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提高门诊西药房药师综合工作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的有效管理方案。方法:于我院门诊西药房2022年1月份至2023年1月份实施常规管理期间设为对照组;于2023年2月份至2024年2月份实施细节管理期间设为观察组,并对比相关数据指标,分析不同管理方案效果差异性。结果:经对比,在药师考核成绩、患者满意度提升方面,观察组优势性相对确切(P<0.05)。结论:通过开展细节管理有助于使门诊西药房以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得以解决,这在保障药师整体工作水平、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方面发挥了极其确切的正面作用。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细节管理 药师考核成绩 患者总满意率
  • 简介: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喷丁的化疗方案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62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含硫酸链霉素和利福平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含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喷丁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改善的总有效率和结核病灶吸收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肺部结核病灶吸收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含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喷丁的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较含硫酸链霉素和利福平化疗方案理想,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

  • 标签: 含左氧氟沙星 利福喷丁 化疗方案 复治涂阳肺结核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微创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 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的 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研究组的 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行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 VAS、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对比,研究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其患者的疼痛感 VAS及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低,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

  • 标签: 皮微创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筛选出4组不同的用于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方案,A组患者(10例)采用富马酸喹硫平片+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B组患者(12例)采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利培酮片治疗,C组患者(10例)采用奥氮平片+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D组患者(10例)采用富马酸喹硫平片+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观察4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敏感度分析。结果:A、B、C、D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8/10)、50%(5/12)、60%(6/10)、100%(10/10),D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药物治疗方案中,D组的成本最小,效果最好,成本-效果比最小;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D组的成本效果比最低。结论:富马酸喹硫平片+盐酸舍曲林片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成本-效果最优,安全性好,是本研究中的最优方案

  • 标签: 抑郁症 成本-效果分析 青少年 精神病性症状
  • 简介:目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三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与成本一效果评价。方法:对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集的2型糖尿病135例采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三种治疗方案,A组(早晚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B组(早中晚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C组(早晚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中餐嚼服阿卡波糖)分别治疗半年。结果:空腹血糖总有效率分别为84.4%、86.7%和91.1%,餐后2h血糖分别为91.1%、91.1%和88.9%,糖化血红蛋白总有效率分别为75.6%、80.0%和77.8%。结论:三种治疗方案都有较高疗效,疗效无统计学差异,C组的成本要比A组、B组分别节约104.62元和626.80元,C组的成本-效果比低于另外两组,效价性高,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治疗方案 2型 糖尿病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1例60岁老年男性患者,行脑室穿刺外引流及颅内压监测传感器植入术,术后颅内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笔者对该例颅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运用药代动力学(PK)与药效学(PD)理论,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等方面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实施全程药学监护,以期为临床药师如何针对特殊感染人群进行药学监护提供新思路。

  • 标签: PK/PD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颅内感染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维生素D干预治疗方案对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10月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或相对缺乏的婴幼儿102例,分为以下用药方案:A组:一次性维生素D15万IU;B组:一次性维生素D20万IU;C组:一次性维生素D30万IU;D组:每日维生素A3600IU+维生素D2000IU,持续1个月。一个月后取清晨空腹血,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A、B、C、D组方案用药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用药前(P〈0.01)。A、B、C组血清25一羟维生素D提升水平均高于D组(P〈0.01);C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提升水平高于A、B组(P%0.01)。结论:一次性维生素D15-20万IU的是安全有效干预治疗方案

  • 标签: 25-羟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儿童 化学发光法
  • 简介: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1(RRM1)蛋白表达与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接受含吉西他滨方案一线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RRM1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肿瘤标本的RRM1表达,并对化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44例患者中,RRM1阳性40.9%,RRM1阴性59.1%。总客观有效率38.6%,疾病控制率75.0%;其中RRM1阴性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与RRM1阳性患者无明显差异(46.2%和27.8%,P=0.218);但RRM1阴性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RRM1阳性患者(88.5%和55.6%,P=0.013)。44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6.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5.4个月;其中RRM1阴性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较RRM1阳性患者长(7.2个月和5.5个月,P=0.01);但中位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18.8个月和15.3个月,P=0.127)。结论RRM1表达水平可能与吉西他滨的疗效相关,可能是预测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核苷酸还原酶M1 吉西他滨
  • 简介:目的观察香菇多糖(LNT)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GEM)+顺铂(DDP)方案(G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晚期NSCLC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GP方案)和观察组(LNT联合GP方案)。对照组应用GEM1000mg/㎡,d1、d8;DDP25mg/㎡,d1~d3;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香菇多糖注射剂1mg,每周2次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完成2~4周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中,获PR13例,SD19例,PD3例,RR为37.1%(13/35),DCR为91.4%(32/35),中位治疗至疾病进展生存时间(TTP)为6.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2.3个月,1年生存率为45.7%(16/35);对照组36例患者中,获PR13例,SD18例,PD5例;RR为36.1%(13/36),DCR为86.1%(31/36),TTP为6.5个月,MST为11.6个月,1年生存率为41.7%(15/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PS改善率:观察组为77.1%(27/35),对照组为38.9%(1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脱发。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4.3%/36.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11.4%/19.4%)亦有一定程度降低(P>0.05)。结论香菇多糖注射剂联合G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增效减毒作用,可作为化疗的重要辅助用药。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香菇多糖 吉西他滨 顺铂 化学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模式构建的区县级医院消化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案对LA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3月在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模式构建的区县级医院消化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排便均早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8h、16h、24h腹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模式构建的区县级医院消化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案能促进LA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循证护理 区县级医院 消化外科 胃肠功能恢复 阑尾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含利福喷丁与含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8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40例,对照组采用含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观察组采用含利福喷丁的抗结核方案。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7.5%(P<0.05)。观察组痰菌转阴率95.0%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 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采用含利福喷丁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其临床疗效明显,痰菌转阴率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含利福喷丁 含利福平 抗结核方案 初治肺结核患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5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GP组42例和NP组43例。分别用GP方案和N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对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GP组有效率为40.5%,NP组为39.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GP组血小板减少高于NP组(P〈0.05),NP组白细胞下降高于GP组(P〈0.05),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有所不同,但都可以耐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吉西他滨 长春瑞滨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结肠镜检查患者采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不同服药方案对于肠道准备效果及舒适度。方法:选择医院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82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1例/组,分别施行不同服药方案,对照组:结肠镜检查当日清晨一次性口服。观察组:结肠镜检查前1晚及检查当日清晨分2次口服。将两组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干预效果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右半结肠、中间结肠、左半结肠、结肠总液体量评分、Ottawa评分总分分别为:(0.31±0.12)分、(0.22±0.13)分、(0.29±0.08)分、(0.23±0.13)分、(1.23±0.2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I级:48.78%、II级:46.34%、III级:4.88%、IV级:0.00%)和耐受度(95.12%)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Kolcaba评分量表评分(90.89±4.52)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服药方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中效果不同,采用分次口服的方式不会影响肠道准备效果,还会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不同服药方案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雷公藤多苷结合甲泼尼龙方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的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94例PNS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有4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甲泼尼龙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整体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②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M(IgM)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结合甲泼尼龙方案可提升PNS患者的免疫功能,促使机体的肾功能恢复,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甲泼尼龙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探究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9年6月~2021年9月收录的8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治疗以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铁蛋白水平及与疾病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5.00%)较对照组(80.00%)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地西他滨 全程CAG方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铁蛋白水平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中药外用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小儿湿疹外用药的临床研究设计提供范例。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将240例亚急性湿疹湿热证患儿以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小儿湿疹净软膏或安慰剂软膏治疗,疗程4周。以靶皮损形态计分和靶皮损面积为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全身瘙痒单项疗效、全身皮损面积、中医证候疗效、单项中医症状疗效以及随访4周内的皮损复发率为次要指标;以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为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建立了用于靶皮损形态和中医证候评价的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制定了病例的纳入、排除、脱落和剔除标准,提出了保证湿疹外用药临床试验质量的办法。

  • 标签: 亚急性湿疹 湿热证 小儿湿疹净软膏 儿科外用药 临床方案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盐酸埃克替尼片联合D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肿瘤科行DP方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DP方案化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盐酸埃克替尼片联合D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盐酸埃克替尼片 DP方案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 结合万古霉素及氨苄西林的药动/药效(PK/PD)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2种药物不同给药方案对由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引起的细菌性尿路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三甲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这两年内通过VITEK2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的细菌性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并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分别模拟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共4种给药方案对“5000名肠球菌致细菌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氨苄西林以(f%T>MIC)>50%为靶目标,万古霉素以fAUIC≥400为靶标得到达标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PTA),并计算各方案抗感染成功为目标阈值的累计反应分数(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CFR)。结果 共计分离出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菌分别39株与30株(共计69株),其中给药方案为每次3g,每8小时一次(以下简称3g q8h,下同)的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对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的PTA>90%的MIC为2mg/L,给药方案(3g q6h)时的PTA>90%的MIC为8mg/L;给药方案为2g/d的万古霉素对于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的的PTA>90%的MIC为0.5mg/L,3g/d给药方案的PTA>90%的MIC为1mg/L;两种给药方案的氨苄西林钠舒巴坦对屎肠球菌的CFR均小于90%,3g/d的万古霉素对屎肠球菌的CFR大于90%;给药方案3g q6h的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及2g/d的万古霉素对粪肠球菌的CFR值大于90%。结论 对比这2种药物的4种给药方案,对于粪肠球导致的尿路感染,可以使用g q6h的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及2g/d的万古霉素来进行治疗。对于屎肠球菌感染可以使用3g/d的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其他治疗方案可能会导致失败,但同时需要加强患者肾功能的检测,减少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

  • 标签: 肠球菌性尿路感染 蒙特卡洛模拟 给药方案 肠球菌属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化疗联合经支气管镜局部药物注射与单纯化疗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的9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2HPAZV/7~10DZV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支气管镜局部注入左氧氟沙星0.2g,丁胺卡那0.2g,异烟肼0.2g。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的痰菌涂片阴转率、免疫功能、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水平和症状的消失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痰菌涂片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D4+/CD8+以及CD4+均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4水平明显降低、INF-γ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4、INF-γ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咳嗽、发热、咳痰、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的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经支气管镜局部注射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化疗,不仅有助于患者症状的消失,还能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 标签: 化疗 支气管镜 局部药物注射 耐多药肺结核
  • 简介:目的:对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3周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药代动力学差异进行研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紫杉醇关键药代动力学参数Tc〉0.05(血浓度0.05μM以上时间)与临床毒性的相关性,为紫杉醇的治疗药物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纳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化疗后(24±6)h的血药浓度,采用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计算出Tc〉0.05值,同时观察化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按照NCI-CTCv4.0毒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分级、结果:全组16例患者共进行32次化疗,有效周期29次(可测算出Tc〉0.05),共发生不良反应25例次,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无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将患者按照紫杉醇在体内暴露情况分为两组:正常暴露组和高暴露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在两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3),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483)。对两组Ⅲ度以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两组间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通过测算紫杉醇Tc〉0.05值可以了解紫杉醇在患者体内的暴露情况,从而判断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但由于本研究中样本量有限,尚需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 药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