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56岁,因食道癌多发转移,住院1天后病人出现呕血,遵遗嘱给予止血敏注射液3g加入0.9%的氯化钠250ml静滴,注射奥美拉唑40mg加入5%的葡萄糖100ml中静滴,当这两种药物在衔接静滴时出现反应。当奥美拉唑滴完换上止血敏,护士用手挤莫非氏滴壶时。可能是将带有奥美拉唑的液体挤入带有止血敏的那一组液体中当时没有出现反应过了15分钟后,带有止血敏的那一组液体变为浅粉色。立即更换液体、更换输液器患者也没有出现反应。

  • 标签: 止血敏 注射用 配伍禁忌 更换液体 奥美拉唑 食道癌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主诉右上腹隐痛不适1月,巩膜黄染20d,于2006—05—17以“胆囊癌伴肝转移癌”收治入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既往史:无高血压、乙肝病史,无青霉素、磺胺类抗菌药过敏史。入院体检:体温37.2℃,脉搏68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0/89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动体位,应答切题,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黄染,未见皮疹、出血点;眼睑无浮肿,眼结膜无充血,巩膜黄染;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B超显示:胆管扩张;核磁共振(MRI)显示:胆囊结石,胆囊实质性占位,肝脏多发占位,胆管扩张明显,肝门部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入院诊断:(1)胆囊癌肝转移;(2)阻塞性黄疸;(3)2型糖尿病。

  • 标签: 抑肽酶 过敏反应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炎琥宁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组炎琥宁5-10mg/kg·d-1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点滴治疗50例,疗程3-5天,对照组利巴韦林针10-15mg/kg·d-1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点滴治疗47例,疗程3-5天,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流涕鼻塞、咽充血及咳嗽消失时间均较利巴韦林组显著缩短(P均<0.01);治疗总有效率92.0%也明显提高(P<0.01)。炎琥宁冻干粉针剂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炎琥宁 利巴韦林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每晚1次,口服,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注射丹参多酚酸1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14d。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HI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治疗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1例出现短暂性面红情况,减慢静滴速度后消失。两组肝功及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注射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标签: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急性脑梗死 疗效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 安全性
  • 简介:摘要1例74岁男性患者因脑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发现可疑结节。为明确诊断,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给予注射六氟化硫微泡2.4 ml+0.9%氯化钠注射液5 ml静脉注射。10 min后,患者出现周身发热、意识模糊、大汗,皮肤出现红色皮疹,血压80/60 mmHg(1 mmHg=0.133 kPa),考虑为注射六氟化硫微泡所致过敏性休克。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异丙嗪25 mg肌内注射和面罩吸氧。约3 min后患者意识逐渐转清,血压回升(103/72 mmHg);1.5 h后患者意识完全恢复,血压143/86 mmHg,心率98次/min,血氧饱和度0.98。24 h后皮疹基本消失,患者病情平稳。

  • 标签: 对比剂 硫六氟化物 微泡 过敏反应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临床对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搜集临床用药资料,整理常用注射抗肿瘤药物的说明书等,对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临床注射应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时的注意事项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细胞毒 抗肿瘤药物 注意事项
  • 简介:病例:患者,男,47岁,因“间断腹痛、腹胀1天”来急诊。既往无过敏史。查体:体温36.2℃,心率8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0/60mmHg(1mmHg=0.133kPa),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软,中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给予注射氨曲南2.0g+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约10min左右出现全身皮肤瘙痒,见散在斑片状荨麻疹,考虑为药物过敏反应,立即停药。

  • 标签: 注射用氨曲南 过敏性休克 氯化钠注射液 药物过敏反应 无过敏史 静脉滴注
  • 简介:近年来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注射辅料引发的类过敏反应是导致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可用于评价注射辅料类过敏反应的非临床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注射辅料类过敏反应非临床评价方法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 标签: 补体激活 组胺释放 注射用辅料 类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德巴金注射液在住院惊厥儿童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德巴金静脉注射治疗141例住院惊厥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所有惊厥病人中,完全控制的占37.6%、在癫痫病人中占40.0%、在全面性癫痫发作中占60.3%;而发作减少50%以上(包括完全控制)的,在所有病人中占83.0%,癫痫病人中为83.2%,在全面性癫痫发作中效果更明显,达92.6%。只有2例有轻微的不良反应,分别为轻度肝酶升高和胃肠道反应;没有严重的副作用,尤其是过度镇静、低血压、心肺功能失调等。结论德巴金静脉注射对急性惊厥发作是一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在癫痫的全面性发作中效果明显。

  • 标签: 惊厥 德巴金 癫痫 抗癫痫药
  • 简介: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GC法)测定注射聚山梨酯80中脂肪酸组成。方法采用直接进样GC法,色谱柱为DB-WAX毛细管柱,检测器为FID,载气为氮气,柱温250℃。结果注射聚山梨酯80中8种脂肪酸衍生的脂肪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花生酸甲酯、二十碳烯酸甲酯、山嵛酸甲酯)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RSD均<3%,加样回收率在96.5%-104.2%。结论本法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注射聚山梨酯80的质量控制。

  • 标签: 注射用聚山梨酯 80 脂肪酸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处方临床配伍现状。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1886例处方,是我院于2015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所提供的,按照随机性的原则进行抽取的,并对注射头孢菌素类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处方药物的临床配伍。结果在这1886例处方中,有642例静脉注射处方,占总处方的34.04%;有468例静脉注射处方使用的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总数的24.81%,占静脉注射处方的72.90%;有404例静脉注射处方是其他药物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配伍使用的,占注射头孢菌素类处方的86.32%;其中,不合理的注射头孢菌素类处方有29例,比例为6.20%。结论在注射头孢菌素类处方临床配伍之中,不合理配伍处方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注射头孢菌素类处方临床配伍的有效性、合理性,从而可以保证用药合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 处方 临床配伍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曲克芦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急性脑梗死56例,随机将患者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并给予治疗,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与长春西汀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注射曲克芦丁治疗,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治疗21天后的ESS评分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急性脑梗死治疗前、治疗7天的ES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14天、治疗21天后的ESS评分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用药期间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未处理,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曲克芦丁治疗,疗效显著,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 标签: 曲克芦丁 急性脑梗死 常规治疗 长春西汀 E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注射头孢美锉钠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6月妇产科、儿科、外一科、内二科收治并已经出院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使用注射头孢美锉钠的合理性。结果使用注射头孢美锉钠的有120例,内科预防用药者7例,治疗用药者103例,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者10例,不合理用药的有109例。结论本院注射头孢美唑钠在联合用药、使用剂量和时间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建议应加强管理,并多普及宣教。

  • 标签: 注射用头孢美唑钠 抗菌药物 合理性
  • 简介:目的评价注射替加环素的安全性。方法对注射替加环素进行血管刺激、肌肉刺激、溶血性及被动皮肤过敏、全身主动过敏性、类过敏性试验。结果注射替加环素对血管无明显刺激性、对肌肉组织产生轻度可逆性的刺激,对家兔红细胞无溶血、凝聚作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试验未出现过敏反应;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ASA)试验部分豚鼠出现过敏反应;注射替加环素与已上市药品Tygacil在同等剂量下,豚鼠出现同等程度的类过敏反应。结论注射替加环素可能会引起肌肉刺激性及过敏、类过敏反应,临床应用时应关注患者给药后的反应。

  • 标签: 注射用替加环素 血管刺激 肌肉刺激 溶血性 被动皮肤过敏 过敏及类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注射右旋兰索拉唑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注射右旋兰索拉唑配制成适当浓度,观察大鼠静脉注射的急性毒性。结果注射右旋兰索拉唑大鼠急性毒性试验设定剂量分别为250.0mg/kg、225.0mg/kg、202.5mg/kg、182.3mg/kg、164.0mg/kg和对照组。250.0mg/kg组死亡率为80%;225.0mg/kg组死亡率为60%;202.5mg/kg组死亡率为20%;182.3mg/kg组死亡率为10%;164.0mg/kg和对照组无动物死亡。结论注射右旋兰索拉唑大鼠静脉给药半数致死量(LD50)为221.5mg/kg,95%可信区间为208.7-235.1。

  • 标签: 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 急性毒性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注射双黄连的不良反应,旨在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使用注射双黄连静脉滴注而诱发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42例接受注射双黄连静脉滴注的患者中,23例(61.9%)皮肤及其附件,表现为瘙痒、眼睑水肿、无凹陷性水肿、全身剥脱性皮炎等症状;15例(35.71%)全身性反应,主要表现为抽搐、寒战等;7例(16.67%)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上腹部不适等;4例(9.52%)呼吸系统,临床表现为喘憋、呼吸急促等症状;3例(7.14%)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室性早搏等症状。所有患者经由开放静脉通道、吸氧、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或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等对症处理后均治愈。结论药品生产企业必须要强化药物安全监测,基于与质量研究合格后健全药品说明书,患者必须要严格执行药品说明书操作规范,以期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注射用双黄连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