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瘦(leptin)及肾脏瘦受体(Ob-R)表达变化。方法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在8周末测量大鼠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和24h尿蛋白排泄量等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的血清瘦、胰岛,计算胰岛抵抗指数。免疫组化检测Ob-R在肾脏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体质量、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胰岛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24h尿蛋白排泄量轻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清瘦明显升高,同时糖尿病组肾脏Ob—R的表达水平下降,二者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高血清瘦可能对肾脏0b-R表达有抑制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2型 瘦素 血糖 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氨丁三醇和缩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分娩的46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缩宫和卡前列氨丁三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卡前列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显著,相比于单用缩宫,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降低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 简介:血管紧张系统(RAS)已被证明参与了骨髓造血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而再生障碍性贫血(AA)被认为是与骨髓造血细胞受损和造血微环境缺陷有关的疾病.为了探讨AA的发病机制,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22例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肾活性及AngⅠ、AngⅡ浓度,并以16例外周血常规和骨髓检查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AA组骨髓AngⅡ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AA组的骨髓AngⅡ浓度与外周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骨髓AngⅡ浓度较同组的外周血高(P<0.01),两组的肾活性及AngⅠ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患者骨髓AngⅡ浓度降低,AA发病可能与其有关.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AngⅠ AngⅡ 骨髓造血细胞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母血与胎膜中激活A(ActivinAACTA)与抑制A(InhibinAINHA)与胎膜早破(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ce,PROM)的关系,研究PROM发病机制,为临床预测与诊断胎膜早破提供检测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无产兆正常足月妊娠孕妇与无产兆足月妊娠PROM孕妇肘静脉血和胎膜中ACTA与INHA的含量。结果血清、胎膜中ACTA含量,PROM组比非PROM组明显多,(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清、胎膜中ACTA含量,绒毛膜羊膜炎组比非绒毛膜羊膜炎组明显多,(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清、胎膜中INHA含量,PROM组与非PROM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血清、胎膜中INHA含量,绒毛膜羊膜炎组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绒毛膜羊膜炎组血清中ACTA含量与胎膜中ACTA含量呈正相关。

  • 标签: 胎膜早破 抑制素A 激活素A 绒毛膜羊膜炎
  • 简介:目的探究补骨脂、异补骨脂的急性毒性及两者(1∶1)混合使用后的相互作用。方法补骨脂(1125、843、633、475mg/kg)、异补骨脂(475、404、343、292mg/kg)以及两者1∶1的混合物(633、538、457、389、330mg/kg)1次性ig给予小鼠,连续观察并记录14d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用SPSS计算补骨脂、异补骨脂素以及两者混合使用后的半数致死量(LD50),用等效线图解法判断两者的相互作用。结果给药组小鼠均出现僵直、腹部贴地、活动力减弱,甚至抽搐、口眼周有分泌物,心率减慢直至死亡的现象,与助溶剂组比较,体质量呈降低趋势;补骨脂LD50为638.69mg/kg,95%可信限为526.91-785.78mg/kg;异补骨脂LD50为351.72mg/kg,95%可信限为248.17-394.57mg/kg;两者1∶1混合给药的LD50为454.66mg/kg,95%可信限为422.58-489.59;两者合用的LD50在补骨脂和异补骨脂相加等效线上。结论补骨脂和异补骨脂大剂量给予小鼠时,引起药物急性毒性反应,1∶1混合给药具有相加作用。

  • 标签: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急性毒性 相加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样蛋白6(ANGPTL6)及瘦水平,探讨ANGPTL6、瘦与DN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9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DN组(47例,UAER≥30 mg/24 h)、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组,50例,UAER<30 mg/24 h),另选取58名同时间段正常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NGPTL6、瘦水平,全自动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抵抗指数,Pearson相关分析二者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UAER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T2DM组相比,DN组ANGPTL6水平显著升高(F=13.53,P<0.05),ANGPTL6与年龄、收缩压、稳态模型评估-胰岛抵抗指数(HOMA-IR)、HbA1c、UAER、瘦呈正相关(r=0.23、0.30、0.17、0.21、0.23、0.29,P均<0.05);瘦在对照组、T2DM组、DN组呈逐渐升高趋势(F=6.09,P<0.05),瘦与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HOMA-IR、HbA1c、UAER、ANGPTL6呈正相关(r=0.31、0.23、0.25、0.29、0.21、0.25、0.29,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β=76.24,P<0.001)、HbA1c(β=-28.36,P<0.001)、HOMA-IR(β=-145.13,P<0.001)、ANGTPL6 (β=66.15,P<0.001)、瘦(β=8.76, P=0.02)是DN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DN患者ANGPTL6、瘦水平升高,二者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6 瘦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RAAS)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入选者在立位、卧位时的血浆肾活性(PRA)、血管紧张II(AngII)及醛固酮(ALD)水平。结果观察组中不同分级的患者立位、卧位时的PR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立位、卧位时的AngII、AL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分级患者的PRA、AngII、ALD水平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的升高,PRA水平逐渐降低,AngII、ALD水平逐渐升高。结论RAAS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测定PRA、AngII及ALD水平可有效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分级,可作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原发性高血压 关系
  • 简介:胰岛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在体内物质代谢、细胞有丝分裂、甚至胰腺外分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胰岛在体内发挥生理作用是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一系列的信号传导与放大而实现的。体内体外实验已经证实胰岛可以显著增加胆囊收缩(CCK)等促胰酶分泌因子的作用,本文就胰岛信号传导及胰岛在胰腺外分泌中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胰岛素信号传导 胰腺外分泌
  • 简介:摘要:肾 -血管紧张系统( RAS)阻滞剂属于临床治疗高血压的重要药物,肾 -血管紧张系统在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中存在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其中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Ⅱ受体阻滞剂也可以更大程度上降低患者血压,对人体肾脏血管保护和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存在着积极影响。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治疗都将肾 -血管紧张系统药物作为首要治疗药物。本文就肾 -血管紧张系统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 治疗 高血压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出现长足进步,高血压治疗取得较为显著成就和临床治疗效果,但即使经过几十年的抗高血压研究和治疗,高血压仍然是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疾病种类,不仅是国内,就是国外的许多医疗学者也将抗高血压治疗方法的研究视为一个医学目标,或者说是自身医学成就的追求。如何在当代社会利用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有效降低血压,进而使得心血管获得有效保护成为国内学者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肾-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进行抗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主要包括肾抑制剂、肾安酶、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抗高血压疫苗等。

  • 标签: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 抗高血压 新靶点
  • 简介:计算每例糖尿病人用CSⅡ血糖控制良好时每日胰岛用量,再分别用两公式法计算出胰岛用量,比较三者之间的差异。结果两公式法计算的胰岛用量均显著低于CSⅡ法(P〈0.025);两公式法之间无显著差异(P〉0.5)。结论两公式法计算胰岛用量不精确,且两个公式无优劣之分,均不宜直接用于临床。

  • 标签: 胰岛素泵 公式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效胰岛和超短效胰岛的药物应用及胰岛泵治疗时使用超短效胰岛与使用短效胰岛的不同。方法两种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进行效果对比。结果短效胰岛对降低餐后血糖有明显疗效;短效胰岛是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主要用药。超短效胰岛抑制肝糖原输出的作用更强,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的作用较弱。控制餐后血糖效果好,低血糖风险低,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结论短效胰岛是六聚体,在体内分解成单体才能发挥作用,需要一定时间,而超短效胰岛类似物是双聚体,分解成单体速度快,使用胰岛泵最好用超短效胰岛类似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快,更接近生理状态。

  • 标签: 短效胰岛素 超短效胰岛素 药物应用,不同
  • 简介:目的:在果糖诱导大鼠产生高尿酸血症、高胰岛血症等胰岛抵抗综合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果糖能否引起瘦功能失调及抗高尿酸血症剂天然产物槲皮和芦丁的改善作用。方法:大鼠饮用10%果糖水溶液共8周。第4周后分别口服给予大鼠槲皮和芦丁,并以别嘌呤醇为阳性对照药。分别测定给药前及最后一次给药后血清尿酸和胰岛等水平。选择血清和下丘脑瘦水平及脂肪组织瘦分泌水平为指标评价果糖诱导大鼠体内瘦功能的变化。选择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指标评价果糖诱导大鼠体内血脂失调。结果:果糖显著提高大鼠血清尿酸、胰岛和瘦等水平,并伴有血脂失调。再者,果糖显著上调大鼠脂肪组织ob基因的表达以增加脂肪分泌瘦的功能。槲皮、芦丁及别嘌呤醇可显著逆转果糖所致大鼠血清瘦、血脂及脂肪分泌瘦功能的异常。进一步研究发现果糖显著降低大鼠下丘脑瘦水平,而槲皮、芦丁和别嘌呤醇却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果糖能诱导大鼠产生高瘦血症及下丘脑瘦缺乏症,这与果糖所诱导大鼠高胰岛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胰岛抵抗综合征密切相关。天然降尿酸剂槲皮和芦丁可通过逆转果糖所诱导大鼠高胰岛血症及血脂失调症的作用改善果糖所致大鼠瘦功能失调。本研究为果糖引起高瘦血症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从药理学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了降尿酸剂改善果糖所致胰岛抵抗综合征大鼠的高尿酸血症和瘦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

  • 标签: 果糖 高瘦素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 槲皮素 芦丁
  • 简介:急性颅脑损伤可造成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且可表现出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改变[1~5],本文检测了10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thyroxine,T4)、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3',5'-triiodothyronine,rT3)及垂体促甲状腺(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水平的变化,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血清 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素 神经内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血管紧张系统拮抗剂在高血压治疗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60例高血压患者,给予肾-血管紧张系统拮抗剂(氯沙坦钾片和安博维)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肾-血管紧张系统拮抗剂氯沙坦钾片和安博维的显效率分别为54.04%(107/198)、59.06%(101/171);有效率分别为44.94%(89/198)、有效率为39.18%(67/171);无效率分别为1.01%(2/198)、1.75%(3/171);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7/360)。结论肾-血管紧张系统拮抗剂在高血压治疗中不仅效果明显,而且不良反应较低。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拮抗剂 高血压 治疗效果
  • 简介:磁共振波谱是唯一能无创伤性的在体检测组织生化代谢的技术方法。磁共振波谱可分为单体波谱和多体波谱。单体波谱操作简单、检查时间较短,还可以获得较好的匀场效果和波谱图像,但是体较大。体定位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多体波谱体小、视野较大,可同时反映不同代谢物的空间分布。但操作较复杂,检查时间较长。本文主要对单体波谱和多体波谱的优缺点及其在胶质瘤中的应用加以总结。

  • 标签: 磁共振 波谱学 胶质瘤
  • 简介:目的:比较人胰岛(诺和灵30R)与猪胰岛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71例接受胰岛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诺和灵30R治疗(A)组、猪胰岛治疗(B)组。比较A组与B组使糖尿病人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用量及副作用。结果:A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为13.7±6.1d,胰岛用量为33.3±10.8U/日;B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为25.6±10.9d,胰岛用量为43.7±14.9U/日。结论:表明人胰岛(诺和灵30R)比猪胰岛使糖尿病人血糖达标的时间要短、胰岛用量要小、副作用要少

  • 标签: 糖尿病 人胰岛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缩宫与卡贝缩宫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所选入患者为50例,属于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所接诊,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25例患者,以缩宫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患者则需要以卡贝缩宫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情况等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缩宫素 卡贝缩宫素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缩宫治疗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本院56例产后出血患者,时间:2020年08月-2021年08月,分组方式: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两组,参照组(行单一治疗)和研究组(行联合治疗),各28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24h出血量少于参照组(P<0.05),胸闷、恶心、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联合治疗效果更好,有效控制出血,提高治疗安全性,促进产后恢复,提高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