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的失眠患者予以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8例失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依照治疗的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实验组实施中医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9.31%;实验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治疗中,对失眠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疗效,故在临床治疗上可被广泛推广。

  • 标签: 中医治疗 神经内科 失眠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单纯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征象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提供临床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艾滋合并结核/HIV(+)患者30例,并选取同期住院的HIV(-)单纯结核病患者30例,将其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肺结核X线检查的特征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发热以及体重下降等情况高于参照组患者,咳嗽以及咳血表现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在对两组患者的痰抗酸杆菌阳性率对比中,参照组高于实验组,数据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经过X线检查,呈现为弥漫的浸润型或者是粟粒阴影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实验组中,合并外部结合的情况多于参照组,核菌素反应率低于参照组。结论一般患有艾滋合并结核的患者临床反应不显著。

  • 标签: 艾滋病 结核病 临床特征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与预防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接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将其分为A、B两组,A组31例为感染者,B组73例为非感染者。综合分析A组患儿的感染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为患儿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结果所选病例中下呼吸道感染者有31例,占29.81%,当中有术前感染13例,术后感染18例。针对A、B两组的手术时间、责任护士年资、心脏体外循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时间与年龄这6个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者来说,其致病因素非常多。对此,我们还应采取针对较高的措施对患者加以有效的干预,以尽可能的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因素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童股骨骨折中应用锁定板微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股骨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n=39例)与实验组(n=39例),将实行常规治疗患儿作为参照组,将实行锁定板微内固定术患儿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儿童股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股骨骨折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参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将锁定板微内固定术应用在儿童股骨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锁定板微创内固定术 儿童股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心型肺癌诊断过程中CT诊断的价值以及核磁共振(MRI)补充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所收治的60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均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仅给予CT诊断,B组患者给予MRI诊断,C组患者采用A、B两组的方式来进行诊断,比较三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结果A、B两组与C组的诊断结果相比,其诊断准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心型肺癌患者而言,单纯的CT诊断或MRI诊断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误诊、漏诊的情况,但两种诊断方式连用则可以有效降低误诊、漏诊率。

  • 标签: 中心型肺癌 CT诊断 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