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8年6月21日上午到22日下午南平市自北而南先后出现大暴雨,部分特大暴雨的天气.22日南平市有8个县市日雨量(20~20时)超过100mm,其中光泽(255.4mm)超过200mm.过程全区10个县市24小时最大雨量均超过100mm,其中有3个县市(光泽、武夷山、邵武)超过200mm,以光泽290.5ram(21日14时至22日14时)为最大.光泽从21日19时到22日08时连续13个小时每小时雨量均在13mm以上,雨量达266.5mm,为历史罕见。由于过程降水强度大.范围广,前期又连续暴雨、大暴雨:水位居高不下。造成南平市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全区普遍受灾。损失惨重.本文着重对过程的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用雷达回波作短时预报的能力.

  • 标签: 雷达回波特征 特大暴雨 南平市 日雨量 降水强度 连续暴雨
  • 简介:分析了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并把小波变换引入到了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滤波中,实现了DSM数据的快速、高精度的滤波。在文章的最后,利用英国Birmingham地区的实验数据对基于小波分层原理的数据滤波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分层原理的数据滤波方法的正确率优于94%,精度优于±0.71m。

  • 标签: 机载激光雷达 数字表面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 小波变换 数据滤波
  • 简介:使用嵊泗站所布设的地波雷达观测获取的径向流数据,以及嵊泗、芦潮港、岱山3个潮汐观测站水位资料,采用两点近似投影方法反演流场全矢量流速,并用T_tide程序计算调和常数,分别计算O1、K1、M2、S2各分潮流速场及迟角场,并计算各点上的潮能通量及潮能耗散,得到嵊泗岛以西杭州湾口区域潮能耗散同地形存在良好对应关系,充分证明了采用地波雷达观测数据进行潮能耗散计算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供相关工作者作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 标签: 地波雷达 特征值 潮汐类型 潮能通量 潮能耗散
  • 简介:描述和估计介质含水量、介电常数等属性参数分布是探地雷达探测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雷达波的旅行时间和反射振幅系数与介质含水量、孔隙度与介电常数密切相关。常规通过旅行时间计算波速以估计介质参数的方法,例如透射波法,共中心点速度分析等,对于复杂介质分辨率有限。基于反射振幅的阻抗反演方法可以直接根据反射系数计算雷达波阻抗以估计介质属性参数,从而有效地避开常规方法在计算波速时精度低的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了基于高斯型和指数型混合自相关函数的三维多尺度等效随机介质模型刻画地下随机介质参数分布,并在局部加入高斯椭圆方程描述局部随机异常目标体。其次,通过引入锥形函数以降低随机介质模型在离散网格数值计算方法误差。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探地雷达递推阻抗反演的基本流程并结合随机介质模型测试了该方法在复杂介质参数估计中的计算精度。最后,对内蒙地区的实测探地雷达数据利用递推阻抗反演方法来估计地下污染物参数,估计介电常数、含水量结果与钻孔实测数据和同期开展的电阻率成像结果有很好的吻合。说明基于递推阻抗反演方法在探地雷达复杂介质属性参数估计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探地雷达 阻抗反演 随机介质模型 锥形函数
  • 简介:摘要针对铁路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利用地质雷达术进行隧道工程质量检测。岩土工程介质的电磁学特性决定了应用地质雷达的效果,介质的电磁学性质可用介电数、磁导率和电导率3个参数来表征。地质雷达技术探测是一种利用广谱电磁波确定不同介质分布的探测方法。针对铁路隧道,给出地质雷达在无损检测应用中的工作方法,包括测线布置、采集参数设定、现场检测和后期资料处理解释。通过对现场数据处理分析,可以精确探测衬砌厚度,确定钢筋及钢架的分布位置及数量,查明衬砌背后特别是拱顶存在的空洞和回填不密实区域。使用地质雷达对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进行检测,实践证明技术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地质雷达 无损检测 隧道 混凝土衬砌 工程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根据有关资料,结合作用多年的实践经验,对711雷达的探测内容、探测方法等进行了全面论述。文中介绍了最基本的观测内容,强调了雷达回波与其他有关资料相配合的问题。详细介绍了整个探测程序,特别指出了探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根据711雷达的性能及雷达气象学原理,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建议。文章着重讨论了回波资料的摄取方法,按照不同性质的降水回波或不同拍摄目的。分门别类做了介绍。

  • 标签: 711雷达 雷达回波 探测方法 对流云 层状云
  • 简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雷达技术在国内气象行业领域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将气象雷达新技术应用于防灾减灾工作中,对提高气象站工作效率和降低灾害的几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国内气象雷达技术的发展水平有限,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对此,本文主要从国外气象雷达技术的发展视角着手,进一步分析气象雷达技术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有效运用,为我国气象雷达技术水平提升提供些许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气象站 雷达技术 防灾减灾 运用
  • 简介:利用2005-2006西安多普勒雷达冰雹天气产品资料及渭南冰雹实况资料,对渭南19个典型雹日回波资料分析。得出指标:降雹时反射率因子(R)〉50dBz.组合反射率因子(CR)〉55dBz;降雹前垂直液态水含量VIL值有一个明显的“跃增”变化,降雹时VIL值在50kg/m^2以上;速度图上的对流辐合特征、“逆风区”、中气旋是有效识别冰雹雷雨大风的判据指标;云顶高度(ET)结合其它产品,可提前做出预警

  • 标签: 多普勒雷达产品 人工防雹 判别指标
  • 简介:针对2012年7月23日云南腾冲的一次混合型层状云降水过程,联合35GHz多普勒偏振云雷达、雨滴谱仪和探空仪进行联合观测与分析,根据Z—qr(雷达反射率因子—雨水含量)的关系式,反演雨水含量(qr)、云水含量(qc)以及空气垂直速度(w)。结果表明:在较强回波区,云水含量为0.5-0.8g·kg^-1,雨水含量为0.2g·kg^-1,空气垂直速度为0.6-1.0m·s^-1,对应时段的小时雨量较大;通过云水含量与雨水含量、雨水含量与雷达反射率因子的散点图,分别得到各自的拟合公式。当云水含量〈0.8g·kg^-1时,直接通过拟合公式得到的云宏观参量的精度较好。

  • 标签: 联合观测 云雷达 云宏观参量
  • 简介:利用淮南气候环境综合试验站2015年1月云雷达观测资料,对淮南地区冬季云的宏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淮南地区冬季云云底高度在0.21~11.0km,其中0.5km和2.0km高度云底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全部云系的16.7%和11.3%;云顶分布在0.36~11.3km,其中5.0km和5.5km处云顶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全部云系的9.25%和10.0%。云层厚度为0.1~8.3km,73.4%的云层厚度在2.0km范围内。(2)低云、中云、高云分别占全部云系的44.0%、29.4%和26.6%,平均厚度分别为2.4km、0.8km和0.6km。(3)该地区冬季总云量较少,为13.7%~21.8%。单层云出现频率占总云量的45.2%~77.8%,多层云出现频率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减小。

  • 标签: 淮南 云雷达 冬季云 宏观特征
  • 简介:为提高供水管线渗漏病害的识别率,本文针对探地雷达识别管线渗漏病害开展试验研究。依据渗漏区渗流规律和渗漏区电磁参数特征,得到不同工况下的管线渗漏病害雷达图谱,总结了探地雷达图像判识过程中渗漏区图谱的典型特征,得出探地雷达能够有效地反映地下管线的病害位置和泄漏程度。借助分频技术以及道积分技术对部分雷达病害数据做了进一步的属性分析。道积分技术能够可以提高数据的整体分辨率,凸显出渗漏部位波阻抗的变化,能实现渗漏程度差异的评价;S变换的分频技术消除了其它噪音的干扰,能刻画不同频带的渗漏程度;综合两种属性分析方法可以实现管线渗漏位置、大小程度综合的刻画和判断,凸显了渗漏区信号,提高了探地雷达数据的识别率。

  • 标签: 探地雷达 管道渗漏 分频技术 道积分
  • 简介:摘要: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识别目标位置的电子装备,因其不受雨雪云雾等天气条件的限制,可以全天时、全气候以一定穿透能力探测定位目标,该一系列特点使得雷达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及科学研究中,尤其在军事上作用极大。作为防空和区域作战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雷达的重要任务主要是搜索并实时对目标定位,随着雷达技术不断完善与提升,雷达在海面作战中作用巨大,水面舰艇运行过程中,极易被雷达发现,对舰艇安全影响较大。因此,在水面舰艇运行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多元化雷达探测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应用雷达隐身技术,设计水面舰艇隐身设计,进而降低敌方探测效率,维护各类任务有序开展。

  • 标签: 雷达 隐身技术 舰艇 应用分析
  • 简介:通过对2010年12月15日湖州市暴雪过程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发现,可以清楚地展示暴雪过程风场变化特点,通过分析高低层冷暖平流的分布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暴雪过程的大气层结结构;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垂直速度、折射率结构常数及探测高度等指标的变化能反映降雪的开始、结束以及降雪的强度,为精细化预报提供参考。

  • 标签: 风廓线雷达 冷暖平流 大气层结结构
  • 简介:摘要:近年来,技术的进步使得各个领域都突破了技术限制,实现了现代化发展。在工程测绘领域,各种先进测绘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整个的测绘效率,还保障了测绘精度,为各类工程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测绘数据参考。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属于一种先进的测绘技术,利用信号的对比,能够获得被测目标的高度、位置、距离等信息。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工程测绘中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具体应用,促进了测绘领域的现代化发展。

  • 标签: 工程测绘 激光雷达测绘技术 应用
  • 简介:接收机是雷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其任务是通过滤波将天线上所接收到的微弱的高频回波信号从伴随的干扰电波中选择出来,并经过放大和解调之后,送给显示器或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而中放则是接收机中的关键设备.它的功用是将混频器送来的微弱的中频信号进行充分放大后,再经检波变成视频信号送至视频放大器.它的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对回波的探测质量.由于中放的精确性要求极高,因此,在雷达出厂时,工厂曾明确要求台站:中放在一般情况下,应送工厂检修.事实上,一般台站也确实没有检修中放所必需的设备.本站这次中放自激,发生在台风警报发出以后,修复后,雷达在这次测台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本文对这次修复过程作一技术上的小结.

  • 标签: 雷达接收机 自激 中频信号 视频信号 台风警报 调谐放大器
  • 简介:利用MICAPS资料、NCEP1°X1°再分析资料以及榆林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7年7月25—26日榆林市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短波槽、700hPa低空西南急流和850hPa中尺度切变线是本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700hPa西南急流为特大暴雨的主要水汽输送系统,同时为强降水的维持提供了不稳定能量。雷达反射率演变特征表明该次过程有两个强降水时段,第一阶段为位于榆林北部的带状回波和南部的孤立雷暴单体造成的局地强降水,第二阶段为回波前部不断生成并发展的多个强回波中心给榆林南部带来的大范围短时暴雨。径向速度图上,在第二阶段对称的正负速度中心表明700hP:存在明显的西南低空急流;过程期间低空急流与强降水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持续出现的中心风速为15m/S以上的西南急流对短时大暴雨的产生有重要作用,低空急流的强度直接影响着强降水强度,急流风速增幅越大,强降水雨强增幅越大。

  • 标签: 短时大暴雨 低空急流 雷达回波特征 径向速度
  • 简介:噪声衰减是探地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当探测目标埋藏深度比较浅时,其反射信号与直耦信号和地面回波信号相互重叠,直接影响目标反射波到达时刻的检测及目标的正确定位。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urvelet变换的噪声衰减方法。通过对理论数值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处理,以及与平均消去法和二维连续小波该方法处理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处理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可以去除背景噪声、同时可以衰减倾斜相关的相干干扰和数据中的随机噪声。与二维连续小波变换方法相比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 标签: 噪声衰减 强背景噪声 CURVELET变换 阈值
  • 简介:摘要:公路工程检测工作对于公路质量检测以及公路维护检修十分重要,其也是保证人们出行安全的必要工作之一。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利用使得公路工程检测工作效率与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不仅大大缩短了公路工程检测的工作周期,降低了公路工程检测的工作量,其还使得公路工程检测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保障了人们出行安全。因此,积极探究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工程检测中的应用,以进一步帮助地质雷达检测技术更好的应用在公路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 标签: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 公路工程 工程检测 应用
  • 简介:经过严格的数学推演,推导出仅需4个方位的天线座水平度检测数据即可通过数学处理获取准确的天线座水平度的数学理论模型。运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处理4个方位的检测数据,可以计算天线座水平度倾斜角、天线方位旋转轴倾斜方位及可供仰角读数校准的仰角读数“真值”。与目前普遍采用的天线座水平度检测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相比,4方位检测法显著减少检测人员在天线罩内天线平台上的工作量及室内人工手动处理的工作量,而需要计算机软件自动完成的工作量明显增加。

  • 标签: 数学推演 天线座 水平度 4方位检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