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中执行查对制度的重要性。方法选在本院进行手术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为查对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查对组执行查对制度,对照组进行常规查对。对比两组查对制度的效果。结果查对组入室查对、术中查对、饮食查对、患者查对、医嘱查对等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能保证手术护理干预顺利且安全地进行,值得采用和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查对制度 重要性
  • 简介: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前后时间段分为2组,2011年6月-2011年12月为实验前,2012年1月-6月为实验后,比较2组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情况和发生例数情况。结果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后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高于实施前(P〈0.05),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从根本上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非惩罚性 护理不良事件 管理
  • 简介:目的分析护士在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4家不同级别医院的432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执行操作前检查的护士有412名(95.4%)、操作中检查的有420名(97.2%)和操作后检查的有366名(84.7%);“七对”中发生漏查的共238次。结论规范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是落实“三查七对”的重要保障,系统、反复的培训有助于培养护士的查对习惯。

  • 标签: 三查七对 查对制度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核心制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方法:选取临床护理人员 83名,时间选择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实施现场护理核心制度有关知识考核,包含护理交接班制度,护理查对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医嘱执行制度等。对比分析制度掌握情况、考核得分。结果 : 针对4项核心制度,本院临床护理人员对其掌握情况不一致,护理交接班、查对制度 、 身份识别、医嘱执行四项护理核心制度未掌握及部分掌握占比较高 ,基本和全面掌握相比占比较低, 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说明 护理人员掌握核心制度情况不佳,需 临床选择多种措施改善; 不同分级护士掌握核心制度情况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相较于 N1级护士, N2级护士的掌握情况最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但是,两组的 护理人员掌握核心制度考核得分均不佳,需 临床选择多种措施改善,而 N1 、 N2 级 83 名护士对核心制度,掌握执行得不好, N3 、 N4 级 72 名护士掌握执行好 。 结论:针对临床护理人员,发现其并无较强掌握护理核心制度情况,所以需积极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临床选择多种措施改善, 对不同级别人员加强护理核心制度学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核心制度 相关知识 掌握情况 临床护理
  • 简介:护士长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领域的一线专业人才和基层管理者.我院从1999年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来,实行护士长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确立了目标责任制,使我院护士长队伍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面临护士长年轻化、工作经验不足、协调能力欠缺、非权力影响还未建立、职务与责任关系不十分清晰等一系列的问题,护理部如何在短期内加快对护士长的培训,使她们尽快转换角色投入到正常工作运行之中,树立起自身的威信非常必要.我院护理部为加强护士长队伍建设,提高护士长综合素质,促进护理科学发展和护理质量提高及护士长个人成长和发展而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护士长培养计划,通过对两届聘用制护士长实施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护士长 综合素质 人员管理 医院 护理工作
  • 简介:即时检验设备(point-ofcaretesting,POCT)是指在患者旁边分析患者标本的一种临床检验方法,POCT血糖仪也称为便携式血糖仪,因其便携、快捷、灵敏且不受场所限制,目前已大量应用于临床,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随机监测。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POCT血糖检测存在的仪器质量是否保证、标本采集是否规范、操作流程是否合理和检测结果是否准确等问题,

  • 标签: 即时血糖检测仪 质量控制 管理制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分析临床实践导师制度能否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护理能力。方法:2022年1月以后设置为观察期,以前设置为对照期,各选择30例护理专业实习生,分别接受临床实践导师制度带教和常规带教。比对两个时期实习生的考核结果及对带教实习的满意度。结果:观察期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期,P<0.05。观察组实习生对带教实习的总满意率达到96.67%,高于对照期的66.67%,P<0.05。结论:临床实践导师制度可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实习生的临床护理能力。

  • 标签: 临床实践导师制度 护理专业 临床能力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对年轻护理人员能力建设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我院年轻护理人员42例,2020年按照绩效分配制度管理方式,2021年按照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管理方式,分析实施前后干预效果。结果:实施后护理满意度评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无形成果评分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可提升年轻护理人员能力,使得其护理质量和无形成果评分显著提升,有一定的推广运用价值。

  • 标签: 绩效分配制度改革 年轻护理人员 能力建设 满意度 质量评分 无形成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科室联系制度联合质量追溯信息系统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于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科室联系制度联合质量追溯信息系统,此前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于此前此后各采取350批次灭菌器械。比较实施前后医疗器械管理质量、临床科室对CSSD服务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医疗器械管理质量中的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临床科室对CSSD服务满意度中无菌物品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态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室联系制度联合质量追溯信息系统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提升医疗器械管理质量,增加临床科室对于CSSD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行进一步地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科室联系制度 质量追溯信息系统 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器械管理质量 服务满意度
  • 简介:【摘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中国还处在逐步设立试点和加大推广的起步阶段,相关立法、社会实践、保险机制、相配套的长期护理体系以及市场建设仍然有待发展和不断完善,现阶段成果对河北省的实际指导有限。日本是全世界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长寿之国和最适宜养老国家美誉的背后,日本在2000年启动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共同支撑发挥着社会养老体系顶梁柱的作用。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同属儒家文化圈,在传统文化上有极强的相似性,借鉴其老龄化进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中国以及对河北省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无疑非常重要。

  • 标签: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日本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5S管理制度在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中的质量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8月我院收治的 90例血液透析室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 45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管理制度,对观察组患者实施 5S管理制度,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了解患者对不同护理制度的满意程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对 5S管理制度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传统护理管理制度的满意程度,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5S管理制度在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中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改善,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5S管理制度 血液透析 管理质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引入程序化交接班制度的对减少交接班引发工作缺陷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手术治疗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采用常规手术室交接班制度管理对照组(n=100)与采用程序化交接班制度管理实验组(n=100),对比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00%(0/100),低于对照组7.00%(7/100),P<0.05。实验组患者与手术信息交接、器械药品交接、特殊情况处置与记录单填写追责质量评分分别为(21.94±1.47)分、(22.14±1.52)分、(22.25±1.30)分、(20.23±1.45)分,均高于对照组(18.62±1.63)分、(19.42±1.65)分、(18.77±1.62)分、(18.20±1.57)分,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引入程序化交接班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有利于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率,且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程序化交接班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更好地护理这类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评分制度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实验组采用护理评分制度进行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实验组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也有所减轻,骨折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护理评分制度在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它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还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骨质疏松状况,降低骨折发生率。这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科学的护理服务。

  • 标签: 2 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护理评分制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级护理制度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间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抽签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纳入的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分作参考组与试验组(n=40),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分级护理制度,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间。结果:试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参考组,且入住ICU时间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分级护理制度,可以高效减少院内感染风险,降低ICU入住时间,值得临床普遍推行。

  • 标签: 分级护理制度 院内感染 ICU 重症颅脑外伤 发生率 入住时间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助产士陪伴分娩联合疼痛管理与初产妇分娩结局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将40例初产妇划分至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两者分别接受围产期常规干预与助产士陪伴分娩联合疼痛管理,并展开组间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分娩结局、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呈P<0.05。结论:初产妇相对缺乏生育经验,其在围产期面临着较多的风险因素,而在围产期干预工作中重点突出助产士陪伴分娩联合疼痛管理,则能达到规避风险因素、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

  • 标签: 初产妇 助产士陪伴分娩 疼痛管理 VAS评分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制度,这是我国教育部门为职业教育开展的重要改革措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以我市中职学校为例,分析了中职学校中护理专业中1+X证书推进的现状,并就实施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 标签: 中职护理专业 1+X证书制度 幼儿照护(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