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情况。 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100 例先兆流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 50 例。 2 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行为干预,对比 2 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干预前, 2 组患者 SAS 和 SD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研究组 SAS 为( 28.43±3.0 ),对照组为( 35.23±3.6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此外,干预后,研究组 SDS 为( 28.6±3.2 ),对照组为( 36.1±3.6 ),研究组明显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个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将行为干预应用于先兆流产护理中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观察和分析 先兆流产 护理 行为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进行心脏手术后处于监护期的儿童行心理支持对其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择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脏术后监护期患儿共62例参与研究,按其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患儿行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则行常规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心理行为。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的不良心理行为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在统计学计算中其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为心脏术后监护期患儿行心理支持可有效矫正患儿的不良心理行为,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以增加手术疗效。

  • 标签: 心理支持 心内直视手术 监护期患儿 心理行为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发展一种通过三维形态学参数评价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新方法。方法:将采集的12名健康志愿者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均分为二份,一份加入200μmol/L乙酰水杨酸(ASA)处理作为实验组,另一份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小板进行洗涤纯化。将纯化血小板加入Ⅰ型胶原蛋白修饰的反应池中在静态条件下诱导血小板活化聚集,通过形状测量激光显微系统观察分析形成的血小板聚集体三维形态。同时,通过光透射浊度法(LTA)分析血小板功能。结果:本技术可在无标记情况下获取血小板聚集体的形貌、高度及三维形态图像数据,并可量化血小板聚集体的体积参数;ASA处理能明显改变血小板聚集体的三维形态学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小板聚集体体积显著降低(t=8.97,P<0.01),而横截面积改变不显著(t=1.9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体体积截断值为1395μm3时鉴别ASA抑制功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75%,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均优于LTA方法测试的聚集度参数。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SA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三维形态学分析方法将为后续研究和临床评价ASA抗血小板聚集效应提供新的分析策略。

  • 标签: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三维形态 Ⅰ型胶原蛋白 血小板聚集体体积
  • 简介:随着纳米材料功能化研究的深入与纳器件制造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纳米材料小尺寸、高灵敏度和特殊性能的新型纳米器件相继问世,并在能量转换和信息传感等新型电子器件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发展新的表征手段和测试方法,发现和揭示纳米材料与纳器件基本结构单元在服役条件下的结构与性能演变规律,进而归纳和总结纳器件服役行为成为纳米材料与器件走向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ProbeMicroscopy,SPM)、扫描电子束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等传统表征技术与微纳加工技术、电学测量系统相结合,精确模拟纳米材料的服役条件,实现对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物性演变规律的原位研究,是揭示纳米材料的损伤与服役行为的新方法。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采用SEM和SPM表征手段下原位研究一维ZnO纳米材料在力学、电学及力电耦合效应下的损伤与服役现象、性能演变规律及损伤基本机理。

  • 标签: 一维纳米材料 氧化锌 损伤与服役行为 原位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急诊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介入治疗与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卧床休息与被动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急症行为干预。比较干预前后Gensini评分、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心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和组内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Gensini评分、血清PAPP-A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Gensini评分、血清PAPP-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输出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平均动脉压与心肌耗氧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急诊行为干预可有效降低PAPP-A表达水平与Gensini评分,提高心功能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诊行为干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GENSIN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分析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治疗的370例患者采用自制问卷,对患者坚持用药、定期监测血压、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调节、合理膳食等方面进行调查,之后根据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及是否存在家庭支持等方面对其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对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及适量运动等方面遵医比例较高,分别为51.08%、48.11%及46.76%,而对定期监测血压、心理调节等方面遵医行为较差。分别为26.76%及22.16%,且患者中,对疾病了解,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人均月收入≥2000元,年龄<60岁,有家庭支持等人群对遵医行为较高。结论目前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并不理想,护理人员应通过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等方式,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定期监测血压,并进行心理调节,同时,对于遵医行为较差的患者,应提高其对该疾病的认知,使患者能够认识到遵医行为的重要性,以更好的控制器血压。

  • 标签: 高血压 遵医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施行心理行为护理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 以我院 2016年 7月 -2017年 12月期间接诊的 70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为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 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行为护理,现对两组认知功能予以分析。结果 护理前,两组 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两组 MoCA评分均增高,但研究组增高幅度显著( P< 0.05)。结论 心理行为护理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使其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 心理行为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所选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平均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护理干预,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于血液透析治疗的认知程度以及治疗期间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措施半年之后,研究组接受透析之前的肾功能各项指标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针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开展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于血液透析治疗的认知程度,缓解负面情绪的出现,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肾内科血液透析 认知 情绪以及行为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的实施效果,主要观察其在促进婴幼儿行为发育方面的积极作用。方法,抽选作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的是110例婴幼儿,其中55例婴幼儿被纳入到对照组,对其家长进行常规育儿指导,另外的55例婴幼儿被纳入到观察组,对其家长进行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比观察不同组别的婴幼儿在各方面发育商上的差异。结果,指导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婴幼儿在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适应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发育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婴幼儿各方面发育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婴幼儿行为发育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有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在改善产妇认知行为以及分娩结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孕晚期产妇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认知行为以及分娩结局。结果干预组产妇分娩知识、分娩态度以及产时应对等认知行为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妇的认知行为,改善分娩结局,值得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妇认知行为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之后,分析其对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为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研究组行社区护理干预,常规组行传统护理,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遵医嘱情况以及护理工作满意率等数据显著比常规组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即P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 糖尿病 遵医行为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阻肺疾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6月中收治的慢阻肺疾病患者 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患者分成调查组与对照组,调查组 58例患者予以健康教育,对照组 58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调查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结果P< 0.05, 具有比较意义。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到慢阻肺疾病护理中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慢阻肺疾病 健康教育 临床价值 应用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视力问题,相关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而且中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保健行为。在校园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缺乏对于眼部的保护,而且没有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学生的眼睛长期处于疲劳和干涩的状态下,不仅难以保障学习效果,而且可能产生高度近视等问题,出现眼睑松弛和眼球突出问题,学生被迫要戴上眼睛,不论是成长,也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本文研究了中小学生视力的影响因素,而后探讨了培养学生眼睛保健行为的方法和思路。

  • 标签: 中小学生 视力 影响因素 保健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在心脏介入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之间收治的197例进行心脏介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护理组(98例)和常规组(99例),护理组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CCU住院时间、压迫器去除时间、导管拔除时间以及SDS和SAS评分。结果护理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护理组患者CCU住院时间、压迫器去除时间以及导管拔除时间均比常规组短,P<0.05;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在行心脏介入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予以合理的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缩短CCU住院时间、压迫器取出时间和导管拔除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心脏介入术 术后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脑卒中抑郁是脑卒中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以及患者和家属的主要问题。脑卒中抑郁患者通常会因为错误或偏差的认知行为而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类型疾病通过药物治疗是很难达到相对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的,而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可以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或信念以及行为的方法来改变错误或者偏差的认知,进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效果。本文中我们就将随机选取其实力脑卒中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患者住院期间分别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和对照,从而判断认知行为疗法在脑卒中抑郁患者康复中所发挥的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认知行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