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护团队协作对实施无创通气患者腹胀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个科室的208例无创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3例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105例行医护团队协作模式,通过测量腹围、肠鸣音、腹胀分级,比较2组患者腹胀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围平均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共同商讨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结合中医技术等医护共同协作的方式,运用于使用无创通气的患者,在降低无创通气患者腹胀发生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医护团队协作 无创通气 腹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沟通技巧在行高分辨食管测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12月消化内科行高分辨食管测压患者 106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 53例)和对照组( 53例) ,实验组患者应用沟通技巧,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沟通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完成用时、患者满意度、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检查完成用时 31-35min患者数均少于对照组 ,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情绪比对照组有明显缓解( P< 0.05)。结论 沟通技巧在行高分辨食管测压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 ,可缩短患者检查用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 标签: 沟通技巧 胃食管反流病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护理对提高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所起到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份至2019年12月份,我院急诊收治60例急危重症患者,按照收治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普通护理,观察组30例,应用规范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规范化护理融入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工作中,有利于提高转运安全,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急危重症 转运 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 规范化护理
  • 作者: 郑瑶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5期
  • 机构: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 眉山620010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康复科住院患者中实施团队合作的价值。方法:研究时段为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院内康复科住院患者60例,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取常规模式、常规模式+团队合作开展两组护理工作,对护理效果相关信息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更低(P<0.05);观察组满意度更高、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团队合作的应用有助于控制康复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增强护理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团队合作;康复科;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上为老年痴呆患者合理实施预防跌倒护理对其跌倒发生的实际影响效果。方法:自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间本院接收的老年痴呆患者中择取出50例,借助双色球法分为常规组与探究组并分别在研究期间为其开展常规护理与预防跌倒护理。分析两组老年痴呆患者经护理后的跌倒发生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数据。结果:探究组老年痴呆患者在经护理后其跌倒发生显著性少于常规组(P<0.05);探究组老年痴呆患者经护理后其ADL评分的提升幅度显著性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老年痴呆患者合理实施预防跌倒护理不仅可以显著性降低其生活中发生跌倒事件的风险,还可以促进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提升,推荐参考。

  • 标签: 跌倒发生率 老年痴呆患者 预防跌倒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于预防误吸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误吸发生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0.00%、对照组8.57%,P<0.05;护理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100.00%、对照组88.57%,P<0.05。结论:通过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误吸发生,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集束化护理干预 误吸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器械交接正确,探究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中实施PDCA方法的实际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将通过对照研究的形式展开,选取1500份器械作为研究标本,分别于实施PDCA前、后随机选取,以此来探究PDCA方法在提高器械交接正确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PDCA方法实施后,器械交接正确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其次,手术室医生对器械的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评估,在实施PDCA后的器械评价、感受评价评分均更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手术室与供应室的器械交接工作中加强对PDCA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器械交接正确

  • 标签: 手术室 供应室 器械交接 PDCA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过程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方法:选择144例住院患者为此次研究观察的对象,选择起始时间即2020年12月,截止时间即2021年6月,通过抽签方法实施分组,即常规组和研究组,各组住院患者为7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比较二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跌倒事件发生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能够降低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发生可能性,有益于提高临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

  • 标签: 跌倒 住院患者 品管圈活动 跌倒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4000例头皮静脉输液患儿,按照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输液不良事件发生与家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患儿输液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头皮静脉输液 家长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产科护理新模式应用于产妇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产妇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产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总剖宫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应用到产妇中,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降低剖宫产率 影响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JCI标准下运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PDCA小组,对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确定要因,制定对策并实施,实施前后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运用PDCA模式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由实施前的跌倒发生0.325‰降至实施后的0.165‰。 结论:根据JCI标准实施PDCA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意外伤害,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 标签: PDCA 住院患者 跌倒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提高吞咽障碍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方面的应用。 方法 从2020年1月到2020年3月在住院的患者中选取存在吞咽功能障碍且蛙田饮水实验评分≥2分的患者36例,对他们的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原因分析、真因验证、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结果 QCC活动实施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从48.89%提升到了86.67%. 结论 QCC活动的开展,使吞咽障碍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显著上升。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运用QCC科学方法持续改善护理问题的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应用PDCA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21.1-2021.12,抽取门诊20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合研究时间分组,对照组(2021.1-2021.6)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2021.7-2021.12)采用PDCA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管理模式可提升门诊护理质量水平与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护理 PDCA管理模式 常规管理模式 门诊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围产期护理干预应用到初产妇护理工作当中对其会阴侧切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段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共有100例初产妇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其中有50例初产妇临床实际运用的护理干预方法为围产期护理干预,设置为观察组;另外50例初产妇临床实际运用的护理干预方法为常规护理干预,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发生阴道撕裂、会阴侧切以及新生儿窒息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撕裂、会阴侧切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全部要显著性的低于对照组产妇,且差异均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标签: 围产期护理干预 初产妇 会阴侧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士心理护理对提高产科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接收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产妇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产妇接受助产士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自然分娩、产程时间和出血量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较对照组高,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和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有可比性,具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助产士 心理护理 自然分娩率 影响分析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预防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工作中的应用作用。方法:运用回顾分析法,梳理2019年2-8月在我院住院的60名高危患者的资料信息,在确定其坠床跌倒核心归因的前提下,对应实施系列防护措施。并对品管圈服务开展前后的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加以综合比较。结果:在推进品管圈临床护理工作后,住院患者再未出现过坠床跌倒事件,事件发生率由以往的15.00%降至了0.00%。(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住院区执行品管圈工作后,住院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发生得到了明显降低,充分保障了患者在院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患者坠床跌倒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中的应用。方法:本文选取2020年9月份至2021年8月份在我院分娩的4260例初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些产妇中有2068例为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的数量为517例。根据产妇的姓名排序方式将他们分成了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产妇为我院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前的产妇,时间是2020年9月份至2021年2月份。产妇的数量为2130例,顺产的产妇数量为1034例。观察组的产妇为我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后的产妇,时间是2021年3月份至2021年8月份,产妇数量2130例,顺产的产妇数量为1034例。分析两组侧切。结果:在我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前对照组1034例顺产产妇的侧切的数量为407例,侧切为39.36%。而观察组在我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后侧切产妇的数量为110例,侧切为10.64%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降低普外科胃管意外拔管的发生。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留置胃管的8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观察两组胃管意外拔管发生,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胃管意外拔管发生为0.00%,对照组为12.50%,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普外科留置胃管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胃管意外拔管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漏尿中的应用,以为后续护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5日-11月14日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行气囊导尿管留置尿管的60例患者作为改善前组;2022年3月11日-4月24日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行气囊导尿管留置尿管的65例患者作为改善后组,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后结果可知,改善后组患者的漏尿发生为10.7%,明显低于改善前组的41.7%,P

  • 标签: 品管圈 留置尿管 患者 漏尿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检验护理品管圈在降低血液样本异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1月-6月以及2021年7-12月两个时间段采集的血液样本各100份纳入研究,前一时间段我院以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干预检验科工作,后一时间段我院检验科开展检验护理品管圈活动,并对比两个时间段血液样本异常发生。结果 检验护理品管圈活动开展后血液样本异常叫活动开展前显著降低,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验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规范检验科血液检验流程,并减少血液样本异常的发生,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准确数据参考,有利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

  • 标签: 检验护理品管圈 血液样本 异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