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特点及定位方法。方法经CBCT确诊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63例患者85颗多生牙为研究对象,分析多生牙的数目、形态、大小、生长方向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结果63例患者年龄5~14岁,男女比例为3.851,其中42例(66.7%)为单颗多生牙,69颗(81.2%)位于11、21之间,49颗(57.6%)为Ⅱ型,锥形53颗(62.4%),多生牙的长度4.0mm~22.0mm,平均为12.65mm,牙冠宽度3.0mm~9.8mm,平均为5.46mm,牙根无弯曲64颗(75.3%),倒置阻生42颗(49.5%)。结论CBCT能精确定位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多生牙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标签: 多生牙 特点 锥形束CT 定位
  • 简介:患者,女,69岁,1999年1月就诊要求镶固定义齿牙.口腔检查:缺失,残根.余留牙结石Ⅰ度,龈炎,牙周盲袋2~3毫米,松动Ⅰ度,死髓牙.原活动义齿咬合关系差,头面及颞下颌关节等未见异常.义齿修复前对余留牙及根面行龈上洁治,死髓牙及余留牙根面行完善的根管治疗.下颌残根保留行覆盖义齿修复.按金属烤瓷全冠要求进行基牙预备,特别注意基牙间取得共同就位道,此时可采用平行测量装置,各牙的轴向聚合度适当增加.常规用硅胶双重印

  • 标签: 上颌全牙列 固定义齿修复 固定桥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进行正畸治疗并分析其阻生的原因。方法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11例,男6例,女5例。大多数均通过外科手术开窗加正畸牵引。结果大多采用外科开窗后正畸牵引使不能自行萌出的牙齿得到保留复位,恢复功能与美观。结论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可通过各种方法得以保留恢复牙弓的完整性。

  • 标签: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 开窗 正畸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X线定位。方法收集1998年—2010年间收治的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227例,297颗牙,采用摄全颌曲面体层和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进行术前定位分析。结果227例,297颗多生牙术前X线定位均在术中证实,定位准确率100%。结论摄全颌曲面体层和头颅定位侧位片可清晰、直观的对埋伏多生牙的三维空间进行定位,对临床选择手术进路,快捷拔出埋伏多生牙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埋伏多生牙 全颌曲面体层 头颅定位侧位片
  • 简介: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因慢性根尖周炎、咬合创伤及牙周炎等各种因素引起的磨牙某一牙根严重病变的患者,常规治疗无法保留患牙或经过常规治疗后不能取得较好疗效,反复出现临床症状,被迫拔

  • 标签: 截根术 联冠 牙周炎
  • 简介:目的:探讨阻生上颌尖牙合适的临床处理策略,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0-2012年期间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治疗的35例阻生上颌尖牙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尖牙阻生状况及相应的治疗措施和疗效。临床处理方法包括拔除、助萌和导萌。结果拔除2例;只做正畸治疗的助萌法16例,留出足够间隙后等待阻生尖牙自行萌出,观察时间5~24个月,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矫治后阻生尖牙牙龈形态及牙根状况良好;正畸附加外科手术牵引的导萌法17例,除1例21岁男性患者外,其余16例均牵引到位,但矫治后部分阻生尖牙牙龈形态不如助萌法矫治后。结论当阻生上颌尖牙牙体严重畸形、根弯曲短小及高位近远中向横位阻生时考虑拔除;阻生上颌尖牙近远中向错位不严重,扩弓或减数拔牙即可为阻生尖牙留出足够萌出间隙,判断其能自然萌出时首选助萌法;阻生上颌尖牙近远中向错位严重或阻生尖牙已伤及邻牙牙根、仅用正畸治疗无法去除阻生尖牙萌出障碍时采用导萌法,导萌术后的牵引需注意控制牵引方向及大小,要避免伤及邻牙牙根,尽量使阻生牙从附着龈萌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牙龈形态。

  • 标签: 上颌尖牙 阻生 临床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将104例上颌窦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对照组行传统柯一陆氏上颌窦囊肿摘除术。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费用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费用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的面部肿胀、疼痛、麻木,牙齿酸胀,切口感染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颌窦囊肿经鼻内镜摘除手术效果良好,应作为首选术式。

  • 标签: 鼻内镜 上颌窦囊肿摘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正畸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双弓丝正畸治疗,分析患者正畸效果。结果:20例患者埋伏牙均牵引到牙列为止,没有发现松动,牙髓活力未发现异常,牙根、牙龈未发现明显的吸收、退缩,边缘骨没有发现明显的丧失。结论: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采取正畸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矫正效果,治疗成功率比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 正畸治疗 口腔颌面开窗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上颌区种植体联合前部种植体修复萎缩性上颌骨牙列缺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2月30例萎缩上颌无牙颌患者,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详细评估患者口腔状况,实施翼上颌区种植体联合前部种植体修复治疗,观察种植体稳定性、咀嚼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咀嚼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种植体稳定性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90%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翼上颌区种植体联合前部种植体修复治疗是一种有效针对萎缩性上颌牙列缺损的修复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口腔健康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翼上颌区种植体 前部种植体修复 萎缩性上颌牙列缺损 修复效果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牙本质即刻封闭技术对牙体预备后活髓基牙牙本质敏感程度的影响。方法30例患者行后牙三单位固定义齿修复,每例口内有2颗活髓后牙参与实验,基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基牙预备后行即刻牙本质封闭,随后取模。对照组在基牙预备后常规取模,不进行即刻牙本质封闭。1周后行最终修复,全冠粘接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检查记录患者的牙本质敏感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固定义齿粘接后1周及1个月,实验组出现敏感基牙数少于对照组(1周:Z=-1.88,P=0.03;1个月:Z=-2.15,P=0.02)。粘接后6、12及18个月两组敏感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Z=-0.69,P=0.30;12个月:Z=-0.41,P=0.69;18个月:Z=-0.42,P=0.52)。比较两组敏感程度结果显示,实验组敏感的基牙,敏感程度主要为1度;对照组主要为1度及2度。1周及1个月观察点两组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周:P<0.05,1个月P=0.027)。结论活髓基牙牙体预备后行即刻牙本质封闭,可有效降低术后短期内牙本质过敏的发生率,减小患者的术后不适感。

  • 标签: 牙本质粘接剂 牙本质封闭 牙本质敏感
  • 简介:摘要目的后牙邻面龋充填采用不同充填材料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90例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下颌第一磨牙邻面龋,根据充填材料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采取银粉玻璃离子、银汞胶囊、光敏复合树脂,分别计为A组、B组、C组,各组均有30例,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修复成功率较B组、C组均要高(P<0.05),在牙折与充填材料脱落、继发龋发生率上,A组、C组均少于B组。结论后牙邻面龋的充填治疗采取银粉玻璃离子,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后牙邻面龋充填 充填材料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rotaper联合冠向下技术预备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颗患有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未经治疗的恒磨牙,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Protaper冠下法技术行根管预备,60颗牙205个根管;对照组60颗牙齿,212个根管,行手动锉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根管预备时间和疼痛反应发生率。结果Protaper冠下法预备根管平均预备时间(6.6±0.9)MIN/根管,与手动K锉逐步后退时间(14.5±1.4)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taper冠下法技术行根管预备可以大大节省根管预备的时间并且能减少疼痛发生。

  • 标签: Protaper 冠向下技术 根管预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树脂直接充填与嵌体修复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选取本院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2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不同方案修复的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随访12个后发现,研究组修复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针对后牙牙体缺损患者采取嵌体修复法的治疗效果更好,应在医学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后牙牙体缺损 树脂直接充填 嵌体修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改良粘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对后牙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范围2019年5月份至2023年5月份,分成两组,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参照组为传统的治疗;实验组改良粘接固位种植义齿;比较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舒适度以及满意度。

  • 标签: 改良粘接固位 种植义齿 修复治疗 后牙缺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牙种植单冠采用预留间隙咬合设计后1年内种植修复体咬合延迟时间和力百分比以及患者主观感受评分的变化,为临床种植修复体的咬合设计和调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进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使用T-scan Ⅲ咬合分析仪分别记录修复后0.5、3、6、12个月时种植单冠与天然牙的咬合初接触时间以及牙尖交错位时种植单冠与对照牙(对侧同名天然牙)的力百分比,同期记录患者对咀嚼功能的主观评分。分析咬合延迟时间(种植单冠与对照牙咬合初接触时间的差值)、力百分比和患者主观感受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时间点差异,以双侧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患者48例,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龄(36.8±8.4)岁(23~50岁)。修复后0.5、3、6、12个月种植单冠力百分比分别为(7.7±4.8)%、(10.6±5.9)%、(12.3±6.2)%、(13.2±6.7)%,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修复后0.5至3个月期间变化最明显;修复后0.5个月种植单冠力百分比显著小于对照牙[(14.3±6.5)%](P<0.01)。修复后0.5、3、6、12个月种植修复体咬合延迟时间分别为0.15(0.08,0.20)、0.11(0.06,0.16)、0.07(0.03,0.13)和0.06(0.03,0.10)s,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咀嚼功能的主观评分显示,修复后3个月至12个月各时间点评分均比前一个时间点显著升高(P<0.01)。结论后牙种植单冠力百分比在修复后3个月内变化最明显。临床种植修复后3个月内应重点复查咬合情况并酌情调。

  • 标签: 牙种植体 咬合力 牙冠(假体) 视觉模拟评分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后牙根管治疗术后牙体崩裂方向的不同对牙体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已行根管治疗的牙体并已崩裂的60颗恒磨牙,分为两组,一组为冠折线位于髓室底,一组为冠折线位于牙根,两组的根管治疗均采用手动镍钛扩挫及侧方充填方法。评价两组对牙体预后的影响。结果冠折线位于髓室底的预后要明显好于冠折线位于牙根的,且冠折线位于髓室底的后行烤瓷冠修复术后,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根管治疗术后牙体崩裂位于髓室底且无明显松动的,可行冠修复保留崩裂的牙体。如牙体崩裂线位于牙根的则予以拔除

  • 标签: 根管治疗 崩裂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6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67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84例)与观察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牙牙体缺损采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情况,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复合树脂充填 玻璃离子水门汀 后牙牙体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