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一、单选题:  1.B;2.D;3.C;4.A;5.D;6.C;7.B;8.C;9.D;10.D;11.C;12.B;13.C;14.D;15.D;16.D;17.C;18.D;19.;20.C;21.D;22.A;23.C;24.B;25.A;26.C;27.A;28.C;29.D;30.A;31.D;32.C;33.C;34.B;35.A;36.C;37.D;38.A;39.B;40.A;  二、多选题  1.ABCD,2.AD,3.ABCD,4.ACD,5.ABCD,6.ABCD,7.ABCD,8.BCD,9.ABD,10.ABD,11.ABCD,12.ABCD,13.ACD,14.AB,15.BD,16.ACD,17.ABC,18.ABCD,19.ABC,20.ABC,21.ABC,22.AB,23.ABD,24.CD,25.ABCD,26.ABC,27.AC,28.ACD,29.BC,30.ABC,31.ABCD,32.ABCD,33.ABC,34.ABCD,35.BC,36.ABCD,37.ABCD,38.ABCD,39.ABC,40.ABC……

  • 标签: 劳动法练习题 练习题参考答案
  • 简介:在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和解约保护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解约保护不仅是对作为劳动者生存手段的工作岗位的保护,而且在劳动关系中也保护着劳动者的一般人格权,意义非同寻常。然而现行德国《解约保护法》中的解约保护制度却存在着诸多缺陷,使得该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旨在对德国现行《解约保护法》中的解约保护体系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这种制度的缺陷并介绍几种其他可能的调整模式,即经济补偿模式、协商选择模式以及改变《解约保护法》使用前提的模式,最后介绍笔者所偏好的一种模式。

  • 标签: 解约保护 《解约保护法》 经济补偿
  • 简介:自1995年劳动法颁行以来,我国劳动争议的法律处理有了基本法可依,但从目前状况看,我国劳动法律的条文简单而概括,原则性强,不易操作,如何正确运用有关法律处理新时期的劳动争议,无论是对我国劳动法理论的完善还是对劳动司法实践水平逐步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试就我国劳动争议的法律处理问题作一探析,并结合实

  • 标签: 劳动争议 劳动法 法律处理 双方当事人 劳动争议案件 仲裁委员会
  • 简介:两德统一之后,德国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失业成为德国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德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在对造成失业的多种原因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阐述之后,指出,失业主要是劳动力日益增长与市场竞争全球化的结果,劳动法领域的立法措施对减少失业作用甚微,只有劳资协定双方当事人从现实角度出发确定其各自的劳资政策,才能有助于失生问题的解决。

  • 标签: 劳资协定 劳动力市场 德国 劳动力成本 劳动法 雇员
  • 简介:入世后,与劳动关系联系密切的社会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紧张化,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与人权保障、社会稳定以及劳动法价值实现的程度的内在联系也越发密切,而我国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却存在不当扩大和缩小的问题。为履行已签署并获批准的国际公约义务,我国应借鉴欧盟及美国等国的立法经验,将隐蔽的雇佣关系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将社会保险关系纳入社会保障法范畴。

  • 标签: 劳动法 调整范围 扩大 缩小 雇佣关系
  • 简介:日前,郑州市中原应用技术研究所起诉被告刘显和杭州某有机硅化工公司侵害其商业秘密的案件在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理完毕。在上海,某著名汽车销售公司的高级管理层集体离职引发的商业秘密泄露事件也激起了很大波澜,类似的纠纷越来越多。这些因人才流动所引发的侵害商业秘密纠纷凸现了一个劳动关系中商业秘密保护的问题。

  • 标签: 商业秘密保护 侵害 审理 劳动关系 起诉 人民法院
  • 简介: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订立劳动合同,为中国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劳动法》实施後,中央政府相继颁布了有关劳动合同的一些配套规定。10年来,劳动合同立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在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

  • 标签: 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 订立 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法》
  • 简介:目前劳动争议案件频发,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用人单位忽视相关劳动法律规定,更是由于劳动者对自身的权利义务不够明晰。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权利义务,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本文将结合3个案例对劳动关系建立、存续、解除过程中劳动者的主要权利义务予以阐释。

  • 标签: 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法律 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关系 年休假 用人单位
  • 简介:1995年2月,广东省H县发生一宗引起人们关注的劳动争议案。那是H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下称仲裁委)和H县法院在《劳动法》施行后第一次操“正步”开庭审理的劳动争议案、法院开庭审理时,仲裁委和县总工会均派员参加旁听;我作为用人单位的诉讼代理人参与了诉讼活动。该案基本情况如下:H县一全民所有制中型化工企业某工业(集团)公司(下称公司),经县劳动局批准,于1992年11月五日录用某甲为合同制工人,双方订有劳动合同。某乙于1994年四月间从县内另一企业调入公司,成为公司固定工、未与公司订立劳动合同。甲乙在公司锅炉车间当司炉工。1995年1月9日,公司针对少数职工劳动纪律较为松散的状况,根据化工企业的特

  • 标签: 劳动争议案 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纪律 劳动关系 《劳动法》 裁决书
  • 简介:瑞典劳动法在世界劳动法中独树一帜,解雇制度是其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雇制度中所规定的解雇条件、解雇程序、违法解雇的救济措施及劳动法院对解雇案件的审理都有独到之处,值得借鉴。

  • 标签: 瑞典 劳动法 解雇制度
  • 简介:劳动教养制度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至今,为维护国家社会治安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人们法治观念的增强和国家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根基均受到了质疑,废除劳动教养制度,针对不同的劳教对象重新构建新的法律制度取而代之已是势在必行.

  • 标签: 劳动教养制度 中国 法律制度 法治观念 依法治国 劳教对象
  • 简介:为了进一步提高云南省法律援助工作者对劳动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经云南大学批准,由国际劳权基金资助、云南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劳动法疑难案例研讨会”于2007年12月10日至12月11日在云南大学科学馆成功举行。

  • 标签: 劳动法 研讨会综述 案例 云南大学 法律法规 法律援助
  • 简介: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于规范劳动市场,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该法制订时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间,越来越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其弊端日益显现。本文从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入手,特别是从劳动仲裁的性质、劳动争议仲裁前置、仲裁时效等问题为视角,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劳动争议 仲裁 缺陷 仲裁时效 仲裁前置 裁审分离
  • 简介:<正>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当事人,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与职工,且原告基本是职工,这就使得劳动争议案件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案件,如果沿用一般民事案件,由诉讼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法律理论,强调原告的举证责任,势必不利于人民法院及时、准确地审结劳动争议案件,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案件通常表现为企业对职工的处理,它带有明显的企业行政性质,它既是企业自身发展所必须的权利,也是社会赋予企业自身管理的一种措施;它既有利于维护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职工利益的保护.正因为如此,企业与职工两者相比较,企业显得

  • 标签: 劳动争议案件 举证责任 人民法 诉讼当事人 事实证据 民事案件
  • 简介: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形式。近年来,受企业产权形式多元化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据《自治区2001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显示,2001年,全区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639件,比2000年上升了67.1%。及时、公正、合理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用人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对促进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劳动力供求关系 不协调 企业产权 自治区 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者
  • 简介:作为社会保护第一支柱的各国劳动法因全球化而面临新的挑战。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市场因素的转变、传统劳动法规则的局限性以及工会谈判能力的减弱等,都给当前劳动者保护带来了新的、特殊的问题。如何在国际层面上应对该挑战,以克服传统保护措施的局限性?本文从超国家法、国家法和非国家行为主体三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全球化 劳动法 超国家法 国家法 非国家行为体
  • 简介: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间的规定见之于《劳动法》第八十二条,即“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由于《劳动法》此条规定过于简略,又未在其他条款中再作详述,因此,期间究竟是时效期间,抑或除斥期间,

  • 标签: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劳动法》 书面申请 时效期间 除斥期间 条款