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鼓膜外伤性穿孔多由直接损伤(如挖耳、灼伤)和间接损伤(如掌击、爆炸等)所致.对此疾病的治疗为观察3-4周待其自然愈合,未愈合者鼓膜贴补穿孔处促进愈合,三月后不愈合者手术修补[1].现文献报道鼓膜外伤性穿孔自愈84.2%[2],治疗方法有微波、中药琪尔乐、明胶海绵等协助贴补治疗,其治愈率为83.3-97.8%[3-4],小的鼓膜穿孔可自行愈合,穿孔达鼓膜1/2时,一般愈合需2-3个月[6].我院1999年5月-2004年12月收治鼓膜外伤性穿孔130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治疗,一组行单纯鼓膜贴补修补穿孔鼓膜,另一组在前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金纳多,取得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外伤性穿孔 治疗外伤性 穿孔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童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1日至7日住院病区的100名患儿进行留置针留置时间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非计划拔管率为74%,为此与2014年2月,成立了呵护圈,通过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分析、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实施与对策、效果评价8个步骤后,确认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情况。结果住院患儿非计划拔管率由74%降至至活动后35%。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通过对住院患儿静脉穿刺固定、健康宣教、操作流程等相关因素的改进,有效的降低住院患儿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

  • 标签: 品管圈 儿童静脉留置针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对其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68例腹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采取优质护理,通过术前健康教育、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表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等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68例患者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而减少腹部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腹部术后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5年0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6例癌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97.37%(37/38)2.63%(1/3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78.95%(30/38)和15.79%(6/38),两组对应临床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癌症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后,可以实现对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认识和识别,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促进整个癌症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化疗药物 外渗 静脉炎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压力抗栓泵对预防大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大肠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护理干预联合应用压力抗栓泵,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压力抗栓泵能有效预防大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压力抗栓泵 大肠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外敷治疗对预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涂,观察组组采用红外线照射加喜疗妥软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透析4周后动静脉内瘘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可有效减少硬结、红肿、血管狭窄等静脉炎发生率。

  • 标签: 尿毒症患者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喜疗妥软膏外涂 红外线照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低分子肝素钠和常规华法林维持治疗消化系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74例消化系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华法林维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栓在法率为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消化系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栓复发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华法林 消化系恶性肿瘤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途径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HCA),联合术后使用抗凝药用于老年患者行单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方法将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共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于切皮前15min,将HCA2k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经静脉快速滴入,关闭关节腔后用生理盐水40ml稀释HCA1ku注入关节内。对照组不使用HCA,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h开始每天腹壁皮下注射LMWH4100XaIU,连用10日。于术前一日、术毕即刻、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检测D-二聚体,术前一日、术后第3天、5天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术毕、术后24h,患者D-二聚体含量均上升(p<0.05),术后第三天、第五天超声检查,两组各发生下肢DVT1例。结论两种途径使用HCA,术后联合应用抗凝药不增加老年患者行单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血凝酶 抗凝药 人工髋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