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传佛教较早传入我国并得到发展,现流传于我国云南,是傣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的主要宗教信仰。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传佛教乃至整个佛教都出现了世俗化现象,这是佛教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 标签: 南传佛教 传入与发展 世俗化
  • 简介:在宁县博物馆保存着一个古井口。该井口由一块整石雕为四方形,其边长116厘米,高35厘米。有高7厘米的平台,平台四角雕刻四个动物头。群众称其为“龟”。四边“龟盖”覆在“龟”身上。中间是直径36厘米的圆洞,即井口。相传,它是周老王不密为“义津”人打的“义津”井口,本在义乡北庄村。第二次文物大普查时搬回宁县博物馆。

  • 标签: 狮子 博物馆 宁县
  • 简介:清末民初宣著名新闻记者、《京报》创办人邵飘萍先生是北京现代史上重要人物。“五四”运动爆发,纪念“三一八”惨案受害者等重大历史活动,都跟他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宣首办通讯社,大办报纸,敢说敢发表政论,敢揭露反动军阀的罪行,在社会上产生过强烈的反响。因此,许多书籍、报刊纷纷撰文介绍他平凡而伟大一生的诸多优秀事迹。

  • 标签: 《京报》 邵飘萍 报人 主笔 “五四”运动 新闻记者
  • 简介:<正>西周铜器铭文中常见到"淮夷"之称.迄今所知记载淮夷活动的铜铭,有翏生盨、鄂侯驭方鼎、敔簋、禹鼎、兮甲盘、驹父盨诸篇,均在五十字以上,内容丰富.这些铜铭的年代均属西周晚期.由于这些铜铭记述了当时周王朝经营淮夷的过程,同时涉及到鄂国,所以对上述铜铭作综合的深入的研究,实事求是地揭示这一段历史面貌,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一、淮夷集团的形成

  • 标签: 淮夷 西周晚期 禹鼎 周王朝 铜器铭文 兮甲盘
  • 简介:峪口(村)位于吕梁山南端山西吉县屯里镇西2.5公里的昕水河畔。沟在峪口村东南方向,与峪口村隔河相望。此地为多条峪道交汇的要冲。素有“一口锁昕水,出峪入晋地”之称。1983年笔者与家父阎金铸赴屯里镇进行文物调查时听到:“吃人黑虎把路当,天师为民从天降。伸手借来太阳箭,恶虎钉死山崖上。”的传言后,在村民的带领下发现了这处岩画。

  • 标签: 西吉县 岩画 解读 文物调查 吕梁山
  • 简介:胡介祉《九宫谱大全》,是一部在清初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曲谱稿本。近代以来,较为稀见。民国十七年(1928),卢前曾购得此书六卷残本,后毁于战火。该书仅存的七卷残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与卢氏购本实为同一本书。《大全》是介祉在沈璟纂谱的影响下,为获取不朽声名而精心结撰。有关作者字号,文献记载颇多混乱。经笔者考察,介祉,字存仁,号茨村、循斋、随园、种花翁等。

  • 标签: 《南九宫谱大全》 国藏本 胡介祉
  • 简介:[采访整理者辑注]本文是笔者根据当年访问记录整理的。这次访问的背景:一是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刚刚恢复不久的湖北省社联向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改称华中师范大学)下达了"五四运动在武汉"研究课题,指定笔者为执笔人。在完成这个课题后,笔者被恽代英、林育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深深感动,便选定他俩为研究对象,开始从编写其传记入手。二是中共党史学科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重灾区,该学科的拨乱反正工作。

  • 标签: 林育南 口述史料 革命活动 华中师范大学 中共党史学科 拨乱反正工作
  • 简介:有关云南清代的民族形象,当首推《皇清职贡图》、《广舆胜览》,但是只能是蜻蜓点水,挂一漏万。其实,清代民族风俗画集大成者,应该是李诂绘制的《滇夷情汇集图册》。李诂,字仰亭,昆明人,生活于嘉庆、道光年间,职业画家,擅花鸟、人物,尤以工笔青绿山水画见长。...

  • 标签: 彝族 云南民族 男子 哈尼族 支系 傣族
  • 简介:诸葛亮“西和诸戎、抚夷越”质疑龚鹏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建议刘备跨有荆益,联吴伐魏,以成鼎足之势,诚为高瞻远瞩,明见万里。惟于“西和诸戎,抚夷越”方面,似无具体行动,恐当时本无此言,为修史者溢美之辞。今试以史证之。一、入川前,诸葛亮并无“西和诸...

  • 标签: 诸葛亮 三国志 刘备 诸葛亮治蜀 恩荣并济 汉中
  • 简介:宋初基本上因承晚唐五代学观,只起到娱宾遣兴,聊佐清欢的作用。到了元祐词人则大量的以诗为,汤衡曾指出这一点,他说:'元祐诸公,嬉弄乐府,寓以诗人句法。'并说这种风气'实自东坡发之'。①陈师道曾指出'苏子瞻如诗'②,但他又说苏'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③似乎秦、黄二人与以诗为牵连甚少。实际上包括苏轼在内的'元祐诸公'无不以诗为,以

  • 标签: 元祐词人 词人诗 诗词
  • 简介:词缀,是汉语由单音节向复音节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汉语双音化的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敦煌愿文中加缀的双音较之前代既有继承,亦有发展,名词加前缀的双青仅六个;名词加后缀的双音也不是随处可见,其中以“头”为后缀组成的双音,愿文中只有一例,“子”、“儿”、“家”等则使用比较频繁。

  • 标签: 敦煌愿文 双音词 词缀
  • 简介:宣传旅游景点的渠道有很多种,而导游的宣传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听了“三多堂”的导游解说词,觉得如能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宣传,就会更好地把握和突出“三多堂”区别于其他晋商大院的特色。

  • 标签: 导游词 宣传 晋商 旅游景点 渠道 特色
  • 简介:一、七夕的历史及其女性内涵在中国诸多的节庆中,'七夕'有着非常独特的文化内涵。'七夕'的内容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牛郎织女天河会,一是乞巧。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早在《诗经》中,就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院彼牵牛,不以服箱'~①的说法,虽然只是比附人间的耕织之事,但耕织正是中国古代对男女的传统分工,由此发展出男女之情,也是顺理成章。所以《古诗十九首》中就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

  • 标签: 夕词 女子夕 词传承
  • 简介:竹枝原是巴东(今重庆、湖北)沿江一带极具地方特色、乡土风味浓郁、情韵绵邈悠长的民歌,后经唐代刘禹锡、白居易、顾况等著名诗人的仿作和推广,流传到荆楚、吴越、两广乃至全国,到清代而登峰造极,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枝奇葩。

  • 标签: 竹枝词 辑补 西部 历代 中国古代诗歌 地方特色
  • 简介:上古五帝之一的舜王,故里就是垣曲县同善镇。《孟子》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史记》记载“舜耕历山”。此地古名负夏,后因舜父善叟死后葬于此,故负名善家。清末民初,当代学者感到旧名陈腐,根据《孟子》一书“舜善同人居”,遂改称同善至今。历山景区演绎着很多久远、优美的舜王传说故事。

  • 标签: 导游词 景区 垣曲县 《孟子》 清末民初 学者
  • 简介:2000年7月28日,《中国楹联报》刊登了湖南唐贻棣先生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考辨》一文,他根据《新编曲靖风物志》中的《曲靖孙髯翁与昆明大观楼长联》一节,加以摘要介绍说:该书“首次披露此联作者为曲靖孙髯翁”,并认为“否定长联为昆明孙髯所作依据充足,应当成立。”其实,这一观点已提出来十余年了,1987年6月6日《云南日报》就曾刊出过曲靖赵宏逵先生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质

  • 标签: 孙髯 中国 云南 昆明市 史料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