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连续护理模式在心脏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心脏搭桥手术患者40例,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各20例,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手段来观察护理手段的有效性。结果 患者间术后康复效果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心脏搭桥手术 应用效果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八段锦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干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的康复手段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康复干预,而研究组进行八段锦康复训练,以此分析康复手段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与干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八段锦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康复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采取急诊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9月~2021年9月期间,选择我院63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心率水平。结果:研究组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主导的家庭心脏康复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人员从我院相应科室选取了符合此次研究标准的患者共计200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且两组人数相同,并将两组分并命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与医院主导的家庭心脏康复,最后将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作为对比标准。结果:研究人员将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SF-12以及HADS量表评分情况作为判断其康复情况的主要依据,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平均状况普遍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医院主导的家庭心脏康复可大大缓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在病痛中的不适感,提高了患者基本功能的恢复效率,此康复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深度应用。

  • 标签: 家庭心脏康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老年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糖调节在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心脏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肌显像中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均要求禁食6h,血糖值结果在7.9-8.7mmol/L之间的患者,纳入α组;血糖值结果>8.9mmol/L的患者,纳入β组。确认患者血糖值维持在7.9-8.7mmol/L后,向其注射18F-FDG,嘱咐进行休息,于1h后接受上机扫描,观察患者的心肌显像成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对比,α组的成功显像率为95.92%,高于β组78.78%(p<0.05)。结论:血糖调节能够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了18F-FDG心脏PET/CT心肌图像显像成功率。

  • 标签: 血糖调节 18F-FDG PRT CT 心肌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微信管理在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2022年1月-2022年6月,随机对患者进行编号,奇数设为对照组(n=42例),偶数设为观察组(n=42例)。对照组行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行基于微信管理的常规延续性护理。对两组用药依从率、心功能评分(LVEF)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依从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LVEF评分比较,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中加用微信管理,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心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信管理 冠心病 PCI 术后 出院患者 心脏康复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使用抽签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进行干预。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标及血压水平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厄贝沙坦 美托洛尔 高血压心脏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护理对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心肺康复管理的应用。方法:纳入范围在2023年5月至2024年2月,随机分组,两组共计46例,试验组行多学科协作护理,参照组开展基础护理干预,将两组样本凝血指标、运动功能进行比对。结果:试验组Fbg、PT、aPTT改善情况更有,两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试验组代谢当量、VO2max、2min踏步次数、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两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对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心肺康复管理的应用价值更高,对样本预后效果有关键的作用。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护理 心脏外科 围术期 心肺康复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部彩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 针对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41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病患给予腹部彩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诊断的指标为手术病理学检验成果,对两组检验成果开展比较剖析。结果 腹部彩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精准度与误差率为95.12%、4.88%,与手术病理学检验成果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经腹部彩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具备较高的诊断精准度与较低的误差,有助于开展对病症的初期诊断,值得临床运用与推广。

  • 标签: 腹部彩超 高频超声 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采取高频彩与核磁共振(MRI)的诊断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抽选8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确诊为早期乳腺癌,同时分别接受高频彩、核磁共振(MRI)和高频彩与核磁共振(MRI)联合诊断,对比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高频彩诊断准确率为81.61%,核磁共振(MRI)诊断准确率为91.95%,高频彩与核磁共振(MRI)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8.85%,核磁共振(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高频彩诊断,高频彩与核磁共振(MRI)联合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高频彩诊断和核磁共振(MRI)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03、14.668、4.717,P

  • 标签: 高频彩超 核磁共振(MRI) 早期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中老年健康体检中采用颈动脉彩检查的价值。方法 我院体检于2021年9月/2022年5月(开始/结束)中老年体检者103例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检查,观察颈动脉彩检查中老年人体检者颈动脉硬化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结果 103例中老年体检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共计检出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人群体检中可以采用颈动脉彩检查,全面获取体检者颈动脉影像,及时发现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同年龄、基础疾病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点关注。

  • 标签: 中老年 颈动脉彩超检查 健康体检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采取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纳入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30例。两组分别采取常规疗法及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凝血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颈动脉血管彩在早期诊断和预防冠心病方面的潜在价值。方法:选择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接收的60例冠心病高危患者,分别采取颈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彩和造影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诊断的符合率更高(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彩在冠心病高危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筛查价值,可作为一种安全、可行、经济的筛查手段,能够成为冠心病早期干预的重要辅助工具。

  • 标签: 颈动脉血管彩超 冠心病高危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综合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8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 40 例。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组患者施加 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 组患者的 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组患者的 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10.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7.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护理 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治疗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并存其他心脏病的治疗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并存其他心脏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即2019年6月-2020年6月,依据患者疾病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即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并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55例为观察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并存心力衰竭患者55例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行针对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研究组为96.36%,两种治疗效果均有显著疗效(P>0.05)。结论:临床治疗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变并存其他心脏病患者时,可以采用针对性治疗,即根据疾病的差异性制定治疗方案,能够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 心脏病 患者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孕中期疑似心脏畸形胎儿运用四维超声与二维超声联合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样本为80例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时间限定在2021.1-2022.1范围内,依照双盲法分组,4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二维超声检查,40例试验组予以二维超声+四维超声,对两组胎儿心脏畸形确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的对比得到P<0.05,即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孕中期进行四维超声联合二维超声检查有利于清晰显示胎儿心脏结构异常情况,提高心脏畸形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畸形 孕中期 胎儿 二维超声 四维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围生期全程护理用于妊娠并心脏病孕妇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本疾控中心辖区医院收治的62例妊娠并心脏病孕妇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围生期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分娩指标和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生期全程护理用于妊娠并心脏病孕妇的日常护理工作中,能显著改善分娩结果,确保母婴安全,缩短孕妇分娩后恢复时间,得到广泛的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围生期全程护理 妊娠并心脏病孕妇 分娩指标和结局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孕中期疑似心脏畸形胎儿运用四维超声与二维超声联合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样本为80例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时间限定在2021.1-2022.1范围内,依照双盲法分组,4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二维超声检查,40例试验组予以二维超声+四维超声,对两组胎儿心脏畸形确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的对比得到P<0.05,即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孕中期进行四维超声联合二维超声检查有利于清晰显示胎儿心脏结构异常情况,提高心脏畸形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畸形 孕中期 胎儿 二维超声 四维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