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用免疫量化ABC法检测32例阴茎癌,32例癌旁组织和16例正常阴茎组织的癌基因ras产物P21蛋白。结果28例癌组织,8例癌旁组织中有P21蛋白表达,而16例正常阴茎组织中P21阴性。P21蛋白表达和病理可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癌旁组织P21蛋白表达阳性都显示了早期复发和转移的不良预后。

  • 标签: 阴茎癌 癌基因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少突胶质细胞谱系基因一髓鞘碱性蛋白(genesoftheoligodendrocytelineage—myelinbasicprotein,Golli—MBP)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lichenplanus,OLP)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OLP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9例OLP患者病损组织和16例健康口腔黏膜组织中Golli—MBP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OLP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石蜡标本中Golli—MBP的表达情况。结果:Golli一删即mRNA在OLP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OLP患者石蜡标本中Golli—MBP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固有层淋巴细胞中Golli—MBP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上皮细胞中Golli—MBP的表达在OLP患者及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olli—MBP在OLP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OLP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 标签: 口腔扁平苔藓 少突胶质细胞谱系基因-髓鞘碱性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细粒棘球蚴pET30a-EgG1Y162-2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诱导表达EgG1Y162-2重组蛋白,为研制细粒棘球蚴疫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细粒棘球蚴cDNA为模板,利用PCR法合成EgG1Y162-2目的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pET30a-EgG1Y162-2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大量蛋白,采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重组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蛋白纯化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鉴定表达产物。结果成功构建pET30a-EgG1Y162-2重组质粒,诱导表达后菌体上清液和洗脱液均在相对分子质量约15 × 103处出现EgG1Y162-2蛋白目的条带,且200 mmol/L咪唑洗脱的蛋白抗原成分较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后带有His标签的EgG1Y162-2重组蛋白能被抗His单克隆抗体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蚴pET30a-EgG1Y162-2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诱导表达了EgG1Y162-2重组蛋白,为进一步开展抗细粒棘球蚴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细粒棘球蚴 EgG1Y162-2蛋白 表达 纯化
  • 简介:摘要湿疹和血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升高不仅是特应性皮炎的特征,也可能是皮肤相关单基因病以及某些综合征或免疫出生错误的表现之一,如高IgE综合征、Wiskott-Aldrich综合征,X连锁内分泌多腺体病肠病伴免疫调节异常综合征、Omenn综合征、非典型DiGeorge综合征、Comèl-Netherton综合征、皮肤屏障疾病伴消瘦综合征、脯氨酸酶缺乏症等。这些单基因病在儿童期可表现为严重的湿疹或湿疹样皮疹,另外部分疾病从婴儿期就可有IgE升高的表型。这些单基因病除湿疹样皮疹和IgE升高外,还会有其他相关表型,因此熟悉这些疾病的表型特点有助于临床更好地识别。早期识别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治管理,可改善预后。现从临床角度总结这些疾病的表型,帮助临床医师识别和进一步诊治这些疾病。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湿疹 免疫球蛋白E 单基因病 免疫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环指蛋白145(RNF14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患者,根据是否为AMI,分为AMI组(410例)和对照组(484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采用改进的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RNF145基因3个SNP位点(rs12188266、rs17056583、rs7732603)进行基因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NF145基因SNP位点与AMI发病的关系。结果AMI组中有饮酒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比例以及收缩压、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NF145基因rs17056583和rs7732603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在校正饮酒、合并疾病及血清学指标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rs17056583位点的CC基因型患AMI风险是GC+GG基因型的2.891倍(OR=2.891,95%CI:1.608~5.196,P<0.001)。rs7732603的CC基因型患AMI的风险也明显高于AA和AC基因型者(OR=1.860,95%CI:1.201~2.882,P=0.005)。结论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RNF145基因SNP与AMI具有相关性,rs17056583的CC基因型可能是AMI发病的危险因素,且携带rs7732603位点C等位基因者患AMI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环指蛋白145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个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先证者为21岁男性,因“左下肢肿胀3个月余、咯血伴胸闷1周余”入院。临床诊断:肺栓塞,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血浆蛋白C活性、蛋白S活性、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患者的 199 个血栓易感相关基因,发现突变后通过Sanger测序验证家族成员是否携带和患者相同位点的基因突变;再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借助于PROVEAN和PolyPhen-2 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危害程度;最后采用PyMOL 2.3软件进行蛋白质模型分析。结果患者及4位家族成员蛋白C基因第9号外显子均携带同一个杂合错义突变c.1019C>T(p.Thr340Met),却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C缺陷;经过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后发现,氨基酸Thr340在7种同源物种中不是高度保守;PROVEAN和PolyPhen-2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后均提示p.Thr340Met为有害突变;蛋白质模型分析提示:Thr340突变为Met340时,导致Thr340与Gln226之间的氢键断裂,改变了氨基酸的空间构型,这可能是蛋白C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蛋白C基因第9号外显子杂合错义突变c.1019C>T(p.Thr340Met)是导致该家族蛋白C缺陷症的主要原因。蛋白C基因同一位点突变的携带者可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C缺陷症。对于无诱因的静脉血栓栓塞年轻患者,即使没有相关的家族史,也可考虑行全外显子测序以明确病因。

  • 标签: 蛋白C缺陷 肺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 突变 全外显子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造血系细胞特异蛋白1(HCLS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计划数据库的两套mRNA测序数据及其临床资料(CGGA325数据集325例,CGGA693数据集693例)。分析HCLS1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学分级、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状态、2016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特征。根据HCLS1表达量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HCLS1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判断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收集2007年1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的脑胶质瘤样本和生存信息(实验组1共27例,实验组2共17例),实验组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HCLS1的表达量,实验组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CLS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计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CLS1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在CGGA325数据集中,HCLS1的表达量随WHO病理学级别(Ⅱ~Ⅳ级)的升高而增加(F=30.29,P<0.001);HCLS1在IDH野生型中的表达量高于IDH突变型(t=8.51,P<0.001);依据2016年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3组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HCLS1表达量在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组最低(F=23.61,P<0.001),而两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HCLS1在IDH野生组的表达高于IDH突变组(P<0.001);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者的HCLS1表达量高于甲基化者(P=0.001);HCLS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短于低表达组(P<0.001)。HCLS1的上述表达特征在CGGA693数据集中得到了验证。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LS1表达量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51,95%CI:1.307~2.910,P=0.001)。qRT-PCR结果显示,HCLS1的表达量随WHO病理学级别的升高而增加(F=11.11,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结果显示,HCLS1蛋白在WHO Ⅱ~Ⅳ级组织样本中的评分依次为(1.33±0.21)分、(3.40±0.87)分及(7.67±0.8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88,P<0.001)。实验组1和2中,HCLS1基因蛋白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均短于低表达者(均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HCLS1可能与脑胶质瘤细胞的免疫反应有关。结论HCLS1的表达量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生存期有关,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 预后 免疫 造血系细胞特异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个遗传性蛋白C(protein C,PC)缺陷症家系进行致病变异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蛋白C活性(protein C activity,PC: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蛋白C抗原(protein C antigen,PC:Ag)含量。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家系中的其他成员进行相关位点的变异检测。结果先证者PC:A和PC:Ag分别降至15%和11%,其父母和姐姐的PC:A和PC:Ag也降至正常参考值的50%左右。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PROC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c.572_574delAGA(p.Glu191_Lys192delinsGlu)杂合缺失变异,第8外显子存在c.752C>T(p.Ala251Val)杂合错义变异;其父亲存在p.Glu191_Lys192delinsGlu杂合变异,其母亲和姐姐存在p.Ala251Val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c.572_574 del AGA(p.Glu191_Lys192 delinsGlu)判定为可能致病(PS1+PM4 +PP3),c.752 C>T(p.Ala251Val)亦为可能致病(PS1+PM1+PP3)。结论先证者PROC基因第7外显子c.572_574delAGA(p.Glu191_Lys192delinsGlu)杂合缺失变异和第8外显子c.752C>T(p.Ala251Val)杂合错义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丰富了PROC基因的致病变异谱,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 PROC基因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出血热病毒(XHFV)糖蛋白的2个抗原优势区(GcⅠ和GcⅡ)以不同嵌合策略以及不同免疫方式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以在5'端加入或不加鼠白细胞介素-2(IL-2)信号肽与通用型辅助性T细胞(Th)表位为不同设计策略,将GcⅠ、GcⅡ及GcⅠ上已鉴定出来的表位(Gc233~248、Gc241~256和Gc281~296)分别进行融合并构建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重组真核质粒的体外表达效果后进行大量提取,将重组原核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通过基因免疫、蛋白免疫和DNA初免-蛋白加强免疫(联合免疫)3种方式免疫BALB/c小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小鼠体内IgG抗体水平以及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8种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构建的重组真核质粒在体外细胞均能成功表达。3次免疫小鼠后,各实验组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和刺激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Th2型细胞因子IL-4与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质量浓度检测结果表明,联合免疫组引起的免疫应答偏向Th1型。结论成功构建了XHFV糖蛋白的多表位嵌合疫苗且靶抗原在小鼠体内可有效表达,各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激发了较强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其中pVAX1-ST(GcⅠe+GcⅡ)联合重组蛋白r(GcⅠe+GcⅡ)的免疫效果最好,有望作为XHFV的新型候选疫苗。

  • 标签: 新疆出血热病毒 糖蛋白 多表位疫苗 DNA初免-蛋白加强免疫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基因间非蛋白质编码核糖核酸174(LINC00174)调控骨质疏松分子机制。方法选择烟台山医院4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和47例正常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购自美国ScienCell公司。过表达LINC00174质粒(pcDNA-LINC00174)、过表达阴性对照(pcDNA-NC)、LINC00174小干扰RNA(si-LINC00174)、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NC)转染至hBMSC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水平。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LINC0017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2.38±0.21比1.0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08,P<0.05)。pcDNA-LINC00174组hBMSCs细胞LINC00174表达(3.01±0.25比1.00±0.08)、凋亡率[(23.25±1.42)%比(12.46±1.07)%]和活化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0.75±0.05比0.39±0.03)显著高于pcDNA-NC组,增殖活性(0.53±0.04比0.91±0.0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0.42±0.05比0.86±0.06)、碱性磷酸酶(ALP)(0.37±0.03比0.65±0.05)、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0.41±0.04比0.83±0.06)和骨钙蛋白(OCN)(0.27±0.03比0.72±0.05)蛋白表达显著低于pcDNA-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71、20.877、9.564、12.431、17.498、21.652、18.932、21.774,P<0.05)。si-LINC00174组hBMSCs细胞LINC00174表达(0.38±0.04比1.01±0.09)、凋亡率[(8.46±0.78)%比(13.73±1.43)%]和cleaved Caspase-3(0.26±0.02比0.45±0.04)表达显著低于si-NC组,增殖活性(1.21±0.08比0.78±0.05)、Cyclin D1(0.78±0.06比0.54±0.04)、ALP(0.75±0.06比0.49±0.04)、RUNX2(0.89±0.06比0.53±0.05)和OCN(0.92±0.06比0.68±0.05)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32、16.541、10.125、19.356、15.238、18.981、9.237、11.343,P<0.05)。pcDNA-LINC00174组hBMSCs细胞Nrf2(0.39±0.03比0.88±0.06)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0.24±0.02比0.59±0.05)蛋白表达显著低于pcDNA-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38、14.045,P<0.05)。si-LINC00174组hBMSCs细胞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0.94±0.05比0.72±0.04)和Keap1(0.86±0.05比0.47±0.04)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32、16.541,P<0.05)。结论LINC00174可调控骨质疏松,其机制可能与通过Nrf2/Keap1信号通路调控hBMSCs增殖、成骨细胞分化、凋亡及氧化应激有关。

  • 标签: 骨质疏松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3例以无症状肾小球性蛋白尿为突出表现的LMX1B基因相关疾病患儿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基因突变致无症状蛋白尿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3例以无症状蛋白尿为突出表现,经目标区域捕获二代测序和Sanger测序确诊为LMX1B基因相关疾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肾脏和肾外表现、肾活检病理结果和家族史。结果3例患儿均为女童,分别于2岁、1岁和4岁起病,明确诊断时的年龄分别为11岁、5岁和6岁。均有肾小球性蛋白尿,其中1例患儿蛋白尿达肾病水平。2例患儿有镜下血尿。肾功能均正常。仅1例患儿行肾活检,且为重复肾活检。第1次肾活检组织电镜下观察到肾小球基底膜节段变薄,间隔4年后的第2次肾活检组织电镜下观察到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伴"虫蚀样"改变和胶原纤维样物质沉积。体格检查示3例患儿均无指甲、四肢和关节异常。2例患儿有肾脏病家族史。结论儿童期隐匿起病,临床未找到明确病因的无症状蛋白尿要警惕遗传因素,通过基因检测有助于及早诊断并指导治疗。

  • 标签: 无症状蛋白尿 LMX1B基因 突变 二代测序
  • 简介:1、蛋白名称都按照国际文献常用的拼写法,使读者一看就懂。名称中的英文字母一般较多地采用英文大写正体字母拼写,例如BCL-2蛋白,不要写成bcl-2或Bcl-2蛋白;又例如TfR2蛋白(转铁蛋白受体2),按国际文献的惯例,其名称拼写中兼有大小写字母。

  • 标签: BCL-2蛋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名称 BCL-2蛋白 基因 转铁蛋白受体
  • 简介:目的观察羊体外循环模型中肺损伤的存在,探讨体外循环下肺损伤与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羊1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5-30kg,羊龄8个月。分为脂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通过建立浅低温体外循环模型,停跳90min,复跳6h,分别比较其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变化及普通病理组织和超微病理组织的各自特点,测定AQP-1mRNA表达。结果利用体外循环前指标作为自身对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之后,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中心静脉压在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再灌注至平稳时分别为(5.86±1.12)kPa、(6.52±1.33)kPa、(6.36±1.04)kPa],肺干质量/肺湿质量比值(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复跳后1h、复跳后3h、复跳后6h分别为0.232±0.025、0.224±0.021、0.187±0.022、0.153±0.018、0.134±0.023)与体外循环时间呈反相关(P〈0.001),血浆总渗透压与体外循环时间呈正相关(P〈0.01)。病理组织证实,复跳之后3-6h可以见到明显的肺间质水肿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肺内AQP-1mRNA表达与体外循环时间呈反相关(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复跳后1h、复跳后3h、复跳后6h分别为100.0、98.1±24.4、80.2±20.3、78.1±17.7、55.3±16.4),在复跳后3h与6h分别降至术前水平的77.8%和54.6%(P〈0.01)。结论体外循环造成的肺损伤在心脏复跳后3-6h内表现严重,同时AQP-1的表达下降,存在肺血管内皮损伤。

  • 标签: 体外循环 肺损伤 水通道蛋白1(AQP-1)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嗜乳脂蛋白(BTN)基因是一组主要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相关基因,嗜乳脂蛋白第三亚家族成员一(BTN3A1)是BTN家族7个成员之一,在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调节T细胞的免疫功能抑制抗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对BTN3A1与肿瘤的主要研究集中在血液系统疾病,但已有研究表明,其与部分实体肿瘤有一定联系。本文旨在总结BTN3A1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并作一综述。

  • 标签: 嗜乳脂蛋白第三亚家族成员一 T细胞 血液肿瘤 卵巢癌 乳腺癌
  • 简介:摘要在不孕症患者中,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治疗后,机体的反应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间基因组的差异。研究指出,血红蛋白D基因(HbD)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有关,现此文就该研究领域的进展做了综述。

  • 标签: HbD基因 IVF-ET临床结局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胶质瘤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基因(Dapk1)甲基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70例胶质瘤患者(GLA组)、40例颅脑良性疾病患者(CON组)、U251和BT325胶质瘤细胞(购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Dapk1基因甲基化、mRNA和蛋白质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胶质瘤患者不同临床病理中Dapk1基因甲基化的差异,Kaplan-Meier法对胶质瘤患者Dapk1基因甲基化和未甲基化患者生存分析。结果GLA组胶质瘤患者Dapk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CON组颅脑良性疾病患者(65.7%比2.5%,χ2=39.023,P<0.05)。U251和BT325胶质瘤细胞中Dapk1基因处于甲基化状态。GLA组胶质瘤患者、U251和BT325胶质瘤细胞中Dapk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CON组颅脑良性疾病患者(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4±0.05、0.35±0.06、0.33±0.05、0.65±0.08,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2±0.04、0.23±0.05、0.21±0.04、0.57±0.07,F=67.125、52.198,P<0.01)。GLA组胶质瘤患者Dapk1基因甲基化率在肿瘤最大径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甲基化率分别为78.9%、80.0%,χ2=5.240、7.039,P值均<0.05),肿瘤最大径≥5 cm和WHO Ⅲ+Ⅳ级患者Dapk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肿瘤最大径<5 cm和WHO Ⅰ+Ⅱ级级患者。Dapk1基因甲基化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未甲基化患者[(13.8±1.1)个月比(16.3±1.5)个月,Logrank=5.107,P<0.05]。结论Dapk1基因高甲基化与胶质瘤发病机制有关,有助于胶质瘤病情及预后评估。

  • 标签: 胶质瘤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基因 甲基化 临床意义
  • 简介:为了明确pten敲除小鼠中转录上调基因pdd87编码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构建PDD87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GFP-C1-pdd87,利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该载体于体外培养的NIH3T3细胞中,采用高尔基体特异探针BODIPYTRC5-Ceramide染色显示高尔基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PDD87-GFP融合蛋白定位于高尔基体,提示pdd87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于高尔基体.

  • 标签: PTEN 小鼠 转录上调基因 蛋白 细胞 高尔基体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人群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脑出血组和对照组的病例对照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以漏斗图检验人选文献的发表偏倚,并根据各入选文献结果的同质性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合并,计算总OR值,Meta分析采用ReviewManager4.2版统计软件.结果共有10篇符合条件的文献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以野生型E3/3基因型为参照,携带E2/2,E2/3,E2/4,E3/4,E4/4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的OR值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1.25(0.61~2.58)、1.35(0.86~2.11)、1.89(1.08~3.29)、1.79(1.44~2.23)和1.97(0.91~4.28),携带E4的个体OR值和95%可信区间为1.01(1.40~2.22)(P<0.01),携带E2的个体OR值和95%可信区间为1.45(0.99~2.14)(P>0.05).结论E4等位基因携带者可能是脑出血的遗传危险因素.

  • 标签: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脑出血 META分析
  • 简介:甘露糖结合蛋白(MBP)是一种ca2+依赖性(C型)凝集素,由肝脏分泌,可与甘露糖丰富的病原体表面及巨噬细胞上特异性的受体结合,可识别大多数G-和G+细菌及病毒、真菌等,发挥调理素及诱导巨噬细胞的作用,并能激活补体,导致病原体裂解。亦可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人MBP基因突变,干扰MBP的二级结构,产生无功能的蛋白质,引起血清MBP水平低下和调理缺陷,减弱细胞吞噬作用。研究表明,MBP基因突变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以及HIV、细菌感染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甘露糖结合蛋白 基因突变 感染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