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临床护理中。静脉采血及静脉输液分开进行操作。而在较近的两项操作时,病人多次进行静脉穿刺,增加了病人疼痛。笔者通过实践,巧妙将采血针与静脉输液连接,从而使静脉采血及静脉输液一针完成。减轻病人再次打针的痛苦,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静脉采血针 静脉输液 临床护理 静脉穿刺 使用效果 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静脉化疗中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给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方法 选择在2020年1月至12月之间进入我科展开静脉化疗患者进行研究,总计有96例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有48例患者。参照组采取的是常规合理方式,实验组则使用的是静脉护理小组的护理方式。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并发症、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比参照组33.33%低,实验组满意度97.92%高于参照组85.42%,各组数据均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静脉化疗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组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展开工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生命健康质量的提升,为医疗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静脉化疗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钝针联合锐针穿刺法降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和实用性。方法:选取我院9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病人(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01日),随机分为锐针穿刺组(对照A组)、钝针穿刺组(对照B组),钝针联合锐针穿刺组(观察组)各30例。观察及评估各组患者内瘘并发症的情况。对比三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观察组3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明显下降。。结论:钝针联合锐针穿刺法降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显著,穿刺更加安全有效、减少了患者并发症和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钝针联合锐针穿刺法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动静脉内瘘 相关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各种方法,如安抚奶嘴、抚触等对减轻新生儿穿刺疼痛的影响。 方法:利用临床工作时的观察与经验,总结出对于缓解新生儿穿刺疼痛的有效方法,对比研究出各种方法对新生儿的不同影响效果,结合相关文献做出判断。 结论:安抚奶嘴可有效减轻新生儿穿刺疼痛,联合抚触及葡萄糖水共同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 标签: [ ]新生儿 穿刺疼痛 安抚奶嘴 葡萄糖 抚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于肾穿刺活检术护理中采取临床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行肾穿刺活检术的64位对象开展探讨,其入院时间均在2020.02-2022.02间。采取乱数表法将择取对象分于两组别中,前者(对照,常规看护指导,n=32),后者(观察,临床看护指导,n=32)。对择取对象干预性展开组间比照并行分析。结果:常规或临床护理运用下,对照、观察两组择取人员干预性比较,后者情况较好,总有效率数值93.75%相比于对照组数据75.00%存在显著增长(P<0.05)。结论:临床干预施行在肾穿刺活检术护理中效果较为显著,价值较高。

  • 标签: 肾穿刺活检术 临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从术前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卧床休息、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对肾穿刺护理进行综述

  • 标签: 肾穿刺 护理
  • 简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肿瘤患者化疗给药的常用途径,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以及化疗药物外渗导致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等并发症[1]。研究表明[2],在较长时间的输液治疗中,PICC较其他外周静脉导管或中心静脉导管可以降低导管相关风险、节约费用,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脱落 护理警示
  • 简介:【摘要】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常用给药途径,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因为多种因素而带来一些不可预估的风险,输液性静脉炎是由于物理化学及感染等因素对血管内壁的刺激而导致的血管壁的炎症表现。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既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又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静脉炎常见类型有五种,分别为细菌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药物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拔管后静脉炎。常见因素包括药物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输液装置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和各种治疗方法。

  • 标签: 静脉输液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技术。是一种最常用的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 标签: 静脉输液 静脉炎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风患者静脉留置针实施静脉输液护理技巧。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以及不良事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中风患者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中应用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出现,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中风 静脉留置针 静脉输液
  • 简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其中,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避免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

  • 标签: 化疗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探究在患有 乳腺疾病疾病患者身上,采用 超声引导穿刺的手术手段,是否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手术质量和术后满意度,此方法值不值得临床推广; 方法

  • 标签: [ ] 超声引导 穿刺 术 乳腺良性肿瘤 试验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休克患者股动脉穿刺采血方法。方法分析2006年3月-2008年5月收治股动脉搏动较弱或者根本摸不到股动脉搏动206例休克患者股动脉穿刺采血方法。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6例。观察组新方法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结论新穿刺方法安全、可操作性强,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休克 股动脉穿刺 体会
  • 简介:21世纪临床输血已经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机采血小板的应用得到了临床医学的广泛认同。但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如何安全有效节省献血后按压止血的时间,避免因更换手指按压带给献血员麻烦及按压失败导致出血,造成献血员心理负面影响等。我科于2013年1月应用采血护士手指按压献血员手指的同时按压创可贴的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按压方法 献血后 单采血小板 穿刺点 机采血小板 手指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穿刺活检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总结了本科室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收治的210例行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指导、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加强肾穿刺活检术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结论: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是一项有创操作,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肾穿刺活检术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 简介:随着血管介入医学的发展,介入技术在临床工作中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介入检查和治疗。但术后穿刺部位易出现渗血、局部血肿,甚至动脉血栓。对此临床一直采用砂袋法压迫止血,尽管该方法有效,但由于施加压力不均匀且肢体制动时间过长,易造成末梢循环不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且临床护理难度大,护理强度高。为解决这一临床护理难题,我科采用了一种新的压迫止血方法一弹力绷带法代替传统砂袋法压迫止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压迫止血 止血方法 穿刺部位 介入术后 血管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改进婴幼儿穿刺采血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方法对108例住院需采集血标本的婴幼儿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无一例皮下血肿及其它护理并发症。结论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操作安全、易行。穿刺成功率高,避免了传统的静脉采血的弊端,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婴幼儿 桡动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阴道穿刺取卵手术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200例,均选自于我院收治的经阴道穿刺取卵手术患者,其入院时间段为2020年10至2021年6月期间。对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予以分析。结果:200例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后,有6例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占比为3.00%,有5例出现手术不配合情况,占比2.50%;191例手术成功,占比95.50%;9例手术失败,占比4.50%;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3.50%。结论:在经阴道穿刺取卵手术的护理中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手术配合度,缓解期负面情绪,并且能够确保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安全性。

  • 标签: 经阴道穿刺取卵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对策 术配合度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干预护理在预防管道穿刺点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接受穿刺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干预组50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干预组50例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干预措施,包括日常生活自我维护,特殊的临床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穿刺点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干预护理 PICC 静脉注射 穿刺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