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比较药学干预对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成效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期间诊治的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的400例患者资料,按药学干预前后将其分为干预前组200例和干预后组200例;干预前组患者给予采用常规抗菌药物管理,干预后组患者给予采用药学干预下抗菌药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及其费用的差异。结果干预后组患者治疗期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低于干预前组,抗菌药物费用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干预前组(P<0.05)。结论在患者治疗期间采用药学干预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且确保了患者抗菌药物临床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治疗的136例患者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n=68例)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药师采用药学干预,n=68例)。对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处方不合格率、治疗总费用、住院天数给予比较。结果: 采用药学干预后, 对比两组过量用药、重复用药、配伍禁忌及用法错误率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药学干预 药师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药事管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6-7月在某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8例未使用药事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58例使用药事管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经过2个月的对比研究后,比较两组服务方式患者的用药满意度、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处方不合理率和药物经济学成本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用药满意度和处方不合理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药物经济学成本低于对照组。结论:药事管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能提高患者的用药满意度,同时降低临床中的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对提升医院的药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药事管理 临床药学服务 用药满意度 药物经济学
  • 简介:【摘要】当前患者对于临床药学服务需求有明显地增加,医院需要重视安全、合理用药相关的问题。药师通过药学服务能够指导医生和患者合理用药、监测药物形成的不良反应、提供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完成药学咨询以及宣传用药知识等,以此完善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本文分析医院发展中临床药学服务的现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供提升临床药学服务质量的建议。

  • 标签: 临床药学服务 医院发展 现状 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当中,医药卫生体系的改革属于重点环节,目前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在制剂制备能力、药品供应能力等方面不断改进,这也为药学服务提供了许多的帮助和改进空间。为了更好地落实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简要分析临床药学药学服务的核心价值,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理论性帮助。

  • 标签: 药剂科 药学服务 临床合理用药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运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平均将其分为两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合理运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结果:探究组患者总治疗效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抗生素 药学干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药学服务是指医疗机构药师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和节省治疗费用而进行的相关服务,旨在发现和解决与患者用药相关问题。药学服务是医院核心业务之一,也是患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必备的环节。目前,药学服务已从传统“以药品供应为中心”药品保障服务阶段,过渡到“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阶段,但仍不能满足公众对药学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药学服务迎来了新契机,为药学服务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用药指导服务阶段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药学服务”健康发展,探索提供互联网和远程药学服务。2020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明确规范“互联网+药学服务”的要求,即在开展互联网诊疗或远程医疗服务过程中,要以实体医疗机构内的药师为主体,积极提供在线药学咨询、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用药知识宣教等互联网+药学服务。

  • 标签: 现代药学服务 中药临床药师 工作模式
  • 简介:摘要:患者入院治疗后,如果用药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面对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新药品不断推出的现状,如果在临床中未能合理用药,必然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并给患者带来毒副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对药剂科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作用进行研究。

  • 标签: 药剂科 药学服务 临床 用药影响
  • 简介:摘要:临床药学服务是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医疗技术和管理手段的结合,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用药效果,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药品浪费等。但当前我国临床药学工作存在不够重视、服务定位模糊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促进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完善。基于此,文章对新形势下临床药学服务的定位及模式展开探讨,供同行参考。

  • 标签: 临床药学服务 定位 模式
  • 简介:摘要:患者入院治疗后,如果用药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面对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新药品不断推出的现状,如果在临床中未能合理用药,必然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并给患者带来毒副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对药剂科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作用进行研究。

  • 标签: 药剂科 药学服务 临床 用药影响
  • 简介:(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1.药剂科;2.中心实验室,江苏南京,211500)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临床药学干预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效果,以及这种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我们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共纳入300名慢性疾病患者。被试分为干预组(150人)和对照组(150人)。干预组患者接受个性化的用药指导、药物治疗管理(MTM)和定期跟踪,而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医疗服务。研究期为6个月,主要评估指标为用药依从性,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分(MCS)进行量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平均MCS得分从基线的75.3%提高到92.1%,而对照组的得分从74.8%略微增加至76.5%。干预组的用药依从性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干预组在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学干预能显著提高慢性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对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这强调了临床药师在提高患者用药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临床药学干预 用药依从性 药物治疗管理 慢性疾病 治疗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应该具有的心理品质。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50名临床护士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为100例。对照组临床护士不进行心理品质方面的培训,实验组临床护士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训。对比分析240例患者对于两组临床护士的心理品质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士的心理品质满意度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护士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训,有助于缓解护士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是临床护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 标签: 临床护士 心理品质 浅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儿科阿奇霉素用药的不良反应,并进行药学分析。方法:从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儿科接收的患儿中随机抽取100例,采用盲选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非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50例予阿奇霉素治疗,统计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好转率为90.00%,对照组好转率为94.00%,2组好转率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略高于对照组的8.00%(P

  • 标签: 儿科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积极心理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6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分为二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积极心理理论护理),每组30人。对积极心理理论护理组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认知再建立疗法、动机激活疗法、社交技能训练等心理理论护理措施,对常规护理组仅实施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后,测量各项指标。结果: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情况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 .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心理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小脑对汉语语言的作用及病变时语言障碍的特点,探讨小脑的语言加工机制,为汉语语言障碍的康复提供依据。方法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草案)检查38例小脑缺血性卒中患者。结果构音障碍10例,小脑性语言12例,命名性失语8例,书写障碍8例。结论小脑参与汉语语言加工,小脑病变可产生词语流畅性的障碍及不同类型的语言障碍。

  • 标签: 小脑 缺血性卒中 语言障碍 神经心理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选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据积极心理理论制定并实施积极心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干预后6周,观察组患者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评分、幸福进取者问卷调查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心理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患者的积极心理及健康状况,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积极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理论的效果。方法:从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62例,平均分为A(对照组)、B(研究组)两组,各31例,两组患者在康复期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心理健康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B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恢复情况优于A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采用积极心理理论有助于改善其心理问题,提高康复护理质量。

  • 标签: 积极心理学理论 心理健康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积极心理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9月-2023年6月接收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Excel函数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实施基于积极心理理论基础上康复护理。结果:实验组HEIQ评分、BPRS评分、PAN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心理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因此,在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时,还需及时将积极心理理论高效运用其中,促进护理质量可不断提升。

  • 标签: 积极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PANS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