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重要的操作技术,快速完成小儿静脉穿刺可减少患儿痛苦,争分夺秒地抢救患儿,提高护理质理和工作效率。影响静脉穿刺成败有外界和内界的因素。外界因素有环境、患者、物品;内界的因素是护士的因素,主要有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如: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操作方法。要想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关键在于护士要尽量改善和克服外界的不良影因素,充分发挥内部的积极因素。

  • 标签:         儿科 静脉穿刺 护理体会
  • 简介: 摘要: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重要的操作技术,由于小儿血管细、不会合作,往往会造成穿刺过程中及其后的血管损伤。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仅对小儿造成身体的伤害,也会引发家长的不满甚至纠纷。快速完成小儿静脉穿刺可减少患儿痛苦,争分夺秒地抢救患儿,提高护理质理和工作效率.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淡一淡静脉穿刺的体会.

  • 标签:         儿科 静脉穿刺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中探究穿刺的技巧及护理措施。方法:在回龙中心卫生院中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时间段内接受穿刺治疗的90例患儿,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是采用纯穿刺的方式,观察组是将穿刺技巧与穿刺护理结合在一起。根据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就可以判断出穿刺技巧与护理措施的作用。结果:在穿刺成功率方面,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为97.8%;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概率为4.4%。结论:在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穿刺技巧与护理措施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使穿刺的成功率提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儿静脉输液时出现并发症。

  • 标签: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 留置针穿刺 穿刺技巧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肾脏病危重患者静脉穿刺的技巧。方法 选取本院肾内科住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对肾脏病患者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因素,剖析成功的主要因素、技巧与体会。包括穿刺部位、辨认血管、止血带扎结位置、促血管充盈方法、穿刺方式、穿刺技巧等。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静脉留置针穿刺 穿刺技巧 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PDCA管理模式下急诊输液病房静脉穿刺流程改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2年6月-9月急诊输液病房输液并接受常规静脉穿刺管理干预的100例患者(参照组)以及2022年10月-12月急诊输液病房输液并接受PDCA管理模式下静脉穿刺管理干预的100例患者(研究组)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临床出现的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整合数据,分析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4.00%),总满意率98(98.00%);参照组发症发生率18(18.00%),总满意率83(83.00%);两组数据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数据更具优势性。结论 在PDCA管理模式下急诊输液病房静脉穿刺流程得到优化,可很大程度降低临床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获得患者满意,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PDCA管理模式 急诊输液病房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9月~2022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静脉治疗患儿。采用Excel表格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42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家属参与护理干预 静脉治疗 穿刺成功率 家属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产生的影响,探究可靠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在我院儿科门诊选择80名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所有患儿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内。对抽签的方法进行利用,以此将患儿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40名患儿。将组别作为参考依据,分别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38名家属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是95.00%;对照组有31名家属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是7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采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法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将显著提高,因此需要提高对护理工作的关注度,并对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合理运用,提升儿科门诊护理的细致化水平,进而为患儿健康提供保障。

  • 标签: 儿科门诊 静脉输液穿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凝胶在小儿静脉穿刺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88例,随机均分为接受一般护理措施的对照组以及基于对照组接受利多卡因凝胶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9.5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72%(P<0.05);对照组穿刺疼痛评分为(3.85±0.87)分,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3.21±0.52)分(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利多卡因凝胶可促进患儿主动配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的穿刺疼痛感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利多卡因凝胶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在中度血小板低下的淋巴瘤病例中的作用及其使用情况。方法 分析2023年5月广州某三级综合肿瘤科收治一例中度血小板低下的淋巴瘤患者,施行PICC置管过程。结果 由于该患者血小板低下伴全身多处淋巴结,不适合建立外周静脉通道或中心静脉通道(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遂在超声引导塞丁格穿刺下成功置入PICC导管,留置半年,并顺利完了相关治疗后拔管。结论 该案例PICC的成功实施,拓展了中度血小板低下的淋巴瘤病例及疑难病例中的使用范围。

  • 标签: 血小板低下 淋巴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皮肤接触护理+非营养吸吮对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09月本院收治的7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非营养吸吮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皮肤接触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早产儿的啼哭时间和疼痛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皮肤接触护理 非营养吸吮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HFMEA分析儿童全麻口腔治疗患者的静脉采血流程降低静脉采血穿刺失败率。方法:利用HFMEA对潜在的失效模式、失效原因以及失效结果进行了深入的严重度、可能性以及危急值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结果:静脉采血穿刺失败率由7.2% 下降至1.5%( P <0.05)及患者满意度提升。结论:应用HFMEA有助于提高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 HFMEA 儿童全麻 口腔治疗 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生活计划干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患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新生儿科2022年1—6月收治的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新生儿115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静脉针留置期间行常规护理的新生儿57例纳入对照组,行儿童生活计划干预的新生儿58例纳入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管理情况、不良事件、风险优先指数(RPN)值。结果 实施儿童生活计划干预后,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污染敷贴未及时更换率、操作不够规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童生活计划 静脉留置针穿刺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B超引导下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在困难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5月-2022年05月间64例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困难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行传统盲穿法)和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穿刺),各32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穿刺耗材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静脉炎、渗液渗血、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应用,可为低月龄患儿、超重患者等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提供良好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可推广。

  • 标签: B超引导 外周静脉留置 困难置管 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内瘘穿刺过程中的疼痛评分。   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组穿刺期间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效减轻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期间的疼痛感,促进了患者舒适。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开展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对其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病例筛选为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0例,经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组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一组中有患者25例,在两组患者的动静脉穿刺护理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详细记录对比两组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依从性同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升,患者的动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穿刺护理中开展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可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的穿刺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瘘 穿刺疼痛 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手背静脉充盈不良患儿留置针穿刺中采用双扎法联合快速手消毒剂按揉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人数共82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接受留置针穿刺治疗的患儿,且患儿均存在手背静脉充盈不良的现象,随机将其分为41例对照组(采用一根止血带)、41例观察组(双扎法联合快速手消毒剂按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手背静脉充盈不良患儿留置针穿刺中采用双扎法联合快速手消毒剂按揉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双扎法 快速手消毒剂按揉 手背静脉充盈不良患儿 留置针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钝针联合锐针穿刺法降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和实用性。方法:选取我院9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病人(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01日),随机分为锐针穿刺组(对照A组)、钝针穿刺组(对照B组),钝针联合锐针穿刺组(观察组)各30例。观察及评估各组患者内瘘并发症的情况。对比三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观察组3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明显下降。。结论:钝针联合锐针穿刺法降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显著,穿刺更加安全有效、减少了患者并发症和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钝针联合锐针穿刺法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动静脉内瘘 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