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坡的边界条件、土质条件和外界条件。本文通过使用midas岩土工程分析软件,分析各种因素对边坡的影响情况,得出的结果对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指出了实际工程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 标签: 边坡 安全系数 软弱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效果,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更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从护理有效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比较2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控制血压和心率、做好健康教育、术后严密监测病情、防治并发症是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重点,也是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土木工程基础建设发展迅速,有很大一部分基础设施建在不良地基上或天然地基不能满足上部结构承载力或沉降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复合地基在地基处理中广泛应用,伴随着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检测技术同样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静荷载、钻芯、低应变、高应变、声波透射等检测方法。从经济、时效等方面角度来说,低应变无疑是检测桩身完整性的最佳选择,但部分条件下(如硬质夹层),检测数据可能会有偏差,对桩身完整性造成误判。文章结合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施工案例,对地基土中硬质夹层是否会对低应变检测产生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 标签: 增强体 低应变 硬质夹层 曲线影响
  • 简介:摘要建筑夹层结构属于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之一,其施工工艺的应用水平影响着建筑结构的质量。当前为了更好的满足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需求需要进一步改进建筑夹层结构的施工工艺。本文阐述了现阶段建筑夹层结构施工工艺的不足之处,并分析了其施工工艺具体的改进措施,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建筑工程 夹层架构 施工工艺
  • 作者: 况志彬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况志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糖类及肉类的摄入也逐渐增多,再加上年龄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被高血压所困扰,最后患上主动脉夹层的也越来越多。身边一个老奶奶不小心摔倒,到医院查出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后不到一天就去世了。因为感受到了叔叔阿姨的悲痛,同时也知道得了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老人很多。所以整理出关于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各种知识及防护知识,分享给被此病困扰的人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迅速,根据建筑楼板的性能要求,对设计的新型夹层结构复合材料楼板的承载、隔声及耐火极限进行了测试,通过研究得出,该夹层复合材料楼板刚度大,在比重相近的建筑材料中,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经过隔声测试得出其低频平均隔声量为30dB,高频隔声量最大可达49dB。此外,通过在夹层复合材料板表面涂抹厚型防火涂料,可使其耐火极限达92min,此时其最大变形量为51mm。此新型夹层复合材料楼板可应用于节能环保建筑。

  • 标签: 夹层结构 复合材料建筑楼板 测试研究
  • 简介:摘要总结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诊治体会。包括早期诊断、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有效镇静止痛,血压心率的控制,心理护理。认为有效全面的护理是提高疾病治愈率的有效保证。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早期诊断的线索及方法。方法对2015.01-2015.07本院内科收治的1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临床体征、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其中90%的患者以突发持续性撕裂样胸痛、背痛或腹痛为主要症状。80%的患者伴发高血压。心电图及X线摄片检查无明显特异性,但对病情的评估有一定价值。心超阳性率较低。CTA阳性率100%。结论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死率极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尤易与急性心肌梗塞、肺梗塞、急腹症等胸腹部疼痛性疾病相混淆,从而导致误诊。如何早期准确地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对于提高AD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来说至关重要。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 胸背痛 腹痛 CT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对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15例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例患者经积极配合治疗后病情均发生明显好转。结论早期诊断是该病的关键,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分离 患者 心内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44岁主因头晕伴左侧颈部头痛3天入院,入院后发现血压偏高,最高达170/110mmHg;查体:颈软、克氏征阴性四肢肌张力适中,肌力5级,双侧腱反射(++),双侧病理征阴性。超声检查:双侧椎动脉管径不对称,左侧椎动脉起始段内径2.5MM,血流速度:PSV:42cm/s;EDV:11;RI:0.76;椎间段C3-4、C4-5管径增宽;C4-5管径3.8mm.

  • 标签: 椎动脉夹层 壁内血肿 血流速度
  • 简介:目的分析增强CT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的价值。方法分析22例孤立性SMA夹层的CT特征,提出新的分型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2例夹层均累及SMA弯曲部前壁,其中21例(21/22,95.45%)经增强CT确诊;夹层近端距SMA开口平均(10.31±8.67)mm(0~32.03mm),夹层长度平均(73.37±42.69)mm(15.96-205.91mm)。按症状分组,无症状组(4例)夹层近端距SMA开口平均距离为(16.21±10.97)mm(1.00~32.03mm),有症状组(18例)平均为(9.17士6.15)mm(0~25.98mm);无症状组夹层长度平均为(34.81±44.01)mm(15.96-73.84mm),有症状组平均为(83.46±41.90)mm(26.40-205.91mm)。无症状组真腔狭窄率平均为44.16%±12.33%,有症状组为74.35%±22.37%(P=0.042)。随着夹层向SMA远、近端延展,保守治疗效果变差。结论增强CT是诊断SMA夹层的有效方法。孤立性SMA夹层均累及SMA弯曲部前壁,临床症状及疗效与夹层长度和真腔狭窄度有关。本研究提出的新分型方法有助于全面描述SMA夹层的影像学特征,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诊断 预后
  • 简介:研究了粘弹性夹层圆板的自由振动特性.基于经典弹性薄板理论和Kelvin-Voigt粘弹性本构方程,建立了粘弹性夹层圆板振动控制方程.采用分离变量法导出了粘弹性夹层圆板的自然频率及振型解析表达式,计算了固支和简支粘弹性夹层圆板的自然频率,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讨论了粘弹性夹层圆板的夹心层比率对自然频率及衰减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1)随着夹心层厚度的增大,系统频率先增大后减小,高阶时该趋势表现更为明显;(2)随着夹心层厚度的增大,衰减系数一直增大,高阶时该趋势表现更为明显.

  • 标签: 粘弹性夹层圆板 自由振动 Kelvin-Voigt 分离变量法
  • 简介:摘要: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非线性传热设计直接关系到复合材料结构的温度分布,现行的商用软件需要引入高次幂温度偏导项,对于一般的工程计算需要较多的试验参数测试,其涉及的非线性计算部分的分析解不具备普遍性。本文采用数据编程处理方法,进行蜂窝结构复合材料非线性传热计算,通过多次提取 Nastran的线性解,利用直接迭代法循环进行温度求解,将非线性传热计算显性化、通用化。

  • 标签: 蜂窝结构复合材料 非线性传热 数据编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主动脉夹层急诊CT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要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急诊患者共计26例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CT检查前行针对性护理措施,针对患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26例主动脉夹层急诊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处理,配合放射科医师的严密工作,均顺利完成了CT检查。26例患者CT检查所对应CT图像显示升主动脉8例,降主动脉6例,腹主动脉12例,CT检查图像均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通过加强专科护理的方式,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监督主动脉夹层急诊患者的病情变化,是CT检查得以成功的关键,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CT 检查 急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要点、方法2005年5月—2010年5月对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急救治疗与护理。结果29例好转或治愈出院,4例实施手术治疗,7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6d,无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率较高,易发生动脉瘤破裂而导致死亡;护理上应配合医生做好各项辅助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纠正休克;出现胸部突发性剧烈疼痛,应密切注意疼痛的性质,血压的变化等,及早应用降压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急救处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整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21例AD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总体死亡率19%,初诊误诊率14%,高血压是AD最重要最常见的易感因素。心超、CT血管造影、DSA是确诊本病可靠方法,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及时外科干预能降低患者病死率。结论急诊医生应提高对AD的认识及警惕性,急诊体检要全面、仔细;对于高血压、Marfan综合征等高危人群应引起足够重视,CT血管造影可作为急诊AD患者确诊的重要依据,StanfordA型患者应尽早手术,可提高患者生存率,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因微创、安全等优点,目前已成为StanfordB型夹层的首选治疗。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