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实验分析,依据疾病分类将患者分为急性乙肝组、慢性乙肝组、慢性重型乙肝组及肝硬化组,每组20例,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格检查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实验对象的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结果急性乙肝组、慢性乙肝组、慢性重型乙肝组及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IgM、IgG、IgA、Ig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各项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最高,然后是肝硬化组、慢性乙肝、急性乙肝,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患者实施免疫球蛋白检测,根据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能够给患者的疾病分型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对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球蛋白检验 乙型肝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以水产加工废弃物罗非鱼皮为原料,提取纯化非变性胶原蛋白,获得相关技术参数5%NaCl溶液和0.1mol/LNaOH溶液进行鱼皮前处理;150料液比的0.5mol/L乙酸溶液抽提两次得到酸溶性胶原蛋白;0.1%~0.2%胃蛋白酶,酶解后得到酶溶性胶原蛋白;分级过滤、盐析、透析对胶原蛋白进行纯化处理;冻干后鱼皮胶原蛋白的得率达到11%以上,适合进行产业化推广。

  • 标签: 罗非鱼皮 提取 纯化 非变性胶原蛋白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8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65例,另选取同期80例正常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IgG、IgA、IgM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IgG、IgA、IgM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经临床治疗后,好转患者97例,未好转患者56例。好转患者IgG、IgA、IgM、TBIL水平均低于未好转患者,PTA水平高于未好转患者,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能有效检测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有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的判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检验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变化。方法择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进行研究,对所选患者输血前、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输血前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比输血后高,且输血1天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比输血后2天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前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比输血后低,且输血1天后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比输血2天后高,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过大量输血,患者纤维蛋白原得到溶解,稀释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水平降低,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大量输血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诊断乙型肝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ELISAf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HBeAg及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HBeAg阳性样本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与HBV?DNA的检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乙肝病毒前S1与HBV?DNA的检出有显著性差异(P<0.01);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吸光度值(OD值)与HBV?DNA拷贝数相关系数r=0.913,P<0.05。在HBeAg阴性样本中LHBs的吸光度均值和阳性率均增加,PreS1OD值以及阳性率与HBV?DNA拷贝数均不相关(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可反映临床乙肝病毒复制水平。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大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U-mAlb(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45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其中肾功能正常19例、轻度损伤16例、重度损伤10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正常的25例为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2组U-mAlb(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尿糖(3.65±1.16)mmol/L及U-mAlb(26.56±3.16)m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肾功能损伤加重,尿糖及U-mAlb水平显著增加。结论随着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程度加重,其U-mAlb水平明显上升,因此可通过检测U-mAlb水平对糖尿病肾损伤进行诊断。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17水平和胃癌的关系。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5月间选取210例患有胃病疾病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对所有的患者首先进行胃镜下活检,研究人员根据活检的结果将患者的病种分为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非萎缩性胃炎组三组。然后对所有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来检测空腹血清PGⅠ、PGⅡ以及G-17水平,研究PGⅠ、PGⅡ以及G-17水平和胃癌关系。结果:经过实验研究可知,三组患者的PGⅡ、G-17水平及PGR(PGⅠ/PGⅡ)水平都有明显差异,胃癌组的PGR水平要显著低于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PGⅡ以及G-17水平都要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Ⅰ水平在三组患者中并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可以知道PGⅡ检测胃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7%(55/70)、82.14%(115/140);PGR检测胃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5.71%(25/70)、92.86%(130/140);G-17检测胃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29%(45/70)、89.29%(125/140)。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用PGⅠ、PGⅡ以及G-17水平联合检测胃癌患者可以提早诊断出胃癌,提高胃癌诊断率,尤其是G-17联合PGR检测。对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可以让患者提早接受治疗,从而降低胃癌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大力的推广这种检测方法。

  • 标签: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胃癌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PCT、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从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选取4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40例正常患者,然后以两组患者在检查后的阳性率以及PCT、C反应蛋白的含量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PCT、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率以及PCT、C反应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PCT、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过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PCT C反应蛋白 脓毒症患者 诊断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糖尿病检测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各60例,检测餐后2h血糖及HbAlc,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的HbAlc与餐后2h血糖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临床糖尿病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是糖尿病临床诊治中有重要意义的临床检查。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儿童川崎病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儿童川崎病患儿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50~80mg/(kg?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注射0.4g/(kg?d)的丙种球蛋白,连续用药5d。研究组静脉注射2g/(kg?d),用药时间1d。观察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手足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2.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儿童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儿童川崎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在高血压肾损害中的检验价值。方法收集2014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30例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疾病诊断标准分为观察A组(Ⅰ期28例)、观察B组(Ⅱ期31例),观察C组(Ⅱ期19例),利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尿al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以及尿转铁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尿微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病程的不断加重患者各项尿微蛋白水平指标均明显升高。结论尿微量蛋白各项指标在高血压肾损害的诊断中十分敏感,联合检验在高血压肾损害中具有很高的检验价值。

  • 标签: 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 高血压 肾损害 检验价值
  • 简介:目的:我们通过服用西甲硅油联合链酶蛋白酶后胃镜下视野清晰度、检查时间及早癌检出率的变化,研究二者在早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640例,随机分成研究者及对照组,每组320例。两组患者均在检查前10分钟口服10ml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研究者在检查前20分钟加服链酶蛋白酶及西甲硅油。由内镜室高年资内镜医师进行胃镜检查,可疑病变活检送病理,比较两组患者胃镜检查时清晰度、检查时间、早期胃癌的检出率。结果:研究组视野清晰度A+B级达90%,对照组视野清晰度A+B级6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为(6.05±1.59)min,常规组操作时间为(6.88±1.64)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期胃癌的检出率45.4%,对照组早期胃癌的检出率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甲硅油联合链酶蛋白酶胃镜检查前口服可以使检查时的视野更加清晰,避免不良干扰.增加了内镜下诊断的准确性,提高了检查效率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西甲硅油 链霉蛋白酶 胃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中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的表达在哮喘病临床治疗与判定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50例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哮喘患者,将处于哮喘发作急性期的患者称为急性组,其中含有患者100位;处于慢性发作持续性哮喘的患者有50例,称为慢性组;同时,选取110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的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如对血清及诱导痰中MIP-1、血清IL-13水平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检测。结果三组中FEVl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的对比为对照组大于慢性组大于急性组(P<0.05),而其他指标则与之相反,为急性组大于慢性组大于对照组。且治疗过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结论血清中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的水平与哮喘患者的发病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且发病程度越高,水平越高。

  • 标签: 哮喘患者 血清中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表达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及最佳剂量。方法根据患儿就诊的先后顺序将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收诊的58例川崎病患儿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2组,其中,先就诊的29例纳入对照组,后就诊的29例纳入实验组。对照组29例患儿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实验组29例患儿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调查统计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5%、82.7%,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7%、6.8%,数据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小儿川崎病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比小剂量用药更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高效。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 最佳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PCT联合诊断儿童感染疾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月2日-2018年3日我院收治150例感染性儿童,根据最后出院的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检测比较两组患儿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PCT的含量。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hs—CRP和PCT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组;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hs—CRP和PCT的阳性检出率及联合检出率均高于非细菌感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血清hs—CRP和PCT联合检测能够更全面的判断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快速区别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例如病毒感染),在患儿发病早期及时明确感染的类型,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儿童感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中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病理科2015年10月~2017年10月15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以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其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c-Met阳性表达及阴性表达的例数为62(41.33%)、88(58.67%)。c-Met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为阴性表达。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中,Ⅲ~Ⅳ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发生发展中c-Met不是其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乳腺癌中的c-Met蛋白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淋巴结出现转移后及患者具有较高的TNM分期则其表达出现增强,提示c-Met在乳腺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c-Met 表达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光照射配合人血白蛋白外涂治疗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之前,我院相关人员已经对确诊为出现压疮的患者进行了病例选取,其中选取的时间在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之间,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加,病例人数一共有100人,并且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的方式平均分

  • 标签: 红光照射 人血白蛋白外涂 压疮 护理效果
  • 简介: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高趋势,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非传染性疾病。埃格列净(Ertugliflozin,Steglatro^■)是钠一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由美国辉瑞公司和德国默克公司合作研发,于2018年3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的血糖控制,可单药治疗或与其他降血糖药物联合使用。对埃格列净的基本信息、药理学、用药注意事项和临床试验等进行介绍。

  • 标签: 2型糖尿病 埃格列净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在高血压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2月~ 2017年 12月收治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 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患者高血压疾病不同可将 80例患者分为 I级高血压 32例, II级高血压 41例, III级高血压 7例,为 80例患者采取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分析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通过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等。结果: I级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12.34±2.39) mg/L,尿 β2微球蛋白水平为( 0.59±0.03) mg/L; II级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17.62±1.36) mg/L,尿 β2微球蛋白水平为( 0.77±0.12) mg/L; III级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22.36±3.81) mg/L,尿 β2微球蛋白水平为( 0.85±0.24) mg/L,三组患者相比有较大差异, P〈 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采用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的高血压肾损害诊断率为 92.6%。结论:为尿微量白蛋白联合尿 β2微球蛋白进行检查,能够提高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诊断阳性率,能够为高血压神损害疾病的治疗提供坚实的依据,促进患者预后效果。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尿 β2微球蛋白 高血压肾损害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