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我们学校,是辽宁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440多名,教师总数106名。80年代末,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开展了学习“学习科学”与学法指导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我校开展学习“学习科学”理论的情况我校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学习科学”理论起始于1987年。我们当初的认识是:教学活动,是教师教的活动,更主

  • 标签: 学法指导 学习科学 改革课堂教学 校教师 过学习 “学”
  • 简介: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产生于工业革命之后的欧洲,对这一观念内涵的阐述,主要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即起点均等论、过程均等论和结果均等论。起点均等论从公民平等权出发,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教育上也应人人享有均等的入学机会,起点均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基础,作为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有三点要求:1、教育权利平等即法律上承认公民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权。

  • 标签: 教育机会均等 课程改革 受教育权 教育公平 课程设置 课程实施
  • 简介:<正>辽宁省小学整体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座谈会于1993年11月6日至7日在抚顺举行。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及部分小学整体改革实验校负责人共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回顾了一年来我省小学整体改革的进展,分析了整体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理清了今后整体改革的思路,确定了发展我省小学整体改革的对策。此次座谈会对我省提高小学整体改革的质量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整体改革 实验小学 整体意识 座谈会 实验方案 辽宁省
  • 简介: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影响来研究中国传统砖雕艺术,分析和认识潜存于传统砖雕艺术中的创造意识和影响以及支持这种创造意识的传统文化因素与审美心理特征,将有助于揭示形成传统砖雕艺术造型特点的内在因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它影响并支配着创造者的活动,决定着作品总的风格特点.

  • 标签: 有形文化 无形文化 精神内涵 物质形式
  • 简介:人类主体意识的发生和转换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没有主体意识到形成主人意识又发展为惟我独尊、自我中心的主体意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由原始的浑然一体到征服与被征服、战胜与被战胜的对立分裂.人类新的主体意识是与自然平等、友好、和谐的关系.

  • 标签: 人类 主体意识 自然界 浑然一体 对立 和谐
  • 简介:〔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才竞争的加剧,培养现代新型人才成为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工作在第一线的教育者肩负着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责任。时代在变迁,人的思维也在不断进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呈现多元化。新课改倡导“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评价理念,使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再只是检查和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是多元化的,使学生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上升到“我乐学”的阶段。充分展示出学生的主体性,使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做到用发展性评价去激励学生成长、将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统一。

  • 标签: 〔〕初中历史多元性评价构
  • 作者: 李军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1-1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
  • 机构:〔摘要〕传统的历史教学,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和思考方面有较大的缺陷,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授,毫无乐趣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越来越丰富,思维越来越活跃,历史课教学必须革除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简介:在美国,开端教育诞生干补偿教育风行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几十年来,不但没有因补偿教育功能的备受质疑而渐行渐弱,反而因不断发展而得到联邦和州、地方逐年增加的财政拨款。它的屹立不但从一个侧面证明它不仅是有效的早期教育模式。更是四十年来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本文以述评的方式回顾其发展历程,并总结其对早期教育的历史启示。

  • 标签: 开端教育 早期教育
  • 简介: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是为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而进行的继续教育,而现代远程教育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体系。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高校教师培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

  • 标签: 现代远程教育 高校 教师培训 继续教育 创新精神 自主学习
  • 作者: 张子龙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5-08-18
  • 出处:《教育研究》 2015年第8期
  • 机构: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达到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所收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所提高、过程与方法上有所进步。通过有效课堂的实施,学生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只有把课堂的有效性根植于教师和学生的内心深处,追求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论述了十九世纪以来历次女性主义运动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包括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以及当代女性主义运动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在女性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女性在高等教育领域获得了和男性同等的入学权利,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理念也在逐步得到落实。美国女子高等教育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的历程与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 标签: 女性主义运动 美国 高等教育 “玻璃天花板”现象
  • 简介:〔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成为一大亮点。最佳课堂教学情境,是运用情感与创设环境的和谐统一、互相映衬的最佳组合的情境整体。其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重主体的感受与体验以及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情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对历史学科而言就是教师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语言、挂图、图片、实物、模型及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电脑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悟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

  • 标签: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
  • 作者: 刘佩芬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 机构:〔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体现探究式学习的要求,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学会方法。
  • 简介:〕“即时评价”是新课标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情感、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它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准确、及时、积极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 标签: 〔〕历史教学评价
  • 简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师教学决策呈现不同的特点。当教师作为自然的决策者时,教学决策呈现经验的、整体性状态;随着教师教学决策焦点的分化与转移,教师成为了中介的决策者;教学决策发展的动态与系统性要求教师作为研究的决策者,实现教学决策的主体性回归。教学决策的发展趋势是教师作为专业的决策者,在赋权与增能中实现教师教学决策地位和角色的真正转换。

  • 标签: 教师教学决策 教学决策思想 教学决策历史 专业决策者
  • 简介:〔摘要〕初中历史教材中所涉及知识繁而杂、时间跨度大、范围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中使学生轻松、愉快、高效的学好历史这门课程,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努力探讨的问题。

  • 标签: 〔〕突出重点教法灵活投入 情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