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2-22
  • 简介:同样也是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之一,的腰部动作是藏族舞蹈突出的一个审美特征,双手的动作在藏族舞蹈中尤为重要

  • 标签: 审美特征 特征研究 舞蹈审美
  • 简介:弦子歌舞,汉语俗称"弦子",藏语称"谐"或"康谐",是一种流传广泛、具有代表性的藏族民间歌舞艺术。弦子歌舞产生和盛行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汉语俗称"巴塘弦子",藏语称"巴谐"。弦子的歌与舞优美、热情,曲目十分丰富。弦子由巴塘传播到藏区各地后,产生了多样的流变与发展。

  • 标签: 弦子 “谐” “康谐” 传播 流变
  • 简介: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产生都源于其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藏族牧歌是生活在牧区的先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感悟、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和不断积累起来的艺术成果,是藏民族特有的演唱方法之一,也是藏族群众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文以音乐人类学、解剖学、声学、嗓音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对牧歌演唱中常用的几个关键技法进行了解析,试图从理论上对牧歌风格的构成要素、技法成因以及审美特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阐述。

  • 标签: 藏族传统 牧歌 技法 审美 天籁
  • 简介:陇南白马藏族较好地保留了古朴、神秘的原生态民俗文化,鱼图腾崇拜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白马人的服饰图案、妇女首饰、建筑装饰、岩画等均有鲜明的鱼图腾崇拜的符号特征。白马人的鱼图腾崇拜可溯源至炎帝部落时期的仰韶文化,是氐族鱼图腾崇拜的延续,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 标签: 白马藏族 鱼图腾 图腾文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藏地区藏族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527例藏族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7例藏族白癜风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0.97∶1;发病年龄在10 ~ 30岁的患者263例(49.9%)。进展期335例(63.6%),稳定期192例(36.4%);节段型97例(18.4%),寻常型293例(55.6%),混合型79例(15%),未定类型58例(11%)。皮损位于面颈部253例(48%),躯干148例(28%),上肢64例(12%),下肢46例(9%),会阴肛周黏膜16例(3%)。春季发病154例(29.2%),夏季198例(37.6%),秋季98例(18.6%),冬季77例(14.6%)。140例(26.6%)伴发其他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85例(16.1%),且74例(14.0%)为亚临床甲状腺疾病与白癜风伴发;22例患者至少1项血清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水平异常,其中包括进展期18例。与稳定期相比,进展期患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水平显著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4)。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海拔水平与白癜风分期(rs = -0.18,P < 0.001)呈低度相关。白癜风分期与TSH(rs = -0.12,P = 0.005)、补体C3(rs = -0.09,P = 0.041)呈低度负相关,分型与TSH(rs = -0.11,P = 0.011)呈低度相关。结论西藏地区藏族白癜风患者以10 ~ 30岁发病为主,发病部位以面颈部为主,春夏季发病多见,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

  • 标签: 白癜风 藏族 免疫球蛋白类,甲状腺刺激 临床特点 高原地区
  • 简介:摘要民国时期,国家局势的危亡与边疆民族危机的窘迫,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使西藏迅速成为史学界关注的焦点。民国期间汉文藏族史书的编纂一开始便深受民族主义学术思潮以及以西方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宗教学等西方民族主义理论与史学方法的影响,在记述内容、体例及编纂方法等方面均开始不同程度的变革。

  • 标签: 民国时期 汉文 藏族史书 编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古代藏族史学家在撰写史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史书编纂理论。虽然历史上没有出现一部专门的史学理论著作,但从大量史书零散的言论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史书编纂的一些原则:一是高度重视史书编纂的意义;二是作者要知识渊博,有能力承担编写任务;三是重视史料,既要广泛搜集史料,也要善于甄别史料;四是遵守述而不作的撰写方法;五是撰写态度要端正,在不违背佛经的前提下,要实事求是,不能有意歪曲历史;六是注重史书的社会功能,通过史书编纂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

  • 标签: 藏族 史书 编纂理论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藏各族人民之间由于文化的交流促使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服饰文化也不例外。藏族服饰除了与汉化外,它的变化还表现为:由日常服饰改变为节会服饰;服装形制由繁复变成简约;各地区服饰逐渐趋同,从个性走向共性。藏族服饰的变迁,源于西藏与内地社会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这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另外,“文化空间”的改变和“地位象征”的影响,也是促使藏族服饰发生变迁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西藏 藏族服饰 民俗文化
  • 简介: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海东地区,现有四个藏族乡。东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北连化隆回族自治县,南面和西面与黄南藏族自治州为邻。通用的语言是藏语、汉语、撒拉语。本文以比较和描写为研究方法,以青海循化一带藏族妇女服饰“果杰”帽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果杰”帽的特点及其历史渊源。文章初步认为藏族的服饰文化是一个多样性的文化,既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

  • 标签: 青海循化 “果杰”帽 藏族
  • 简介:藏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长期以来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并与汉、维吾尔、彝、羌、回、土族等密切交往,情深意笃,各族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自属难免。同时,青藏高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地势挺拔、长年有积雪覆盖山顶,造成一种独特的环境氛围,其文化与审美也有一些特点,分论如下:(一)崇高美崇高美是地理环境影响人们审美意识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又与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紧密相关。青藏高原上峻岭林立,拔地数千米、气势夺人心魄,威严异常,这对于居住其中的古代藏族——吐

  • 标签: 民族大家庭 藏族人 审美意识 文化交流 地理单元 兄弟民族
  • 简介:藏族说唱类和唱类曲种中,其唱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个曲种中的唱功,在吐字、运气和行腔等方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各自的不同要求。有些曲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地方民族戏曲如藏戏唱腔的吐字、运气和行腔的方法的影响。

  • 标签: 说唱艺术 藏族 民族戏曲 曲种 唱功 吐字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探讨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主要结论:藏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减少的趋势,部分项目有消失或失传的危险;节日庆典是藏族传统体育开展活动的载体,藏族传统体育与节庆、旅游相结合有利于藏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保护。建议:加强政府部门的规划、管理和资金的投入;打造节庆、旅游与民族体育三位一体综合体;提高当地民众的服务意识、旅游意识和对民族体育的保护意识。

  • 标签: 群众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藏族
  • 简介:藏族教育的双语教学体系问题李延福探索适合不同地区实际和不同民族特点的发展民族教育的新路子,是摆在广大民族教育工作者和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任务.藏族教育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至今仍是我国民族教育中难度很大的问题,双语教学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制约藏族教育发展的...

  • 标签: 双语教学 藏族教育 双语师资 民族教育 普通高校 语言环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同样也是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之一,的腰部动作是藏族舞蹈突出的一个审美特征,双手的动作在藏族舞蹈中尤为重要

  • 标签: 审美特征 特征略 略探
  • 简介: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姿态、动作、节奏的研究,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和藏族人民的美学理想.

  • 标签: 藏族 舞蹈 审美特征 身韵 动作 姿态
  • 简介:文章依据田野调查资料,从民间习俗的角度,探讨青藏高原藏族牧民的自然观。具体论述了藏族牧人敬畏自然的传统宗教观念,融于自然、与自然成一体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自然色彩、方位、声响的感受与领悟,对其人生观与自然现作了肯定性的评价。

  • 标签: 藏族牧民 游牧方式 自然观 人生观
  • 简介:大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樟木口岸,有一处与尼泊尔隔山相望的小山村。从70年代以来.每当清晨人们都会看到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山头的一问木板房顶飘扬。坚持每天升起这面国旗的是共产党员——84岁的藏族老阿妈次仁曲珍。

  • 标签: 藏族 次仁曲珍 中国共产党 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