不同核型的个体在临床上表现有一定差异,故早期进行染色核型分析对疾病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特纳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分析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 9号染色臂间倒位患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优生优育提供临床指导的理论依据。方法:对 2010年 1月 -2015年 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进行染色检查的患者的染色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680例患者中共检出 440例 inv( 9)患者,检出率为 1.59%,高于一般人群中的检出率,其中有 2例为臂内倒位,臂间倒位亚型分类中以 p11q12占比最多, p11q12次之。且此类患者中有早期流产、胚胎停育者占比为 54.33%,不孕患者占 20.02%。结论: 9号染色臂间倒位与不良妊娠史和不孕不育存在一定关联,应对具有不良妊娠史的夫妇和原因不明的不孕不育夫妇进行染色检查。

  • 标签: 9号染色体 臂间倒位 遗传效应 不良妊娠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检测高效光引发剂4,4′-二甲基二苯基碘鎓盐六氟磷酸盐(IHT-PI820)和2-异丙基硫杂蒽酮(IHT-PIITX)的染色畸变作用,采用体外培养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染色畸变实验,在代谢活化与非代谢活化条件下,观察PI820及ITX致CHL细胞株染色数目及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非代谢活化条件下,PI820引起CHL细胞多倍增加,并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在代谢活化条件下未见对CHL细胞染色有损伤作用;在代谢活化与非代谢活化条件下,均未观察到ITX对CHL细胞染色的损伤作用.PI820可引起CHL细胞染色数目畸变,ITX无染色畸变作用.

  • 标签: 4 4′-二甲基二苯基碘鎓盐六氟磷酸盐(IHT-PI820) 2-异丙基硫杂蒽酮(IHT-PIITX) 染色体畸变
  • 简介:近20年日益发展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不断取得了巨大突破,解决了不少在康复临床第一线无法解决的前沿和基础问题,但临床和基础研究之间的隔阂还有不断增大之势,使得新知识、新成果向临床医学的渗透以及临床对基础的反馈还感不足,致不少有价值的生命科学成果未及时能转化于临床,

  • 标签: 染色体端粒 潜在性危害 端粒酶 临床医学 致癌 衰老
  • 简介:目的探讨Y染色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对男性不育患者诊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163例无精或严重少精子患者和50例健康男性进行Y染色AZF基因微缺失分析。结果163例男性不育患者中,共检出9例Y染色微缺失,总检出率为5.52%。包括5例AZFc缺失,3例AZFb+c缺失,1例AZFa+b+c缺失。对照组未检出Y染色微缺失。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Y染色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对男性不育患者查明病因和指导选择辅助生殖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男性不育 Y染色体微缺失 AZF
  • 简介:本实验分析RNA干扰MSTN基因鲤(以下简称RNA干扰鲤,体质量为116.2g和110.3g)的染色,测定该鲤肌肉中的肌纤维密度。结果表明:(1)三组实验鱼的肌纤维密度分别为163.7根/mm-2、171.9根/mm-2和162根/mm-2,对照鱼的普通鲤(Commoncarp)为142根/mm-2,实验鱼高于对照鱼。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实验鱼组间肌纤维密度差异不显著(F=0.83,P=0.44〉0.05),而与对照鱼差异显著(F=5.24,P=0.034〈0.05)。(2)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分析核型表明,实验鱼的染色数为2n=100,核型公式为:2n=30m+24sm+28st+18t,臂比(NF)156,对照鱼染色数为2n=100,核型公式为:2n=30m+26sm+28st+16t,臂比(NF)156。结果说明RNA干扰基因的插入并未影响鲤染色组成。

  • 标签: RNA干扰 MSTN 肌纤维密度 染色体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