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后牙根管治疗后应用全瓷高嵌体修复牙体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2年07月至2023年07月进行后牙根管治疗的78例牙体缺损患者,按随机数表法纳入常规组(n=39,全冠修复)、研究组(n=39,全瓷高嵌体修复),对比两组牙体修复效果、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49)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牙体修复效果、OHIP-49评分比常规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比常规组少(P<0.05)。结论:后牙根管治疗后应用全瓷高嵌体修复缺损的牙体具有确切效果,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促进口腔健康。

  • 标签: 后牙根管治疗 牙体缺损 全瓷高嵌体
  • 简介:摘要鼻腔鼻窦放线菌感染较为罕见,放线菌感染合并上颌骨骨髓炎更鲜有报道。放线菌病无特异性表现,临床易出现误诊。本文报道2019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患者,双侧鼻腔反复流血水并鼻塞、头痛1.5年,经鼻内镜、鼻窦CT、增强MRI及分泌物培养(细菌及真菌)等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变性质。行鼻内镜下双侧上颌窦、筛窦开放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上颌窦及上颌骨放线菌感染,给予长期青霉素治疗。随访2年,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存在上颌窦间隔时应用盘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存在上颌窦间隔应用盘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的病例(24例,女性14例,男性10例),年龄(39.3±11.7)岁(22~56岁)。术后6~8个月行永久修复,根据上颌窦间隔位置分为E类(颧牙槽嵴之前)、M类(颧牙槽嵴之后)和D类(近远中走向)。术前、术后即刻、6个月、1年、2年拍摄锥形束CT。测量术前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术后即刻、6个月、1年、2年测量上颌窦底垂直骨高度(vertical bone height,VBH)。统计黏膜穿孔率、种植体存留率。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共植入种植体24枚,患者均无头痛头晕等不适,黏膜穿孔率为0(0/24),种植体的愈合期内存留率为100%(24/24)。术前RBH为(5.26±1.90)mm;术后即刻、6个月、1年、2年的VBH分别为(11.82±1.09)、(10.98±0.52)、(10.66±0.44)和(10.40±0.33)mm,不同观测点的VB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70,P<0.001)。但术后2年与术后1年的VB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1例患者在术后18个月出现种植体周炎。结论在种植位点RBH>2 mm且存在上颌窦间隔时,使用盘钻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的患者均未发生黏膜穿孔,成功率高,可获得足够骨高度并完成同期种植,术后2年与术后1年比较未发生明显的骨吸收改建,骨结合形成良好,操作安全可控。

  • 标签: 上颌窦 上颌窦间隔 上颌窦底提升术 盘钻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全冠修复后的患者使用口腔护理,观察该方法对口腔卫生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80名患者,患者均为经过右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全冠修复后的患者,选取患者右侧下颌第一颗磨牙作为样本进行测试,以对侧的同名牙齿作为参照,比较两颗牙齿在口腔护理后的数据对比,主要对比牙菌斑指数。结果 经过对比试验显示,两组牙齿护理前后牙菌斑指数对比较为明显,且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结论 对患者进行全瓷冠全冠修复的时候,制作精良的全瓷冠牙不会对患者造成牙周损害,使用棉球对患者牙齿进行牙菌斑清洗,能够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实验表明,口腔护理在患者口腔卫生提高的患者能够取得预计效果。

  • 标签: 口腔护理 第一磨牙 全冠修复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桂俊申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3-03-13
  • 出处:《系统医学》 2023年第2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浙江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杭州 310000
  • 简介:[摘要] 总结1例伴上颌窦囊肿的上颌窦外底提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熟练的手术配合;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及健康宣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例患者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病程,完成了种植义齿修复。

  • 标签: [] 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外提升 种植术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对于后牙食物嵌塞症的治疗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通过选取牙体牙髓科、牙周门诊患者,人数共计80例。术前去除嵌塞部位的食物残渣,做好临床效果的比较。结果:通过对食物嵌塞的牙位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其中静止型治愈、改善比例分别为92.5%、7.5%,运动型患者中治愈、改善比例分别为57.5%、42.5%。通过对嵌塞、对照部分出血、龋均指数比较,其中嵌塞中龋均、出血指数分别为1.10±0.67、3.90±1.20,经比较,相比较对照部分显著较高(p<0.05)。结论:通过进行后牙食物嵌塞症分析,通过进行树脂填充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后牙食物嵌塞;临床效果;治疗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烤瓷冠修复后牙龈红肿的原因,依据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将烤瓷冠修复后牙龈红肿患者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在选择患者例数时,将70例作为总的研究例数,对于本研究所选的患者而言,患者入院最早与最晚的时间分别为2021年5月、2023年2月,对烤瓷冠修复后牙龈红肿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实施相应治疗,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修复前牙周治疗不完善、烤瓷牙边缘不密合、位置过深、与邻牙关系不佳、咬合关系异常是主要的诱发原因;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57%。结论:导致烤瓷冠修复后牙龈红肿的原因包括诸多方面,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 标签: 烤瓷冠修复 牙龈红肿 原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 要 目的:评价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02月至2023年02月为研究时间,选取此时段院内治疗的牙周炎患者56例进行分析。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比组以及实验组,实验组采用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治疗方法,对比组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不同情况下的患者的牙根吸收情况以及治疗有效性。结果:二组在治疗前的牙根吸收情况比较未见差异(P>0.05)。二组在治疗后的牙根吸收情况比较可见差异,且实验组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为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患者治疗时,选取正畸治疗可减少牙周吸收的情况,提高治疗有效性,值得借鉴。

  • 标签: 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 牙根吸收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树脂直接充填与嵌体修复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选取本院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2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不同方案修复的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随访12个后发现,研究组修复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针对后牙牙体缺损患者采取嵌体修复法的治疗效果更好,应在医学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后牙牙体缺损 树脂直接充填 嵌体修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改良粘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对后牙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范围2019年5月份至2023年5月份,分成两组,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参照组为传统的治疗;实验组改良粘接固位种植义齿;比较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舒适度以及满意度。

  • 标签: 改良粘接固位 种植义齿 修复治疗 后牙缺损 效果
  • 简介:摘要:上颌扩弓适用于上颌发育不全、牙列拥挤等错颌畸形。根据所施加的力和扩张的次数分为上颌骨的快速扩张、半快速上颌扩张和慢速上颌扩张。针对不同年龄层患者及错牙合畸形的类型,正畸医生可选择合适的扩弓方式。本文通过对颌面部骨性及软组织结构、气道结构分析,探讨上颌扩弓对儿童颌面部的影响。

  • 标签: 生长发育 上颌扩弓 上颌发育不全 颌面部组织 颞下颌关节 气道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上颌磨牙26的根管治疗,阐述了:(1)根管治疗的原理、方法及常见的注意事项。(2)如何正确寻找MB2。(3)常规的牙周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材料填充治疗后牙邻面龋齿的临床效果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后牙邻面龋齿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银粉玻璃离子充填治疗,观察组采用松风 beautifill+1bond 黏结剂充填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后牙邻面龋齿治疗中,使用松风 beautifill+1bond 黏结剂,可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不同材料填充 后牙邻面龋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冠与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科室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抽选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全冠修复根管治疗与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口腔健康情况,治疗满意度。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对比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口腔健康情况,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冠修复根管治疗与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对后牙牙体缺损均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高嵌体治疗相较于全冠治疗能够更好地保护牙齿患处与其他牙齿,尽可能地减少对周边牙齿的破坏,并且能够降低对牙体组织的磨损,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全冠修复根管治疗 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复杂多变,变异较多的是近颊根,双根管的发生率很高,但3根管极其罕见。本文报告1例上颌第一磨牙近颊3根管患牙的根管变异发现及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归纳总结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变异发现及根管口定位方法。

  • 标签: 上颌第一磨牙,近颊3根管,CBCT,显微根管治疗,根管口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鼻内镜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本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真菌性上颌窦炎的40例患者为对象。均接受MSCT及鼻内镜检查,分析二者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价值。结果  40例患者窦腔密度不均匀;28例软组织影完全填充窦腔;12例部分填充窦腔。22例发生骨质增强,10例骨质破坏。病变累及双侧13例,单侧27例。鼻内镜检查中可见鼻甲肥大22例,钩突肥大、息肉样变化29例,鼻中隔偏曲17例,鼻息肉9例。MSCT与鼻内镜联合检查诊断的符合率高于MSCT、鼻内镜单独检查(P

  • 标签: 多层螺旋CT 鼻内镜 真菌性上颌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57BL/6小鼠牙齿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为研究人类以及其他动物牙齿发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57BL/6小鼠54只,分别为出生后1 d(postnatal day 1,P1;P3、P7……含义依此类推)、P3、P7、P10、P14、P21、P28、P42、P56,每个鼠龄组6只。全部小鼠处死后分离头颅及牙颌标本,显微CT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不同视角观察小鼠各牙位牙冠及牙根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小鼠从出生到性成熟(P56)牙齿的生长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从出生到P14为第1阶段,此时所有磨牙(第一、二、三磨牙)牙冠已形成,而牙根均未发育完成;第2阶段从断乳(P21)到P28,此时所有磨牙的牙根均已达到正常长度并形成根尖孔;上下切牙通过磨耗形成锋利的釉质切刃,上下磨牙建立尖窝相对的咬合关系。第3阶段从P42到P56,根管出现分化,一些扁根内出现1-2型根管;根尖部发育完成并因牙骨质沉积而膨大。结论小鼠牙齿发育过程中,牙尖的矿化、牙冠的继续形成及牙根的延长均按特定时序、在特定空间位置、受到精确调控下进行;切牙与磨牙的发育模式显著不同。

  • 标签: 牙列 牙髓腔 根管 显微 CT 生长发育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