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联合桩管修复保留后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60颗)后牙残根残冠患者,分为A组(对照)(30颗),B组(研究)(30颗),各为30例,A组实施牙冠延长术,B组实施牙冠延长术联合桩冠修复,对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牙周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六周,B组的效果良好,牙周组织健康,术后修复效果良好,A组仅采取牙冠延长术,治疗后牙周指标虽有所改善,但效果仍不及B组。结论:此种修复方式对于保留后牙残根残冠疗效较好,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牙冠延长 桩冠修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不同下冲洗方式对牙周炎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选取100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超声刮治后再行下冲洗,观察组采取超声刮治同步冲洗,比较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下冲洗方法,采取超声刮治同步冲洗治疗牙周炎可更加有效的减轻牙周炎症、牙龈出血情况。

  • 标签: 牙周炎 龈下冲洗 超声龈下刮治
  • 简介:摘要前牙区种植义齿的穿轮廓对最终的美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前牙区种植义齿穿轮廓设计进行评述,分析影响种植义齿穿轮廓的因素:种植体颈部设计(平齐对接设计、平台转移设计、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种植体植入位置及角度(种植体植入深度、颊舌向位置、近远中位置、颊舌向角度)、修复基台类型及种植体颈部周围软组织的质量等。结合现有文献和笔者的临床实践与思考,为关键区和次关键区的穿轮廓设计分类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牙种植 义齿设计 美学,牙科 穿龈轮廓 基台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牙龈下冲洗方式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笔者将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74颗)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冲洗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组患者20例(37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附着丧失及探诊深度等指标,患者经治疗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疗效较对照组患者更加显著,组间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超声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方式应用在牙周炎患者中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牙周炎 不同龈下冲洗方式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合距离低的磨牙残冠利用髓腔固位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牙冠大面积缺损,合距离小于3mm,根管治疗完善的磨牙病例32例,利用磨牙髓室作为固位型制作嵌体冠,观察6个月至3年。结果32例均固位良好,无一例脱落。结论通过以髓室固位冠修复可以满足磨牙残冠修复的功能要求。关键词残冠髓室固位嵌体冠桩冠已广泛应用于修复残根残冠。但对于合距离低的磨牙,全冠固位力不足。本人通过利用髓腔固位的方法制作嵌体冠,使这部分患牙得以保留,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门诊随访患者27例(32颗牙),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32—63岁,平均47.3。上颌12例,下颌20例,Ⅰ类洞型嵌体冠9例,Ⅱ类洞型嵌体冠23例。选择已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合距离低于3mm的磨牙残冠32例,要求牙体预备后髓腔深度在3mm以上,至少三面轴壁剩余牙体厚度在1mm以上,缺损面残余壁位于上。1.2方法1.2.1牙体预备常规牙周洁治,完全去净腐质,磨除过高过锐的牙尖和边缘嵴,要求至少三面轴壁剩余牙体厚度达到1mm以上,髓室底平,洞壁外展2-5度,冠边缘圆顿,髓室内与轴壁要取得共同就位道。1.2.2以Silagum硅橡胶取印模,灌注超硬石膏模型,技工室制作完成,临床试戴,检查冠边缘密贴程度,调合磨光,以VocoMeron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1.3评价标准成功修复体边缘密合无继发龋,稳固,邻接关系好,无食物嵌塞,基牙牙周及根尖组织正常,咀嚼功能良好。反之则为失败。2结果经过6个月至3年观察,32例均固位良好,冠边缘密贴未探及继发龋,咀嚼功能正常,牙龈无红肿,未探及牙周袋。3讨论磨牙残冠在临床很多见,随着人们对牙齿重要性认识的逐步深入,保留残冠的要求越来越多。并且随着现代根管治疗技术的发展,使这一要求更大程度地得以满足。传统意义上,最基本保留大面积缺损的磨牙残冠的修复方法,就是在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进行桩核冠修复,它利用插入根管内的桩获得固位。对于合距离低的磨牙残冠,如果按照传统修复方法制作桩核冠,缺点是由于合距离低使得铸造金属冠的固位力不足,易脱落。如果设计为铸造桩冠,由于磨牙一般有2—3个根管,根管桩方向一般会不一致,桩核冠就可以采用铸造分裂桩核来解决共同就位道的问题,而桩冠就很难解决,或者减小根管桩的长度或者减少根管桩的数量。本方法通过髓腔固位就可以保证修复体的固位力,同时简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磨牙残冠的保留率。以往的嵌体冠利用牙轴壁呈连续的圆筒状,和牙冠颈部边缘形成环抱,再加上髓室嵌体共同构成抗力系统来提供足够的抗力。但在临床上,Ⅱ类洞型在磨牙牙体缺损中非常多见。本文所选病例中有23例牙体预备后呈Ⅱ类洞型,其三面轴壁的保留牙体厚度在1mm以上,缺损面轴壁位于上0.5mm以上,这样冠颈部可以形成环绕,保证箍效应的形成。本组病例进行了6个月至3年的随访,对于Ⅱ类洞型嵌体冠的修复效果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参考文献1张新春,王炎,米乃元,等.不同余留牙高度对桩冠箍效应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2,3(1)12.2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44.3徐成文.髓室固位的嵌体冠修复磨牙残冠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4,9(5)156-157.4滕伟,张辉.后牙残根残冠保留修复临床远期疗效浅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1,2(1)4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西帕依固含漱液治疗牙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周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队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利诺凡,研究组使用西帕依固,对比两组改善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以及菌斑指数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牙周探针深度总有效率88%和出血率90%均高于对照组78%和6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菌斑指数改善情况方面,研究组82%与对照组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西帕依固含漱液治疗牙周病疗效较好,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 标签: 中药西帕依固龈含漱液 牙周病 菌斑指数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牙龈下冲洗方式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笔者将选择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 40例( 74颗)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冲洗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组患者 20例( 37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附着丧失及探诊深度等指标,患者经治疗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疗效较对照组患者更加显著,组间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超声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方式应用在牙周炎患者中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牙周炎 不同龈下冲洗方式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电子镇痛仪在超声上洁治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超声上洁治术的患者86例,每例患者的牙列以中线为界按随机原则一侧使用电子镇痛仪.另一侧不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两侧VAS值并评价镇痛效果。进一步分析不同牙周状况,是否第一次接受洁治治疗以及慢性牙周炎组中不同年龄段的镇痛效果。结果电子镇痛仪总有效率75.58%.86例联通与未连通镇痛仪侧VAS值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牙周状况.是否第一次接收洁治治疗以及慢性牙周炎组中不同年龄段的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上洁治术中应用电子镇痛仪能有效解除术中的酸软或疼痛,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镇痛 疗效 超声龈上洁治术
  • 简介:目的:了解流动树脂衬垫对树脂充填Ⅱ类洞壁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3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成A、B、C组,每组10颗,在近远中面制备长方形Ⅱ类洞,分别用通用型树脂直接充填(A组),壁全层流动树脂衬垫后通用型树脂充填(B组),流动树脂部分衬垫轴壁、壁后通用型树脂充填(C组)。所有试件经过温度循环、染色、近远中向连续切片,在30倍体视显微镜观察壁染料渗漏情况。结果:C组的微渗漏明显小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研究表明,使用流动树脂作为衬垫层能明显降低Ⅱ类洞壁的微渗漏。

  • 标签: 流动树脂 微渗漏 衬垫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角化的宽度和厚度之间是否为正相关。纳入了60位20-35岁的患者(30位男性,30位女性),对其右上尖牙、侧切牙和中切牙的软组织进行检查。使用一个带有橡皮止动片的牙髓探针和一个分辨率为0.01mm的数字化卡尺进行数据测量。获得的数据包括角化的宽度和厚度。结果显示,侧切牙的平均角化宽度最宽(5.54±1.09mm),中切牙次之(4.62±1.02mm),尖牙最窄(4.32±1.33mm)。中切牙的平均牙龈厚度最厚(1.17±0.20mm),侧切牙次之(1.04±0.24mm),尖牙最薄(0.87±0.27mm)。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角化宽度和厚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上颌尖牙(Pearsonr=0.398,P〈0.05)、侧切牙(Pearsonr=0.369,P〈0.05)和中切牙(Pearsonr=0.492,P〈0.05)区域的角化宽度和厚度之间为正相关。初步得出结论,对于20-35岁的患者,右上尖牙、侧切牙、中切牙的角化宽度和厚度之间为正相关。

  • 标签: 牙龈组织 厚度 宽度 角化 上前牙区 数据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帕依固液对于妊娠期龈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妊娠期龈炎提供参考方法。方法将120名患有妊娠期龈炎的孕妇随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名,检查初诊和3个月后复诊时牙龈指数情况(GI)。结果研究组的孕妇牙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帕依固液在妊娠期龈炎治疗方面有显著效果。

  • 标签: 西帕依固龈液 妊娠 龈炎 牙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恒牙残根残冠患者的治疗中,选择甲硝唑地塞米松合计对患者进行一次性充填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76例恒牙残根残冠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n=38)与实验组(n=38),对照组接受常规方式修复,而实验组对象则需接受甲硝唑地塞米松合剂一次性充填修复,观察两组患者的残根残冠修复成功率和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修复后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对于治疗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恒牙残根残冠修复治疗的患者,选择甲硝唑地塞米松合剂一次性充填修复的效果更好,成功率更高,该方式的可行性更强。

  • 标签: 恒牙残根残冠 地塞米松 甲硝唑 满意度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种植修复及残根保存修复治疗牙齿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牙齿缺损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牙齿缺损的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组采用残根保存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口腔种植修复术比较,采用残根保存修复治疗牙齿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使用。

  • 标签: 种植修复 残根保存修复 牙齿缺损 临床疗效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者进行齿残根拔除前可不停药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及合理的停药天数。方法:选取需接受单颗上颌牙残根拔除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年龄50~80岁,服阿司匹林100mg/d,服药〉2周);根据患牙牙位分为前牙组、前磨牙组和磨牙组(每组术前不停药、停药3d和5d病例各10例)。拔牙术前以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行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根据拔牙创凝血分级表(由正常至出血较多分为I~Ⅲ级),评价并比较创面出凝血情况:分析阿司匹林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与不同残根拔除后出血风险的联系:对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探究采用AA诱导值判定术后出血风险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①前牙组病例均为I级:②前磨牙组中3例不停药病例为Ⅱ级,其余病例均为I级.AA诱导值的最佳出血诊断界值为11.5%;③磨牙组中4例不停药和1例停药3d病例为Ⅱ级,其余病例均为I级,AA诱导值的最佳出血诊断界值为16.5%。结论:接受单颗上颌牙残根拔除的服用阿司匹林者,前牙拔除后出血风险较低.术前可不停药:当前磨牙和磨牙组的AA诱导值分别≥11.5%和≥16.5%时,可估计拔牙后出血风险较低,术前可不停药;而AA诱导值分别〈11.5%和〈16.5%时,预计出血风险较高,术前需停药3d。

  • 标签: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率 拔牙 出血 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率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应用根管纤维桩系统治疗口腔残根与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就对象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口腔残根与残冠治疗的患者,选取研究对象60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名),研究组患者采用根管纤维桩系统进行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金属桩修复,记录并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修复成功率和修复后的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性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大大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P<0.05。结论对口腔残根与残冠患者使用根管纤维桩系统修复成功率更高,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残根残冠 纤维桩 金属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牙残根行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的短期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到2021年6月接诊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附着重建的效果及对修复状况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采取口腔种植修复的80例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治疗,观察组行附着重建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菌斑改良指数、出血指数及探诊深度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观察组附着宽度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牙龈边缘外形及美观度分级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附着重建术,不仅治疗效果较好,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修复状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附着龈重建口腔种植修复修复状况
  • 作者: 陈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 福建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口腔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校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院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颅颌面研究中心,福州 350001
  • 简介:摘要种植体、骨组织、软组织和修复体形态是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交界美学的4个构成要素,种植修复体穿轮廓位于这4个构成要素的交界区,是粉色美学的重要表现区。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穿轮廓的塑造也涉及数字化技术的大量应用。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种植修复体穿轮廓塑造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牙种植体 美学,牙科 牙龈 穿龈轮廓 数字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