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42例。结果成功造瘘39例,因术中出血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术中出现心率减慢4例、造瘘口少量出血3例,术后短暂发热21例、可疑感染1例、头皮切口漏2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0.4±2.7)个月;改善36例(85.7%),无改变4例(9.5%),恶化2例(4.8%)。术后3个月复查CT或MRI显示:侧脑室缩小33例(78.8%),侧脑室无明显变化但前角间质性水肿减轻5例(11.9%),侧脑室无变化4例(9.5%)。结论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效果较好,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并发症少。

  • 标签: 梗阻性脑积水 神经内镜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实施个体化康复计划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对93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参照加拿大WOMAC膝关节综合评分结果,对93例膝关节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早期有计划的康复锻炼。结果:优30例(32.3%),良46例(49.5%),差4例(4.3%);优良率合计为81.8%。结论:关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结合个体化的康复计划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有利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关节镜下治疗 康复计划 关节镜治疗 个体化康复 功能恢复 功能锻炼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HY+CSP)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安全性、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应用的腹腔阴道骶骨固定术(HY+CSP)治疗的POP患者40例,对患者手术前后的POP-Q评分、PISQ评分、PSQI评分予以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盆腔各位点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PSQI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PISQ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可有效恢复POP患者阴道正常解剖位置,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 盆腔器官脱垂 POP-Q评分 PISQ评分
  • 简介:目的研究尤瑞克林注射对内囊预警综合征后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注射,连续用药14d。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以及入院和发病5个月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及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的变化。结果两组5个月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与本组入院时相比,NIHSS分值下降,引分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较对照组低,引评分较高(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匀〈0.01),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血清MMP--9水平更低(P〈0.01)。结论尤瑞克林注射可促进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清MMP--9水平。

  • 标签: 内囊预警综合征 尤瑞克林注射液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治疗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昂微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治疗19例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清醒9例,昏迷5例,死亡5例存活患者随访半年,正常生活4例,生活自理2例,需人帮助3例,卧床5例。结论显微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人路治疗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 手术 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内下经单鼻孔切除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8月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对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腺瘤进行的10例内下单鼻孔手术。其中生长激素腺瘤3例,高泌乳素腺瘤4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蝶窦冠状CT及蝶窦X线平片提示蝶窦形态,甲介型5例,鞍前型5例。术前行头部CT、MRI扫描,术中神经导航定位,在内下经单鼻孔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前症状(视力受损、尿崩症)均在术后消失,血液、内分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8例)复查MRI均提示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术后所有病例均无出现颅内出血,视力、视野障碍,尿崩,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腺瘤手术,应用神经导航辅助内能确保术中定位准确,术术野大而直观,有利于切除肿瘤,并保护周围重要结构。

  • 标签: 神经导航 内镜 垂体腺瘤 蝶窦变异 经蝶入路
  • 简介:目的评估内辅助下经外侧裂入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44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外侧裂入路内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清除血肿(经侧裂组)和经皮质造瘘清除血肿(经皮质组),经皮质组部分借助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结果经侧裂组在血肿清除程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残废率、病死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经皮质组.结论经外侧裂入路内辅助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区 内镜辅助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经外侧裂入路
  • 简介:2011年中华国际腔-内镜外科大会暨第九届北京国际微创外科论坛,将于2011年5月20至2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同时将召开编委会。此次大会由《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主办,本刊编辑部及组委会诚邀各位同道参加。

  • 标签: 腔镜外科 微创外科 内镜外科 国际 北京 中华
  • 简介: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技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应用经皮锥间孔技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干预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PSQI评分。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疼痛评分、腰椎功能及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及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技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好,减轻了疼痛,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综合护理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基础胸腔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手术室全面护理。比较2组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满意率;手术实施时间、手术依从性、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疼痛数字分级(N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气胸、肺不张等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满意率(P〉0.05)。结论:手术室全面护理在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患者焦虑心理,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出现,患者满意率高。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比较经额部和经颞部入路导航辅助下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导航辅助下内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28例采用经额入路(经额组),32例采用经颞入路(经颞组)。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经额组手术时间[(83±27)min]和经颞组手术时间[(81±30)min]无显著差异(P〉0.05)。经额组血肿清除率[(88±11)%]明显高于经颞组[(79±19)%;P〈0.05]。经额组预后良好率(67.86%;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经颞组(40.63%;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时,经额入路相对于经颞入路可以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是较优的手术入路。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手术 经额入路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极大的疾病。作为脑卒中高发国家,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年发病率高达50.6/10万~80.7/10万,位居我国老年人三大死亡原因之首。近年来,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和神经内技术的进步,如何降低手术创伤并提高手术疗效已成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神经内镜 高血压脑出血 微侵袭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