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器械交接正确,探究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中实施PDCA方法的实际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将通过对照研究的形式展开,选取1500份器械作为研究标本,分别于实施PDCA前、后随机选取,以此来探究PDCA方法在提高器械交接正确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PDCA方法实施后,器械交接正确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其次,手术室医生对器械的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评估,在实施PDCA后的器械评价、感受评价评分均更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手术室与供应室的器械交接工作中加强对PDCA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器械交接正确

  • 标签: 手术室 供应室 器械交接 PDCA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过程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方法:选择144例住院患者为此次研究观察的对象,选择起始时间即2020年12月,截止时间即2021年6月,通过抽签方法实施分组,即常规组和研究组,各组住院患者为7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比较二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跌倒事件发生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能够降低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发生可能性,有益于提高临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

  • 标签: 跌倒 住院患者 品管圈活动 跌倒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4000例头皮静脉输液患儿,按照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输液不良事件发生与家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患儿输液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头皮静脉输液 家长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产科护理新模式应用于产妇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产妇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产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总剖宫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应用到产妇中,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降低剖宫产率 影响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JCI标准下运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PDCA小组,对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确定要因,制定对策并实施,实施前后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运用PDCA模式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由实施前的跌倒发生0.325‰降至实施后的0.165‰。 结论:根据JCI标准实施PDCA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意外伤害,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 标签: PDCA 住院患者 跌倒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提高吞咽障碍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方面的应用。 方法 从2020年1月到2020年3月在住院的患者中选取存在吞咽功能障碍且蛙田饮水实验评分≥2分的患者36例,对他们的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原因分析、真因验证、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结果 QCC活动实施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从48.89%提升到了86.67%. 结论 QCC活动的开展,使吞咽障碍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显著上升。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运用QCC科学方法持续改善护理问题的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应用PDCA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21.1-2021.12,抽取门诊20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合研究时间分组,对照组(2021.1-2021.6)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2021.7-2021.12)采用PDCA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管理模式可提升门诊护理质量水平与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护理 PDCA管理模式 常规管理模式 门诊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围产期护理干预应用到初产妇护理工作当中对其会阴侧切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段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共有100例初产妇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其中有50例初产妇临床实际运用的护理干预方法为围产期护理干预,设置为观察组;另外50例初产妇临床实际运用的护理干预方法为常规护理干预,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发生阴道撕裂、会阴侧切以及新生儿窒息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撕裂、会阴侧切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全部要显著性的低于对照组产妇,且差异均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标签: 围产期护理干预 初产妇 会阴侧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士心理护理对提高产科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接收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产妇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产妇接受助产士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自然分娩、产程时间和出血量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较对照组高,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和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有可比性,具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助产士 心理护理 自然分娩率 影响分析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预防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工作中的应用作用。方法:运用回顾分析法,梳理2019年2-8月在我院住院的60名高危患者的资料信息,在确定其坠床跌倒核心归因的前提下,对应实施系列防护措施。并对品管圈服务开展前后的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加以综合比较。结果:在推进品管圈临床护理工作后,住院患者再未出现过坠床跌倒事件,事件发生率由以往的15.00%降至了0.00%。(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住院区执行品管圈工作后,住院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发生得到了明显降低,充分保障了患者在院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患者坠床跌倒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中的应用。方法:本文选取2020年9月份至2021年8月份在我院分娩的4260例初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些产妇中有2068例为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的数量为517例。根据产妇的姓名排序方式将他们分成了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产妇为我院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前的产妇,时间是2020年9月份至2021年2月份。产妇的数量为2130例,顺产的产妇数量为1034例。观察组的产妇为我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后的产妇,时间是2021年3月份至2021年8月份,产妇数量2130例,顺产的产妇数量为1034例。分析两组侧切。结果:在我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前对照组1034例顺产产妇的侧切的数量为407例,侧切为39.36%。而观察组在我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后侧切产妇的数量为110例,侧切为10.64%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降低普外科胃管意外拔管的发生。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留置胃管的8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观察两组胃管意外拔管发生,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胃管意外拔管发生为0.00%,对照组为12.50%,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普外科留置胃管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胃管意外拔管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漏尿中的应用,以为后续护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5日-11月14日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行气囊导尿管留置尿管的60例患者作为改善前组;2022年3月11日-4月24日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行气囊导尿管留置尿管的65例患者作为改善后组,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后结果可知,改善后组患者的漏尿发生为10.7%,明显低于改善前组的41.7%,P

  • 标签: 品管圈 留置尿管 患者 漏尿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检验护理品管圈在降低血液样本异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1月-6月以及2021年7-12月两个时间段采集的血液样本各100份纳入研究,前一时间段我院以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干预检验科工作,后一时间段我院检验科开展检验护理品管圈活动,并对比两个时间段血液样本异常发生。结果 检验护理品管圈活动开展后血液样本异常叫活动开展前显著降低,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验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规范检验科血液检验流程,并减少血液样本异常的发生,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准确数据参考,有利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

  • 标签: 检验护理品管圈 血液样本 异常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实施PDCA循环前后感染手术用物的处置准确。方法:于2019年1-3月实施PDCA循环模式,运用供应室追溯系统及手麻系统,选取2018年4月-11月PDCA循环实施前的感染手术的用物处理情况为对照组,同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4月-11月PDCA循环实施后的感染手术的用物处理情况为实验组。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感染手术用物处置准确率由39%提高到9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 感染手术 用物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医院门诊分诊准确干预对策的实施效果。方法:抽选本院在2021年2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门诊分诊就诊患儿共64例,展开调查,按照区组随机化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A组(n=32,常规干预对策)和实验B组(n=32,针对性干预对策)。在此期间,医务人员要准确和详细记录下需要进行观察的指标,以确保护理的实际效果。结果:相较于实验A组,实验B组患儿门诊分诊准确更高,家长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针对儿童医院门诊分诊的患儿,采用针对性对策对其加以干预,具备良好的实施效果,能够有效分诊的准确,获得了大多数患儿家长的认可,可推广。

  • 标签: 儿童医院 门诊分诊 准确率 干预对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净化对于急性肾损伤病患的影响分析。方法:以2020年10月-2022年2月在院治疗的急性肾损伤病患(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两组,HD组30例行血透治疗(HD治疗),CRRT组30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对比两组血肌酐指标、尿素氮指标、血氧饱和度指标、二氧化碳分压和肾功能恢复。结果:CRRT组血肌酐指标、尿素氮指标、血氧饱和度指标、二氧化碳分压值改善均优于HD组, 肾功能恢复比HD组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肾损伤病患实施CRRT治疗可改善其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改善病患血流动力学,促进其肾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HD CRRT 血肌酐 尿素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目视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1年7月,未实施目视管理的调配中心32名护理人员及123567例调配总量作为实施前组,将2021年8月-2021年10月实施目视管理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32名护理人员及123678例调配总量作为目视组,统计目视管理实施前后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结果:目视组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考核合格分别为81.3%、84.4%,实施前组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考核合格分别为56.3%、71.8%,目视组差错为0.027%,实施前组差错为0.067%,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目视管理 理论与实践考核 差错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根管治疗盒不同装载方式对湿包发生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720个根管治疗盒进行研究。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根管治疗盒的分组依据,研究人员分别采用纸面朝下、塑面朝上平放装载及塑面朝下、纸面朝上平放装载的方式来完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根管治疗盒装载工作,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根管治疗盒湿包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根管治疗盒中湿包个数分别为29个及10个,湿包发生分别为8.06%及2.78%,组间对应数据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p<0.05)。结论:在根管治疗盒装载中塑面朝下、纸面朝上平放装载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湿包发生,应进行推广。

  • 标签: 根管治疗盒 湿包发生率 纸塑包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早期康复护理实践到ICU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其DVT和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被所选中的60例ICU内的脑出血患者均积极配合试验开展,截取时间轴于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间,严格遵照双盲法原则行以分组,将所产生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作凝血指标水平和下肢静脉血栓(DVT)等症状发生方面的观测并行对比,将所获数据作为试验结论得出的参考依据。结果:所观察到观察组的PT、TT、APTT较与对照组更少,FIB较与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ICU脑出血 DVT率 凝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