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年度周期的安排、日常活动的安排、人生历程的安排以及村庄和居民的空间安排几方面讨论了云南坎村彝族时空制度的变迁。

  • 标签: 彝族 时空制度 文化变迁
  • 简介:明代茶马制度不能简单地称为茶马互市或茶马贸易。明代的茶马制度重在“得番固围”,“得番”在于建立和确保卫所下的属番体制,设官“编族”,铺展为类似于编户的基层组织。属番体制源自元代,明代嵌入了以茶怀柔的新因素。从而将茶马制度内嵌于属番体制之中。

  • 标签: 明代 茶马制度 属番体制
  • 简介:江苏省的内外洋四至界限非常清楚,大羊山与小羊山之间是江、浙两省的外洋分界线;位于北纬35°附近的车牛山岛是江苏与山东外洋的分界线;江苏的内洋的基线为海岸线和崇明岛岸线;江南的内外洋交界线大致在汇头、崇明岛东端、廖角嘴一线附近;外洋的外缘线则是帆船行走的航线,与现在上海至青岛的航线重叠。为了确保长江海口和帆船航线的安全,雍正、乾隆时期逐渐建立了比较严密的巡洋制度。汇头以东的外洋归苏松镇中、左、右、奇四营和吴淞、川沙二营共同管辖,余山迤北的外洋归狼山镇狼右营、掘港营等巡缉。苏松镇水师对于长江海口附近的内洋和外洋进行了严密的分巡、总巡和督巡。我们从江苏巡洋的重要事例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巡洋制度从建立到基本完善,再到逐渐废弛的过程。

  • 标签: 江苏 内洋 外洋 水师 巡洋制度 清代前期
  • 简介: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隋唐时期,开始步入一个空前完善的历史时期。尤其在制度与文化方面呈现出一派盛唐气象。这个时期的君主政治表现出许多为后代所仰慕、具有典范意义的君臣模式与制度文明,不仅对中国历史也对东亚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唐代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历史地位,是与唐初以来的政治生态环境及其完善的制度结构与功能密不可分的。

  • 标签: 生态环境 君主政治 君臣道合 给事中 谏官
  • 简介:<正>西藏传统政治生活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政治领导阶层,特别是地方政府内部世俗贵族集团之间,争夺权力和特殊地位的角逐。整个政治体系的主要活动是内部的互相倾轧、争吵和财产纠纷。从某一特定时期观察,这种斗争是一种经常的周而复始的现象,但如果从历史上考察西藏的政治制度,那么这种表面的、经常状态,就是不断进行

  • 标签: 达赖喇嘛 西藏 庄园 地方政府 活佛转世 贵族家庭
  • 简介:英国封建社会的起源,是西方学术界一个长期纷争不已的话题。19世纪90年代,英国历史学家儒德先后发表一系列论著,创立了英国封建制度起源于诺曼征服的学说。其实,白面世之日始,这一学说就一直受到质疑和批判,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对其批判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1973年,布朗在《英格兰封建制度起源》一书中,坚定地捍卫了诺曼征服是英国封建社会起源的理论,该书被视为是诺曼起源学说反批判的扛鼎之作。然而,从史实和学理两个角度而言,儒德所创立和布朗所恪守的诺曼起源学说都是难以获得证实的。

  • 标签: 诺曼征服 封建制度 英格兰
  • 简介:研究者的文化制度学养事关研究准确度和研究深度。检视明清文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硕士、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发现研究者对于职官制度方面的学养普遍不足,甚至严重欠缺,影响到研究成果的质量,值得重视。

  • 标签: 职官制度 职官别名别称 明清文学
  • 简介:鉴于目前对土司制度的研究有忽视对档案,特别是清代档案使用的倾向,本文以大量实例论述了清代档案在土司制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清代档案不仅能为土司制度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而且还能提供大量为其他文献所未栽的珍贵史料,充分利用清代档案,会对土司制度的研究有所突破,并能纠正以往研究中的某些观点和认识。同时指出,利用清代档案,也要认识到档案的局限性,并对档案的真实性进行鉴别。

  • 标签: 土司制度研究 重视 清代档案 利用
  • 简介:战国时期的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制度及货币流通中各诸侯国货币之间币值换算的论述。固陈陋见,以期能抛砖引玉。

  • 标签: 货币流通 货币制度 战国时期 诸侯国 学术界
  • 简介:明清各省特设学政,职掌学校政令,作为沟通科举与学校的枢纽。由于学政责专权重,易滋流弊,直接影响到国家抡才大典与官场风纪,因此,清初统治者为整饬各省学政积弊,在建立和完善学政考核制度上不断努力,经过从解卷磨勘到督抚纠参的转变,逐渐确立起“剔除学政十弊”的制度,作为考核学政的重要依据,并辅以加罚苦差等惩戒措施,对于整顿清初吏治、收复天下士心,以及澄叙铨选、保证科举与学校选拔人才的公正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剔除学政十弊 学政 考核
  • 简介:19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众多国家发生了重大制度转型,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型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广泛关注.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投影,对其理解也必然要从制度转型的深刻层面去加以认识.文章系统回顾了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经历的城市形态研究、实证主义方法、政治经济学分析等过程,揭示出其基本走向是转向对深层制度性因素的关注.继而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制度转型的三个根本方面,并概要性地阐释了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最后列举了相应的一些重要研究领域和基本方向.

  • 标签: 制度转型 城市空间结构 社会空间统一 中国
  • 简介:在对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西南边疆土司贡纳制度的变化态势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认为明早期的土司侧重于纳赋,明晚期的土司侧重于朝贡,明中期处于土司纳赋与土司朝贡的过渡期。纳赋制度形成于明早期地方卫所制度形成之际,主要是以一种补充卫所屯田收入不足的面目出现的。而朝贡,则是在土司进京袭职、升迁、述职甚至是控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

  • 标签: 明朝 西南边疆 土司 贡纳制度
  • 简介:1972年尧山靖江安肃王朱经扶墓出土明代青花人物梅瓶1件;1982年于尧山靖江康僖王朱任昌莫氏夫人墓出土明代青花岁寒三友人物梅瓶1件;1983年于尧山第十代靖江温裕王朱履焘墓中出土明代青花双龙戏珠梅瓶一件……,截至八十年代止,桂林文物部门先后从桂林东郊尧山明代靖江王墓群中出土各式青花梅瓶百余件,其数量之多,品类之全,足以令国内文物界瞠目。

  • 标签: 靖江 出土 明代 莫氏 文物 墓群
  • 简介:博物馆的管理工作象其他行业一样主要分为人、财、物的管理,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只有人员管理到位才能更好的完成“财”与“物”的管理。我认为博物馆人员管理工作可以着眼于两个方面:即制度化与情感化。制度化重视规范,情感化则强调人文,但是制度化与情感化并不是“严”与“仁”的矛盾,而是人员管理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 标签: 人员管理 情感化 制度化 博物馆 管理工作 人的管理
  • 简介:黄河流域史前葬俗与社会制度(下)张忠培,朱延平(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三章父权制时代第一节父权制的产生父系社会是在母系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和母系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旦进入父系社会,各方面的进步都在加快,社会发展也以不...

  • 标签: 葬俗 黄河流域 大汶口文化 张忠培 新石器时代遗址 母系社会
  • 简介:代价币(券),俗称“筹码”。原是某些行业中自行制作的小额信用凭证,如浴室中的浴筹、熟水店的水筹、赌场中的赌筹、公交车(船)的车筹等等。其由来已久.且有的至今仍在使用。这些代价币。不是货币制度中的法定货币。货币史学者是不屑一顾的。

  • 标签: 货币制度 中国 信用凭证 法定货币 公交车 货币史
  • 简介:宋代内臣在官阶迁转到内东头供奉官时,需要从内侍两省转到枢密院管理,进入武阶序列迁转,是为常规迁转路线上的“止法”。但对于在御药院、内束门司等要近机构担任差遣的部分内臣而言,他们可以在官阶保持为内束头供奉官的情况下,将供职时的劳绩折算为应迁转的阶次,待转出时可以直接获得较高的阶秩。内臣的这段经历被称作“寄资”。作为一种特殊的品阶管理制度,寄资在两宋随政治制度的发展形势屡经废置,在时人的认识中也由“侥幸之门”变为“祖宗法”。以时间为轴考察寄资制度的演变,可以帮助我们在制度史的视野中重新认识宋代内臣作为官僚的属性,并进而思考内臣品阶管理制度所可能体现的内外秩序。

  • 标签: 寄资 内臣迁转 内侍官阶 内外秩序
  • 简介: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向21世纪,坚持和完善这种政党制度,对于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政治制度 特点 作用
  • 简介:(一)人类在脱离动物界的过程中,形成了数与量的概念。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离不开对物质世界中长短、多少、轻重的认识和掌握,这就必须确定各种量值单位以便于核计、运算,于是便逐渐产生了度量衡制度。最初的计算方式是很原始很粗疏的,而且往往以人体自

  • 标签: 度量衡制度 浅议 人类社会 生活
  • 简介:本文以《汉旧仪》所录西汉末年大司徒向计吏宣读的“敕”所含控制厨、传等改善条件、增加接待膳食标准为綫索,根据出士简牍与文献,推算出西汉末年全国传舍与置的总数,并以尹湾汉简《元延二年日记》的记载为标准,据各县、置在交通才中的位置,对不同县、置的接待量进行了细分与统计,估算出西汉末年一年使客住宿的日子数量与消费的粮食、鸡的数量,以及其中使用的马匹所耗粮食的总量。基于此,据悬泉汉简,归纳出当时导致额外开销的四点原因,并分析了开支难以控制的深层原因。指出这类机构乃是广土众民的帝国存在所不可或缺,使用者与管理者日久了解其运作漏洞,假公济私,导致开支膨胀,上级的监督乃至皇帝的诏令则日渐失效,月累年积,传置机构不堪其负,和帝国一道走向末日。如此过程反反复复,直到清末。体现了官吏群体与皇帝、帝国体制之间的长期博弈。这种“反复”构成中国历史中延续与不变的一个侧面。

  • 标签: 皇帝 传置分布 招待开支 交通线复原 悬泉汉简 官场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